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盛開季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櫻花盛開季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森下典子寫的 【日日好日套書】(二冊):《日日好日》、《好日日記》 和坎蒂斯‧熊井的 金繕身心修復術:碎裂傷痕為何讓人與物增添價值?金繕這樣為你修復。將日本美學注入你的生活態度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櫻花櫻花幾時開?冬天暖春天冷就晚點開吧! - 天下雜誌也說明:然梅花是越冷越開花,但如果初春太冷,櫻花的花期也會大受影響。以2015 年的美國為例,原本紐約、華盛頓及費城往年約3 月中至3 月底間就會盛開的櫻花,受到濕濕冷冷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橡實文化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 丁誌魰所指導 邱琪琇的 旅客話淡水 (2020),提出櫻花盛開季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淡水、旅遊意象、體驗價值、部落格。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地理組 朱健銘所指導 莊哲瑋的 陽明山國家公園社群臉書打卡資料分析與應用 (2016),提出因為有 自願性地理資訊、社群媒體、打卡熱門程度、遊憩區、時空變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櫻花盛開季節的解答。

最後網站賞櫻的季節又到了!2019全台櫻花綻放5大景點不藏私公開則補充:延伸閱讀:日本賞櫻限定讓理智斷線的櫻花美食 ... 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天元宮附近便會被擠得前胸貼後背,大家只為一睹粉色小花的風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櫻花盛開季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日好日套書】(二冊):《日日好日》、《好日日記》

為了解決櫻花盛開季節的問題,作者森下典子 這樣論述:

  《日日好日:茶道教我的幸福15味》   (原書名: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森下典子習茶25年的點滴紀錄,正是茶道真味。   茶人共同推薦──讓人一讀再讀、簡單與美的心靈讀本。   啊,還好有來!每次上茶道課時,一定會有如此深刻領悟的瞬間。   剛開始,無論多努力想要了解,始終無法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在經過二十五年階段性的開悟後,如今終於知道箇中的道理。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   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   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的「生存之道」。   在難以生存的時代、在黑暗中喪失自信時,   茶道皆能教導你如何安然度過,

  亦即「放開眼界,活在當下」。   ◎看似束縛的茶道中,存在無限自由   ──雖然我們一直重複練習愈來愈難的御点前,但口中品嘗和菓子、手碰觸道具,眼睛觀賞花飾,以及從字畫感覺到的意境,都是很真實的體驗。每週的茶道課,我們只是認真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去感受當下的季節,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不久後,就真的開始有所改變……   ──任何事皆存在季節感,而且配合當天的主題,這就是茶道的款待。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了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會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   ──茶道的領悟並無時間限制,無論只需三年或

需要二十年,都是個人的自由。該領悟時就能領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異,就靜待個人的時機。早理解的人,不因此獲得較高評價;晚開竅的人,也自然能展現自己的深度。 茶人一致推薦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立人)   祝曉梅(茶名宗梅,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本裡千家茶道專任講師)   解致璋(清香齋主持人)   「《日日是好日》是一位日本茶人習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誌,作者恬澹低調的文字風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態。誠心推薦給懂茶或不懂茶、習茶或教茶的您。當年首次閱讀,觸動了我初懂茶事的那份記憶。多年後再度温習,仍然感動不已。」──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立人)   「翻開這本書,就如翻開我學習茶道的心情

扉頁,瞬間穿過時光隧道,回到最初的原點……探索的好奇、恩師的話語、大自然的啟示、學習的興奮……一幕又一幕、躍然紙上、歷歷猶新。」 ──祝曉梅(茶名宗梅,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本裏千家茶道專任講師)   「本書深受我們身邊學習「台灣茶道」的朋友們喜愛,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筆優美親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見的好友,對你細細敘說動人心肺的別後故事。我對於她書寫的茶道美學,一點也不感到隔閡,因為我們兩地的文化來自同一個源頭。」──解致璋(清香齋主持人)   《好日日記:茶道教我的二十四節氣之味》   《日日好日》續篇之作   作者學習茶道40年的心領神會   透過茶道,學會與二十四節氣一同呼吸、一同存

