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送蛋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步兵送蛋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一麐寫的 袁世凱秘書長張一麐回憶錄:《古紅梅閣筆記》 和JacquelineWilson的 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師:賈桂琳.威爾森成長小說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銳文創 和小天下所出版 。

慈濟大學 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林美容所指導 邱秀麗(釋妙乘)的 口述心行〜一個素樸教會的興起 (2010),提出步兵送蛋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興宗教、神愛世人、上帝、天人一家、世界大同、大同教會、大同協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步兵送蛋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袁世凱秘書長張一麐回憶錄:《古紅梅閣筆記》

為了解決步兵送蛋糕的問題,作者張一麐 這樣論述:

  清末民初之際,袁世凱從嶄露頭角到當上大總統,他一路隨侍在側,   從普通幕僚到成為總統府秘書長兼政事堂(前國務院)機要局局長,   是袁氏最倚重的心腹之一──   張一麐,做為袁氏最親密之幕僚,其《古紅梅閣筆記》記述了袁氏從台前到幕後,從機要到瑣聞,諸多鮮為人知的事蹟!   本書作者張一麐,自號「古紅梅閣主人」,為袁世凱重要幕僚之一,其將此生的遭際寫成《古紅梅閣筆記》,完成於一九三○年。光緒29年(1903)作者入袁世凱幕府後,一路跟隨袁氏,從普通幕僚做到政事堂的機要局長、總統府秘書長,他憑其官職之利,將親見、親歷與親聞,且外人多半不得而知之事盡記述《古紅梅閣筆記》中。如:袁氏善於玩弄權

術、袁氏食量驚人等,這些「內幕」披露,是本書堪稱最精華之處,不僅是第一手資料,也是研究袁世凱不可多得的史料!   本書亦收錄其時之政界名人與要事:左宗棠、張之洞、譚嗣同、甲午戰爭、立憲運動、日俄戰爭等。另特別收錄民國初年各界名人如郭沫若、梁漱溟、黃炎培等紀念作者的追悼文,足見其當時之重要地位。本書內容翔實,可補正史之闕,並特邀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喜愛清朝歷史的讀者們千萬別錯過! 本書特色   ★作者一路跟隨袁氏,將親見、親歷與親聞,且外人多半不得而知的袁氏「內幕」盡記述其中,如袁氏善於玩弄權術、食量驚人等,是研究袁世凱不可多得的史料!   ★本書收錄左宗棠、張之洞、甲午戰爭、立憲運

動等政界名人與要事;郭沫若、梁漱溟等紀念作者的追悼文。喜愛清末民初歷史的讀者們別錯過!   作者簡介 張一麐(1867-1943)   張一麐,亦作一麟,字仲仁,別署紅梅閣主。幼時有神童之稱。十二歲應童子試,即為秀才。光緒十一年考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與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結下一生之緣。一九一四年,袁世凱撤銷國務院,設政事堂,政事堂下設機要局,以張一麐為總統府秘書長兼機要局長,成為袁世凱最親密的幕僚之一。袁世凱稱帝後,兩人關係漸行漸遠,終至於分道揚鑣。一九四三年十月,因病逝世於重慶,終年七十六歲。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

、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等十數本著作。   導讀 張一與《古紅梅閣筆記》/蔡登山 原序 應童試得褒 左宗棠籌邊 黃漱蘭視學 繆荃孫勸進 羈禁於保定之大院君 中日戰爭之禍胎 乙酉順天鄉試 中法之戰 「潘大傻子」 翁同龢盟俄圖稿 丙戌會試

至癸巳超等 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與中國積弱 維新之潮 保國會 政變述聞 江標 庚子之變始末 姜桂題試拳師 唐才常 吾國交通不便 三遊洞與東山寺 過三峽 自萬縣至大竹 照燈壩〈八歸〉詞 自蓬州至成都 成都勝跡 趙舒翹、壽富絕命辭 兩宮回京 川南金礦 入京應經濟特科試 張之洞主持特科試 初入北洋幕府 五大臣遇炸 袁世凱治津 潤飾步兵操典 天津小學之發達 袁世凱處事無私 刑事訴訟法之確定 袁世凱祝張之洞壽 袁世凱奏請預備立憲 朗潤園風波 編纂官制之蛇尾 日俄之戰與東三省善後 欽定東督之內幕 袁張入樞桓 楊度任職憲政館 項城去位 袁世凱之戊戌記載 自辦鐵路風潮始末 五十年來國事叢談 附錄 張仲仁先生

