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管 粘度 計 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系所 曾志明所指導 陳施亭的 高穩定性網版印刷銅電極之製備與應用 (2017),提出毛細管 粘度 計 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版印刷電極、銅電極、醣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林士傑所指導 陳崇的 多腔軸頸式液靜壓線性滑軌特性 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流膜潤滑、軸頸式液靜壓軸承、線性滑軌的重點而找出了 毛細管 粘度 計 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毛細管 粘度 計 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穩定性網版印刷銅電極之製備與應用

為了解決毛細管 粘度 計 原理的問題,作者陳施亭 這樣論述:

綜觀常見的電化學催化金屬如金、鉑、鎳、釕等,由於其低成本和良好的電催化活性,銅無疑是傳感器製造元件中極具產業潛力的金屬材料。而低成本、高變化性的網版印刷技術製備電極為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儘管如此,銅在製造過程或存放環境中容易氧化變質,此缺點大幅降低銅材料應用於電化學感測器元件上。在本研究中研發尺寸約30─100 μm且具良好分散性之導電銅膠的銅粒作為網版印刷銅電極(Screen printed copper electrode, SPCuinkE)的材料,其印刷銅膠具備良好的製備粘度20000 mPa·s(CP)和電阻率215.7 Ω/ cm,除此之外,以網版印刷銅膠電極與其他不同類型的銅

電極做長效及穩定性的比較,此研究所製備的網版印刷銅膠電極在室溫下顯示出極佳的使用穩定性。再者,藉由網版印刷銅膠電極之CuO的形成在鹼性環境下對於醣類有良好的電催化效果,將其電極結合流動注入分析,在最佳化的分析條件(施加電位:0.6 V,動相流速:0.5 mL/min)來進行醣類的定量與定性的偵測,其中葡萄糖在0.1 M NaOH中的偵測線性範圍為1 μM ─ 10 mM (r2 = 0.9991),偵測靈敏度為7.582 × 10-9 μA/μM,電極再現性(RSD < 3% ,n = 15)、穩定性 (RSD < 8%,n = 50)亦皆有良好之表現。果糖、木醣、半乳糖及阿拉伯醣之分析偵

測結果也均有良好的表現,且網版印刷銅膠電極對於維他命C、乙醯胺酚、尿酸和多巴胺也有良好之電催化能力。因此,憑藉其連續偵測之穩定性,未來可結合液相層析,相信其應用範圍也可更加廣泛。

多腔軸頸式液靜壓線性滑軌特性 之研究

為了解決毛細管 粘度 計 原理的問題,作者陳崇 這樣論述:

業界對於精密加工技術的需求愈加增長,液靜壓技術以其高精密度成爲備受矚目的解決之道。軸頸式液靜壓線性滑軌系統以其相對簡單的設計,良好的方向性抵抗力以及平滑的加工精度曲線成爲滿足需求之現實可行的系統。液靜壓系統需要節流器來調節油腔壓力,以往系統中一般使用毛細管節流器,而研究發現在相近的成本和製作複雜度情況下,使用孔口節流器性能較毛細管節流器有所提升,故本研究使用帶毛細管節流器以及孔口節流器的軸頸式液靜壓線性滑軌平臺作為研究對象討論性能表現。本研究完成了軸頸式液靜壓線性滑軌的性能模擬、機台設計改良、原型機台實驗。模擬的部分有滑軌的幾何尺寸與變形量的關係,毛細管節流器與孔口節流器的性能對比;設計部份

則是在先前結果基礎之上,以模擬的方式判斷所設定參數所產生之性能,決定參數後,再進行軸承之設計,設計時也將業界需求考慮進去;實驗的部分則是判斷模擬與真實狀況的差異,並討論造成與模擬結果存在差異的可能原因。驗證試驗數據體現了原型機臺的性能預期接受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