在   每一天都要深吸一口季節的氣息   作者森下典子在前作改編成的電影《日日是好日》上映之際,提筆寫下了這本新作。底稿是她五十多歲時耗費數年記錄的筆記。寫筆記的日期都是上茶道課的日子,從回想課程內容、裝飾的掛軸、插花、茶具與點心等,慢慢轉換為茶道課時大家的對話、上課時湧現的情感與每天的思緒。這些筆記不僅保存了茶道課的內容,也記錄了四季的遞嬗與作者的心情轉變。   每週一次的茶道課,總是都洗滌了作者的心靈,帶給她勇氣。雖然茶道課無法解決她所面臨的問題,現實生活也不會因此而有改變,卻能帶領她遠離世俗日常,沉浸在「其他時間」中。   ◎季節與療癒   然而,隨著年歲增長,我開始明白季節的意義

……   人類無法超越季節,也無法停留在固定的季節,總是時時刻刻與四季一同變化。瞬間的光明或是吹過樹林的輕風會讓人振作精神,或是聆聽雰雰雨聲來療癒身心。   有時隨著花開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或是大自然藉由風起來為人的決心打氣鼓勵。   我們無法處於季節之外,而是原本就在季節之中。因此,疲倦時,放下一切,交給季節即可……   ◎品賞季節人生   我為了老師竟然能從無數的選擇中,挑出這根帶葉的樹枝而感動。無論是百花盛開的春日,還是植物凋零的冬季,都能從中找出適合的花草。這個世界實在太美了。   從無窮無盡的萬物中挑選而出的事物,決定當事人的世界……   老師總是配合季節與天氣,用心裝飾

茶室。因此,來到茶室後總會遇上一些不可思議的光景……   我忘記是什麼時候,在茶室看到題了「薰風自南來」的掛軸,結果一股涼風便從庭院吹來,帶來新綠的氣息。   又有一次,老師在壁龕掛了民俗畫「大津繪」。畫裡一臉嚴肅的雷神把太鼓掉進海裡,慌慌張張想把太鼓撈起來的模樣令人發噱。結果上課上到一半就突然打起雷來,下起傾盆大雨。   仔細回想,上課的日子經常遇上這些微小的偶然。我總是靜靜端坐,在心中發出感歎,興奮不已。   我在日本時,只要看到花草便能分辨四季。花草是報時的使者。這種「花草季節感」類似「方向感」。我長於日本,以為用花草分辨春夏秋冬是理所當然。到了英國才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如同

時差終有一天消失,我的「季節感」也恢復正常。……我清楚感受到自己位於何種季節。那不是月曆或是時鐘告知的標準時間,而是藉由五感感受到的心靈時間。……日本的季節充滿了「當下」,所有景色都轉瞬即逝。我們正活在季節的「當下」   ◎點茶時刻的心靈變化   茶道課無法解決我所面臨的問題,現實生活也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卻能帶領我遠離世俗日常,沉浸在「其他時間」中。   無論我如何努力,點茶的功夫依舊無法到達完美的境界,只是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擅長在茶道課中忘卻日常瑣事。   當我專心一意點茶時,更是脫離俗事塵囂,將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細微的動作,打從心底渴望點出一杯好茶。此時,心靈出現了奇妙的變化。  

 究竟是何種腦部機制引發這些片段的印象呢?久遠的童年回憶、早已忘卻的日常瑣事,全都突然浮現在腦海裡;而且與其說是事件本身,不如說是一鱗半爪的感覺。   例如,某一天街角傳來的氣味、黃昏時雲彩的顏色、當時廣播播放的旋律,以及當下浮現的心緒……這些五感的記憶與情感都在點茶時一一浮現又消失。

櫻花盛開季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隨著外國人觀光客的增加,櫻花盛開季節我們去賞櫻花的時侯到處都可以看到同胞。好事,好事。但是,如果你不遵守日本的禮儀文化。這會給當地人不好的印象同時,會給住在日本的同胞添麻煩。切記,不要做出傷害櫻花的動作喔。我相信你是不會的!?

