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 沖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模具 沖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於文強等(主編)寫的 ANSYS Workbench 基礎教程與工程分析詳解 和齊寶森的 化學熱處理技術及應用實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米思米(misumi)官网一站式工业品采购平台-工业用品闪购网上 ...也說明:弯头防滑长镊子. 史丹利(STANLEY) [美国]. 4.8分. 暂无评分 ... 冲压模具用零件 更多 ... 冲头/凹模 压力源 小零件/其他零件 检具夹具用零件. 塑料模具用零件 更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 江卓培所指導 王舜賢的 選擇性雷射熔融加工Inconel 718矩形杯模具應用於鋁合金6016深引伸加工之研究 (2021),提出模具 沖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選擇性雷射熔融、鎳合金718、列印參數、田口方法、伺服引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碩士班 陳立緯所指導 羅偉倫的 以沖床馬達回饋訊號進行沖壓模具失效分析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沖壓加工、磨耗、失效、沖床、電訊號、特徵、變頻器、LabVIEW的重點而找出了 模具 沖頭的解答。

最後網站冲头(冲头是什么意思) - 苏州钜研精密模具钢材有限公司則補充:冲头 容易断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一). 导语:冲头在使用冲压模具生产时会断裂。以下是冲头断裂的常见原因: 1.闭合高度过低,冲头切入刀口过长。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模具 沖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NSYS Workbench 基礎教程與工程分析詳解

為了解決模具 沖頭的問題,作者於文強等(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以ANSYS Workbench 14.5軟件為操作平台,結合三維軟件的建模配合對大量的案例進行分析,詳細介紹了該軟件的工作流程與工程應用,闡述了14.5版本增加的新功能,大大提升了在復雜系統與多物理場中綜合仿真的能力。全書共11章,主要內容有ANSYS Workbench背景概述、線性靜力學結構分析、動力學分析、顯式動力學分析、屈曲分析、結構非線性分析、疲勞分析、電磁場分析、流體動力學分析及Workbench多物理耦合分析。隨着ANSYS版本的不斷升級,在Workbench界面下進行多物理場耦合分析的功能和操作的易用性都在不斷增強,分析精度不斷提升。本書實例分析豐富,操作步驟介紹詳細,主

要以案例講解為主,同時也有基礎理論的引導,使讀者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案例的操作分析,也能掌握實際工程應用中問題的分析方法及思路。本書可供建築、交通車輛、機械、土木、電氣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力學等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關專業的教師使用,同時也可為從事相關工作的仿真分析人員提供參考。 第1章 ANSYSWorkbench14.5概述11.1ANSYS軟件11.1.1背景11.1.2工作流程21.1.3工程應用21.2ANSYSWorkbench14.5介紹31.2.1背景31.2.2工作環境與新功能的介紹31.2.3特點51.2.4DesignModeler功能介紹及幾何

建模51.2.5網格划分32小結49第2章 線性靜力學結構分析502.1線性靜力學結構分析基礎502.2線性靜力學分析512.3線性靜力學分析流程512.4案例圖解522.4.1線性梁單元靜力學分析522.4.2平板靜力學分析672.4.3管道靜力學分析762.4.4支撐座靜力學分析86小結98第3章 熱力學分析993.1熱分析基礎993.2基本傳熱方式1003.2.1相變1013.2.2熱載荷1023.2.3熱邊界條件1023.3案例圖解1023.3.1SolidWorks2014與ANSYSWorkbench協同仿真傳熱分析1023.3.2穩態熱分析1173.3.3高溫均質混合器模型熱分析

125小結139第4章 動力學分析1404.1動力學分析基礎1404.2模態分析基礎及案例圖解1414.2.1計算機機箱模態分析1414.2.2工程機架模態分析1514.2.3鋼架模態分析1594.3諧響應分析基礎及案例圖解1744.3.1計算機機箱諧響應分析1754.3.2工程機架諧響應分析1824.4響應譜分析基礎及案例圖解1894.4.1計算機機箱響應譜分析1904.4.2工程機架響應譜分析1954.5隨機振動分析基礎及案例圖解2004.5.1塔架模型隨機振動分析2014.5.2彈簧隨機振動分析2134.6瞬態動力學分析基礎及案例圖解2234.6.1實體梁瞬態動力學分析2254.6.2彈

