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幼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楊梅幼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熊振豪,李維林,熊豫寧(編著)寫的 500種中國野菜識別與養生圖鑒 和聯經編輯部的 書寫青春10: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果樹栽培:楊梅樹移植及大小年管理技術 - 壹讀也說明:楊梅苗定植時,還要注意將苗木嫁接口部位的塑料薄膜解開。在生產實踐中,有時會出現苗木栽植後已經成活並抽發新梢,但到秋季後甚至2~3年後,楊梅幼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王俐容所指導 徐秀菊的 客家音樂與族群認同-以楊梅客家歌謠班為例 (2021),提出楊梅幼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家歌謠班、族群認同、客家音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水產養殖系水產資源與養殖碩士班 徐振豐所指導 莊美英的 臺灣蜈蚣藻(Grateloupia taiwanensis) 人工育苗技術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果孢子、絲狀體、盤狀體、葉狀體、發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楊梅幼苗的解答。

最後網站多肉植物盆栽DIY,古道健行寵物友善親子遊活動景點 - 欣傳媒則補充:花言茶語綠遊遊 下楊梅交流道之後,往老森路開去,大約5分鐘車程就會抵達東森 ... 發芽後的下一站是溫室讓蔬菜幼苗成長,溫室裡面可都是使用高科技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楊梅幼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500種中國野菜識別與養生圖鑒

為了解決楊梅幼苗的問題,作者熊振豪,李維林,熊豫寧(編著) 這樣論述:

本書介紹全國野生食用蔬果類野菜322種(包括變種和變型種),藥用植物197種(包括變種),合計519種,配圖500余張。 全書植物按照食用和藥用兩類分類介紹,每部分按照根、莖、葉、花及果用順序編排,每種野菜均有中文名(大多數種類附有別名或地方名)、拉丁名、識別特徵、分佈與生境、食用方法、保健或藥用功效等,便於隨身攜帶,根據目錄或索引可以方便查詢。 本書可作為廣大食品愛好者和植物學愛好者的百科知識讀物,也可作為從事植物學相關科研、教學工作者的參考工具書。 李維林,現任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主要從事植物引種馴化、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擔各級各類科技專案60余項

,發表論文250餘篇,出版專著3部。長期分管植物園植物引種、保育工作。 熊振豪,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碩士生,研究方向為經濟植物及植物種質資源收集和利用,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第一部分 食用蔬果類野菜 一、根類(包括根莖、塊莖、鱗莖、球莖) 002 石菖蒲(山菖蒲、香菖蒲) 002 石刁柏(蘆筍) 003 蓴菜(馬蹄菜、蓴菜、湖菜) 003 臭牡丹(臭梧桐) 004 日本薯蕷(山薯蕷) 004 薯蕷(山藥) 005 菊芋(洋薑、洋羌) 005 番薯(山芋、紅薯、富國菜) 006 野百合 006 百合 007 卷丹(虎皮百合) 007 硬毛地筍(地筍、地藕) 0

08 萍蓬草(萍蓬蓮、黃金蓮) 008 白睡蓮(歐洲睡蓮) 009 睡蓮(子午蓮) 009 桔梗(明葉菜、和尚帽) 010 多花黃精(長葉黃精) 010 玉竹(鈴鐺菜) 011 蕨麻(人參果、鵝絨委陵菜) 011 地黃 012 茜草(血茜草、血見愁) 012 野慈姑(三腳剪、水芋) 013 甘露子(寶塔菜、螺螄菜) 013 二、嫩莖葉類(包括幼苗及幼嫩卷鬚) 014 鐵莧菜(蚌殼草、葉裡含珠) 014 牛膝(牛磕膝) 015 紅背柳葉牛膝(紅葉牛膝) 015 柳葉牛膝 016 類葉升麻(馬尾升麻) 016 和尚菜(腺梗菜) 017 杏葉沙參(寬裂沙參) 017 薺苨 018 藿香(合香、山茴香