傳/黃炎培 張仲仁先生/王寵惠 我所嚮往之仲仁先生/張君勱 紀念張仲仁先生/梁漱溟 仲仁先生之回憶/張名振 張仲仁先生軼事狀/錢基博 兩次哭先生/郭沫若 追悼仲老/千家駒 追念江左耆英張仲仁先生/汪懋祖 張一生平/張一澧 《心太平室集》跋 《心太平室集》跋二   導讀  張一麐與《古紅梅閣筆記》 蔡登山   張一麐(一八六七-一九四三),亦作一麟,字仲仁,別署紅梅閣主、心太平室主人,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幼時有神童之稱。十二歲應童子試,即為秀才。光緒十一年考中舉人。甲午中日海戰,清軍慘敗,康有為等「公車上書」,倡言變法圖強,在北京成立強學會,各地也紛紛成立學會,張一麐等在蘇州倡設蘇

學會。光緒二十九年,張一麐錄取經濟特科,以候補知縣發往直隸擢用,遂得與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結下一生之緣。其時袁世凱開府北洋,力行新政,不遺餘力地擴張幕府,收羅人才。張一麐成了袁世凱的重要幕僚。   宣統即位,載灃當政,袁世凱因勢力過大威脅到清政權,以足疾為由被開缺回籍,張一麐沒有像其他幕僚一樣另投新主,而是舉家南返,退居故里。一九一一年,袁世凱被起用為內閣總理大臣,重建幕府,張一麐被召回京襄助。袁世凱當總統後,張一麐被任命為機要秘書。一九一四年,袁世凱撤銷國務院,設政事堂,政事堂下設機要局,以張一麐為總統府秘書長兼機要局長,成為袁世凱最親密的幕僚之一。   張一麐為人正直,慮事皆以民國大

局為重,而不以北洋一系相拘束,自視為「北洋派中的非北洋派」,對袁世凱常以正言相規勸。袁世凱決心要稱帝,作為心腹幕友張一麐曾數次力勸袁「帝制不可強行,必待天與人歸……」,說到動情時幾乎掉下眼淚。見袁世凱不聽,勸諫的話語一次比一次加重,希望袁世凱不要受人蒙蔽,勿操切從事,而至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在袁世凱稱帝的問題上,二人的分歧無法調和,嫌隙越來越深,關係漸行漸遠,終至於分道揚鑣。   眼看帝制即將失敗,在起草取消帝制令的時候,袁世凱首先想到了張一麐,有時一天召張一麐三次談話,實際上並沒什麼重要話談。據說,袁世凱死前感到最對不住的人就是張一麐。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袁世凱憂憤而卒,張一麐感其知遇之恩,

痛哭一場,然後辭職南歸。張氏日後喟歎:「對於洪憲前事,曲突徙薪之無效,至焦頭爛額而已遲,認為生平傷心之一事。」   一九一七年八月,張一麐復任馮國璋大總統府秘書長,後隨馮國璋去位解職回籍。一九二一年,創議召開和平會議,會議失敗後,不復問政事,閒居蘇州。在此期間,曾與張謇組織蘇社;與李根源組織吳縣善人橋農村改進社,改良農業,興辦教育;與吳蔭培等創設吳中保墓會,保護鄉里文化遺蹟;參與《吳縣誌》總纂;倡議開闢體育場、圖書館、閱報室、植物園、蠶學館、博物館等社會文化教育設施。「九.一八」事變後,張一麐創辦《斗報周刊》,自署「江東阿斗」,撰發刊詞,號召奮起救亡圖存。「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張一麐積極

參加各種活動,支援抗戰。   「八.一三」事變後,組織抗敵後援會,捐募軍需,收容難民,並與李根源著手組織「老子軍」,號召全國,凡六十歲以上者,前來從軍,與侵華日軍決一死戰,各地耆老聞風迴響,轟動全國。由於種種原因,「老子軍」沒有組成,但這愛國行動,對於鼓舞全國軍民同仇敵愾,起到了相當的作用。從此無人不知蘇州有個張仲老,而「老子軍」之名,也不脛而走,婦幼皆知。   蘇州淪陷後,張一麐扮僧易服匿居於城西穹窿山穹窿禪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處,安置傷兵,組織抗日。經人力勸後,才最後撤離,由上海取道香港,轉赴武漢。被聘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後又隨參政會移住重慶。一九四三年十月,因病逝世於重慶,終年七