簧瞬態動力學分析239小結251第5章 顯式動力學分析2525.1顯式動力學分析基礎2525.1.1ANSYSLS—DYNA2535.1.2ANSYSAUTODYN2535.1.3ANSYSExplicit2545.2案例圖解2545.2.1子彈穿鋼板顯式動力學分析2545.2.2容器落地顯式動力學分析266小結277第6章 屈曲分析2786.1線性屈曲分析基礎2786.2案例圖解2796.2.1斜撐桿受壓屈曲分析2796.2.2薄殼容器屈曲分析291小結301第7章 結構非線性分析3027.1結構非線性分析基礎3027.1.1引起非線性的原因3027.1.2非線性分析3047.2案例圖解30

47.2.1物體跌落接觸大變形分析3047.2.2沖頭模具非線性分析313小結325第8章 疲勞分析3268.1疲勞分析基礎3268.2案例圖解3288.2.1椅子的疲勞分析3288.2.2發動機連桿的疲勞分析337小結348第9章 電磁場分析3499.1電磁場分析基礎3499.2案例圖解3519.2.1微型執行器片電場分析3519.2.2C型磁體靜磁場分析358小結368第10章 流體動力學分析36910.1流體動力學分析基礎36910.2案例圖解37110.2.1三通模型分析37110.2.2葉輪外流場分析383小結395第11章 Workbench多物理場耦合分析39611.1多物理場耦

合分析基礎39611.1.1場的基本概念39611.1.2耦合場分析39711.2案例圖解397小結412

模具 沖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快過年啦~~~就是炊粿的時候囉!!
簡易的操作方式,也能做出好吃有滋味的芋頭糕呦~

臘味xo醬芋頭糕材料
1粘米粉….……………....…200g(純在來米粉)
2去皮芋頭……………….…1000g
3ΧΟ醬………………….…..130g
4港式臘腸(肝腸)………….2條
5金鉤蝦米………………….15g
6乾香菇………………………3~5朵
7紅蔥頭…………….……….3個
8黃酒……………………..….1大匙
9熱水............................650ml(可增減)
10白胡椒粉……………….1小匙
11油&鹽……………….……適量
註:
蒸臘腸材料:2大匙黃酒
(步驟)
1、芋頭去皮切絲(或是刨絲),香菇洗淨溫水泡發切絲(保留香菇水),蝦米稍稍洗淨,用米酒浸泡後瀝乾備用。
2、臘腸用熱水稍稍沖泡洗淨,淋上2大匙黃酒蒸30分鐘,切小丁備用。
3、鍋中放約2大匙油,下蝦米、香菇、紅蔥頭、臘腸煸香,嗆黃酒之後下ΧΟ醬炒香。
4、續下芋頭絲輕輕翻炒至有香氣,下熱水、香菇水(加起來650ml)煮滾後關火,用鹽、白胡椒調味後降溫至不燙手(約50度左右)。
5、將粘米粉慢慢用篩網過篩入鍋中,並用筷子輕輕拌勻至無白粉。
(此時若粉漿太硬或太軟,適量增加少許水分或粘米粉(在來米粉))。
6、裝入模具中用鋁箔或是耐熱保鮮膜封住,中大火蒸約60分鐘即可。
廚房小秘訣~~
1、用熱水可以避免芋頭絲因煮的時間太長而化掉。
2、用筷子撥拌的方式,可以保持芋頭絲完整,避免將芋頭絲折斷。
3、因為各廠牌粉吸水性不太相同,因此水量須斟酌加減使用。

選擇性雷射熔融加工Inconel 718矩形杯模具應用於鋁合金6016深引伸加工之研究

為了解決模具 沖頭的問題,作者王舜賢 這樣論述:

