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刺青意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楓葉刺青意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蔚宇蘅寫的 闇覗者的回返:古族對話錄 和蘇童的 黃雀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楓葉刺青也說明:不同刺青圖案代表的意義不同,日本黑道分子可不是隨便紋的,這些刺青裡有傳統文化的 ... 越南沙金Dec 12, 2020 · 半胛,天狗刺青,鬼武士,楓葉刺青,傳統刺青高雄刺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耶魯 和麥田所出版 。

元智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管理碩士班 阮慶岳所指導 王馨娸的 榮耀之役,邁向公共的旅程:「喧囂的20年代」女性/同女越界之文化研究 (2015),提出楓葉刺青意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喧囂的20年代、女性主體、文學沙龍、女同志社群、女同志身份認同、集體現身、性別越界、認同形構。

最後網站楓葉刺青則補充:楓葉刺青 12年來家裡的人, 除了一個在曾若華八歲時往英國讀書,2013年才回流返港。.7z. ... 因此武士與般若刺青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因此有抵抗、矛盾的意思。 楓葉紋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楓葉刺青意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闇覗者的回返:古族對話錄

為了解決楓葉刺青意義的問題,作者蔚宇蘅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熟悉的文化書寫與精靈妖怪小說 故事來自於祖嬤的床邊故事˙在那暗下無法入睡的黑夜……   本書宛如各民族的起源,逐步遇見先民傳說,故事從一艘船開始,直到大水淹沒土地,等待再次踏上泥土的時分。藉由「巫」為管道,以西拉雅文化為故事主軸,透過主角的自覺旅程,緩緩說出荷蘭時期下被隱藏的故事──荷蘭人因傳教問題將約258個臺南地區的尪姨遷移出部落,放逐諸羅山,企圖消滅西拉雅的信仰,事後,僅有25人生還回到臺南。   從此鬼出現了。   女主角林語霏在「醫生」的操弄下,一夕間,失去了所有,包含女人的身份,只能黯然竄逃回祖厝。卻宛如一腳踩踏入家神的陷阱,意外觸動多年前的詛咒。

那裡活著的原來全是鬼,彷彿沒有半個活人存在,各角色隱喻著晦暗不明的身份……   書中的每一則故事都是符咒,需要去唸去讀,方能產生效力,而得以傾聽無能從時間中逃脫、鬼戲般的過往痕跡,誰在說什麼──   闇覗者(ancestor)名祖嬤,長年居陰暗小屋,性喜說古早故事。   以下你將經歷的旅程   千年前的屋舍、器具和墓葬,重見天日在二○一二年「台九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的隧道口沉砂池,故事名為漢本遺址,傳承自十三行文化,真實身分可能為巴賽人的祖先。   地點是緊鄰崖壁的狹窄山麓。   被挖掘的,是不可能居住的真實文明。   他們真正是什麼人的後代,是什麼人的確切祖先,所產生的

資訊斷層,只是源於遺忘。   成為沒有故事的漂泊者。猶若靈魂。   不知從何時起,鬼遍佈島嶼。   從島嶼的南方出發。   驅魔的原因。   跨越界線。   巫。   世界原來不是所想像的既定原則。就算求神問卜,基於不明白的立場上,永遠不知道神明所賜的籤,將要吐露什麼涵義。   以第一人稱敘述,女主角林語霏在「醫生」的操弄下,一夕間,失去了所有,包含女人的身分,只能黯然竄逃回祖厝。卻宛如一腳踩踏入家神的陷阱,意外觸動多年前的詛咒。那裡活著的原來全是鬼,彷彿沒有半個活人存在,各角色隱喻著晦暗不明的身分,還不斷糾纏著最初文明、消失文明與現代文明……誰在嘗試以收驚逃離一切,巫那陰性被

忽略的歷史,事實上一直都被保留下來。溯源,直是讓意識脫離外在環境,返回最初,挖掘出家神信仰隱沒的面貌。   ﹤祖嬤降生﹥是篇關於「巫」的故事。宛如各民族的起源,逐步遇見先民傳說,故事從一艘船開始,直到大水淹沒土地,等再次踏上泥土的時分。「巫」是一種管道,以西拉雅文化為故事主軸,透過主角的自覺旅程,緩緩說出荷蘭時期下被隱藏的故事──荷蘭人因傳教問題將約258個臺南地區的尪姨遷移出部落,放逐諸羅山,企圖消滅西拉雅的信仰,事後,僅有25人生還回到臺南。   從此鬼出現了。   鬼想說什麼﹖廢墟召靈的步驟,由身分中的基因求取認同後,所覓得的道路。   最深記憶的故事永遠來自於小時候,那些不睡的