) 018 龍牙草(仙鶴草、地仙草) 019 蜀葵(一丈紅、大蜀季) 019 小根蒜(野蒜、小蒜) 020 卵葉韭(卵葉茗蔥) 020 山韭(山韭菜) 021 空心蓮子草(水花生、喜旱蓮子草) 021 蓮子草(蝦鉗菜、水牛膝) 022 凹頭莧(野莧) 022 繁穗莧(老鴉穀) 023 反枝莧(野莧菜、西風穀) 023 刺莧(刺莧菜) 024 莧菜(莧、雁來紅) 024 皺果莧(野莧菜、綠莧) 025 蛇葡萄(毛蛇葡萄) 025 白芷(興安白芷) 026 紫花前胡(土當歸) 026 拐芹(拐子芹、山芹菜) 027 土當歸(食用土當歸、食用楤木) 027 遼東楤木(龍牙楤木、刺龍牙) 028 牛蒡

(東洋牛鞭菜、東洋參) 029 青蒿(香蒿) 030 艾(艾蒿) 030 茵陳蒿(棉茵陳、白茵蒿) 031 白苞蒿(四季菜) 031 野艾蒿(艾葉) 032 簍蒿(蘆蒿、水蒿) 032 陰地蒿(林下艾、林地蒿) 033 龍鬚菜(海菜、線菜) 033 馬蘭(馬蘭頭) 034 落葵(木耳菜) 035 鬼針草(鬼釵草、蝦鉗草) 036 打碗花(勾兒秧) 036 薺菜(薺薺菜、地丁菜) 037 碎米薺(野薺菜) 037 彈裂碎米薺(窄葉碎米薺) 038 白花碎米薺(山芥菜、白花山芥菜) 038 水田碎米薺(水田薺) 039 大葉碎米薺(石格菜) 040 三小葉碎米薺 041 決明(草決明、假綠豆) 0

41 楸樹(金絲楸) 042 烏蘞莓(烏蘞草、五爪龍) 043 青葙(野雞冠莧、狗尾莧) 043 積雪草(地棠草、銅錢草) 044 牛繁縷(鵝腸菜) 044 水蕨 045 白藜(灰莧菜、灰菜) 046 小藜 046 灰綠藜(黃瓜菜、山芥菜) 047 細風輪菜(瘦風輪菜) 047 野菊(野菊花) 048 菊花腦(南京菊、菊花菜) 049 菊花(菊) 050 菊苣(苦苣、苦菜) 050 刺兒菜(小薊) 051 大薊(刺薊菜) 051 風輪菜(小葉蘇、斷血流) 052 羊乳(四葉參) 052 黨參(東黨、潞黨) 053 飯包草(火柴頭、竹葉菜) 053 鴨蹠草(碧竹子、翠蝴蝶) 054 甜麻(帝王菜

、針筒草) 054 野茼蒿(革命菜、安南菜) 055 苣蕒菜(黃瓜菜) 055 抱莖苦蕒菜(抱莖小苦蕒) 056 鴨兒芹(鴨腳板) 056 紫葉鴨兒芹(紫葉鴨腳板) 057 鵝絨藤(毛蘿菜) 057 柳葉白前 058 白薇(薇草、白馬薇) 058 野胡蘿蔔(鶴虱風根) 059 瞿麥(野麥、巨麥) 060 東風菜(盤龍草、山蛤蘆) 061 鳳眼蓮(鳳眼藍、水葫蘆) 061 細柱五加(五加) 062 白簕(三葉五加、三加皮) 062 水香薷(水香菜、水薄荷) 063 一點紅(紅背葉、羊蹄草) 063 柳葉菜(水丁香、水朝陽花) 064 地錦草(地錦、鋪地錦) 064 斑地錦(斑葉地錦) 065 芡

(雞頭果、雞頭米、芡實) 065 山崳菜(細弱山崳菜) 066 白鵑梅(繭子花、金瓜果) 067 金蕎麥(野蕎麥、金鎖銀牙) 068 牛膝菊(辣子草) 068 蓬子菜(黃米花、土茜草) 069 柔毛路邊青(水楊梅、路邊青) 069 珊瑚菜(北沙參、海沙參) 070 鼠麹草(清明菜、鼠耳草) 070 米口袋(少花米口袋) 071