由於截至2021年文獻尚未找到有公開的期刊以金屬三維列印製作引伸模具之相關研究,故此研究以金屬三維列印製作方杯與矩形杯之引伸沖頭與模仁,以Inconel 718為材料進行沖頭與模仁的列印。因此, Inconel718的列印參數需要優化 (如:雷射功率、掃描速度、路徑間距、雷射點徑、層厚等等...),以獲得較優之機械性質以利於深引伸加工實驗,故本研究導入田口方法以了解加工參數關係對列印件機械性質的影響以達到優化之目的。經過挑選因子,參數上使用雷射功率、掃描速度、路徑間距與層厚作為優化之因子,並於實驗得出以雷射功率180W、掃描速度600mm/s、路徑間距0.105mm、層厚40µm的參數列印可

獲得較佳的極限拉伸強度—1070.88 Mpa。並且還比第二次增加水準範圍的田口方法實驗優化之強度高。兩次田口方法優化之參數代入熱處理實驗,結果顯示:不同參數列印的工件,若想得到較佳的機械性質,所施予的熱處理時間也將不盡相同,最終經過多次優化實驗後,其中最好的極限拉伸強度為1532.22 MPa。完成模具所需之機械性質後,再對其外面作表面硬化處理、拋光處理,以此達到應用於模具之要求,其表面粗糙度經量測可達2.07µm以下、硬度可達到內部HRC 46、表面硬度HRC 55,符合沖壓模具之要求。最終使用沖壓機進行引伸加工並驗證SLM列印之模具,對照模擬與實際結果,發現圓杯引伸至13mm處時斷裂,其

引伸失敗的時間點為皺褶大量產生的時候,並且圓杯的圓角並未破損,可以判斷沖頭的圓角是足夠大的,而皺褶無法收斂則代表模仁的圓角不足,且以Inconel 718列印之成品適用於引伸模具中。

化學熱處理技術及應用實例

為了解決模具 沖頭的問題,作者齊寶森 這樣論述:

齊寶森和王忠誠和李玉婕編著的《化學熱處理技術及應用實例》在簡述鋼的化學熱處理基本概念、基本過程、提高化學熱處理過程速率和質量途徑的基礎上,剖析了高溫化學熱處理(滲碳、碳氮共滲、滲硼、滲金屬等)、低溫化學熱處理(滲氮、氮碳共滲、滲硫、滲鋅等)、多元共滲以及復合處理工藝特點,以及應用實例。全書通俗易懂,注重知識更新與實用性並重,強化對新技術新工藝的重點說明,側重於結合生產實際的應用實例來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以達滿足現實生產和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本書主要適用於機械類各專業特別是熱處理行業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高級技術工人,同時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在校師生參考。 第1章 化學熱

處理概論 1.1 有關化學熱處理的基本概念 1.1.1 化學熱處理的定義、分類及特點 1.1.2 化學熱處理的用途及實施先進化學熱處理的意義 1.1.3 化學熱處理發展的總目標與趨勢 1.2 化學熱處理的基本過程與質量、效果 1.2.1 化學熱處理的基本過程 1.2.2 化學熱處理后的質量及效果 1.3 提高化學熱處理過程速率和質量的途徑 1.3.1 采用新工藝,不斷優化化學熱處理技術 1.3.2 稀土元素在化學熱處理中的作用 1.3.3 化學催滲在化學熱處理中的作用 1.3.4 物理催滲在化學熱處理中的作用

1.3.5 可控氣氛化學熱處理 1.3.6 高能束表面強化與高能束化學熱處理的應用 1.3.7 表面噴丸強化對化學熱處理的影響 1.3.8 多元共滲表面強化化學熱處理 1.3.9 積極探索復合化學熱處理(包括復合滲)技術 1.3.1 0金屬材料表面自納米化對化學熱處理過程的影響 1.3.1 1化學熱處理過程的計算機模擬與智能化 1.3.1 2積極研制與開發加速化學熱處理過程的新型材料 1.4 化學熱處理滲層的組織特征 1.4.1 純金屬滲入單一元素時的滲層組織 1.4.2 金屬合金化學熱處理的滲層組織 1

