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中壢區青昇路257號1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廣瑞田不動產有限公司也說明:公司狀態, 解散(109年05月15日府經登字第1099086457號). 資本額, 1680000元. 登記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青埔里青昇路261號1樓. 設立日期, 民國099年04月16日.

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黃承令所指導 何黛雯的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2021),提出桃園市中壢區青昇路257號1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資產、空間敘事學、歷史場所、場所精神、空間意識、文化地理學、文化地理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林文欽、莊萬壽所指導 楊克隆的 臺灣殖民文化及其歌謠書寫研究:以女性、平埔族為論述主軸 (2010),提出因為有 歌謠、女性、平埔族、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桃園市中壢區青昇路257號1樓的解答。

最後網站全家便利商店則補充:店名 區碼 電話 蘆竹興福店 03 3132705 蘆竹大竹店 03 3237280 大園蓮園店 03 3858411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桃園市中壢區青昇路257號1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為了解決桃園市中壢區青昇路257號1樓的問題,作者何黛雯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如何被人們所理解,如何透過空間敘事的方法,作為意義的創造,進而成為理解文化資產的取徑。文化資產作為敘事的文本(text)或事件(event)的見證,事件往往發生於特定空間與時間之中,為歷史敘事中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方法取向,作為解釋或理解事件的特殊方式。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討論亦關乎保存價值特徵的詮釋與呈現,以及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意義述說。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以敘事視為詮釋的方法,作為一種行動或再現,意義透過主體意識的視域開展得以體會,而當主體意識進行敘事的表述,也如同濾鏡般的再現或詮釋所謂真實的探究。本文考察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實務上,對於文化資

產所在的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與真實性保存觀念的時勢問題。在城市現代化過程的徵候,重新觀看文化資產空間作為社會產物以及使用價值,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透過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歷史書寫詮釋,以助於文化資產的理解與保存。而在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將論及如何透過空間的再現來創造意義,空間的敘事與空間的設計生產作為地方創造的方法。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史料收集、實地田野觀察、測繪與深度口述歷史訪談以建構空間敘事文本內容,包括:實存空間敘事文本、歷史空間敘事文本、行動空間敘事文本,以及經驗空間敘事文本的建構,透過言談分析與敘事研究的方法進行空間敘事的工作,敘事也視為文化社會行動,主體經驗生產與自

我教習的過程。本研究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學,包括: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特徵與意義創造;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文化資產詮釋行動與地方創造,透過文獻理論評析到實務經驗的案例樣本研究,探討論述與實踐之間的困境與契機。研究結論:首先透過空間敘事研究多樣文本內容的研究,作為理解文化資產生命的取徑,強調歷史場所「存在」的重要,透過人地共生的關懷,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參與、詮釋與實踐的過程,共譜文化資產空間的生命敘事。第二,強調在地參與的詮釋行動,開展以人為本的永續實踐,進而由物質性保存轉向文化社會理解,參與在地行動的強調,有助於文化價值與當代重新連結,以共創未來,以場域脈絡性的保存思維,落

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之中,亦為文化資產從再利用到再生活化的期待。第三,藉由空間敘事的詮釋行動,作為主體經驗生產與社會自我教習場域,經由社會力的啟動到再社會化的體現,透過文化資產價值特徵的指認與共同經驗的再生產,以再塑地方感,亦即經由再社會化過程,導引出文化資產對於城市公民的意義,並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作為中介文化空間治理分析模型與文化資產敘事空間設計的詮釋內容與方法架構。

臺灣殖民文化及其歌謠書寫研究:以女性、平埔族為論述主軸

為了解決桃園市中壢區青昇路257號1樓的問題,作者楊克隆 這樣論述:

在法國「年鑑學派(Annales School)」、美國「新社會史學派(new social history)」尚未產生之前,對於底層群眾內心世界的探討及刻畫,一直是傳統舊志文獻較為缺乏的部分;舊志文獻所透露的弱勢者訊息,都是被有權力書寫歷史的文字書寫者所選材、定義,弱勢者是無聲的「客體」。例如:父權社會舊志文獻所歌頌、標舉的女性,多為貞節烈女,女性的價值全然由父權男性所詮釋,使此類文字淪為父權思維形塑女性的工具。官方或漢人社會對平埔族的描寫,或透過「奇風異俗」的描寫,以呈現「番人」的野蠻本質,或透過「樂為向化」的塑造,呈現今昔對比的「內地化」成效及官方教化「番人」的卓越治績,使此類

文字淪為漢人種族主義形塑平埔族的工具。 相對於舊志文獻,歌謠更能精確傳達底層群眾喜怒哀樂、痛苦願望的血脈心聲,歌謠不僅是民間文學的瑰寶,更是建構臺灣庶民生活史的重要史料,當文字歷史困頓於庶民社會史料之極度缺乏,歌謠乃成為直接通往底層群眾心靈世界的重要鎖鑰。 本文所稱「殖民」有「帝國殖民」、「社會殖民(性別、族群、階級)」之別,臺灣社會長期的受殖背景,直接形塑其特殊多樣的文化內涵;本文因限於篇幅、時間,故僅擇取女性、平埔族之受殖現象為論述主軸,企圖建構、印證臺灣歌謠與殖民文化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貳、參章先探討臺灣漢人社會的父權體制、種族主義,如何透過經濟殖民、思想殖民的過程,完成對女

性、平埔族的普遍支配,並得以遂行一連串經濟剝削、思想馴化的殖民行為。肆、伍章則分論女性歌謠、平埔族歌謠所呈現各類型之受殖文化內涵,並據以釐清台灣殖民文化之特色及演進過程。 本文透過對「歌謠文本」、「舊志文獻」兩者的仔細爬梳、比對歸納的研究過程,企圖達到兩者相互參證的研究價值。首先,針對歌謠文本、舊志文獻互通之處,透過「以謠證史」、「以史解謠」的過程,達到「謠、史互證」的研究價值;其次,針對歌謠文本、舊志文獻歧異之處,達到「以謠疑史」的研究價值;復次,針對僅有歌謠傳唱、舊志文獻卻缺乏記載之處,亦可達到「以謠補史」的研究價值。據之以破解父權制度對女性,以及漢人社會對平埔族的「污名化」,並藉以

重現女性、平埔族受殖時期的真實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