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標本 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植物標本 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城孟寫的 蕨類觀察圖鑑1:基礎常見篇 和郭城孟的 蕨類觀察圖鑑2:進階珍稀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高建元所指導 廖伯杰的 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萃取物抑制乳癌細胞活性之評估 (2018),提出植物標本 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綬草、乳癌、活性氧物質、基質金屬蛋白酶-9、轉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所 郭耀綸所指導 楊宜穎的 藉由光合作用性狀判斷30種臺灣原生闊葉樹種的耐陰性 (2018),提出因為有 光合潛力、光補償點、暗呼吸率、耐陰性名錄的重點而找出了 植物標本 查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植物標本 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蕨類觀察圖鑑1:基礎常見篇

為了解決植物標本 查詢的問題,作者郭城孟 這樣論述:

  ★有系統、有方法、有要訣,從基礎到進階,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最易上手的入門圖鑑   ◎輕鬆認識台灣35科超過300種較常見到與造形特殊的蕨類   ◎條理清晰、內容詳盡的文字說明   ◎含括完整植株與重要局部特徵的生態照片   ◎重點歸納的生態特徵圖例   ◎多樣化的查詢方法   ◎透過蕨類看到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最親切易查的賞蕨圖鑑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卻是觀察、了解蕨類的最佳天然教室,不但種類豐富,種密度居世界之冠,而且演化上的歧異性也相當高,幾乎涵蓋絕大部分的類群。《蕨類觀察圖鑑1&2》從基礎到進階,共介紹台灣650多種蕨類的資料與圖片,其中本書《蕨類觀察圖鑑1:基

礎常見篇》收錄330多種較常見以及造形特殊的蕨類,而且為顯現台灣蕨類在演化歧異度上的多樣性,在種類的挑選上,涵蓋了台灣現生35科蕨類,並依下列幾個條件優先考慮:各科、屬儘量皆有代表種;同一屬中的植物能呈現該屬形態變化上的變異性;包含各種不同生態習性的種類,如水生、著生、岩生、攀緣、纏繞等生長方式。   書中的35科蕨類,是根據演化先後的脈絡依序出現,並特別設計了「蕨類植物科檢索表」,然後於每科的起首頁,重點提示該科的基本資料。每科之下,再以較容易觀察到的形態與生態特徵,進一步區分屬、群。配合簡明易懂的生態與外觀特徵圖例,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方便快速,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最容易上手的入門圖鑑,

也是進行蕨類觀察、鑑定時最有利的工具書。   .每種蕨類的文字說明條理清晰且內容詳盡,包括外觀特徵、生長習性與分布概況等。   .每種蕨類的圖片都儘量涵蓋植株生態照與局部特徵照,並有簡要的圖說,幫助讀者看圖辨識。   .每種蕨類皆有生態小檔案(包括生態帶、地形和生長環境等),以及觀察蕨類時的兩大重點──葉片分裂方式與分裂程度,以及孢子囊群或孢膜的外形與生長位置──特徵圖示,方便讀者快速查核。   .針對不同程度與需求的讀者,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除可按目次,或依中名、學名查詢外,特別設計了「科與屬、群檢索表」,提供讀者從蕨類外觀特徵按部就班的查索。  