客家音樂與族群認同-以楊梅客家歌謠班為例

為了解決楊梅幼苗的問題,作者徐秀菊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運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參與觀察法等研究方法,探討客家歌謠班之於族群認同之影響,研究目的分別就楊梅客家歌謠班的現況、客家音樂對於族群認同的影響力及推行客家歌謠所遭遇到的困境,歌謠班之各前輩是否有建議之因應策略做一探討。研究期間參考各學派理論,從客家音樂、客家歌謠班、族群、認同、族群認同之各種釋義及由實際參與過程中,一一剖析客家歌謠班與族群認同的關係。族群認同不只是存在於基本文化血緣的認定,亦是著重在主觀自我認同的記憶選擇。由族群態度、族群歸屬感及族群投入表現出族群認同的強度。研究發現目前的客家歌謠班日漸式微,如何引導客家的幼苗接觸客家語言及文化,使之向下紮根,成為維持客家文化永續的

重點,冀望今日的年輕人能夠成為他日客家歌謠班接棒的一群。客家歌謠班是一藉由民間團體的力量即可推動與傳承客家語言、客家文化的場域,而音樂本身具教育、娛樂、抒發情感與溝通表達的功能,客家歌謠是客家族群的重要表現及認同象徵,對於語言的學習、族群融合及客家文化的推廣亦是一良好的媒介。對於楊梅客家歌謠班的教學者與學員而言,過去的客家經驗形成其理解世界的方式,因此透過客家音樂召換了語言、經驗與感知上的共鳴,也強化了他們持續想要學習客家歌謠的動機,進一步支持了其族群身分。客家認同有語言面向、社會身分、自我認知或定義等不同的構面。綜上所述研究者建議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鞏固客家文化:一、以家庭塑造一個客語溝通的環

境。二、以學校塑造一個客家音樂素養的環境。三、以政策塑造一個客家文化的環境。冀望客家文化源遠流長。關鍵字:客家歌謠班、族群認同、客家音樂

書寫青春10: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

為了解決楊梅幼苗的問題,作者聯經編輯部 這樣論述:

  2013年輕世代寫出文學的新聲音,十年綻放新光芒!   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名單出爐了,傾聽年輕世代寫出文學的新聲音!   評審陳芳明表示,今年小說組有幾篇作品出乎意料地呈現高中生對文字的敏銳,很多作品是從家庭出發,表達資本主義社會中家庭價值的支離破碎。讀完後他雖放心年輕人對漢字的掌控,但也擔心家庭價值的崩壞。   特別的是,今年短篇小說首獎由〈泰雅〉和〈天亮〉並列。朱天心稱許〈泰雅〉:「這篇讓我覺得呼吸到新鮮空氣,感覺是個很想寫東西的人,護住了寫作的初衷。」駱以軍附議:「這篇也是我心中的第一名。……寫到神蹟時,令人感動得起雞皮疙瘩,會讓我想到董啟章的作品。」鍾文音誇

獎〈天亮〉兩端書寫的情境味道很吸引人,很善於描述。尤其是寫到高雄時,平淡的敘事裡頭,氛圍很強烈,是位很厲害的敘事者。陳芳明作結:「這位作者會關心時事很不容易。語氣恰到好處不做作,是高手。」難分軒輊的兩篇作品,希望以此吸引讀者捧讀。   新詩組作品選材範圍較往年擴大許多,令人眼睛一亮,評審提到,技巧上雖仍生澀,然新一代的寫作能量洶湧而來,實為可喜。對於此次作品,陳義芝套用葉嘉瑩老師的說法,強調詩必須有「感發」的能量並讚許今年的作品。首獎〈對妝記〉,路寒袖表示文字的細緻度是入圍決審的作品中最好的,輕重拿捏得宜,有憧憬、想像卻又害怕受傷,耐人玩味。   小說獎決審委員:朱天心、呂正惠、陳芳明

、駱以軍、鍾文音   新詩獎決審委員:向陽、陳育虹、陳義芝、焦桐、路寒袖 作者簡介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短篇小說獎金榜得主及簡介 首獎/徐振輔〈泰雅〉 獎學金二十二萬五千元,晶圓獎座一座   徐振輔,1994年生。成功高中三年級,申請上台大昆蟲系。興趣是生態攝影、自然寫作。曾獲余光中散文獎高中散文首獎及參獎、台中文學獎散文佳作、新北市文學獎小品文第三名、港都文學獎散文佳作、愛詩網新詩參獎、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青輔會青年壯遊計畫佳作等。   ◎得獎感言:接觸生態攝影幾年,經歷過無數次跋山涉水追尋夢幻蝶種,卻無功而返。我想,我寫出的是那些我只敢想像而不敢追尋的夢境。然而