.4.3 影響滲層組織的因素第2章 滲碳表面強化及其應用 2.1 概述 2.1.1 滲碳特性及對滲碳層的技術要求 2.1.2 滲碳層的測定 2.1.3 滲碳用鋼及其預備熱處理 2.1.4 滲碳介質與碳勢控制 2.1.5 滲碳后的熱處理與滲碳層的組織、性能 2.2 氣體滲碳工藝與設備 2.2.1 井式爐氣體滲碳 2.2.2 密封箱式爐氣體滲碳 2.2.3 連續爐氣體滲碳 2.2.4 氣體滲碳應用實例及分析 [實例2.1]20CrMnTiH鋼制汽車變速器齒輪的滲碳表面強化 [實例2.2]20CrMnTiH鋼制汽

車齒輪連續爐稀土快速滲碳表面強化的研究 [實例2.3]20CrMo曲柄件的多用爐淺層滲碳表面強化研究 2.3 真空滲碳工藝與設備 2.3.1 真空熱處理基礎 2.3.2 真空滲碳及其特點 2.3.3 真空滲碳工藝及操作 2.3.4 真空滲碳的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2.4]MIX主減速從動齒輪的低壓真空滲碳熱處理工藝的研究 2.4 離子滲碳工藝與設備 2.4.1 離子滲碳原理 2.4.2 離子滲碳工藝與操作 2.4.3 離子滲碳的優勢 2.4.4 離子滲碳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2.5]20Cr2Ni4A鋼大型軸承滾柱的等

離子滲碳工藝研究 2.5 其他滲碳工藝 2.5.1 深層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6]18Cr2Ni4W鋼制大型重載齒輪軸的深層滲碳表面強化工藝的研究 2.5.2 液體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7]自行車前后軸碗的液體滲碳表面強化 2.5.3 固體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8]棘輪的固體滲碳表面強化 2.5.4 膏劑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9]17CrNiMo6鋼齒輪軸的膏劑滲碳工藝研究 2.5.5 感應加熱滲碳及應用實例 2.5.6 流態床滲碳及應用實例 2.5.7 高濃度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10]Q235鋼稀土高

濃度滲碳工藝提高耐火磚模具的使用壽命 2.5.8 局部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11]工程機械變速箱齒輪的滲碳化學熱處理表面強化 2.6 滲碳熱處理缺陷及其質量控制 2.6.1 滲碳熱處理常見缺陷及其控制 2.6.2 滲碳過程的質量控制 2.6.3 滲碳操作的質量控制 2.6.4 滲碳檢驗的質量控制 [實例2.12]加強碳勢控制以提高零件滲碳質量 [實例2.13]23CrNi3Mo鋼制采礦鑽車快換釺桿的鑿岩試驗與失效分析第3章 碳氮共滲表面強化及其應用 3.1 概述 3.1.1 碳氮共滲的特點 3.1.2 碳氮共滲的分類

3.1.3 碳氮共滲用材及其熱處理 3.1.4 碳氮共滲滲層深度與碳氮濃度的選擇 3.1.5 碳氮共滲層的組織與性能 3.2 氣體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3.2.1 氣體碳氮共滲介質 3.2.2 氣體碳氮共滲對設備的要求 3.2.3 氣體碳氮共滲工藝的特點 3.2.4 氣體碳氮共滲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3.1]Q235鋼惰板的碳氮共滲熱處理工藝分析 [實例3.2]20Cr鋼汽車變速器二軸表面碳氮共滲工藝的改進 [實例3.3]拖拉機變速箱二軸20CrMnTi鋼制齒輪的熱處理工藝改進 3.3 真空、離子碳氮共滲及其他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3.3.1 真空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4]45和P20塑料模具鋼的真空碳氮共滲熱處理工藝試驗研究 3.3.2 離子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5]20Cr2Ni4A采煤機雙聯齒輪的真空離子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3.3.3 高濃度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6]20Cr2Ni4A鋼坦克齒輪高濃度碳氮共滲工藝的優化 3.3.4 液體碳氮共滲簡介145 3.3.5 稀土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7]20鋼制紡織鋼領無毒液體C.N.RE共滲的試驗研究 3.3.6 固體碳氮共滲與膏劑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3.8]T10A鋼冷壓整形模的固體碳氮共滲

