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易力行寫的 專案導向企業管理(二)工程企業經營管理實務教戰手冊 和梁亞文,林勝群,林育秀,吳淑如,陳英正,許淑芬,張怡秋的 長期照顧機構籌劃與管理實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力行 和洪葉文化所出版 。

正修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研究所 謝坤宏所指導 鄭志宏的 儲油槽基礎之植入式基樁案例介紹與承載力分析 (2021),提出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植入式基樁、極限承載力、極限拉拔力、側向容許水平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鄭智馨所指導 劉宇祥的 以水庫底泥與花生殼製作生物炭陶粒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生物炭、陶粒、水庫底泥、農業廢棄物、栽培介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專案導向企業管理(二)工程企業經營管理實務教戰手冊

為了解決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的問題,作者易力行 這樣論述:

  工程產業是國家建設的火車頭,是社會民生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工程企業的進步與工程品質的完美要求是每一個文明社會進步的表徵。筆者過去曾任公職持續參與國家建設與社會重大工程,更有幸參與過數家上市公司之經營管理,故不揣淺陋,希望藉此書可以豐富學術界於實務之不足,亦可以提供同業精益求精之參考。工程與管理均屬於應用科學,我們所有的論述均基於發揮科學精神實事求是,在過去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中尋找更好的經營管理思維、策略、制度、方法與技術工具,庶可為後人繼續發揚光大、做奠基石。 共同推薦   永豐餘投資控股總經理、永豐餘建設開發董事長 蔡維力   中鼎集團智能事業群執行長、新鼎系統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鼎工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國安 好評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謝尚賢   作者無私分享經營管理工程企業的寶貴知識與經驗,涵蓋理念與價值、策略與責任、組織與流程、方法與工具、紀律與效率、創新與永續等面向,是全面且完整的難得分享。  

儲油槽基礎之植入式基樁案例介紹與承載力分析

為了解決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的問題,作者鄭志宏 這樣論述:

自工業革命後,人們對於石油的需求只增不減。因此,儲油槽的擴建是必然的需求。本研究是以整理台中港供油中心儲槽擴建工程之基樁試驗為例,彙整相關地質調查資料,並建立一完整的案例。再以樁載重試驗之成果進行承載力、拉拔力及側向容許載重分析。對於 A區的基樁極限承載力分析,其極限承載力大於 243.6 噸,以 Davisson法、Fuller&Hoy 法、Terzaghi 法、加拿大建築規範及 De Beer 法皆有相近的成果。而 B 區極限承載力則大於 292.4 噸。另外,在極限拉拔力分析是採用 Davisson 法、Fuller&Hoy 法及 De Beer 法進行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之成果亦相近

,A 與 B 區的極限拉拔力皆大於 116.75噸。最後在側向容許水平力則綜整了台灣、日本及美國的相關的規範,其中 A 區側向容許水平力界於 7.8 噸至 12.46 噸之間。而 B 區側向容許水平力界於 13.28 噸至 19.88 噸之間。

長期照顧機構籌劃與管理實務

為了解決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的問題,作者梁亞文,林勝群,林育秀,吳淑如,陳英正,許淑芬,張怡秋 這樣論述:

  臺灣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導致行動不便及老年慢性病人口增加,使得原以急性醫療為主的全民健康保險和社會安全體系的健全性與持續性面臨極大的挑戰。且家庭結構的改變導致高齡者倚賴家庭成員照護的可能性愈來愈低,故,高齡者需要社會體系或政府提供生活照護的需求將愈來愈大。社會如何才能支撐老年人口愈來愈多的照顧需求?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如何維持?如何因應高齡化調整相關的健康照護制度、長期照顧制度、社會保險制度以及政策?   本書包含三篇,第一篇長期照顧服務概論,內容包含長期照顧政策及長期照顧服務類型的介紹;第二篇籌設規劃,聚焦長期照顧服務法實施

後之長期照顧機構設置法規,及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籌設及規劃;第三篇經營管理,聚焦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的住民管理及評估、失智症照顧、人力資源管理、長照評鑑、品質管理、公共關係、緊急應變措施管理計畫,及機構資訊管理,共十二章。本書的編撰期可幫助有心投入長照產業的學生、業者,及已在長照產業從業的人員瞭解、掌握機構住宿式長照服務機構,俾利個人職涯規劃及機構的永續發展。

以水庫底泥與花生殼製作生物炭陶粒之研究

為了解決正修科技大學土木與空間資訊系的問題,作者劉宇祥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水庫底泥與有機資材製成一種具有保水性的新型生物炭陶粒介質,並探討燒結溫度(600℃、800℃與1000℃)、有機資材添加比例(0%、5%、10%與15%)與燒結氣氛(空氣燒結與氮氣燒結)對生物炭陶粒各項理化性質的影響。實驗結果與商用介質(發泡煉石與火山岩屑)比較,提出最適生產條件與栽培介質配方。實驗結果發現燒結溫度愈高,陶粒燒結作用變得明顯,其燒結過程的粉體熔融、礦物改變與孔隙分布等改變,致使陶粒之機械強度增加,降低陶粒水份持留與養分含量。燒結氣氛的不同,造成對有機資材添加的明顯差異,在空氣燒結樣本中,有機資材添加主要作為發泡劑增加孔隙,增加孔隙可造成陶粒機械強度降低,但增加水份持留

;在氮氣燒結生物炭陶粒樣本中,添加有機資材以生物炭形式留存,雖同樣因孔隙生成使機械強度下降,但不僅碳氮養分明顯留存,其保水能力亦較空氣燒結陶粒更具優勢。相較於商用陶粒,生物炭陶粒抗壓強度介於0.2 MPa 至10.0 MPa 之間,兩種商用介質則分別是1.2 MPa 與 1.6 MPa,雖然大部分生物炭陶粒抗壓強度相對較差,但仍具一定物理穩定結構。生物炭陶粒的植物可利用水分介於 8.6 %至 46.1 % 之間,兩種商用介質的植物可利用水分僅為 2.3%,且生物炭陶粒對植物可利用水分的保留時間可達商用介質的3倍。生物炭陶粒的氮含量介於 0.02 % 至 0.2 % 之間,兩種商用介質皆無法檢測

出氮含量。因此,利用生物炭陶粒做為栽培介質,可較市面上的商用介質更具保水與養分提供之栽培優勢。綜合以上結果,生物炭陶粒的最適配方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為常用盆栽栽植環境,建議可以800℃混合10%有機資材之生物炭陶粒使用,在此條件下,生物炭陶粒可提供更佳的養分含量以及水分持留能力;另一情況則是需求長期使用,就如大樓樓頂的綠屋頂環境,此時建議1000℃混合15%有機資材之生物炭陶粒使用,高溫生物炭陶粒可提供如商用陶粒之穩定結構,且因生物炭混入而具明顯養分含量與水份持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