椬梧滯洪池介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口湖椬梧滯洪池也說明:5 天前 — 無障礙車位:汽車20格. 據說椬梧滯洪池原本是台糖農場的甘蔗林 · 目前也是雲林最大的人工湖,面積有340公頃 · 17 · travel/zh-tw/attraction/details/267古坑 ...

國立臺北大學 都市計劃研究所 詹士樑所指導 陳琬琳的 觀光衝擊知覺的影響因素及空間特性—以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為例 (2016),提出椬梧滯洪池介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觀光衝擊知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空間自相關、空間迴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王筱雯所指導 蔡亦睿的 連續降雨歷程對滯洪池效益影響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連續式模擬、椬梧滯洪池、滯洪池使用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椬梧滯洪池介紹的解答。

最後網站雲林小日月潭 椬梧滞洪池【雲林口湖】則補充:雲林小旅行我們來到椬梧滞洪池。 椬梧滯洪池是國內最成功的治水典範,占地3百多公頃的海水倒灌區,開發成台灣西部最大的滯洪池,因湖中浮有小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椬梧滯洪池介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觀光衝擊知覺的影響因素及空間特性—以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為例

為了解決椬梧滯洪池介紹的問題,作者陳琬琳 這樣論述:

  近年來觀光產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促使公私部門於觀光地進行各種開發與規劃,而該現象不僅導致觀光地面臨的衝擊趨於多元,亦使地方居民漸漸感受到觀光發展帶來的變化,基此,為使觀光政策與計畫得以持續性推動,瞭解居民對觀光衝擊的知覺已然成為當今規劃者或研究者推動觀光的重要課題。然而,過去於理論與實務上皆偏向小尺度的社區探討,使得觀光衝擊知覺與空間特性結合的文獻不多,由於未著重於空間或地理領域對受影響居民的知覺影響,以致無法進一步說明觀光衝擊的影響範圍及解釋造成影響的差異。本研究目的即為瞭解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人為投資主要觀光景點與鄰近行政區居民衝擊知覺之關係,藉由空間統計與計量方法探討知覺形成的主要

因素,並透過相關屬性資料與地理資訊系統的整合,描繪知覺的空間分布特性及空間加權衍生的空間效果,以助於思考如何利用居民觀光衝擊知覺進行空間規劃與管理。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在2012年經建會跨域加值方案的自償率要求下,觀光規劃與行銷政策朝向創新財務機制的思考模式,其中特別為大型裝置藝術及相關人為投資建設景點的規劃,本研究發現政策轉向下的計畫具體落實確實造成觀光地周圍不同地理區的衝擊知覺具有明顯的歧異性,並於嘉義縣布袋鎮及臺南市北門區具有高衝擊知覺群聚,此外,衝擊知覺的群聚更具有跨越經管範圍的現象。進而,空間迴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出個體社經因素、對風景區的衝擊認識與地方依附感等面向皆會影響知覺外,另

一方面,於觀光政策參與及衝擊社會擴展面向上,突顯出鄰居親友及大眾傳播媒體所能發揮的重要影響。本研究可提供以下應用層面:(1)透過空間抽樣、情境設定與模糊尺度、空間自相關與迴歸分析等,重新定義居民-遊憩景點的影響關係;(2)提供有助於瞭解觀光衝擊影響範圍及找出其他空間影響因素的方法;(3)知覺地圖的描繪可協助決策者以居民的角度擬定跨域性相關政策。

連續降雨歷程對滯洪池效益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椬梧滯洪池介紹的問題,作者蔡亦睿 這樣論述:

長期距連續式模擬(continuous simulation)為輸入長時間的水文資料進行模擬,由於現今台灣的水利設施皆以負荷高重現期距之單場短延時降雨事件作為設計標準,可能因此疏忽長時間連續降雨或潮位的影響,且在未考量到設施使用效率之下,設施是否達到最佳利用效益值得深思探討。為了解在長時間條件下水利設施的運用情形,本研究以雲林縣椬梧滯洪池為研究案例,利用SWMM模式輸入該地區長期之雨量、潮位和抽水站操作等資料進行長期距連續式模擬。由2009~2014年模擬結果顯示,椬梧滯洪池僅於極端事件下發生溢淹,其功效對於下椬梧支線減洪效果最佳,但因滯洪池於降雨前抽水將水量排至外水位尖山大排,影響其他支線

排水。另外抽水機起抽水位設計較低,模擬結果顯示滯洪池和下椬梧支線之常水位遠低於平均潮位,導致平時無法以重力式排水,僅依靠大量機械抽排操作進行空庫排水。針對滯洪池使用效率,本研究以滯洪池內水位上升之時與減緩支線洪水之時兩者判斷為使用時機,由模擬結果顯示6年內平均使用率為5.52%,一年內滯洪池僅被利用約20.17天之時間,由本研究成果可知,設施使用率高低與該年的降雨條件有關聯,本研究藉由長時間資料,利用連續模擬來考量滯洪池的運作效率,未來可作為水利工程設計之新思維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