,文學的魔力就在於,那些虛幻縹緲的夢境被書寫過後,拿在手上的是熱騰騰、沉甸甸、具有溫度與重量的物事。   文字像祈禱,在幾個失去睡眠的夜晚裡,讓我把信仰轉化為真實。 首獎/吳佳駿〈天亮〉 獎學金二十二萬五千元,晶圓獎座一座   吳佳駿。1995年生,高雄人。高雄市立高雄中學三年級。曾獲高雄市高中職作文比賽第三名、2011打狗鳳邑文學獎好漾組散文組評審獎、第十一屆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語文組第一名、第九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小說優勝。   喜歡伍佰、Leessang、Craig Armstrong,還有譚盾。   ◎得獎感言:指考前八天接到得獎的消息,那瞬間我忘了幾天後的大考。感謝

評審老師和聯副,還有我媽,跟我爸。感謝學長、肥子、程勁這類的朋友。   感謝阿媽,還有時常金援我的City。感謝當年跟我說起台積電這個比賽的L,感謝A,感謝S。感謝徐馬拉學長,希望你在馬來西亞一切能夠平安快樂。   (經評審團決議,首獎由二位合得,平分首獎加二獎之獎金,二獎從缺) 三獎/林冠廷〈北上〉 獎學金六萬元,獎牌一座   林冠廷,1995年生,新北市中和區人,台北市立松山高中三年級。曾獲松山高中松韻獎短篇小說組特優。   ◎得獎感言:感覺好像有好幾把槌子打在我的腦袋上,然後腦漿散落,在地上染出駭人的驚喜,就是那麼底令我驚訝!想寫出漂亮言辭,可是卻只有歡喜滿溢而已,或許

我就是一個會在重點時刻失誤的人吧。   或許這樣的想法很可笑,但我現在只想跟我一直拿來思考小說點子的筆記本跳支華爾滋,然後在上面用力寫上:嘿!我們終於跨出第一步了! 優勝獎五位 ◎陳旻道〈默〉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陳旻道,1995年生,沙鹿高工汽車科三年級。喜愛范勃的油畫,袁文彬的虐兔門系列,曾御欽的攝影。認為該寫些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動筆。認為時下文青、台積電評審應該可以接受,所以動筆。 ◎蘇圓媛〈誤〉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蘇圓媛,1996年生,新竹縣竹北市人,竹科實中高中部二年級。因為有太想說卻說不出口的故事,只好將它們化作文字。 ◎鄭博元〈防禦〉 獎學

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鄭博元,1996年生,台中市豐原區人,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二年級。曾獲第26屆中一中中女中聯合文學獎極短篇小說組第一名及新詩組第一名。熱愛生活中的粗礪切片。何其幸運,感謝生命中來自土星的小說之神們。 ◎許禾榆〈桐泥〉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葛家瑄〈書包〉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葛家瑄,1995年生,台中人,國立台中女子高級中學二年級。曾獲中女青年127綠苑文學獎新詩首獎、第26屆一中女中聯合文學獎極短篇第二名。 新詩獎金榜得主與簡介 首獎/陳昶志〈對妝記〉 獎學金十萬元,晶圓獎座一座   陳昶志,1994年生,新北市永和區人,台北市立建國

中學三年級,擁抱山川物事與文字生活。曾獲第二十三屆紅樓文學獎散文第二名、入選第五屆建青詩歌季。即將就讀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得獎感言:受寵若驚!一向汲汲於目前之務,這二年來於書寫倘若有所進步,都得感謝師友的刺激與鼓勵,讓我聽聞更多名字,從圖書館聳矗的架上取下曩昔不熟悉的詩人卷帙,課餘怯怯趕作家的演講。   復感謝家人容許我於正事之外偷渡一冊冊書籍,感謝台積電及評審。感謝學校的滋養,現在當我坐在圖書館文選的一角,恍惚有六月的荷香掩至。 二獎/黃書怡〈賴比瑞亞,你看過鳳仙花嗎?〉 獎學金五萬元,獎牌一座   黃書怡,筆名悅墨,1995年生,桃園縣觀音鄉草漯人,縣立大園國際高中