■□■□■□■RyuuuTV□■□■□■□■□
是「日文教學」和「日本文化」為主題的頻道
影片將在每晚9點更新:-)(日本時間10點)
■□■□■□■□■□■□■□■□■□■□■□■
  ∧ ∧
 ( - з -) < 什麼!?你還沒訂閱啊?
┏━〇〇━━━━━━━┓
┃ 追蹤我們每天看影片 ┃
http://goo.gl/ExwAuJ  ┃
┗┳┳━━━━━━┳┳┛
 ┗┛      ┗┛
◆阿倫的app介紹影片在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PesO4_UJI

◆臉書 / Facebook
RyuuuTV /看日本學日語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Ryuuu-TV-%E7%9C%8B%E6%97%A5%E6%9C%AC%E5%AD%B8%E6%97%A5%E8%AA%9E/1721148718111807

◆RYU的INSTAGRAM
https://goo.gl/Rm8577

◆商務聯繫 [email protected]

旅客話淡水

為了解決櫻花盛開季節的問題,作者邱琪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透過斷詞處理,擷取出部落文中的關鍵詞語,運用頻率分析、共詞分析及多元尺度分析,了解旅客眼裡心中的淡水,具有怎樣的意象和價值,以利分析其觀光發展上的優劣勢。研究結果與建議如下:  在淡水旅遊意象方面,淡水一年四季皆適合旅遊,以老街、古蹟、淡水河、漁人碼頭為主要旅遊景點;淡海輕軌、雲門星巴克、咖啡是淡水旅遊的新意象。在淡水體驗價值方面,從研究數據顯示,無論搭船、渡輪或是結合科技的AR、VR互動式的體驗,給旅客的感受,都是正向美好的。  除了上述景點,周遭還有許多豐富的資源,建議可以彼此整合進行整體規劃。譬如規劃主題旅遊,如生態旅遊、登山,或是騎自行車等運動休閒風的旅遊;也可以在櫻花

盛開的季節時,將老街的藝術裝置或是商品融入櫻花的元素,產生新舊融合的意象。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和建議,期待淡水能成為旅客願意從駐足停留到深度旅遊的魅力城市。

金繕身心修復術:碎裂傷痕為何讓人與物增添價值?金繕這樣為你修復。將日本美學注入你的生活態度

為了解決櫻花盛開季節的問題,作者坎蒂斯‧熊井 這樣論述:

  讀完本書,你將心境豁達、身體精進,   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10歲。   美國CBS、《華爾街日報》大力推薦,   NBA、Nike、adidas、資生堂、香奈兒、三星、《紐約時報》、耶魯大學、   健全食品(Whole Foods)……各界正在推廣的身心修復術。   什麼是金繕修復?   「金繕」發源於日本室町時代(1334年),是一種用漆補縫或黏合碎片,   再以金粉謹慎覆蓋裂縫的工藝,藉此修復破損的器皿。   儘管金繕之後的裂痕象徵著不完美,但也因為這些精心修復過的痕跡,   凸顯出物件有多麼珍貴,反而更提升價值,   這種修復的能力是人人都需要的自我照顧;你,也需要。   作者

坎蒂斯‧熊井是國際知名的健康專欄作家、廚師,   被《ELLE》雜誌、《赫芬頓郵報》稱為女性新典範;   筆下的文字經常散見於《華爾街日報》、《富比士》等媒體。     熊井的母親是日本移民,父親是波蘭移民,這樣的背景讓她     小時候常因外表與眾不同而備受欺負;但人生就是這樣,弱勢常反轉為優勢,     異國風情的外貌反而讓她成為知名模特兒,足跡遍及美國與全球時尚界。   時尚生活雖令人羨慕,但追求「完美」身型的她,也被這兩個字纏身,   怕自己不夠好,被別人取代,以致她每天的心情都支離破碎、憂心忡忡。   直到回到母親的故鄉日本,看金繕大師津吉修補破碎器皿,   他注入自己的精神與巧思