十六歲。   《古紅梅閣筆記》是張一麐退出北京政壇後所作,定稿於一九三○年。張一麐晚年退居蘇州,在聽楓園西端的吳殿直巷東頭,建宅居之。嚴格意義上講,這裡才是宋代詞人吳感宅院的故址。吳感愛梅花,所作〈折紅梅〉詞曾流傳:   化工別與、一種風情,似勻點胭脂,染成香雪。   重吟細閱。比繁杏夭桃,品格真別。   相傳吳感有家姬「紅梅」,能歌善舞,與主人之間有「我賦新辭,小紅低唱」的默契,而人們更願意相信吳感是因人愛梅,因愛而賦詞。所以吳感因「紅梅」而命之書房。而張一麐「以所居為宋吳感紅梅閣舊巷,輒以名之。」因此他的齋館稱為「古紅梅閣」,自號「古紅梅閣主人」,甚至把此生的遭際和心情寫成《古紅梅閣

筆記》。他在該書的自序中說:「同人以鯫生經歷可補國聞,屬綴簡端,冀留夢影。酒闌燈灺,拉雜書之。昔《東齋記事》、《北夢瑣言》雖隸雜家,無傷大雅,茲所纂輯,意在存真,苟有然疑,寧從蓋闕。」指出該書內容翔實,正可補正史之闕。   在《古紅梅閣筆記》裡張一麐少稱神童,十二歲應童子試,就取中了秀才。跟祖輩在科舉之途上孜孜矻矻仍一無所獲不同,張一麐的登榮榜好像是易如探囊的事。接下來,十六歲(一八八二)赴鄉試,又是因為審題未清,從初定的第六名降為副榜第二名。雖然這是很令人沮喪的事情,但是張一麐卻得到本次考試的監考大人兩江總督左宗棠的賞識。原來,當榜發拆彌封時,發現考生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現場一片譁然。左

宗棠即令調出三場墨卷,查看有無槍替痕跡。檢查完畢,實無可疑,乃歎曰:「此小子將來當有出息!」終於,在十九歲順天鄉試時,張一麐以十六名中舉,主考是同鄉潘祖蔭、翁同龢。   張一麐的姐夫夏孫桐,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詞人、學者,也是科考的考官之一,按照清代的考試制度,例當回避。但連續三次回避,這對張一麐來講讓他一度幾乎絕望。科舉不第,父親去世,生活艱窘,張一麐經父親故舊汲引,各處坐館,謀取稻粱。光緒癸卯(一九○三),是張一麐時來運轉的一年。這年他應「經濟特科」廷試。以知縣發往直隸補用。直隸總督袁世凱一見即令入幕,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的因緣際會吧,從此以後,張一麐的人生就糾葛在袁世凱的世界裡。   作為

新進幕僚,張一麐牢記「少說話,多幹事」的古訓,惴惴於公事。入幕一年,張一麐謹守:一不私謁府主;二不汲汲求進官階;三不求加薪一文;四不推諉工作。他步入了袁世凱的核心層。張一麐辦理文牘既工致又敏捷,「往往他人以數百言不能盡者,己以數十言了之而無不盡之義。嘗飯餘治官書,世凱對坐,且談且起草,一炊傾而十稿就,人誇為枚皋」。這一時期袁世凱與人書信,基本上都是由張一麐捉刀。當時北洋舉辦新政的許多章程條款,如警政、地方自治、外交、法律等,凡舊幕友不能辦者,袁世凱都一一託付於張一麐,張一麐自己也說「新政無役不從」。正是由於彼此感情的水乳交融,心理的互相信任,二人的關係很快進入「蜜月期」,也才有了「親如張一麐」

