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腦丸致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樟腦丸致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招名威寫的 對抗毒物萬用術: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全方位防毒防疫實用書 和樂活居家工作室的 小心,原來這些都有毒:揪出生活中危害健康的六大隱形殺手,教你認識看不見的隱藏毒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維他命文化所出版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衛生系碩士班 楊慈定所指導 吳靜婷的 新竹都會區住家室內外環境中PM2.5與氣相的多環芳香烴特性之探討 (2014),提出樟腦丸致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懸浮微粒、室內和室外、多環芳香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樟腦丸致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對抗毒物萬用術: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全方位防毒防疫實用書

為了解決樟腦丸致癌的問題,作者招名威 這樣論述:

跟著招名威老師全方位防毒 食、衣、住、行、育、樂 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毒物隱藏在你我之中 毒理專家不藏私的獨家生活防毒手冊   全書還包括新冠疫情的教戰守則 簡易實用的防疫大補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空氣汙染之外,還有許多有形或是無形的有毒物質。除了大自然既有的毒素外,人為因素所產生的毒素也與日俱增。而這些毒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侵蝕我們的身體。要如何避免受到毒物的影響,維持身體健康,已儼然變成了人類最嚴酷的挑戰。     隨著生物科技與醫學的進步,科學家已逐步有系統地了解這些毒物的特性以及防治手段。在後疫情時代,對於生活中的毒素我們應該更有系統的認識,並知道如

何在生活中降低接觸毒物,或學習解毒之方法,學會辨識真偽資訊,才不會人云亦云莫名恐慌。     本書乃以結合毒物知識與居家生活概念的方向出發,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盼望有助於增進大眾對於毒物的敏銳度,以降低毒物所造成的人為傷害與社會成本。   專文推薦      許瑞祥/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榮譽教授   黃軒/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尉遲佩玉/中時新聞網主編   張宇韶/兩岸政策發展協會副祕書長            信賴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于美人 知名節目主持人   皮國立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何志偉 立法委員   林靜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胡小禎

知名節目主持人   陳凝觀 年代向錢看節目主持人    黃創夏 資深媒體人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廖筱君 三立電視新台灣加油節目主持人    劉中薇 知名作家、編劇   劉宗榮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蕭彤雯 全方位媒體人

新竹都會區住家室內外環境中PM2.5與氣相的多環芳香烴特性之探討

為了解決樟腦丸致癌的問題,作者吳靜婷 這樣論述:

新竹都會區住家室內外環境中PM2.5與氣相的多環芳香烴特性之探討研究生:吳靜婷 指導教授:楊慈定 博士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衛生系(所)摘要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新竹都會區五間住家室內與室外PM2.5微粒質量、微粒與氣相多環芳香烴、多環芳香烴相當於BaP致癌毒性濃度、其室內外濃度比值與相關性。採樣期間為2014年8至2015年5月,每季每家至少2次,連續24小時的採樣。使用10台個人微環境單階分徑採樣器,採樣流量為10 L/min,採集的住家室內外空氣中PM2.5微粒。另外,使用10組內裝有37 mm石英濾紙的二節式濾紙夾,過濾微

粒後,串接XAD-2吸附管,採集住家內外的氣相多環芳香烴,採樣流量為0.5 L/min。所得樣本以二氯甲烷經超音波震盪萃取,再以氣相層析質譜儀分析微粒與氣相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五間住家的室內與外PM2.5微粒質量濃度比值的平均值((I/O)PM2.5)為0.95,其PM2.5微粒與氣相總多環芳香烴濃度比值的平均值((I/O)TPAHs)分別為0.97與3.29,其PM2.5微粒與氣相多環芳香烴濃度相當於BaP總致癌毒性潛力的平均值((I/O)TEQ)分別為1.29與3.29。實驗結果研究顯示住家室內並無明顯PM2.5微粒的多環芳香烴污染源,氣相的(I/O)TPAHs室內明顯高於室外,主要牛埔路與

元培街住家的室內使用芳香劑或樟腦丸的貢獻。另外,五間住家室內與外氣與微粒相總多環芳香烴濃度比值的平均值((G/P)TPAHs)分別為3498.4與595.5,其室內與外氣與微粒相的多環芳香烴濃度相當於BaP總致癌毒性潛力的比值的平均值((G/P)TEQ)分別為76.1與12.9,顯示住家室內與外多環芳香烴與其致癌毒性潛力主要分布在氣相。此外,在室外與室內PM2.5微粒質量濃度、PM2.5微粒總多環芳香烴濃度、氣相總多環芳香烴濃度、PM2.5微粒總相當於BaP總致癌毒性潛力、氣相總相當於BaP總致癌毒性潛力與其質量分率,皆具有統計上的意義(p

