柴山健行筆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柴山健行筆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魏慶寫的 一個人的中央山脈 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聯合文學出版社的 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附DVD)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柴山 - 健行筆記也說明:軌跡記錄柴山總里程:7.64 公里,花費時間:10 天13 小時26 分鐘,總爬升高度:407.16899383175公尺,總下降高度:410.67766246306公尺.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河畔出版社 和聯合文學所出版 。

育達科技大學 觀光休閒管理系碩士班 林建宏所指導 蘇慧真的 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苗栗縣鳴鳳古道為例 (2021),提出柴山健行筆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鳴鳳古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重遊意願、休閒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王俊杰所指導 張睿和的 嘉明湖國家步道登山者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嘉明湖國家步道、登山、休閒動機、休閒效益的重點而找出了 柴山健行筆記的解答。

最後網站柴山少女峰gpx - 台灣工商黃頁則補充:軌跡記錄柴山少女峰總里程:9.16 公里,花費時間:15 天5 小時3 分鐘,總爬升高度:777.29公尺,總下降高度:704.71公尺. 柴山少女峰登山步道|健行筆記. 軌跡記錄柴山少女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柴山健行筆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個人的中央山脈

為了解決柴山健行筆記的問題,作者黃魏慶 這樣論述:

  這是山岳界第一位一人縱走中央山脈成功,將縱走中央山脈的過程與攝影,完整記寫的第一本書。文筆優美,觀察生動,圖片精彩,內容豐富,本文23萬字,附錄17萬字,皇皇巨著,是第一本中央山脈遊記,也是很傑出的臺灣山岳文學著作,和實用的登山工具書。   這是喜歡登中央山脈和登其他高山的山友,最值得參考登山經驗的最佳工具書。附錄「爬山前的準備與應具技能」,是登山者必讀。     中央山脈號稱「臺灣的屋脊」,北起宜蘭蘇澳的烏岩角,南至屏東墾丁的鵝鑾鼻,全長約三百四十公里,名列臺灣百岳的山峰有六十九座。最高山峰是秀姑巒山主峰,海拔三八二五公尺。登山界所說的中央山脈大縱走,是指北從南湖大

山,南至卑南主山的山脈稜線。   黃魏慶是在2004年的4月25日獨自從武陵農場東邊的南湖大山開始往南走。共走了四十六天,在6月9日走到屬高雄縣的終點站六龜鄉藤枝。然後凱旋下山,完成臺灣登山界,第一次一人獨行成功的中央山脈大縱走。也創下了臺灣登山史的新紀錄,並從1300張相片中,挑出200多張圖片來呈現,全書以「經驗傳承」為軸。   一人獨自縱走二百四十公里,閱覽臺灣高山風景的秀麗壯闊,和氣象風雲的變化萬千,並對中央山脈的自然生態,一路記錄和攝影。歷經十年書寫,轉化為二十三萬字的縱走記錄。   本書主文為縱走真實記錄,述說一個人在山裡面,所見、所聞、所思的點滴。過程歷經飢渴、迷途、疲乏困

頓,終究是安全歸來。曾在摩即山下的山溝跟水鹿搶地盤睡覺、奇萊山暗夜與水鹿叫罵、白石池深夜聽水鹿在耳邊呼氣,跟「鹿哥」的互嗆,是全程的驚奇。於南三段期間,偷懶不背水,讓自己渴得連「破雨鞋裡的積水」都當成甘露;貪走馬博橫斷,把自己餓到「肚皮抽筋」;進入南二段的白洋金礦山屋,撿食山屋棄糧飽餐脹肚的苦痛、南大水窟山鞍部,萬千紫蝶乘風越稜的壯觀;末段卑南主山,「康森」颱風來襲,讓縱走在風雨中畫上洗塵的句點。   附錄分三部分,約十七萬多字,主要說明「爬山前的準備與應具技能」。   附錄一「山林技藝」,闡明爬山活動準備事項、必要的技能,包含「體能訓練、帳篷加工DIY、煮飯的技巧」等等,講求練力、練技、

練膽、練心,以求得在山林中擁有最大的安全係數;   附錄二「山林鴻爪二三事」,前半部用「實例」彰顯山林活動需注意的安全事項,舉凡迷路、行前訓練摸魚的下場,乃至用火安全等等爬山五花八門的狀況皆備。閱畢合起書本會細細思量,何以爬山會造成「回不了家」的情況發生。後半部是記寫常帶「新生」上山,諸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呈現,可供借鏡。附錄內容主要讓人能夠引以為戒,不會輕忽山林之險。   這是一本爬山工具書、參考書,也是一本山岳旅遊記,全書以如何準備爬山、如何安全爬山為軸,用實例來詮釋,寓教於樂, 建構「快樂爬山」的內涵,有的盡是登山經驗的分享。