,讓破碎器具起死回生甚至更出色。   這一刻,熊井突然頓悟:金繕,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自我療癒方法。   從支離破碎、傷痕累累到欣賞生活中的不完美,活出自己的風格。   坎蒂斯‧熊井的金繕修復功課包括:   ◎生命的力量,源自內在   ‧擁有「金繕之心」,讓不完美,呈現美感:   我們如何才能了解,受傷與悲傷是無妨的、脆弱是無妨的?   要從察覺自己內心支離破碎做起,試著把它們拾起、擺放在一起,   然後,學習怎麼讓那些裂痕顯得自己更珍貴。讓傷痕成為你的勛章。         ‧耐心、彈性與寬容:   日本小孩對生活抱怨時,母親會告訴他:「我慢!」   意思是忍耐、克制與原諒,   怎麼練習

?可以跟作者學學。        ◎營養食:滋養你的身體   烹煮,是作者受金繕精神啟發而重視自我照顧的基礎,   本身就是廚師的熊井,融合東西方食材,提供超過30道凸顯原味的食譜,   讓你藉由「真正的食物」(不是食品),來滌淨思緒。     ◎充盈你的心   三種方法,簡單到不行,但我們多數人都忘了。   ◎活出自己的風格   ‧保重自己:學學沖繩人的智慧   套用飛機上這條規則:幫助別人之前,自己先戴上氧氣罩。   當你告訴別人「保重喔」,也等於提醒了你要先好好照顧自己,而非犧牲自己。   ‧沒辦法的事,不糾結:   為什麼沖繩女性長壽且精力充沛?因為她們很懂得說:「那也沒辦法。」

  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不糾結」?作者有好多方法可以教你。         就算做得再多──他(他們)也覺得我不夠好。   我越想越覺得自己做錯選擇,後悔可能來不及了,   為什麼他總是讀了老半天才回?   被分手,我付出了這麼多……   這樣下去,是不是有人要取代我的工作了?   如果你也經常這樣想,歡迎進入金繕修復的世界,   你終將了解:因為這些不完美,你的人生才完美。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姊妹淘專欄作家/蔡侑霖 Danny TSAI   中央廣播電臺《健康知識家》主持人/黎慧芝   知名作家/李欣頻   《Girlboss》雜誌創辦人暨執行長/蘇菲亞.阿莫魯

索(Sophia Amoruso),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阿瑞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美國日本協會會長/艾琳.海拉諾(Irene Hirano Inouye)   《柯夢波丹》(Cosmopolitan)總編輯/蜜雪兒.普洛莫雷科(Michele Promaulayko)   日本文化協會Talks+Program 副處長/關谷朋美(Tomomi Sekiya)   作者簡介 坎蒂斯‧熊井(Candice Kumai)   坎蒂斯‧熊井是國際知名的健康作家、廚師及內容創造者,亦有前節目主持人的身分。

《ELLE》雜誌把她描述為一位「健康領域中可敬的女性」(The Golden Girl of the Wellness World)。她除了身為Well+Good Council的一員,更入選2017年「阿瑞安娜‧赫芬頓前20位新楷模」(Arianna Huffington’ s Top 20 New Role Models)。   她是受過訓練的廚師、健康領域記者及暢銷書作家,其中尤以《清新綠色食譜》(Clean Green Eats)、《清潔的綠色飲品》(Clean Green Drinks)廣為人知。   坎蒂斯的見解被國際媒體如《ELLE》、《柯夢波丹》、《好胃口》(Bon App

étit,美食雜誌)、《男士健康》(Men’s Health)、《華爾街日報》、《富比士》等,除此之外,NBA、Nike、adidas、資生堂、香奈兒、健全食品超市(Whole Foods)、三星、《紐約時報》、耶魯大學都曾分享其專業觀點。   坎蒂斯為電視節目《奧茲博士秀》(Dr. Oz Show)撰文。此外,她也是《料理鐵人》、《美食頻道》(Food Network)的常駐評審;亦為《頂尖主廚大對決》(TOP CHEF)校友。現在居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由美國權威的經紀公司WME IMG代言長達8年以上。 譯者簡介 黃貝玲   澳洲龐德大學(Bond University)商業資訊管理

