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排氣檢驗時間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紀凱獻所指導 楊欣瑜的 臺灣不同空品區大氣細懸浮微粒有害空氣污染物來源解析及暴露風險評估 (2018),提出機車排氣檢驗時間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懸浮微粒、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排放係數、污染來源解析、過量致癌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大漢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 胡紹華所指導 劉錦華的 機車污染減量之政策推動成效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移動污染、定期檢驗、溫室氣體、機車、保檢合一的重點而找出了 機車排氣檢驗時間查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機車排氣檢驗時間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不同空品區大氣細懸浮微粒有害空氣污染物來源解析及暴露風險評估

為了解決機車排氣檢驗時間查詢的問題,作者楊欣瑜 這樣論述:

國內外研究陸續發現大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會造成人體呼吸及心血管循環系統方面之負面健康危害,尤其以附著於表面之水溶性陰陽離子及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s)等化學物質,可長時間滯留於環境中並進行遠距離傳輸,而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及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共列管27種PAHs同源物,且部分PAHs被IARC及美國環保署(USEPA)認定為具致癌性及致突變性。近年臺灣空氣品質惡化,以燃煤電廠、鋼鐵冶煉業、車輛廢氣排放為主要貢獻來源,故本研究針對臺灣北部、中部、東部空品區以及隧道大氣,探討排放源鄰近地區之大氣細懸浮微粒中水溶性離子及多環芳香烴之組成特性及濃度變異,估算機動車輛之

污染物排放係數,並應用主成分因子法(PCA)、特徵比值(DR)及正矩陣因子法(PMF)進行來源解析研究,再進一步針對污染源鄰近地區之居民進行呼吸性暴露風險之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各測站之大氣PM2.5濃度介於1.75~46.1 μg/m3,以隧道及工業測站濃度高於都市及郊區測站,最高濃度發生於隧道T Outlet測站,最低濃度為背景測站,除了隧道T Outlet測站之外,其他測站皆符合國內PM2.5濃度之日平均管制標準值(35 μg/m3),且採樣期間多為低風速,不利污染物擴散而使濃度升高。水溶性陰陽離子以nss-SO42-、NH4+及NO3-之濃度較高,除了I6、R2及背景測站外,各測站大氣硫

氧化比值(S.O.R.)皆高於0.25,顯示有高比例之SO42-為二次生成或自較遠地區傳輸所致,而氮氧化比值(N.O.R.)於各測站皆低於0.1,表示以當地污染源排放為主要貢獻源。大氣PM2.5中PAHs濃度於工業及隧道測站明顯高於都市及郊區測站,最高濃度發生於隧道T Outlet測站,最低濃度為背景測站,物種分布以高環數PAHs為主,工業測站其中及高環數PAHs所占總比例較高,與固定污染源排放特性有關,而都市、郊區與隧道測站其物種分布相似,其低環數物種分布較工業測站來得高,推估都市及郊區測站受移動源影響較為明顯,而毒性當量BaPeq濃度同樣以工業區及隧道測站明顯高於都市區測站,最高濃度發生於

中部I4工業測站,而最低濃度為背景測站,並以DBalP及BcFE為主要優勢物種,由於此兩物種之毒性當量係數分別為30及20倍高之緣故,顯示工業及隧道測站有高污染源排放現象,且其毒性當量濃度之致癌潛勢亦高於都市測站,尤其以中、高環數PAHs較為相關。隧道機動車輛之PM2.5及PAHs排放係數(EFs)為平日高於假日,車型種類為柴油車之排放係數明顯高於汽油車,而毒性當量BaPeq EFs皆為平日高於假日,柴油車高於汽油車,與柴油引擎車輛之污染物排放量及引擎運轉型態等因素有關。大氣PAHs污染來源解析以PCA交叉比對結果顯示,各測站皆與化石燃料燃燒有關,又以工業測站受工業污染影響較為顯著,都市及郊區

測站受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影響;特徵比值多元污染源鑑別結果顯示,大氣測站以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之化石燃料燃燒活動為主要貢獻源;PMF模式結果共解析出四個污染貢獻來源,分別為交通源排放(尤其以汽油引擎較為相關)(21.8%,r = 0.50)、南部汽電共生電廠(16.8%,r = 0.89)、北部燃煤電廠(24.9%,r = 0.84)、中部燃煤電廠(36.6%,r = 0.84)及北部燃煤電廠(9.01%,r = 0.98)。本研究再針對臺灣北部、中部、東部空品區及隧道大氣進行大氣污染物之吸入性暴露過量致癌風險(ECR)評估,結果顯示污染源鄰近地區之ECR相對較高,東部空品區最低,且污染源

鄰近地區及中部空品區之平均ECR超過可接受之致癌風險規範標準值(10-6~10-4)。

機車污染減量之政策推動成效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機車排氣檢驗時間查詢的問題,作者劉錦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花蓮地區機車定檢推動之成效,從機車檢驗數據及污染物濃度分布和評估提升定檢成果及有效管制污染排放措施之推動順序(100年推動定期檢驗3年改5年、102年推動保檢合一制度)分析。因此研究方法將彙集101~104年花蓮地區之機車定檢站檢測資料,進行受測車輛車齡、排氣量、里程數及行程別等排放污染物 CO 及 HC 濃度之分佈,藉此瞭解管制政策推動後對花蓮地區環境影響為何。另進行整理本地區機車接受不定期檢驗之資料後,採相同之統計作法進行比較,了解定檢管制成效,再輔以減量模型推估方式進行,提供花蓮地區未來推動管制措施之參考。針對花蓮縣自101年至104年不合格車輛平均改善複驗率94.

10%,為花蓮地區101~104年CO減量分別為146、129、123及193噸,HC減量分別為24、20、18及26噸。以機車檢測不合率進行檢視之結果,普遍二行程機車的不合格率皆高於四行程機車,但自103年開始二、四行程機車不合格率已有明顯上升的情形;而經由102年度保檢合一制度推動,對合格邊緣及不合格車輛進行宣導,隨著推動時間越久,民眾觀念逐漸養成,103及104年度執行保檢輛次逐漸提升,為花蓮地區103及104年CO減量共59 噸,HC共10 噸。針對101~103年因老舊二行程車輛淘汰減少之空氣污染排放物, HC共減量19.07 公噸,CO共減量36.89 公噸。另自101年公告保檢制

度推行,民眾養成保養機車觀念,複驗合格車輛數增加, 101~103年複驗合格車輛為花蓮CO2減量貢獻5141.4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