三年級(已順利畢業),熱中文學,酷愛寫作,偶爾寫寫打油詩。自從看了《雨啊,請你到非洲》,便立志要成為雨,滋潤非洲的每一寸乾土,要寫很多故事,感動每一個人,最大的夢想是用筆遏止所有的戰爭,所以我會不停的寫,直到我的血液不再流動為止。   ◎得獎感言:接到電話的當時,正在補習班當苦行僧,修練英文。獲知得獎當下,全身顫抖,然後就落淚了!感謝上帝給我一個完美的十八歲禮物,還要感謝吳慕潔老師曾給過我一個肯定的眼神,使我對文學產生莫名的執著,更要感謝好友兼損友──瑋庭章魚姊妹,要不是她的稱讚,我不會有今天。此外,謝謝評審老師們使我心中的感慨能夠被看見。 三獎/許玄妮〈孽〉 獎學金一萬三千元,獎牌一座

  許玄妮,1996年生,台東縣台東市人,國立台東女中二年級。曾獲第三十一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新詩組佳作。   ◎得獎感言:今天再次讀了一遍這首詩,知道是不能再回到之前寫這首詩時的心境。因為我放棄太多事情了。這首詩轟轟烈烈,革命般地展開,而終究要被我輕輕放下。再來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家人、朋友、老師,太多太多人了,如果沒有你們,就不會有我。謝謝大家。 三獎/康書恩〈沉淪〉 獎學金一萬三千元,獎牌一座   康書恩,1995年生,花蓮縣花蓮市人,國立花蓮高中三年級。曾獲花中文學獎新詩組首獎,並出版個人詩集《潮海印象》。喜歡以文字觸發深邃的思考,於外在的表徵和潛藏的內蘊中,探索更多美

的驚豔與感懷。   即將就讀台師大國文系,期盼未來能以悲憫的心靈、清明的思想、以及宏觀的視野,繼續耕植於文學的領域,洞悉生命之美。   ◎得獎感言:當這首作品完成時,我亦隨之而死去。我確實已死。因為某個階段的自己遭到徹底的粉碎,但我得強迫自己接受另一股內在能量的復甦,為所愛與被愛負責。   我衷心期盼每一次詩思瞬變的過程,在或長或短的時間流中,無畏地與內在靈魂對話。介於生與死之間的拉鋸,讓我深刻體悟:在愛情中唯有靈魂質地的力量,才能牽繫兩人之間的愛。   (經評審團決議,三獎由二位合得,平分獎金。) 優勝獎四位 ◎周威成〈蜉蝣日記〉 獎學金六千元,獎牌一座   周威成,

生於1995年夏末,雲林人,國立虎尾高中三年級,即將就讀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標準家裡蹲。熱愛二次元、艱澀的詩、鍾怡雯的散文。曾獲愛詩網好詩大家寫、中台灣聯合文學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尤尊毅〈葬禮上的巨大包裹〉 獎學金六千元,獎牌一座   尤尊毅,1995年生,台北市立建國中學二年級,台北就學的非台北人。曾獲台北市青少年文學獎、城邦校園寫作之星作文比賽。聽Yo La Tengo〈Today is the Day〉這麼唱:「我記得那台蒙塵的舊車,一切宛如昨日一般(……)我什麼都沒有想,感覺卻是一樣的。」再見,我親愛的童年。 ◎林家緯〈沙漠三年——致自殺的建中生與畢業前夕〉 獎學金六

千元,獎牌一座   林家緯,1995年生,新北市板橋區人,台北市立建國中學三年級,曾獲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新詩組第三名、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組優勝,即將就讀台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張媛媛〈耳朵〉 獎學金六千元,獎牌一座   張媛媛,1995年生,桃園縣中壢市人,國立楊梅高中三年級。曾獲101年第3屆全國高職學生文學獎新詩組優選、102年第4屆全國高職學生文學獎散文組優選、第20屆梅岡文學獎新詩組第一名和小說組第二名、第18和19屆梅岡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即將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序/曾繁成 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金榜 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