之語。此時,張一麐也對袁世凱評價極高:「其不用私人,不有私財,非當世貴人所能望其項背。使遇承平之世,豈非卓卓賢長官哉?」   袁世凱是個城府極深的人,心思又密,所以他欣賞張一麐的單純坦直。從小站練兵時一直到袁世凱當大總統時期,張一麐隨著袁世凱一道起起落落,從一個普通幕僚一直做到專任政事堂的機要局長、總統府秘書長,成為袁世凱倚重的心腹。袁世凱曾對張一麐說過幾次絕不稱帝的話,張一麐信以為真,甚至對外宣稱,願以項上人頭擔保袁無稱帝思想。但到了一九一五年八月籌安會的發起,醞釀已久的帝制運動終於公開化了,張一麐幡然醒悟,自始至終反對最強烈的,就數他。他反對帝制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一是直接勸諫袁世凱勿為

帝制,二則發動他人勸諫袁世凱,三則為勸阻以袁克定為中心的帝制派。張一麐的行為令帝制派極為嫉恨,必欲除之而後快。他們想方設法把張一麐調離機要局,改任教育總長,不復與聞機要。帝制派還以種種威逼手段,迫張附和帝制。張一麐後來回憶說:「僕自籌安會起,至帝制取消,此半年中,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處境岌岌可危如此。袁世凱稱帝時,不知出於什麼心理,他又極想讓張一麐來寫昭告天下的詔書,張一麐的「書生」氣頓時發作:「我歷來對橫行霸道者恨之入骨。袁詭譎竊政,我決不屈從。若要殺我,我是因不做幫兇而死的,有何懼哉」!有人在袁世凱面前挑唆說:「大總統命令,他竟敢違抗,真不識抬舉,把他殺掉算了!」袁世凱苦笑道:「我原諒他

是個懦怯怕事的蘇州人、無用之輩,我大事未成,先開殺戒,恐失民心,暫且饒了他。」   袁世凱稱帝畢竟不得人心,引起西南地方實力派的起兵反抗,八十三天的皇帝夢,終告失敗。袁世凱想要發一個官方的撤銷帝制電令,竟又想起了早辭職回老家的張一麐。張一麐道:「此事為小人蒙蔽。」袁世凱道:「此是予自己不好,不能咎人。」張一麐起草好撤銷帝制令,交袁世凱審閱,袁世凱將譴責帝制派的語句削去,改稱自己:「誠不足以感人,明不足以燭物,予實不德,於人何尤?」張一麐原曾警告過楊度,若袁世凱稱帝不成,會把他當作晁錯殺掉以謝天下。結果出乎意料,袁世凱沒把帝制派視為替罪羊,而是把責任歸於自己,張一麐此時感到袁世凱「猶是英雄氣概

也」。   袁世凱在取消帝制這段時期,與張一麐關係由疏遠重歸親近,有時一天召張三次談話。一次袁世凱說:「吾今日始知淡於功名、富貴、官爵、利祿者,乃真國士也。仲仁在予幕數十年,未嘗有一字要求官階俸給,嚴範孫(嚴修)與我交數十年,亦未嘗言及官階升遷,二人皆苦口阻止帝制,有國士在前,而不能聽從其諫勸,吾甚恥之。咎由自取,不必怨人。」袁世凱稱帝失敗,方感張一麐乃真國士,但為時已晚,禍國殃民之局已成。袁世凱臨死前對張一麐說:「你對得起我,我對不起你。」   《古紅梅閣筆記》的史料價值言,正是張一麐入參袁世凱幕府後,這些「內幕」的披露,構成了該書最稱精華的部分,是親見、親歷、親聞的一手資料,也是研究袁

世凱不可多得的史料。例如一日早晨,袁世凱和張一麐談論公事,忽然問張一麐吃了沒,張一麐答已吃過,袁世凱就讓侍者上早餐。袁世凱邊談邊吃,先吃了二十個雞蛋,接著又吃了一蒸籠蛋糕,事未談完,早餐已盡。在一邊的張一麐看得目瞪口呆。《古紅梅閣筆記》中有記載:「先食雞子(雞蛋)二十枚,繼而進蛋糕一蒸籠,剖食皆盡。余私意此二十雞蛋一盤蛋糕,余食之可供十日。無怪其精力過人也……」都是張一麐親見之場景,而外人不得而知之事。   袁世凱善於玩弄權術,張一麐在《古紅梅閣筆記》中,也說了這麼一個故事:「南皮張文襄督兩湖時,值七十生辰(按為光緒三十年丙午),項城送壽屏十六幅,命余為文,而使官報局總辦張遜之(孝謙)書之。