植物標本 查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臺灣生物展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七次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由館方典藏管理組助理研究員 #林俊聰博士,帶著大家認識此次常設展。林博士之前已經幫大家介紹過臺灣生物光牆展示區,這次則是介紹台灣生物展。
第一區:臺灣的生物導論
分為臺灣生物的多樣性、動植物的垂直分布和食物網三個單元,說明臺灣特殊的地理環境,在很小的面積卻擁有包括高比例特有種或特有亞種的動植物分布,生物多樣性相當高,以連續播放棲息在臺灣的許多種不同生物幻燈片,以傳達給觀眾這種印象。這些動植物依海拔高度有不同的垂直分布種類,物種間具複雜的食性關係,在生態上聯結成密不可分的食物網。
第二區:臺灣的海洋生態
營造成海洋區,介紹蘭嶼及綠島附近的海洋生物,包括日行性及夜行性珊瑚礁魚類與附近的動植物,以生態造景的方式用模型及標本來介紹這些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態,搭配電腦查詢系統讓您可以查詢展示的海洋生物之知識,進一步認識牠們。在本區還規劃了一個小放映室,定時放映實地拍攝的海洋生態影片,各位可以放鬆心情假想融入藍色海洋地坐在此處欣賞。
第三區:臺灣的陸地生態
紅樹林沼澤生態區及低海拔生態區,本區和第四區及第五區以一條河流連繫,發展出不同的故事。本區以一個半開放式的生態造景,呈現臺灣的紅樹林沼澤區及低海拔地區之動植物分布情形,某些生物以扶手看板上的按鈕來重點強調,例如水筆仔的繁殖方式,直行的短指和尚蟹,表裡不一善於模擬枯葉的枯葉蝶等,以生動的標本展示這些動物的特性。天空中臺灣藍鵲排成一長列的長尾陣飛過,五色鳥從樹洞中探出頭來張望,小水鴨在河口游動覓食,招潮蟹沼澤區棲息,這些都真實地呈現當地生態的縮影,讓觀眾置身於情境中。
第四區:溪流區展示區
介紹溪流地形及其中各種生物,除了幾個小展示櫥櫃重點介紹某些特定溪流生物扮演生物指標,以了解水質污染程度外,在地面下做出一條河流以連結低海拔生態區至中海拔生態區,不僅是地理上的河,也象徵著時間的流轉。觀眾可以在水面上安全地行走,亦可蹲下來看看生活在其中的盤古蟾蜍及各種淡水魚類,有些為釣魚者熟悉的種類,可能喚起其生活經驗,相當有意思。
第五區:中高海拔生態區及高海拔生態區
本區和第三區用相同的展示方式,介紹臺灣的中海拔地區及高海拔地區之動植物分布情形,著重在森林生態及高山亞寒原的生物。在本區可明顯看出生態環境的變化,動植物種類明顯地展現不同的風貌,黑長尾雉在隱秘的林間出沒,鵂鶹停棲在枝枒間休息,林間有成群的紅山椒鳥飛過,臺灣山羊則在崎嶇的山區岩壁行走,皆以標本及生態造景方式營造出高山生態的環境,觀眾能藉此認識這些生物。
第六區:蝴蝶的一生展示區
以臺灣特有的寬尾鳳蝶及其寄主植物臺灣樹為主角,用一個小生態區展示寬尾鳳蝶的生活史中的各個階段,並搭配播放其他種蝴蝶的生態影片,以加深觀眾的印象。
第七區:神秘湖特展區
宜蘭縣境內的神秘湖具有古老的原始湖泊森林生態環境,極具研究調查植物生態演替之價值,且湖中有多種水生植物如東亞黑三稜,及小鷿等動物,故以一個小型的生態櫥呈現,此區設定是可以根據主題定期更換的特展小櫥窗,觀眾不妨多加留意此區的變化。

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萃取物抑制乳癌細胞活性之評估

為了解決植物標本 查詢的問題,作者廖伯杰 這樣論述:

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為傳統中草藥,全株皆可入藥,野外族群已經不易發現,本研究的所採用的台灣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 (Per) Ames; Ss)是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繁殖而來,如此一來植株材料的來源穩定、性狀型態也較一致;綬草萃取物抑制乳癌細胞活性的相關研究目前甚少,本研究首次使用4T1乳癌細胞和抗氧化等相關實驗,來評估綬草萃取物抑制癌細胞的能力,同時使用北美綬草(Spiranthes cernua; Sc)來互相比較。萃取方式包括水和95%酒精兩種萃取方式,分別對綬草全株和根部進行萃取。使用濃度50 μg/ml、100 μg/ml、200 μg/