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苗栗縣鳴鳳古道為例

為了解決柴山健行筆記的問題,作者蘇慧真 這樣論述:

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家庭、工作等各種的壓力讓人快要喘不過氣來,最佳的調適方法就是到戶外走走。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推估,台灣以登山健行為運動的人口將近500萬,大部分是郊區的小山健行,而經常登高山的人口大約是3至5萬人,從這數字來看,台灣的登山人口並不算少。登山健行的好處,舉凡增強心肺功能、加強肌力、肌耐力、鍛練身體平衡協調力、吸收芬多精負離子,還有讓人心情沉澱和平靜。登山健行已經成為目前熱門的戶外休閒活動之一,無論在參與人數均逐年攀升中。近來因網際網路、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等資訊裝備的普及化,有關登山健行活動的訊息也被迅速及廣泛地傳播。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登山健行之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重遊意願

之現況,分析登山健行者因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重遊意願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登山健行者之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重遊意願三個變數間之相互影響情形。研究對象以參與苗栗鳴鳳古道參與者,並以問卷調查法,採取便利抽樣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再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實證結果列舉如下:一、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個人月收入、職業、居住地)之遊客對休閒參與動機的看法具有顯著差異。二、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個人月收入、職業、居住地)之遊客對休閒效益的看法具有顯著差異。三、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個人月收入、職業、居住地)之遊客對重遊意願

的看法具有顯著差異。四、休閒參與動機對休閒效益具有正向顯著影響。五、休閒參與動機對重遊意願具有正向顯著影響。六、休閒效益對重遊意願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附DVD)

為了解決柴山健行筆記的問題,作者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聯合文學出版社 這樣論述:

  文學的源頭就是土地;沒有土地,就沒有文學。文建會策劃主辦「閱讀文學地景」叢書,共分三大卷:新詩、散文、小說(上、下冊)。主軸焦點定位在文學與地方的結合,希望民眾在參與的過程中,重返對家鄉的感情記憶,並深入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變遷軌跡。   散文卷收入百年優秀文學家散文,包括賴和、楊逵、楊牧、蔣勳、舒國治、林文月、孟東籬、雷驤、子敏、夏曼?藍波安、廖鴻基、簡媜、吳明益等作家散文,共104篇(詳見本書目次),有在地的風土人情,亦有對家鄉的追憶懷思。散文家,是乘著風潮的掌旗者,是穿越歷史洪流的逐浪人,在層層疊疊的生活碎片中,擷其精華,留下永恆。 ◎本書特色:以台灣各地區分章,每篇作品均有作

者簡介,並附名家導讀賞析。 ◎本套書每本均附文學地景DVD,總長40分鐘,為您導覽台灣各地景緻與文學的對話。   「站在太魯閣峽谷,我的腦海裡隨即浮現楊牧、陳列、陳黎和吳明益等人的散文和詩作。同樣地,我若佇立濁水溪畔,相信季季、吳晟和宋澤萊等人的小說和旅記,大概也會清楚地浮升……放眼觀之,凡台灣之地,不論大山大水之區塊,抑或不起眼的小村小島,都有作家書寫的蹤影……作家在長年的生活歲月裡,以家園山川做為背景,展開生命悸動的書寫,描繪自己的成長,往往是一塊土地,最深沈感人的文字記錄和生活刻劃。以山川地理和風物文化為素材的文學地誌,經由作家的文字詮釋,每個時代也都會呈現不同的美學符號和標誌。土地會變

遷,但他們以文字做為見證,展現地理景觀另一面的心靈風景,跟土地做微妙互動。」──評選委員劉克襄

嘉明湖國家步道登山者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柴山健行筆記的問題,作者張睿和 這樣論述:

嘉明湖近年來受到媒體與網紅的影響,曝光度大增,成為當今國內非常熱門的登山步道,是眾人皆想朝聖的地方。本研究旨在瞭解嘉明湖國家步道登山者個人背景變項、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現況,以及比較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嘉明湖國家步道登山者對於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兩者之相關性。研究方法採量化研究,在嘉明湖國家步道登山口,針對20歲以上參與嘉明湖國家步道之登山者進行資料蒐集,回收有效問卷215份。研究結果顯示:(一)受訪者以女性居多,年齡以20-30歲為主要族群,教育程度以大學(專)最多,婚姻狀況以未婚為主要族群,職業以工商製造業與服務業兩類別為主,平均月收入以20001-400

00元為大宗。(二)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與「平均月收入」在休閒動機上達顯著差異。(三)不同「年齡」與「婚姻狀況」在休閒效益上達顯著差異。(四)休閒動機與休閒效益呈現顯著正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於實務上以及未來研究方面之建議,提供相關管理單位、業者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