工藝研究 3.3.7 流態床高溫碳氮共滲工藝 3.3.8 液相等離子電解碳氮共滲工藝及其應用 [實例3.9]高速鋼銑刀的液相等離子電解碳氮共滲工藝研究 3.4 碳氮共滲化學熱處理缺陷及其質量控制 3.4.1 碳氮共滲化學熱處理常見組織缺陷及其控制 3.4.2 氣體碳氮共滲過程的質量控制 3.4.3 氣體碳氮共滲操作的質量控制 3.4.4 碳氮共滲檢驗的質量控制 3.4.5 碳氮共滲質量控制實例分析 [實例3.10]20CrMnTi汽車變速齒輪碳氮共滲黑色組織的分析及預防 [實例3.11]20CrMnTi內燃機車柴油機齒輪的碳氮共

滲化學熱處理表面強化 [實例3.12]20CrMnTi汽車后橋被動齒輪碳氮共滲熱處理變形的預防措施 [實例3.13]20CrMnTi重載汽車內齒圈碳氮共滲和淬火變形的控制第4章 滲氮表面強化及其應用 4.1 概述 4.1.1 滲氮及其特點 4.1.2 滲氮原理與滲氮層的組織形態 4.1.3 滲氮用鋼 4.1.4 滲氮鋼的預備熱處理及力學性能 4.2 氣體滲氮表面強化 4.2.1 氣體滲氮設備 4.2.2 氣體滲氮工藝過程與參數 4.2.3 氣體滲氮工藝規范與操作過程 4.2.4 氣體滲氮層的組織與性能 4.2.

5 滲氮件的質量檢測 4.2.6 氣體滲氮常見缺陷與質量控制 4.2.7 氣體滲氮氮勢控制及應用 [實例4.1]模具及凸輪的滲氮表面強化 [實例4.2]氣門導管的滲氮表面強化 [實例4.3]3Cr2W8V壓鑄模的氣體三段滲氮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4.4]LC280A車床薄片齒輪的滲氮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4.5]T6112鏜床主軸的氣體滲氮表面強化 4.3 離子滲氮表面強化 4.3.1 離子滲氮設備 4.3.2 離子滲氮的基本原理 4.3.3 離子滲氮工藝參數與操作過程 4.3.4 離子滲氮層的組織與性能 4.3.5 離子

滲氮常見缺陷與質量控制 4.3.6 離子滲氮的應用 [實例4.6]紡機精梳機羅拉的離子滲氮工藝研究 [實例4.7]壓縮機閥片的離子滲氮化學熱處理工藝研究 [實例4.8]M1432磨床主軸的離子滲氮表面強化 [實例4.9]齒輪軸的離子滲氮化學熱處理強化 4.4 真空脈沖滲氮及其他滲氮工藝 4.4.1 真空脈沖滲氮的特點 4.4.2 真空脈沖滲氮設備 4.4.3 真空脈沖滲氮工藝參數 4.4.4 真空脈沖滲氮的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4.10]鋁型材熱擠壓模的真空脈沖滲氮表面強化 4.4.5 其他滲氮工藝簡介第5章 氮碳共滲表面強化及其應

用 5.1 氮碳共滲的原理及特點 5.1.1 概述 5.1.2 氮碳共滲用狀態圖 5.1.3 氮碳共滲的原理 5.1.4 氮碳共滲的特點 5.2 氮碳共滲的工藝方法 5.2.1 氣體氮碳共滲工藝 5.2.2 液體(鹽浴)氮碳共滲工藝 5.2.3 離子氮碳共滲工藝 5.2.4 真空脈沖氮碳共滲工藝 5.3 氮碳共滲后的性能與組織 5.3.1 氮碳共滲后的組織 5.3.2 氮碳共滲后的性能 5.4 氮碳共滲的質量檢驗與控制 5.4.1 氮碳共滲件的質量檢驗 5.4.2 氮碳共滲件常見缺陷