遜之書名本重,若幕府能文之士,多如過江之鯽,何以徵及下走?偶與同事謝仲琴先生談及,謝君謂余曰:府主以南皮為文章泰斗,善罵人,汝與遜之皆出南皮門下,若以為寫作不佳,則是自罵其門生也。余恍然項城雖此等交際小事,尚鉤心鬥角,亦見其精力過人也。」這些事都可看出袁世凱玩弄權術的例證,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也。   §袁世凱處事無私 光緒三十年間,朝有大政,每由軍機處問諸北洋,事權日重,往往有言官彈劾,賴中朝信任,未為動搖。毛碩君年丈上書勸其學湘鄉之謙退,項城雅重之,然軍人性質,頗與胡文忠所言包攬把持為近,但其虛懷下士,亦有不可及者。與幕府言,或謂「吾文字不通,汝為我改之」,屬員多就原文稍加是正,彼即

不懌,謂「如是不足蓋吾愆也」,盡易之則大喜。然長篇文字經其竄易者如神龍點睛,起稿者自愧弗如,固由更事之多,抑其天稟有大過人者。 一日晨起召余商公事,問已食否,答以已食,乃令侍者進早餐,先食雞子二十枚,繼又進蛋糕一蒸籠,旋講旋剖食皆盡。余私意此二十雞卵、一盤蒸糕,余食之可供十日,無怪其精力過人也。兩目奕奕有神,凡未見者俱以為異,與人言煦煦和易,人人皆如其意而去,故各方人才奔走於其門者如過江之鯽,然所用無私人,族戚來求食者悉以己俸食給月廩,不假事權,屬吏苟有贓私,必嚴劾治罪。總督本兼鹽政,時長蘆及永平七屬鹽務餘利巨萬,又灤州煤礦、啟新洋灰公司皆蒸蒸日上,每曰:「彼等拉余入股,余拒之。無諸己而後非諸

人,余為一省長官而近利,何以責人?」故袁氏所有股票皆段芝貴以黑龍江巡撫罷斥後虧帑過多,項城為出資彌補而以股票作抵,非袁氏所固有也。其不用私人、不有私財,非當世貴人所能望其項背,使遇承平之世,豈非卓卓賢長官哉?此非一家之私言也,凡當日過北洋聞政者之公言也。 §自辦鐵路風潮始末 當項城初入軍機兼外務部尚書時,蘇浙自辦鐵路之風潮正盛,項城以軍機處字寄江浙,有「外交首重大信,議約權在朝廷」之語,江浙人大訌,於是江浙同鄉京官紛紛入諫,未得要領。同事費君急馳書囑余入都,余立至京邸力爭,謂外交固重大信而江浙人心亦不可不顧,項城謂:「此事由盛宣懷等經手,余初至外部,何以集矢於余?」因議電江浙督撫,告公司派代表

入都公開檔案,洎各代表至,閱檔畢,嗒然無詞,歸報公司,自辦之說乃寢。

口述心行〜一個素樸教會的興起

為了解決步兵送蛋糕的問題,作者邱秀麗(釋妙乘)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基督教新興教會-天人一家世界大同協會(大同教會前身,為行文之便,以下簡稱「大同協會」)從無到目前百人會友的興起歷程。本文以田野調查法為主,範圍涵括: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錄影與照相記錄、協會年譜與著作、信仰前輩日記等相關文獻撰寫而成。 大同協會由一座鐵皮屋與大學、碩博士生所組成,且由一名韓籍牧師孔玟植所帶領;其傳教型態與模式、教義與教理的的新見解、及會友組成的結構,有別於一般基督教會。筆者擬從大同協會的發展歷程、牧師與師母內容簡介、共住教徒的日常生活、團契與僧團生活之比較,來瞭解此一協會的新興與興起。過去新興宗教在社會文化中,經常受到異樣的眼光或排斥,主因是其帶有或多或