學士及MBA碩士。曾任《電子時報》網際網路研究員、《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主編、《資誠通訊》主編。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有《聰明人都在用的策略性偷懶法》(大是文化出版)、《點擊成金》、《世界一直在變,領導者該做的事》、《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打造高績效健康照護組織》、《50個問題吃定所有對手》、《海龜法則實踐心法》等書。   各界評語 推薦序一 金繕,讓缺口也成了一種入口 讓陽光能進來/洪仲清 推薦序二 不需要完美,只要與眾不同就好!/蔡侑霖 Danny TSAI 引言 因為傷痕累累,人生才完美 第一部 力量,源自內在 第一章 金繕之心:日本黃金修復藝術

第二章 欣賞不完美 第三章 耐心、彈性與寬容 第二部 營養食 第四章 滋養你的身體 第三部 活出自己的風格 第五章 保重 第六章 全力以赴 第七章 沒辦法的事,不糾結 第四部 充盈的心 第八章 照料自己人 第九章 懂得感謝 第十章 御接待──對人溫暖 探索日本──日昇國度 謝辭   引言 因為傷痕累累,人生才完美   這本書花了我三十多年的時間撰寫。並不是我不想寫──事實上,這是我一直想寫的書,我只是非常擔心用什麼字眼才能適切的表達。日本文化總是聚焦於錯綜複雜的細節、精密度與事前準備。我從不覺得自己「已經夠格了」或「已經準備好」來寫這一本與我成長文化息息相關的哲理書籍。

  我是在什麼時候覺得差不多可以著手這項主題?是在我回到母親在日本的祖厝,去拜訪每一位我過去沒見幾次的家族成員時;品嘗日本的味道、觀察她的傳統與儀典、感受其節奏與脈動。為此,幾年前我買了張機票、整裝東行。   從我五歲起,就數次探索日本,但是這一回當我抵達日本時我就知道,這趟旅程將不同以往。從飛機著地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回家了。我告訴自己要為這次機會敞開心胸,潛心學習。   說真的,那時我正好結束一段感情,身心俱疲,內心迷惘,只感到心灰意冷,希望能藉由這趟旅程療傷止痛。   我在過去幾年的十趟旅程當中,體驗日本四季的更迭。春天,我在櫻花盛開季節賞櫻並和姨婆卓子(Takuko)前往南日本

研習抹茶禮節;在夏天的東京,我和表兄妹一起烹煮日本家常菜,並和幾位僧侶待在高野山(按:位於和歌山縣北部);秋天,我徒步造訪四國神社,再回東京向一位日本料理老師學習廚藝;冬天,與朋友在新潟小酌日本清酒,品嘗松山那美味的涮涮鍋,也造訪了祖谷溪的日式溫泉。日本四季分明,國民不僅適應、更欣賞這一切──雨啊、雪啊、暴風雨啊,無論大自然呈現什麼。   有一天,我來到京都,在金繕大師津吉(Tsuyoshi)的家庭工作室觀察他作業。他讓我想起印象派畫家祖父的智慧、藝術家性格和他洋溢的才華。津吉謹慎的密合好破損的陶器,然後用黃金填補裂縫。我看著這位大師在破碎的器皿中,注入自己的能量與靈魂,令它起死回生。這幅景

象重擊著我:金繕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自我照顧。   金繕藝術應用在破了的但備受珍愛的器皿上。這位藝術家是這麼細心的密合裂痕,讓完成品比原貌出色。   我們不應該等到身感支離破碎之後,才肯賞自己這項禮物。   我們可以透過自我照顧、自己能接受的順序,達到療癒、茁壯與成長。我在這段旅程受到如此豐富的教導,離開日本時感覺身心靈都充分療癒。我學習讓自己振作起來,這經驗讓今後的自己更健全、更堅強,可以更快的恢復精力。   寫這本書的同時,我和友人聊天,聽到的許多故事都類似。我發現,太多人都曾感到心灰意冷,不然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這太常發生了。我們往往忙著嚴以律己,卻忽略自己也值得被照顧,那是維持健康與