及質量控制 5.5 氮碳共滲應用實例 [實例5.1]W9Mo3Cr4V鋼制十字槽沖頭的真空脈沖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2]40Cr摩托車主驅動齒輪的低真空變壓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3]粉碎機篩片的氮碳共滲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5.4]內燃機氣門的液體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5]40Cr高速柴油機凸輪軸雙聯齒輪的鹽浴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6]凸輪軸的氣體氮碳共滲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5.7]W6Mo5Cr4V2鋼制活塞銷冷擠凸模的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8]H13鋼制壓鑄模的稀土離子氮碳共滲表面強化第6章 滲硼、滲金屬高溫化學熱處理及其處理 6.1

滲硼及其應用 6.1.1 滲硼方法及其特點 6.1.2 滲硼工藝及其控制 6.1.3 滲硼層的組織和性能 6.1.4 滲硼的質量檢測與控制 6.1.5 滲硼用材及鋼中合金元素對滲硼層的影響 6.1.6 滲硼前處理及滲硼后處理 6.1.7 滲硼的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6.1]篩類產品的固體滲硼化學熱處理工藝及其應用 [實例6.2]3Cr2W8V鋼制氣門鍛模的滲硼工藝試驗研究 [實例6.3]六方螺母凹模冷擠壓模具的鹽浴滲硼工藝及應用 [實例6.4]5Cr2NiMoVSi鋼大型熱鍛模的復合強化工藝及應用 6.2 滲金屬表面強化及

應用 6.2.1 滲金屬的概念及其分類方法 6.2.2 常見滲金屬滲劑的成分 6.2.3 滲形成碳化物的金屬元素工藝 6.2.4 鋼件滲金屬后的熱處理 6.2.5 常見滲金屬層的組織和性能 6.2.6 滲金屬層的質量檢驗、常見缺陷及防止措施 6.2.7 碳化物滲層的工業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6.5]延長模具壽命的有效途徑——硼砂熔鹽碳化物滲層技術 [實例6.6]鹽浴滲鉻工藝在模具上的應用研究 6.3 滲鋁及其應用 6.3.1 滲鋁工藝 6.3.2 滲鋁層的組織與性能 6.3.3 滲鋁工藝的應用 6.3

.4 滲鋁的質量要求與檢測 6.3.5 滲鋁常見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6.3.6 滲鋁工藝實例分析 [實例6.7]新型廢熱鍋爐換熱管的滲鋁工藝研究 [實例6.8]鑲嵌活塞鐵鋁黏結層組織特征與滲鋁工藝研究 [實例6.9]機械能助滲鋁的試驗研究 6.4 滲鉻及其應用 6.4.1 滲鉻工藝與方法 6.4.2 滲鉻層的組織與性能 6.4.3 滲鉻的工業應用與實例分析 [實例6.10]65Mn鋼農機旋耕刀的表面滲鉻工藝及其耐磨性研究 [實例6.11]AISIH13鋼表面自納米化+滲鉻復合處理及其性能的試驗研究 6.5 以滲硼、滲金屬為主的多元共滲

與復合滲 6.5.1 多元共滲與復合滲的概念 6.5.2 以滲硼為主的多元共滲與復合滲 6.5.3 以滲鋁為主的多元共滲與復合滲 6.5.4 以滲鉻為主的多元共滲與復合滲 6.5.5 多元共滲與復合滲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6.12]45鋼制磚機模板硼氮共滲表面強化工藝的研究與應用 [實例6.13]CrWMn鋼制滾絲模的碳氮共滲+滲硼復合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6.14]45鋼外加直流電場粉末法鋁硅共滲的工藝及性能研究 [實例6.15]4Cr5MoSiV1鋼制壓鑄模的復合強化工藝研究第7章 滲硫、滲鋅、低溫多元共滲及其應用 7.1 滲硫及其應用

