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 前後輪 磨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曾全佑、余致賢所指導 邱昱翔的 機車可變比例連動剎車系統之研究 (2014),提出機車 前後輪 磨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連動剎車系統、車輛剎車動態、自動補償裝置。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機車 前後輪 磨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機車可變比例連動剎車系統之研究

為了解決機車 前後輪 磨損的問題,作者邱昱翔 這樣論述:

兩輪車輛相較於四輪車輛擁有較高的靈活性與便利性,並且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而言更是代步之主要工具。剎車系統為確保駕駛者人身安全之重要部品,一般四輪車輛為整體式剎車系統,當駕駛者踩下一剎車踏板,四輪皆會產生剎車力,操作上較簡單與方便。而現今大多數兩輪車輛都為分離式剎車系統,當駕駛者按壓左把手時後輪產生剎車力,按壓右把手則前輪產生剎車力,正確的使用方法為剎車時先按左把手再按右把手,但非受專業訓練之一般駕駛者常因錯誤先按壓右把手使用而發生雞車翻覆之危險。因此我國法規規定2019年開始,機車必須裝用ABS或連動剎車系統(Combined Brake System, CBS),其中,CBS為讓駕駛

者操作剎車系統時,只需制動單邊把手,前後輪均會產生剎車力。目前的CBS主要為前後輪剎車力比例固定的剎車系統,應用於鼓式剎車時,若剎車蹄片磨損而駕駛者未進行調整,容易使蹄片與鼓剎間隙過大,此時使用固定比例式的CBS,會造成後輪無剎車力與前輪鎖死情形發生,仍有安全上之虞慮。因為剎車過程中將產生負載轉移現象,CBS之設計應使剎車初期後輪應獲得較大剎車力,前輪則較小,剎車後期則反之。固定比例式通常無法呈現此一功能。為提高安全性與剎車效力,本研究提出可變比例式連動剎車系統與鼓剎自動補償裝置,可於減速過程中,依駕駛者施加制動力大小,自動分配前、後輪產生剎車力,以提升剎車效率。同時經由補償裝置補償鼓式剎車經

使用磨損所造成的間隙,確保可變比例分配之正確性與避免前輪鎖死,以提升行駛安全性。本論文乃是以產學合作的模式進行,以開發純機械式可變比例連動剎車裝置技術為主軸,在使用便利性、安全性、量產性的基本考量下,進行機構設計、分析、整車剎車動態模擬、實體製作、測試與探討等。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之可變比例剎車連動裝置,能依照施予剎車把手不同力量情況下,適當地分配前、後輪之剎車比例。所設計的自動補償裝置經測試後,能確實且有效地補償剎車鼓於使用磨損後所造成的間隙量,整體而言實驗系統成功率約達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