快樂必需的。金繕身心修復術稱頌你、我不完美的特點。它讓我們了解,人是因為自己的瑕疵、累累傷痕,不斷的從這些課題學習而更加美麗。   日本的生活哲學是本書的導引力量。我將它們分為四大部分:〈力量,源自內在〉、〈營養食〉、〈活出自己的風格〉與〈充盈的心〉,其中包含我自身療癒經驗的簡單儀典。在日本,儀典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這些實務提醒你什麼是重要的,也提醒了你在細數過去榮耀的同時,別忘了活在當下。   我希望本書能讓你除去生活造成你支離破碎的感覺,然後將身心沉浸於活力、快樂及健康所需的黃金修復。我很高興有機會與你分享我承繼的家族傳統,以及我的心意。 推薦序一 金繕,讓缺口也成了一種入口,讓

陽光能進來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自我貶抑對這世界沒有好處,局限自己好讓周圍的人感到安全,沒有意義。我們全都註定會閃閃發光,就像嬰兒那般。我們天生要展現存在我們內心那上帝的榮耀。它不是只存在幾個人心中而已,而是在每個人身上。當我們讓自己閃閃發光,潛意識也允許其他人這麼做。打從我們擺脫自己的恐懼那一刻,自身的存在自然而然也解放了其他人。」──瑪麗安娜.威廉森,《愛的回歸》(A Return to Love)   這段話,是貫串這本書的精神,是作者生活的指引。當我們試著愛自己,自貶、自責、自恨,便慢慢的被我們留在原地。   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慢慢的靠近。我們也開始懂得保持跟人的適當距

離,讓彼此自在呼吸,又能彼此分享與關切。   這本書內容非常廣泛,是一本生活之書。它涵蓋飲食、旅行、家庭、靜心、攝影、文化、閱讀……在養生、養心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這本書很特別的地方,是「人」的味道很濃郁,人情四溢,讀來溫暖、喜悅。   作者的內在狀態,投射於外,便幻化成了如此豐富精采的世界。   器物破損,利用漆填補裂縫、以金粉覆蓋的工藝,便是金繕。缺口,也是一種入口,是陽光能進來的地方。   金繕的概念延伸,可以讓人事物以新的面貌,重現不同於本來的美麗。萬物皆在流轉,無常是常態,任何狀態在當下靜心以觀,皆美好、可愛。   「生命是短暫的,不完美乃天經地義,而且,從簡單中反而能尋得美的蹤

跡。」   作者引用日本文化中「侘寂」的觀念,來凝視我們生命中的苦痛與缺憾。這是用簡單的、順應自然的,不以人心好惡分別的方式,去接納我們對於不完美的恐懼。然後看見不完美的本身,學著欣賞、包容,從中找出意義,停止比較與批判,享受留白,以及感受在停格中的韻味十足。   我也喜歡作者對「我慢」的體悟,保持在不執著、不抓取的狀態,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平視著萬物更迭。過去的創傷早就過去了,之所以留了下來,有一部分是我們的手沒放開,我們一直在當局者的迷惑中,我們沒能抽離、超越於對立與抵抗之上。   面對痛苦,我們常採取逃避的姿態,像是麻痺我們的感知與意識。可惜,這樣的方式常讓我們失衡,反而把苦痛養大了。

  期待各位讀者藉著作者的提醒,看見本來閃閃發光的自己,感受釋放後的輕鬆自在。我祝福你! 推薦序二 不需要完美,只要與眾不同就好! 姊妹淘專欄作家/蔡侑霖 Danny TSAI   「沒有人喜歡裂痕,但重塑過後的裂痕會讓你的健康、情緒與靈魂更出色!」我很喜歡作者說的這句話。   細讀《金繕身心修復術》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在與外表都被徹底撕開、看透,也讓你不得不正視寂寞、那些關係。我在閱讀本書前就十分相信書中提及的「你無法從空杯倒出點什麼」,彷彿遇見了知己。   舉例而言,我把時間與精力都花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的睡醒就工作、累了倒頭就睡。後來,將這周而復始的生活都歸因於自己總是一個人。