ml、400 μg/ml的萃取物作用於4T1乳癌細胞24小時,結果表明台灣綬草(Ss)的酒精萃取物抑制乳癌細胞活性的效果顯著,在濃度100 μg/ml就可以將乳癌細胞存活率降低到26.3%±0.8,明顯優於北美綬草(Sc)的91.6%±2.2。相對這兩種綬草(Ss、Sc)的水萃取物,即使在最高濃度1 mg/ml,對於癌細胞的抑制能力皆不佳,因此台灣綬草(Ss)酒精萃物的抑制癌細胞能力明顯高於水萃取物。萃取部位方面,則是全株優於根部,而北美綬草在酒萃物和水萃物抑制癌細胞能力都不佳;進一步的DPPH、ABTS+試驗結果表明台灣綬草(Ss)酒萃物清除自由基和抑制乳癌ROS的能力都優於北美綬草(Sc)

。本研究再使用兩種綬草全草部位的酒萃物,處理乳癌細胞16小時,在濃度50μg/ml和75 μg/ml下,台灣綬草(Ss)處理組的細胞存活率分別為76%±2.2、67%±1.7,北美綬草(Sc)處理組有97%±2.6、94%±1.98的癌細胞存活;接著用明膠酶譜法分析顯示,隨著處理的萃取物濃度提高,乳癌細胞活性的MMP-9酶原表現有減少的趨勢;再以西方墨點法証實,隨著萃取物提高到75 μg/ml,細胞內具有活性的MMP-9蛋白明顯被抑制;最後再利用細胞癒合試驗(wound healing),也觀察到在濃度75 μg/ml時,癌細胞活性明顯的被抑制。總結本研究試驗結果,台灣綬草(Ss)的酒精萃取物

,具有開發成抗癌或者輔助治療癌症的相關藥品之潛力。

蕨類觀察圖鑑2:進階珍稀篇

為了解決植物標本 查詢的問題,作者郭城孟 這樣論述:

  ★有系統、有方法、有要訣,從基礎到進階,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最易上手的入門圖鑑   ◎輕鬆認識台灣超過300種蕨類,包括許多珍貴稀有甚至瀕危的物種   ◎條理清晰、內容詳盡的文字說明   ◎含括完整植株與重要局部特徵的生態照片   ◎重點歸納的生態特徵圖例   ◎多樣化的查詢方法   ◎透過蕨類看到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最親切易查的賞蕨圖鑑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卻是觀察、了解蕨類的最佳天然教室,不但種類豐富,種密度居世界之冠,而且演化上的歧異性也相當高,幾乎涵蓋絕大部分的類群。《蕨類觀察圖鑑1&2》從基礎到進階,共介紹台灣650多種蕨類的資料與圖片,其中本書《蕨類觀察圖鑑2

:進階珍稀篇》收錄《蕨類觀察圖鑑1》介紹過的種類之外的其他320多種,包括許多珍貴稀有甚至瀕危的物種。本書延續《蕨類觀察圖鑑1》的系統架構,根據演化先後的脈絡依序出現,並於每科的起首頁,重點提示該科的基本資料。每科之下,再以較容易觀察到的形態與生態特徵,進一步區分屬、群。配合簡明易懂的生態與外觀特徵圖例,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方便快速,是認識台灣蕨類世界最容易上手的入門圖鑑,也是進行蕨類觀察、鑑定時最有利的工具書。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台灣的蕨類植物,在《蕨類觀察圖鑑1》的基礎上,本書針對每種蕨類都作了一些「附註」,或是近似種類之間的比較,或是指出該種蕨類在分布的生態帶所具有的指標性意義

,或是它為適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生存機制……,每則說明都是作者郭城孟老師多年來研究蕨類的第一手心得。     ※以蕨類為起點,閱讀台灣獨特的植物生態地景   台灣位於北緯約22°至25°間,屬於熱帶氣候區的北緣和溫帶氣候區的南緣,是北回歸線上少見的森林,多變的地形造就多樣化的微環境,加上具有巍峨的高山,北半球(水平分布)的生態帶就巧妙濃縮、垂直分布在台灣山地。台灣的蕨類物種也反映出前述的特色,在《蕨類觀察圖鑑2》可見以泛北極圈為分布中心的種類出現在台灣的高山寒原,也可見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種類在恆春半島現身;而且台灣位於亞洲大陸、日本琉球群島及菲律賓群島的樞紐位置,利於種源交換,島上高