組金榜 短篇小說獎 首獎 泰雅/徐振輔 天亮/吳佳駿 三獎 北上/林冠廷 優勝獎 默/陳旻道 誤/蘇圓媛 防禦/鄭博元 桐泥/許禾榆 書包/葛家瑄 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倪采青/記錄整理 新詩獎 首獎 對妝記/陳昶志 二獎 賴比瑞亞,你看過鳳仙花嗎?/黃書怡 三獎 孽/許玄妮 沉淪/康書恩 優勝獎 蜉蝣日記/周威成 葬禮上的巨大包裹/尤尊毅 沙漠三年──致自殺的建中生與畢業前夕/林家緯 耳朵/張媛媛 新詩獎決審紀要:自我的本色,感發的能量 詹佳鑫/記錄整理 【選手與裁判】 附錄 【台積電文學之星座談會】 我們不是文青?

【作家巡迴高中校園講座】 第一場◎松山高中/ 書寫的後台時光──小說家的男朋友、女朋友 陳立言•記錄整理 第二場◎高雄女中/ 你可以這麼寫、那樣玩──讓詩在生活中立體起來 韋瑋•記錄整理 第三場◎台中一中/ 打開創作的開關──唱阮心內ㄟ歌,講青春ㄟ代誌  韋瑋•記錄整理 徵文辦法 【文學專刊】 小說/ 眠/張敦智 孔雀的屁股與祂的壽宴/陳柏言 重考/劉煦南 蹺蹺板/盛浩偉 詩/ 三七仔──致我們的21歲,在2010(外一首)/林禹瑄 小小的島的兩種進行式(外一首)/林育德 今晚我躺在鐵軌──記2013工人臥軌事件(外一首)/詹佳鑫 巨人系列/莊子軒

【特別收錄:文學遊藝場】 微型小說詩/徵稿辦法 微型小說詩駐站觀察 手法與目的/孫梓評 【微型小說詩:作家示範作】 虛稱奧利佛來信/孫梓評 假正經約會電影/黃崇凱 【微型小說詩:優勝作品】書瑋/等 序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   十年是一個世代,同時亦是個指標。十年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首度舉辦校園人文競賽,以創作書寫作為台積電對於人文教育關心的起點,與聯合報共同攜手舉辦「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希望能將人文的滋養引入校園,為熱愛創作的學子搭造書寫的舞台,同時啟發青年朋友對於文學的興趣,藉此增添自我人文厚度。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自舉辦以來,共計徵得

二、三五七件小說、二、四八九件新詩、以及二五七件書評(只於首屆舉辦),每屆的作品都有令人驚艷之作。更令人欣慰的是,歷屆優勝學子更有持續精進成長者,或拿下重要社會性文學獎,或已出版著作,更常於報章書刊發表作品,展露出其更成熟的書寫姿態。   因此,今年除了徵文的競賽外,我們亦與聯合報副刊開闢特刊,邀請盛浩偉、劉煦南、陳柏言、張敦智、莊子軒、林育德、林禹瑄以及詹佳鑫等八位歷屆文學獎得主,於「台積電文學新星作品展」發表其新作,讓我們共同分享這群仍在文學創作路上耕耘的新星作家的才華及成長的喜悅。   除了八位文學新星的精采作品外,本屆的競賽作品亦為耀眼,尤其部分作品展現自我探索以及社會的關懷,

尤為可貴。新詩作品中<對妝記>以化妝作為隱喻,探索真實與虛偽,深具哲學思考;二獎<賴比瑞亞,你看過鳳仙花嗎?>在律動的詩句中,流露出學子對於國際現實的悲憫,令人可喜;而此次次的小說作品更令人驚艷,<泰雅>及<天亮>雖屬不同題材,皆展現了創作巧思及細膩文字,無分軒輊的兩篇作品共獲首獎,實至名歸。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耕耘十年,略有所成。感謝聯合報副刊十年來,與我們共同培育文學幼苗,諸多文壇先進的支持及指教更是讓此方園地茁壯的重要滋養。在此十年之際,我們期望能讓文學的根再往下扎深,在不久的未來看到燦爛繁花。   泰雅/徐振輔   漸漸地,人們會說服自己馬拉巴綠蛺蝶或熱帶蘭灰蝶已經絕