7.1.1 滲硫工藝 7.1.2 滲硫層的組織與性能 7.1.3 鋼鐵滲硫件的質量檢測 7.1.4 滲硫工藝的應用與實例分析 [實例7.1]GCr15鋼制NUP311NRV/C3滿裝滾子軸承的低溫離子滲硫化學熱處理 7.2 滲鋅及其應用 7.2.1 滲鋅的工藝方法 7.2.2 鋼鐵滲鋅層的組織與性能 7.2.3 滲鋅件的質量檢測 7.2.4 滲鋅的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7.2]42CrMo鋼多節拉桿的熱處理及熱浸鍍鋅工藝改進 [實例7.3]納米復合粉末滲鋅技術在鐵路道岔轉換設備上的應用 [實例7.4]波形梁鋼護欄熱浸鍍

鋅和熱浸鍍鋁應用分析 7.3 低溫多元共滲及其應用 7.3.1 低溫多元共滲——節能降耗、顯著減少畸變 7.3.2 含氮的多元共滲 7.3.3 含硫的多元共滲 7.3.4 低溫多元共滲的應用與實例分析 [實例7.5]25CrNiMo鋼制防噴器材料的氧氮碳低溫氣體三元共滲試驗研究 [實例7.6]3Cr2W8V汽車半軸鍛造模具的熱處理工藝分析與改進 [實例7.7]3Cr2W8V鋼制縫紉機主軸彎頭熱鍛模的氣體硫氮二元共滲 [實例7.8]3Cr2W8V鋼制鋁合金熱擠壓模的離子硫氮碳三元共滲 [實例7.9]壓鑄模用4Cr5MoSiV1鋼熱處理強化工藝研究

7.4 低溫化學熱處理滲層組織、性能及工藝方法的選擇 7.4.1 鋼件低溫化學熱處理的滲層組織和性能 7.4.2 低溫化學熱處理工藝方法的選擇參考文獻

以沖床馬達回饋訊號進行沖壓模具失效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模具 沖頭的問題,作者羅偉倫 這樣論述:

在沖壓加工當中,因為不斷的進行往復衝擊運動,沖頭和模具在經過一定使用壽命後會產生磨耗、斷裂、塑性變形等破壞,造成沖壓失效或是製造出不合格產品,現行在產線上針對模具失效與否多為人工檢視,而為了早期發現失效,利用各種感測器(力學、聲波、位移等等)對模具狀態進行分析的研究被提出,基於對這些研究的探討以及對於馬達訊號的分析後,訂定了我們研究發展的方向。研究過程中對多個不同種類的模具—沖剪、引伸、連續模具,使用伺服沖床及機械式沖床進行沖壓,再藉由沖床設備回傳的電氣信號(電壓、電流),匯入矩陣蒐集後轉化成數值曲線圖形,分析曲線特徵判別與上述所提到的失效方式之關聯,並對各模具的特徵圖形分門別類彙整

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失效圖形判別,研究中,利用機械式沖床的變頻器訊號開發出一套可用於沖床上進行數值蒐集的系統,最後使用LabVIEW配合多種套件設計出數值蒐集、分析的軟體,完成整體研究目標。試驗完成後對數值特徵,與實際試驗成品比對判斷,在單一功能模具或是複合模具沖壓時,總結其數值特徵變化,多呈現在波形圖中高峰值上升或下降,抑或是波形寬度的改變,實際的結果如:沖剪模具在失效發生時,因為剪切力下降、沖程增長,電流數值圖特徵變化,根據失效程度的不同峰值皆有0.5~1安培的增長趨勢,波形寬度也有100~500毫秒的增長,引伸、料條剪斷等沖壓行為則會因為失效的產生,摩擦力下降,導致峰值下降,但在數值細節上

,因使用的機台、加工穩定性、試驗用的金屬鈑件特性不同等諸多因素,在結果的呈現上,多數試驗成果有相當的參考價值。而除了本研究設計之失效方式外,仍有許多不同的變數可以加入試驗中,對此提出之研究結論和建議,冀望能成為之後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