小心,原來這些都有毒:揪出生活中危害健康的六大隱形殺手,教你認識看不見的隱藏毒素

為了解決樟腦丸致癌的問題,作者樂活居家工作室 這樣論述:

  常用的必備品竟然含有可怕的有害物質,這些你都知道嗎?   食→咖啡保存不當,有毒!百百款的食品添加劑,吃多了,有毒!   衣→布料上的螢光劑、增豔劑、增白劑,一旦衣物沒洗淨,有毒!   住→建材選擇不當,包含甲醛、石棉、鉛、三聚氰胺等,有毒!   行→汽機車廢氣、座椅、車內芳香劑,當中的一氧化碳、苯、硫化物,有毒!   探討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六大類別,從環境、飲食和用品中,   認識潛藏在內的要命「毒素」,   做到識毒才能離毒!   揪出生活中危害健康的六大隱形殺手   教你認識看不見的隱藏毒素       空氣汙染、水汙染、蔬果中的農藥殘留物、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肉類所含抗生素與汙

染物質等,潛在毒素無所不在,隨時隨地都可能突然跑出來作怪,為身體帶來致命性的危機!       本書藉由人類需求準則:食、衣、住、行作為主要分類方向,分門別類說明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毒素引發物,再藉由代表性毒素進行剖析,讓讀者明瞭毒素本身的危害 性與其可能的藏身處,同時提出避開毒素的好方法,讓更多人了解如何閃躲這些毒素。     顛覆你的認知,識毒才能真正離毒       其實,並非所有食物與物品都會致癌或有毒素,例如:塑膠餐具本身不會散發毒素,但是因為受到高溫影響才釋放毒素,若在低溫下使用,並不會散發毒素;而最讓大眾感到恐慌的防腐劑,其實反而是能讓食物不腐壞、阻擋細菌大軍攻擊的重要屏障,有

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許多人仍認為防腐劑有毒而對它心生排斥。       生活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毒素與我們「和平共處」多時,有些毒素我們早已知道,但是有些則似是而非,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身邊有致命毒素徘徊,不過,想將所有毒素一網打盡或全部殲滅是不可能的事,我們應當學習的是如何與毒素和平相處,不要讓毒素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侵蝕我們的健康。   本書特色   1六大議題,找出生活中最常見卻容易忽略的隱藏毒素       本書從食、衣、住、行、辦公室用品、女性用品等六大議題中,深入探討介紹,讓讀者了解,原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一切,幾乎都有可怕毒素的存在,並且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一點一滴地向我們

的身體宣戰。   2最完整的毒素分析,舉一反三,全方位遠離「毒窟」      提供完整的毒素分析,介紹有害物質的成分和最常出現的地方,從食衣住行等多方面分析,並提供避免之道,達到遠離毒害的理想生活。     3安全常識,多角度了解各項常見添加物的防制標準和自救之道      綜論未來關於各項添加物的安全標準、防治辦法,其他類似的添加物質,以及安全合理的使用原則等。察覺引發不適症狀的來源,並提供自救之道,做到少用、少吃、少接觸這些食品、物品或成分,就等於多罩一層防護網,以後看到這些致命毒素或毒素來源就不會再窮緊張了! 編者簡介 樂活居家工作室       由一群追求健康的文字工作者組成,

並聘請多位醫師、養生專家、環保專家擔任顧問,以追求無毒害的生活環境為己任,並以撰寫文字為樂。本書為工作室成員透過多年觀察,諮詢過多位專家意見,蒐集近年來的環保議題和食安等多方面資料,精心編纂而成,希望使讀者透過書中介紹,發覺毒素,具備正確的認知和態度,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空間。 食 與食物有關的致命毒素 .垃圾食品 1. 油炸物 2. 醃漬品 3. 燒烤物 .零食類 1. 精緻麵包蛋糕 2. 餅乾 3. 糖果 .加工食品 1. 煙熏肉品 2. 丸子 3. 豆製品 4. 米溼製品 5. 麵製品 6. 乾貨 7. 乳製品 .飲料 1. 碳酸飲料 2. 加工果汁 3. 咖啡 4. 水 .油品 1