夜晚、乘涼的榕樹下和莫名走丟在同伴身後的時光,循著猶如祖父祖母的叫喚聲,眼底的日光星光是七彩繽紛的糖果,的確聽見週遭所有人都在說話,然而吸引人注意的,彷彿有人掏出糖果──講古之人驀地說起自己的故事……深怕驚擾到什麼似的,只悄悄坐了下去,不知道經過多久,那抓人的虎姑婆、會偷換人身分的魔神仔和嚇死人的鬼一個一個接著出現,祂們全都坐在身旁,還直聽起那原本感覺猶如鄰居阿公的人說話。漸漸,那老人也不再眼熟,身旁的東西又搶著輪流發話,直讓人背脊發涼,趁亂轉身就想逃之夭夭,一雙小手卻絆住了目光。「往這邊走。」還是莫名其妙會跟著眼前精靈般的矮黑人,直到鞭炮聲響,過年的舞龍舞獅隊伍到來,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才緩緩

從某個人的背後爬下,所有孩子一哄而散。   那是不能言說的祕密。如精靈在你心深處烙下過咒語。「永遠不能對別人提起。」直到總有一天都遺忘的時刻,那隨著年歲老去的阿祖阿嬤們卻突然在過年,又拉住某個孫子說起,過去那些以為一輩子不會再觸及的領域,就那麼折返了,如幽靈再度降臨人間……可能會默默又離去,或是重新經歷起以前的回憶。阿祖阿嬤們都撒手遠去的時間裡,那某年被召喚回來的故事卻從此盤旋心底,糾結著恐怖畏懼迷惑,一場必然的冒險就此展開。時間是最可怕的敵人,在漫長歷險中,於是逐漸成為如服侍神靈的巫,記錄傳承溝通,就由史書記載的部分開始披荊斬棘,倘若流傳在祖嬤平埔族血緣的故事是「西班牙聖家堂」,故事的成形

、展開,最終會完成什麼模樣,也許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世界裡,還會持續演化。   時間可逆,而輪迴可止。   輪迴的逆途。   ﹤陶罐裡的刺青﹥藏有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同一個家族脈落下,述說起土地的故事。直從較為近代的蔦松文化遺址開始述說,一輪古老月亮在牛稠子遺址文化上的奇異旅程,途經鳳鼻頭文化所帶來的影響,該家族回溯大湖文化時空而在血緣上進行瘋狂演化,幸得從蔦松文化竄起的巫指引了全家逃亡方向,直到阿祖阿嬤般的人召喚,一切又回到牛稠子文化的最初。   ﹤阿祖的嫁妝﹥這則故事發想於山靈精怪,把山海城市的界線都打破,想像和精靈一般遊走,聽故事的人最終成為故事的實踐者。   ﹤巫行﹥人和鬼之間究竟

存在什麼樣的關聯,鬼是人的過去,抑或鬼是人拋丟出去的,鬼因此成為單獨的個體不再是生前的那個人。   ﹤封神記﹥的故事是在重演一場儀式,族群間的共生互利與大難臨頭各自飛的讖語,不只是來自於巫所說的海上。   寫﹤蝦窟﹥的時候,一直想像蝦子要如何長成幼童般的高度,等在矮黑人的身後,慢慢熬煮成一鍋故事,喝吧喝吧,讓孩童安然去學校或是回家後,卻永遠記得當時的遭遇,不管在多久多老之後。   以上四篇故事呈現的是平埔族在文獻書籍生活過的時間,由荷蘭時期歷經至現今社會,用﹤阿祖的嫁妝﹥一個半小時從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去複製故事,以﹤巫行﹥的七七四十九天不斷煉丹祖先殘留基因意識的證據,﹤封神記﹥的一次任務

重現魔神仔鬼怪出沒的由來,最後在﹤蝦窟﹥的一夜去還原各族故事矮黑人消失的傳說。   每一則故事都是符咒,需要去唸去讀,方能產生效力,而得以傾聽無能從時間逃脫的鬼戲般過往痕跡,誰在說什麼 ── 闇覗者(ancestor)名祖嬤,長年居陰暗小屋,性喜說古早故事。 名人推薦   作家巴代   兒童文學作家王力芹   作家亞榮隆˙撒可努   讀寫堂堂主黃沼元   喜菡老師   絕無僅有的推薦

榮耀之役,邁向公共的旅程:「喧囂的20年代」女性/同女越界之文化研究

為了解決楓葉刺青意義的問題,作者王馨娸 這樣論述:

第一波婦女解放運動的高峰期「喧囂的20年代」,在女同性戀文化的脈絡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刻。一般而言,以女男同性戀身份做為一種集體社會運動抗爭的關係分水嶺,台灣多半都以1969年6月28日紐約市格林威治村所爆發的「石牆事件」,為同性戀反抗行動的起始點,但其實不然,事實上,美國的石牆起義,並非初次女同性戀集體現身向異性戀父權展開的顛覆式革命,也不是女同性戀首次建立社群網絡與認同形構的唯一光景。然而早在美國併發石牆運動以前,促使歐洲女性主體意識建構和第一波婦女解放運動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加上十九世紀中葉發展的性學、性倒錯和同性戀研究,以及1910年代支持同性戀的新興理論,都成為孕育女同志主

體,在二十世紀初的反主流性別與性慾特質為根據的次文化運動中,逐漸醞釀成形的緣由。以至於一戰過後,女同性戀社群所構成的次文化,在被譽有同性戀解放的美好盛世之「喧囂的20年代」巴黎繁榮的都會中崛起,並開始建構出族群內部的情感連結和集體意識,共構了同屬於1920年代女同性戀主體獨有的認同形塑與社群網絡。此時,為了打破沈默、喚醒族群意識,更出現了明確以女同性戀的性態與主體性為核心,向社會大眾發表女同性戀本位與生活輪廓的作品。有鑑於此,本研究企圖從解構異性戀父權的權力效應與框架限制,以及女性意識抬頭的成因和女性主體意識建構的文化發展,來作為探討「喧囂的20年代」巴黎女同性戀次文化醞釀成形的淵源。並藉由昔

日女同性戀主體所發展的社群網絡、認同形塑、集結現身,以及越界文化,來重新定位1920年代之於女同性戀歷史的意義與重要性。

黃雀記

為了解決楓葉刺青意義的問題,作者蘇童 這樣論述:

少年時流的血,都有它的意義──◎華文小說今年獲獎呼聲最高的作品!◎最有魅力的說故事者、曼布克亞洲文學獎得主 蘇童 最新長篇小說 走向種種人事的歸宿,南方那條永誌長存的香椿樹街 開展一段愛與傷害的青春殘酷物語人生最純粹的時光,應該怎麼過?某個日常下午,兩名素無交情的少年,共同捲入一樁犯罪事件:一名十五歲的少女,被捆綁在井亭醫院的水塔裡。沒有人真正想要知道真相,所有人的命運卻就此改變。十年之後,有個魔鬼仍在他們之間牽繩拉橋,桃花結、民主結、法制結,命運的繩結血色般燦爛盛開。多麼邪惡精巧的手藝!他們能否從命運中脫身?十八歲少年保潤,他們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香椿樹街上。年輕的女孩子們形容保潤的目光有如一捆

繩子,誰被保潤盯上一眼,會覺得自己今天的打扮錯了,走路的姿勢錯了,輕佻是錯的,端莊也是錯的。所有漂亮的女孩,相貌平平的女孩,包括醜陋的女孩,在保潤的視線之下打成了平手,每個人似乎都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有一天,香椿樹街大名鼎鼎的柳生來了。他的父母是肉鋪的小刀手,長期掌握著香椿樹街居民餐桌的命運,誰也躲不開柳生一家人的手。少年的柳生是輕浮的,卻也是帥氣而迷人的。保潤與他同一條街長大,柳生不一定認識保潤,但保潤肯定認識柳生。來自外地的少女仙女,與管理花圃的祖父母在醫院一起生活,對於未來,她懷有自己的想像與熱情,醫院與香椿樹街絕不是仙女長久停留的地方。但在未來還沒來臨之前,她將先遇上少年的保潤與

柳生。沒有掉了魂的祖父,保潤不會走出香椿樹街出現在井亭醫院,沒有大名鼎鼎的柳生,保潤不會有進一步認識仙女的機會。那是上個世紀的八○年代,是跳貼面舞跳小拉的年代,一男一女跟著節拍一二三四跳,身體一放一拉,試探的是情感關係,測量的是與成人世界的距離。十年過去,寂寞的少年少女們各自獨立成長了起來。香椿樹街也已經改變,但少年時那個跳小拉的下午,卻成為保潤、柳生、仙女三人間永遠的祕密。時間不會輕易放過他們,青春時沒跳完的那首小拉,一直潛伏在暗處靜靜等候時機,準備好再度咚茲咚茲響起,等著反撲的是他們的人生。「童年生活在我們身上延續甚至成長, 因此童年生活也是我寫作的最大祕密。」 ──蘇童 最有魅力的說故事