種。   追蝶的人在曾經許願的森林裡,不再向山神祈禱牠們的蹤跡,因為那些深情的禱詞都是浪費,不如轉而追尋譬如白芒翠灰蝶,牠稀少是稀少,但每年,網路上總還是會出幾張令人驚豔與眼紅的照片,你沒有理由質疑牠們的存在。   他相信,泰雅鋩灰蝶還在某個地方訪花、飛行,聆聽陽光與樹葉的撞擊。   縱然數十年沒有觀察紀錄,他還是這麼固執地相信。   他詢問過一位鑽研蝴蝶的前輩,他告訴他:「幾十年沒有紀錄不見得滅絕,可能是族群數量太過稀少,又棲息在難以到達的荒山野嶺,加上牠的習性不明,像是個謎。   要找牠,就像閉起眼睛在火星上找外星人,很難啦,而且前提是火星上要有外星人。」   他好像看穿了小小的想法,才補

上最後一句。   「前輩,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只有年輕人才做白日夢。   但你不也說了嗎,幾十年沒有紀錄不見得滅絕,如果我理解得沒錯的話,泰雅鋩灰蝶可能並未絕跡,牠可能還在山裡某個地方,只要肯上山就有機會看到。   森林與青春一樣充滿可能性,你或許得換個理由,才能說服我放棄追尋。」   他暗想。   「好,謝謝你。看來我要拍泰雅是沒什麼機會了。」   他當時一面顯露極惋惜的樣子,一面極力壓抑那股跳躍沸騰的激動,好像見到什麼遺失的物事,在手掌心上活生生地顫抖。   找外星人,很難啦,而且前提是火星上要有外星人。」   他好像看穿了小小的想法,才補上最後一句。   「前輩,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只有

年輕人才做白日夢。   但你不也說了嗎,幾十年沒有紀錄不見得滅絕,如果我理解得沒錯的話,泰雅鋩灰蝶可能並未絕跡,牠可能還在山裡某個地方,只要肯上山就有機會看到。   森林與青春一樣充滿可能性,你或許得換個理由,才能說服我放棄追尋。」   他暗想。

臺灣蜈蚣藻(Grateloupia taiwanensis) 人工育苗技術研究

為了解決楊梅幼苗的問題,作者莊美英 這樣論述:

臺灣蜈蚣藻(Grateloupia taiwanensis)屬於紅藻門(Rhodophyta)、真紅藻綱(Florideophyceae)、海膜藻目(Halymeniales)、海膜藻科(Halymeniaceae)、蜈蚣藻屬(Grateloupia),屬於一種可食用的經濟性海藻。海藻傳統養殖會受季節影響,不易取得穩定種源,需藉由人工育苗來建立種苗生產技術,縮短其養殖時軸。本研究利用不同環境因子針對臺灣蜈蚣藻果孢子的早期發育進行培養,探討果孢子釋放與附著條件、盤狀體與絲狀體的成長情形。結果顯示,果孢子的發育路徑,會經過分裂期、盤狀體期及幼苗期三個階段。不同溫度、光照強度對果孢子釋放與附著時間

,以溫度20 ℃,第24小時釋放量達283.40 ± 0.44顆/mm2,光照強度60 μmol photons m−2 s−1 第24小時釋放量達638.44 ± 201.62顆/mm2。果孢子附著以溫度20 ℃,第12小時附著量達24.86 ± 3.67顆/mm2,光照強度100 μmol photons m−2 s−1第6小時附著量達24.98 ± 2.30顆/mm2。不同溫度、光照強度對盤狀體成長,培養8週後,以溫度25 ℃盤狀體成長率達5.49 ± 0.09 %最高,光照強度40 μmol photons m−2 s−1盤狀體成長率達6.24 ± 0.08 %最高。盤狀體切碎誘發絲狀

體,則以溫度30 ℃培養第10天誘發數量達99.33個,光照強度80 μmol photons m−2 s−1培養第9天誘發數量達99.00個。不同溫度、光照強度對絲狀體成長,培養30天後,溫度25 ℃絲狀體成長率達13.39 ± 0.11%,光照強度40 μmol photons m−2 s−1絲狀體成長率達13.55 ± 0.11%。附滿盤狀體的基質,移置海上促使葉狀體在自然環境下育成,培養第8週,葉狀體長度達1.33 ± 0.07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