少的神祕色彩;然而筆者於田野過程中發現,有別於傳統基督教會的封閉與排他,大同協會對於他教或是一般人反而能夠展現出更大的包容與彈性。孔牧師強調:「為了將上帝的大愛分享給全人類,所以必須實踐真愛的精神,以期達天人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孔牧師以神愛世人的觀點教導會友,會友也在學習過程中將此實踐在日常生活。因此,初到大同協會的福音朋友都會感受並倘佯在愛的氛圍裡;另透過多元性的團契活動將真愛的精神融入在社群生活中,彼此學習在愛中合一。本文乃透過研究大同協會各方面的生活展現,將促使人們對新興宗教團體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觀,並予以更客觀、更正面的方式深入研究。關鍵詞:新興宗教、神愛世人、上帝、天人一家、世界大

同、大同教會、大同協會

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師:賈桂琳.威爾森成長小說套書

為了解決步兵送蛋糕的問題,作者JacquelineWilson 這樣論述:

  英國文學桂冠作者最懂孩子的暢銷作家 賈桂琳.威爾森   以幽默風趣的校園、家庭生活故事,勾勒青少年人際關係   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奠定性格,培養高EQ   本套書獻給正遇到生命逝去、朋友間的忌妒比較、友誼的經營與維繫、同儕間的相處摩擦、親情的渴望與歸屬、新生活的選擇與適應、偶像崇拜自我價值認同……等煩惱的青少年。讓詼諧幽默的故事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認識自己培養好情緒。   《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師:賈桂琳.威爾森成長小說套書》(全套七冊)   《貓咪木乃伊》:生命教育-說再見的勇氣與練習   每當我想念媽咪,就只能找我的貓咪……   你有沒有養寵物?我自己有一隻虎斑貓

,叫做美寶。牠是我媽媽的貓。我媽媽在我出生那天就去世了。我不能跟爸爸、外公、外婆提起媽媽,因為他們會難過,這時候,我就會跑去找我的貓咪美寶說話。   我非常疼愛美寶,雖然牠已經非常、非常老了。有一天,美寶突然不見了。等我找到牠的時候,牠已經一動也不動了!我不能讓美寶就這樣埋進土裡,牠會很害怕、孤單。我必須想點辦法,我記得課堂上老師提起過埃及的木乃伊……   《悄悄話派對》: 班級霸凌-小團體裡的嫉妒心結   我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姊姊,有時候會忍不住偷偷討厭她……   生日最棒了,在專屬的這一天,妳可以準備美味的蛋糕和點心,邀請「最好的朋友」來參加派對,一起過夜慶祝,還有聊不完的悄悄話!  

 菊兒剛轉到這所學校,所以還沒有最好的朋友,但她和茉莉、愛玫、貝蘭和薇薇組成了F5,F就是Flower(花),看看她們每個人的名字就知道了。菊兒也很想舉辦自己的慶生派對,邀請F5的所有成員來家裡過夜,但是又很怕她們發現自己有一個特別的姊姊……而且,薇薇時不時的「酸」話,更是讓菊兒壓力頗大,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惹的薇薇不開心……如果受歡迎的茉莉能當自己最好的朋友就好了!   《超級好朋友》:閨密情誼-遠距友誼的經營維繫   天啊!我的好朋友要搬家了……   寶兒和愛麗絲在同一天出生,從那個時候起就是最好的朋友。雖然寶兒總是在講話,而愛麗絲好像聽的時候比較多,但絲毫不影響她們的友誼。直到有一天,愛麗

絲全家要搬到遠方,寶兒開始懷疑自己和愛麗絲還會不會是最好的朋友?尤其當她想到,愛麗絲可能在那裡結識新的好朋友時,更是快要抓狂!   個性急躁、行為爆笑的寶兒,會為好朋友做出什麼瘋狂的事情來?她又為什麼要在男生廁所外等同學「餅乾王」?幽默、風趣、感人,無論你的好朋友現在是在身邊,還是遠在天邊,你都會喜歡上這本書!   《我們班的心事》:網路匿名-對螢幕分享心事煩惱   你被煩惱逼得快瘋掉,心事爆爆網就在這裡等著你!   你的朋友會給你關照,給你的建議坦白又好笑。這個網站為大家分擔煩惱,速比德老師也會揮舞他的魔棒,使你不再——煩惱煩惱煩惱煩惱!   我們班的荷莉、葛雷、克萊兒、莉莎,還有娜塔