這社會充滿喧囂,越來越少人會獨自做些什麽,能待在公司就繼續加班、準備提案……或許你會被貼上「怪人、難以親近、工作狂」的標籤,但客觀而言,這樣的人通常「孤僻、脾氣古怪」,但對於生活卻有獨到的見解。好比作者也提到:「當我終於放手我對關係的執著,我意識到,我不需要任何人來成就我的美好。接下來,不完美的時刻、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日子,也漸漸能接受了。」筆者認為,人不需要完美,只要與眾不同就好!   獨處對於一個想提升自己的人來說,是機會   我常說,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工作與私下生活,和一群人吹牛、聚會、閒聊。當自己突然變成一個人,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有的人每天忙啊忙,被許多事情纏身,也沒什麼時間獨處;

心懷目標的人卻設法為自己空出時間。我認為,好好獨自讀完一本書、看場電影、吃一頓美食、流汗運動……這些事情看似簡單,卻難以說服自己沉澱下來去執行。   除了獨處,按下暫停鍵也很重要──在冒冒失失做事、讓未經思考的話脫口而出之前,先停下來思考。比如當你被一個人激怒,有一股衝動要立馬讓他見血;或是當你購物、被廣告沖昏了頭,正要結帳前──記得對自己喊一聲「慢著!等一下!」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肯定很難,但拿捏感性與理性,需要每天不斷的練習。   我想,過了30歲,我們已經變得世故,也開始知道有些場合要以退為進。當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總是血氣方剛的認為「沒差吧!反正明天又是新的開始。」此時,抱怨是最

沒用的事情,只會讓人過個嘴癮,完全無助於自己的處境。所以遇到事情少點抱怨,也要同時遠離身邊那幾位愛抱怨的人。   不滿意現狀?現在就改變。做夢的事情,留給昨天!   如果總是過於在乎結果如何,但過程都沒有信心,卻反覆思考結果,最後只得出沒把握的結論,也不會改變事實,那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情被影響?與其擔心未知的事情,還不如現在全力以赴,也會比較踏實、快樂!   此外,過去的教育及經驗,可以不負責任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做壞事必會嘗到報應」、「現在你要很努力,未來才會有成就及地位」、「美好的人生,就是永遠相信、踏實過日子!」……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會聽到的座右銘,可能是出自學生時代的老師,或某位

前輩教我們要銘記在心,不然你就是壞學生、叛逆孩子,將來一定會沒有出息。   但出社會後,才發現並不是這樣子的!例如從前班上前五名的同學是好強又好爭,怎麼出社會後變了個人?那些努力又認真的人踏入職場後屢屢碰壁,與同事相處也不見得活絡,甚至不知道怎麼與主管之間的應對……。   我想表達的是,不僅是學生時代,出社會後的我們都應用千古不變的教條去批判事情的結果,要找出一個合理的答案來說服自己!在年復一年之下,迷惘也成了得過且過……小時候在課堂上,師長教我們對未來要抱持「期待」;然而我們出了社會以後,職場似乎強迫我們要接受失望與無奈。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緬懷「我過去是多麼的……」、早知如此何必

當初;然而,如果沒有這些過程,你會看得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嗎?   唯有自己,才是人生的掌舵者,而不是那群無關痛癢的陌生人,別讓他們的情緒主導你的未來。的確,畢業後學校沒教過我們的事、社會現實經驗、每個階段的角色扮演,都是自己不斷磨練而獲得的。因此,滿30歲以後的無奈與失望,都是正常的;沒有這些意義,哪來的豐收成果。   (本文作者為設計師、時尚買手、lifestyle生活及工作的時尚部落客專欄作家。)   金繕是我的核心思想、是我生命的聖歌。金繕讓我成為今天的我。 金繕修復──就是利用漆填補裂縫,再謹慎的以金粉覆蓋裂縫,藉由這道工序修復破損的器皿,這是門非凡的藝術。日本人相