者──蘇童,再次施展優美與高度冷靜的語言講述青春殘酷的真實面貌。保潤、柳生、仙女,三個青春正盛的靈魂,個性無論沈靜或愛熱鬧,在迎接未來的成人世界前,無可避免都將遭遇無可言說、青春期特有的巨大孤獨;身體騷動著,渴望建立自己的世界,更渴望與世界建立關係。蘇童重返其小說創作的夢土──香椿樹街,以三名少男少女的青春成長記事,銘記一個世代:曾有一段時期的人們是這麼掙扎過來的。帶著傷口繼續前進,一部精準衝撞讀者靈魂的血色安魂曲。 ◎ 黎明之後,她有了睡意。廚房裡的水龍頭在滴水。滴水聲給她帶來了安寧的感覺。安寧的背後,是一絲說不清的甜蜜。是的,甜蜜。夜晚過去之後,黎明是甜蜜的。她開始享受這個黎明。歲月有點奇

異,歲月仿照她少女時代的兔籠,編織了一個天藍色的籠子,她像一隻兔子,被困在籠子裡了。有人陪著她,困在籠子裡,她至今不敢指認,是誰在籠子裡陪她。她在閣樓的曙色裡依稀看見保潤的影子,那影子在樓上樓下穿梭遊蕩,一雙純真悲傷的眼睛,監視著他們,也守護著他們。 斷斷續續的夢來了。夢總是詭異的。保潤不在她的夢鄉,柳生也沒有進入她的夢鄉,闖進夢裡的是祖父。她夢見祖父坐在房頂上,渾身被縛,滿面是淚,他的目光像一隻夜鷹,陰鬱而悲傷。我的魂丟了,不知丟哪兒去了。姑娘,你看見過一道光嗎?有個小女孩偷了我的魂,是你嗎?姑娘,是你偷了我的魂嗎?──《黃雀記》 第三章〈白小姐的夏天〉 作者簡介蘇童TONG ZHONGG

UI(童忠贵)蘇童2009年曼布克亞洲文學獎得主2009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度傑出作家獎江蘇蘇州人,1963年生,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南京《鍾山》雜誌編輯,現為專業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傷心的舞蹈》、《南方的墮落》、《一個朋友在路上》、《十一擊》、《把你的腳綑起來》,中篇小說集《妻妾成群》、《紅粉》、《離婚指南》、《刺青時代》,長篇小說《我的帝王生涯》、《武則天》、《城北地帶》、《蛇為什麼會飛》、《碧奴》、《河岸》等。《妻妾成群》曾被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獎無數,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義大利、日、韓等文字,《河岸》獲第三屆曼布克亞洲文學獎。《黃雀記》為其最新長篇小說

。相關著作:《米》《紅粉》《黃雀記(新版)》《河岸》 第一章 保潤的春天照片魂手電筒祖宗與蛇祖父的頭髮井亭醫院祖父、父親和兒子四月柳生來了花匠的孫女討債家兔籠會合白色吉普車拘留所藕香亭撈人回家第二章 柳生的秋天僥倖歲月特二床幽靈的聲音空屋公關小姐香火廟羞恥水塔風波麻煩馬戲團白馬後悔回家全家福舊貨交易掃墓第三章 白小姐的夏天六月龐先生另一個人順風旅館水塔與小拉公路甦醒房客房東門外柳生和龐先生兩個人的夜晚柳生的婚禮天井裡的水突圍紅臉嬰兒 照片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祖父都要去拍照。七十歲之後,祖父習慣了以算術的角度眺望死亡,對於自己延長的壽命,他很滿意。加減法是容易計算的。他五十三

歲那年在點心店吃湯圓,被湯圓裡的熱豬油燙了一下,不知怎麼引發了心肌梗塞,送到醫院去搶救,結果死而復生,以此推算,已經多活了十七年。再往前的死亡事件是蓄謀的,祖父那一年才四十五歲,突然活膩了,春天他去鐵路道口臥軌,人都躺下來了,火車遲遲不來,扳道工豢養的一條大狼狗先來了,祖父素來怕狗,準備好被火車輾,卻不願意被狼狗咬,於是狼狽地爬起來逃下了鐵道。到了夏天,祖父還是想死。這次他選擇了水路,是從僻靜的西門城牆上跳進護城河的,他以為只要撲通一下,便可簡易快捷地投入死神的懷抱,沒想到一睜眼,人躺在了城牆下面,一群吵吵嚷嚷的中學生圍著他,好奇地打聽他跳河的動機。祖父仰視著孩子們純真的眼睛,一時拿不定主意,