莎等都覺得他們的煩惱一籮筐,後來大家發現,有時候最好的建議來自完全意想不到的人。   《崔西祕密手記》:渴望親情-對家的歸屬感與期盼   我是崔西.比克,這本書裡全都是關於我的故事。   如果我是你,我會立刻翻開來看,因為它妙不可言、活力四射,而且令人心碎。一點都不蓋你!我敢打賭,一些電影大亨已經盯上了這本書,正打算改編成電影,那我就會成為電影明星(就像我媽媽一樣)。我會讓彼得在我的電影中客串個小角色。但露意絲和賈絲汀就不必了。想都別想!卡蜜可以寫劇本,如果她想要的話。卡蜜是……如果你想知道她是誰,就趕快打開這本書。裡面有笑有淚,還有一些大膽的情節,我想它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一本書。   崔西

是個十歲小女孩,住在孤兒院裡。她知道媽媽很快就會來接她,但還是希望在這之前有人可以領養她,讓她有個「真正」的家。   《棉花糖女孩》:父母離異-難以抉擇的生活巨變   我愛爸爸,也愛媽媽,可是爸爸比較需要我!   芙蘿絲的媽媽決定搬到澳洲去,這個決定讓她不知所措!原本她和媽媽,還有媽媽的新丈夫一起生活,週末才住到爸爸的咖啡館裡。如今她猶豫著是到澳洲享受有陽光、沙灘的美妙生活,還是留下來陪伴爸爸?   看著媽媽遠離的背影,芙蘿絲隱約感覺到,未來的生活將面臨許多考驗:生意慘淡的咖啡館、不知如何照顧自己的爸爸、日趨緊張的同學關係。還好有遊樂場可以讓他們暫時逃開生活壓力,尤其是那裡的棉花糖更讓人感

覺甜蜜。但沉重的債務最後還是讓咖啡館關門大吉,他們無家可歸了……   《午夜的願望》:偶像崇拜-看見自我認同的價值   在鐘聲第一響和第十二響之間許願,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我是小紫,功課不怎麼在行,但對我最喜歡的作者──夢凱思卻瞭若指掌。我擁有他寫的每一本書,還和哥哥威爾一起縫了好幾個書裡面的仙子。威爾不只是我哥,他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大的敵人。   我在學校沒有好朋友,直到班上來了個新同學──茉莉。她是明星的女兒,也像明星般耀眼。她讓我的生活有了光彩,也讓我漸漸擺脫了威爾的控制。但在茉莉碰到威爾之後,事情就超出了我的想像!   茉莉真的想和我做朋友嗎?在我徬徨無助的時候,只

能去尋找最愛的作者夢凱思。仙子能幫助我嗎?在午夜許下的願望是否能實現?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入選好書   ★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讀者好評   ★知名親職作家陳安儀、童書作家幸佳慧、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林偉信專文推薦   威爾森非常了解少年讀者的想法和感受,以及種種和他們有關的議題。――英國《衛報》   高明又有趣的短篇故事集,應可幫助小朋友解決一些心中的煩惱。──英國《每日鏡報》   作者具有不可多得的才華,能以輕盈又迷人的手法書寫情緒議題。──英國《書商雜誌》   威爾森總能抓住孩童時期令人熟悉的不安全感,這種直覺式的精準,結合了貼近現實的高超敘述技巧

,讓讀者在展讀這本精湛的小說時,既開心、又傷感,還會感到悸動。──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   廣受孩子們的喜愛,任何不願看書的病例,開她這帖處方就對了。──英國《獨立報週日版》   這些短篇故事環環相扣,既溫暖人心,又貼近現實,深刻的洞察力寫出了青少年恐懼的可怕世界,是威爾森的另一部佳作。――英國《好書指南》   威爾森……就是有本領知道現代青少年究竟在想什麼……不但跟得上腳步,而且充滿關懷。――《愛爾蘭時報》   威爾森的筆調像個孩子,這些年輕讀者立刻就將自己化身為書中主角。藉著完美的語調,威爾森的故事討論了許多孩子們會面臨的問題,而她的情節安排有古典的簡潔……在機智的包裝下,展現了

細膩的藝術成就。――英國《每日電訊報》   *無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