聳的北向山坡,以及南向和東南向山坡,就像棒球手套一樣,能零星捕捉來自北方或南方的蕨類物種,因此在翻閱《蕨類觀察圖鑑2》時不僅能查索單種蕨類的資料,也能從作者的延伸說明中得到更廣泛的台灣植物生態知識,了解更多台灣珍貴的生態資源。     .每種蕨類的文字說明條理清晰且內容詳盡,包括外觀特徵、生長習性、分布概況與附註等。   .每種蕨類的圖片都儘量涵蓋植株生態照與局部特徵照,並有簡要的圖說,幫助讀者看圖辨識。   .每種蕨類皆有生態小檔案(包括生態帶、地形和生長環境等),以及觀察蕨類時的兩大重點──葉片分裂方式與分裂程度,以及孢子囊群或孢膜的外形與生長位置──特徵圖示,方便讀者快速查核。   .針

對不同程度與需求的讀者,提供多樣化的查詢方法──除可按目次,或依中名、學名查詢外,特別設計了「科與屬、群檢索表」,提供讀者從蕨類外觀特徵按部就班的查索。  

藉由光合作用性狀判斷30種臺灣原生闊葉樹種的耐陰性

為了解決植物標本 查詢的問題,作者楊宜穎 這樣論述:

本研究測定栽植於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苗圃30種臺灣原生闊葉樹種之光合潛力。測定時將CO2濃度控制在400 μl L-1,葉溫28℃,相對溼度70~80%。將各樹種的光合潛力量化數據當作該樹種耐陰性的生理指標,成果可增加臺灣原生樹種耐陰性的資料庫名錄。結果發現,此30樹種的光合潛力範圍在7.8~27.6 μmol CO2 m-2 s-1之間;光飽和點在742~1569 µmol photon m-2s-1;光補償點分布8.8~27.1 µmol photon m-2s-1之間;暗呼吸率範圍在0.85~2.33 µmol CO2 m-2s-1。光合潛力最高的樹種為厚殼樹,最低者為交力坪鐵色。將此3

0種林木對應五項耐陰性級別,結果先驅樹種只有厚殼樹;陽性樹種有5種,包括沙朴、小葉桑、亞洲濱棗、蓪草及菲律賓饅頭果;中等耐陰樹種也有5種,包括菲律賓榕、倒卵葉蕘花、天料木、臺灣香檬及火燒栲;耐陰樹種有14種,包括粗糠柴、印度苦櫧、樟葉槭、多花山柑、菲律賓楠、短尾葉石櫟、森氏櫟、高山櫟、浸水營石櫟、秀柱花、天臺烏藥、石楠、山柚仔及對面花;極耐陰樹種有5種,包括尖葉水絲梨、山柑、呂宋毛蕊木、小花鼠刺及交力坪鐵色。供試30種樹種的光合潛力與光補償點或暗呼吸率間皆呈顯著正相關,顯示以光補償點或暗呼吸率此兩參數判斷林木耐陰性具可行性。本研究也測定不同耐陰樹種溫度由20℃逐步提高至30℃,對光補償點及暗呼

吸率的影響。結果發現,溫度上升會提高供試樹種的光補償點及暗呼吸率。分別屬於先驅樹種與陽性樹種之臺灣山麻桿及菲律賓饅頭果的光補償點對溫度提高的反應較敏感,而極耐陰樹種交力坪鐵色的暗呼吸率對溫度上升的變化相對較不敏感。本研究新增臺灣原生闊葉樹種30種的耐陰性名錄,可供育林、園林植栽、樹種空間配置,以及林下經濟應用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