. 食用油 .生鮮 1. 蔬菜 2. 魚 3. 蝦子   衣 與衣物有關的致命毒素 1. 螢光劑衣物 2. 布類物品 3. 寢具 4. 洗衣粉∕精 5. 衣物柔軟精 6. 家事手套 7. 乾洗劑   住 與生活有關的致命毒素 .建築裝潢 1. 一般建材 2. 隔熱防火建材 3. 油漆 .電器用品 1.微波爐 2.電腦 3.廢電池 .餐具 1. 衛生筷 2. 紙餐具 3. 美耐皿餐具 4. 塑膠奶瓶 .塑膠類 1. PVC塑膠製品 2. 保麗龍 3. 寶特瓶 .清潔用品 1. 清潔劑 2. 洗碗精 3. 漂白水 .驅蟲用品 1. 電蚊香 2. 殺蟲劑 3. 樟腦丸 .氣體 1. 瓦斯 2. 油煙

3. 燒金紙廢氣   行 與交通有關的致命毒素 .汽機車 1. 汽車廢氣 2. 人工皮座椅 3. 車內芳香劑 4. 機車廢氣 .通勤族 1. 室內空氣品質 2. 二手菸 3. 捷運公車拉環   辦公用品 在辦公室會遇到的致命毒素 1. 影印機 2. 鍵盤&滑鼠 3. 修正液 4. 空調系統 5. 橡皮擦   女性用品 與女性用品有關的致命毒素 1. 口紅 2. 指甲油 3. 去光水 4. 染髮劑 5. 髮膠 6. 保溼產品   化妝品與保養品中的危險成分 Q&A 與食物有關的致命毒素 垃圾食品 1. 油炸物 鮮嫩多汁的炸雞排、外酥內軟的金黃薯條、鬆軟柔滑的甜甜圈、爽脆可口的洋芋片、美味彈

牙的泡麵……。 這是許多人從小吃到大的零嘴類美食,不過,你可知道,這些美味的零嘴可都是貨真價實的油炸物,吃多了可是有害健康的。雖然理智告訴你這些都是垃圾食物,可是最後多數人還是會抵擋不住誘惑,吃光手中所有的油炸物零嘴。奇怪的是,似乎每種食物丟進油鍋裡炸一炸都會變得超級好吃,陷阱來了,絕大多數油炸物內所含的毒素多到令人無法想像。 最明顯的毒素之一就是熱量,由於高油脂的食物會散發一種物質,讓人吃了有滿足感,因此許多人會在不知不覺間吃進過多的熱量,造成肥胖。其次,油炸品的油脂經過高溫後就會變質,容易造成心血管堵塞,最後,也是最讓人害怕的,油炸物可能導致致癌物的產生,例如:丙烯醯胺。 安全小知識 1.

油炸物若外表非金黃色而是褐色,最好不要食用。 2. 有濃重油耗味的油炸品代表油炸時間過久,風險高,最好不要食用。 3. 想要降低吃到回鍋油炸食物的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家自己製作,才能吃得安心。 毒素分析 丙烯醯胺(Acrylamide)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在2002 年4月發表研究心得,內容主要說明當澱粉食物經過油炸後會產生濃度較高的丙烯醯胺,尤其是洋芋片、炸薯條等油炸澱粉類食物,動物實驗證實,丙烯醯胺屬於致癌物質。不過,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瑞典的卡洛琳斯卡研究院共同研究後則發現,攝取丙烯醯胺與發生結腸癌、膀胱癌以及腎臟癌之間並無關聯,並將此研究內容發表於2003 年的《英國癌症期刊

》。因此,丙烯醯胺究竟是否會致癌,依舊爭議不斷。 ! TIPS 如何避開丙烯醯胺? 油脂經高溫後,氧化反應會產生氧化物,水解反應則會產生游離脂肪酸,而聚合反應則會產生總極性物質,這些衍生而來的物質吃進肚裡愈多,愈不利健康,所以,油炸類食物還是少吃為宜。 若實在無法抗拒油炸物的誘惑,那麼在吃過油炸物後應當多補充一些新鮮蔬菜、水果或是現榨的蔬果汁,多吃蔬果可以有效降低丙烯醯胺的暴露汙染達30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