是該批評孩子們狗捉老鼠多管閒事,還是應該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祖父的身體經過河水倉促的洗禮,顯得輕盈而舒暢,只是右手手掌有點不舒服。抬起右手看看,右手不知什麼時候抓到了一片楓樹葉,抓得太緊,楓葉牢牢地沾在掌心裡了。他坐起來,把楓葉從手掌上小心地剝離,對孩子們說了句一言難盡,然後就爬起來,溼漉漉地走了。祖父走出去好遠了,聽見孩子們在後面猜測他的去向,七嘴八舌的。有個尖利的聲音說,什麼叫一言難盡?這個人看來是活膩啦,會不會又去找地方尋死了?祖父看看高處的城牆,看看低處的護城河,又抬頭看看天空,忽然朝孩子們的方向折返回來。雖然他的腳步有點拖沓,表情看起來也扭扭捏捏的,但他的目光給人以新生的感覺,它像夏日

的天空一樣,明朗,深遠。他向孩子們匆匆地表了個態,算了算了。他說,既然狼狗不讓我死,你們孩子也不讓我死,那我就活著好了,無所謂,死不了就活著,活一天賺一天吧。後來祖父就消失在城牆拐角處了,一條費解的謎語,終於逃離了猜謎者的視線。那群中學生是出來春遊的,偶然救下一名輕生者,本來屬於典型的好人好事,但獲救者對生死如此潦草如此隨意的態度,嚴重地挫傷了孩子們的成就感,也給他們帶來了深深的困擾。他們不認識香椿樹街的祖父,不知道他為什麼一會兒要死,一會兒又要活下去了。他們不知道祖父是個守信的人,從此以後果真斷了輕生之念。如果我們還是採用算術,如果活一天真的是賺一天,祖父足足多活了二十五年,賺了驚人的九千一

百二十五天,賺了這麼多,祖父當然是很滿意的。我們香椿樹街上老人特別多,老人大多怕死,怕死的大多先走了。有一年夏天氣溫反常,狡詐的死神藏身於熱浪,在香椿樹街上巡弋,一口氣拽走了七個可憐的老人。祖父冒著高溫酷暑,逐一登門弔唁,發現七家葬禮都缺乏組織,敷衍了事,充滿了這樣那樣的遺憾。最離譜的是碼頭工人喬師傅家,兒女們居然找不到喬師傅的照片。喪幔上的遺照令人不安,那是從喬師傅的工作證上剪下翻拍的,是幾十年前的喬師傅,模樣還很年輕,由於喬家兩個兒子與其父面貌酷肖,所以,上門弔唁的人們都大吃一驚,死者看起來不是喬師傅,這麼看很像他大兒子,那麼看,又像他的小兒子了。祖父端詳半天,心裡話不宜聲張,出了門便長歎

一聲,對鄰居們說,這個喬師傅太節省了,一世人生啊,省什麼都不能省那張照片,容易誤會啊。一個人無法張羅自己的葬禮,身後之事,必須從生前做起。這是祖父的信條。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祖父都要去鴻雁照相館拍照,拍了好多年,連鄰居們都知道了他的愛好,免不了要與他探討這份愛好的意義。祖父對鄰居們說,你們知道我腦子裡有個大氣泡的,氣泡說破就破,我這條命,說走就走的,到時都靠他們,怎麼也不放心,趁著身體還硬朗,就為自己準備一張新鮮的遺照吧。拍照的日子是祖父的節日。節日的祖父格外講究儀容。祖父先去理髮店剃頭修面,還額外要求相熟的老師傅替他挖耳屎、拔鼻毛。從香椿樹街到市中心,以前祖父都是步行,現在老了,是步行加公共

汽車,差不多是正午時分,他拄著一根龍頭拐杖出現在鴻雁照相館,衣冠楚楚,神色莊嚴,那套灰黑色的毛呢中山裝上有樟腦丸的氣味,皮鞋擦得錚亮,渾身散發著一首挽歌刺鼻的清香。攝影師姚師傅早已經認識祖父了,他不記得祖父的姓名,背地裡稱其為年年拍遺照的老先生。祖父每次看見姚師傅都有點害羞,真心為自己延宕的生命感到歉疚。姚師傅我沒死呀,又多活了一年,又來麻煩你了。他用道歉的語氣對姚師傅說,再拍一張吧,姚師傅,這是最後一張,我腦子裡的氣泡最近越來越大,快要破了,明年,肯定不來麻煩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