信,黃金裂痕讓器皿更加珍貴,也提高它的價值。 以這種藝術隱喻生命:你破損、艱困或痛苦的經歷,就好比反射四方的光芒、黃金及美的事物。金繕教導你,正是因你身心破損的部分,讓你比過去更堅強、更美好。當你察覺自己支離破碎,請試著拾起它們、擺放在一起,學習怎麼用那些裂痕顯得自己更珍貴。 我們都努力想變更好,在需要時有足夠的動力,不會被其他人超越。我們不斷追尋自我改善的祕方。但是,我們在內心深處都知道,其實並不存在什麼立刻見效的方法。為了療癒自己,我們得建立起一些習慣。 多年來,我帶著支離破碎的心度過每一天。那時的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況,因為我不太關注自己。我一直覺得,好像必須努力、再努力,我對自己相當嚴

苛;心中深藏著憤怒、久久縈繞不去,有時也會悲傷,再加上,我總是在追求歸屬感。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夠好了」,因此不斷追尋別人的肯定。 在我和姊姊珍妮(Jenni)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和爸爸對我們倆極度嚴格,他們總是期待我們好還要更好。後來我才了解,父母的理念是根植於傳統日本的「改善」(kaizen)、「全力以赴」(ganbatte)、「好好保重」(ki o tsukete)及「感恩」(kansha)等,我們姊妹倆自年幼時起,便不斷被灌輸教育的觀念,姊姊和我一直奉行不悖。當眼前的挑戰無法避免時,我們把它們當成療癒自己的機會,一次做得比一次好、不斷改善,讓自己在更短的時間內復原,度過艱困的時期。 日本有

一句諺語:「親の背を 見て、子は 育つ。おやの せを みて、こは そだつ。」(oyano se wo mite ko wa sodatsu.) 意思是:「小孩的學習是源自觀察父母的作為,而不是父母說什麼。」我的父母不曾告訴我這些日本道理,他們總是以身作則。他們教我:如果遵從這些教誨,我們就能夠做自己,最終離我們所追尋的越來越接近。

陽明山國家公園社群臉書打卡資料分析與應用

為了解決櫻花盛開季節的問題,作者莊哲瑋 這樣論述:

陽明山國家公園為北台灣熱門旅遊景點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及人文資源,除了提供環境教育外,尚提供多元的遊憩活動,如賞花、健行、泡溫泉及賞夜景等,因此每當假日或特定節日時,便會吸引大量遊客。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經常會利用行動設備來記錄,如拍照及攝影等,甚至透過臉書等相關社群網站的打卡功能來進行個人的生活記錄,因此在社群網站中存在大量個人點位資料,可以用來快速檢視旅遊目的地的熱門程度,只是缺乏系統性檢視大範圍打卡資料的變化情況。本研究將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研究範圍,蒐集並分析 2014年十二月至2016年一月間的打卡資料,討論園內打卡地標的類型及分布,且分析不同時間尺度中打卡數量變化,藉以了解臉書打卡

族群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分布與流動。結果發現園內打卡地標多集中道路沿線分布,並以竹子湖及陽明山公車總站周圍最為密集。打卡量易受到活動及季節而有劇烈的變化,如2015年上半年打卡量大部分集中在海拔較低的湖山、陽明公園及竹子湖等地區;下半年的打卡量則集中在七星山、擎天崗及馬槽等地區。在每小時平均打卡變化中,本研究發現園內整體打卡量集中在9至16時之間,並且研究各區打卡量變化後,發現陽明公園與大屯山熔岩台地及馬槽與泉源雖然地理空間不同,卻有相似的打卡量變化,可能與其有相似的遊憩資源有關,如前者為花季,後者為溫泉。最後將打卡量的變化資料與陽管處的遊客統計量比較,發現僅有陽明公園與大屯的打卡變化對遊客統計

量具有解釋能力,雖然其他遊憩據點迴歸模型未達顯著,但打卡數據能更細緻的展現園內不同時間尺度之打卡熱門程度的變化,加上近年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故打卡資料用於輔助傳統遊客數量之統計,仍有其重要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