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檢測 公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氣體檢測 公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寫的 基於光學的SF6氣體檢測技術研究及應用 和(美)J.路易斯·布萊科本 等的 繼電保護原理與應用(原書第4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深圳气体检测仪公司-提供可燃气体检测仪-硫化氢|四合一气体 ...也說明:深圳市百纳金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硫化氢、一氧化碳和可燃气体检测仪,并且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气体检测方案商且提供专业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南臺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蕭育仁所指導 陳泓宇的 金修飾氧化鋅奈米棒於表面聲波氣體感測器之研究 (2021),提出氣體檢測 公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SAW 感測器、水熱法、奈米棒、氧化鋅。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電腦與通訊系碩士班 程達隆、高國陞所指導 林亨峯的 多物理量智慧家庭環境感測器之開發 (2021),提出因為有 PM2.5、空氣汙染、單晶片的重點而找出了 氣體檢測 公司的解答。

最後網站MET-GD4P_氣體採樣泵 - 錫特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則補充:氣體 採樣泵是一種可以配套在氣體偵測器上使用的一種自吸泵,原理採用碳膜自吸式,可以將需要檢測的氣體通過採樣泵抽過來,經過氣體偵測器標定罩分析氣體洩漏含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氣體檢測 公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於光學的SF6氣體檢測技術研究及應用

為了解決氣體檢測 公司的問題,作者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這樣論述:

氣體檢測 公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中油深澳氣體供輸中心矗立於東北角已37年,貯存了具高危險性的高壓丙烷、丁烷氣體。依照國際間API570管線檢測規範,第一級管線(最優先須檢查)至少每五年須檢測一次,若依更嚴謹的規範標準,台塑公司訂定每一年須檢查一次。

按照目前我所掌握的情形,2012年、2017年及2019年分別有分段進行管線檢測。但目前中油所提供的檢測報告並不完整,僅只是摘要式的報告,連最基本的檢測人員是誰、是否具備檢測資格、採取什麼檢測方法都未記載,僅不斷聲稱目前為止都有檢測、結果都是安全的。

2.今年3-4月間工研院所進行的檢測報告,檢測結果管線並沒有問題。但就在今年9月11日,發生管線嚴重侵蝕導致丁烷洩漏,外包覆層結凍,施以緊急搶修先用塑膠袋封起來,令人怵目驚心。另一個問題是,發生如此嚴重的情事,中油並未向外界通報,僅內部知悉,人命關天的事,難道居住在周邊的深澳民眾沒有權利知道嗎?

更令人疑惑地是,明明在今年3-4月間才進行檢測,檢測結果也沒有問題,為什麼9月就發生這樣的事?我進一步追問過去深澳廠曾發生丙烷、丁烷洩漏的次數,中油未能回答。只承諾將於一週內提交管線維修紀錄及汰換紀錄。(其實,我已經發文要很久了)

3.我向中油調閱深澳廠10萬元以下小額採購的紀錄,共計有305標,總金額超過1800萬。其他不含括10萬元以下的標案,金額高達9600萬。前述的標案,全部集中於三家廠商,進一步調查深澳供輸中心的工作許可證,更發現這三家廠商,用的都是同一批人。

先前工程會檢討屏東縣出現標案過度集中時,就已將該情況移送監察院及檢調。我要求經濟部責成中油徹查深澳廠所發生的離譜情事,中油承諾於一週內完成調查。

金修飾氧化鋅奈米棒於表面聲波氣體感測器之研究

為了解決氣體檢測 公司的問題,作者陳泓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以表面聲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為研究之核心,設計之SAW元件之中心頻率為41.6MHz,利用微影蝕刻技術於鉭酸鋰( LiTaO3 )單晶基板上製作鋁指叉式電極( Interdigitated, IDT ),結合了射頻磁控濺鍍製作之氧化鋅(Zinc Oxide, ZnO )晶種層與用水熱法於晶種層上製備之棒狀奈米結構之感測薄膜,利用感測膜吸附氣體分子後產生的質量變化影響表面聲波之頻率,來檢測低濃度氣體,並在氧化鋅棒狀奈米結構之表面上鍍上不同厚度(2.5nm、5nm、10nm、15nm)的金,以提升SAW感測器對氣體檢測的靈敏度。本研究之工作項目有:

(1) 指叉狀電極與感測薄膜之製作。 (2) 感測薄膜之材料分析。 (3) 氣體感測分析等。本研究之SAW感測器之感測溫度可於室溫下對氣體進行檢測。在目前的研究中,設計之附著金之棒狀奈米結構氧化鋅薄膜有效提升了感測器對氣體的響應。本研究結果表示該感測器具備檢測低濃度硫化氫氣體。此SAW氣體感測器具有選擇性及回復性之特點,對於低濃度的氣體檢測亦適用於其他領域。

繼電保護原理與應用(原書第4版)

為了解決氣體檢測 公司的問題,作者(美)J.路易斯·布萊科本 等 這樣論述:

《繼電保護原理與應用(原書第4版)》的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從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到電力系統發電機、變壓器、母線、輸電線路、電抗器等多種元件的保護技術,以及微機保護、變電站自動化、繼電保護性能提升等繼電保護專業的多個方面。全書沒有繁瑣冗長的數學推導和理論計算,而是採用平實的敘述、豐富的實例與圖表,為讀者構建了一個完整而清晰的繼電保護專業技術體系。   《繼電保護原理與應用(原書第4版)》非常適合繼電保護專業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工作中參考使用,也可作為大學水準課程的實踐教材使用。 湯瑪斯 J.多明(Thomas J.Domin),是賓夕法尼亞州的註冊專業工程師,擁有著豐富的電力

系統工作經驗。他的工作背景包括在賓夕法尼亞州電力公司超過40年的工作經驗.該公司是一家總部設在賓夕法尼亞州亞蘭敦的中型電力公司。 他的經驗主要是在繼電保護領域,重點是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設備的應用和調試。他的工作範圍包括從高壓輸電系統到低壓配電系統的電力設施。也包括電路保護需求的編制以及電力系統線路、變壓器、發電機、電容器、電廠輔助設備和聯鎖電力網的非公共設施的保護性能分析。他的經驗包括繼電保護基本原理.標準和規範的編制,繼電器和控制邏輯要求的規範,繼電保護整定規範的編制以及電力系統的干擾分析。他還研究和分析了發電機勵磁控制系統、電壓控制、負荷潮流、系統穩定性和系統運行,並一直致力於電力事業擴

展規劃研究的發展。除了在美國國內電力系統的工作,Thomas J.Domin還參與了許多涉及電氣保護和電力系統運行的國際專案。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版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緒論1 1.1引言1 1. 2典型繼電器和繼電保護系統4 1.3典型的電力斷路器7 1.4術語和設備編號8 1.5典型的繼電器和斷路器接線13 1.6保護系統的基本目標15 1.6.1可靠性16 1.6. 2選擇性17 1.6.3速動性17 1.6.4簡單性18 1.6.5經濟性18 1.6.6小結19 1.7保護系統的影響因素19 1.7.1經濟性19 1.7. 2主觀性因素19 1.

7.3切斷和輸入裝置的位置20 1.7.4故障指示器20 1.8繼電器的分類20 1.8.1保護繼電器20 1.8. 2調節繼電器21 1.8.3重合閘、同期檢查和同步繼電器21 1.8.4監測繼電器21 1.8.5輔助繼電器21 1.8.6其他繼電器的分類21 1.9保護繼電器的性能22 1.9.1正確動作22 1.9. 2誤動作22 1.9.3無結論2 3 1.9.4跟蹤繼電器性能2 3 1.10繼電保護原理2 3 1.11有關應用的資訊25 1.11.1系統組態25 1.11. 2電力設備的阻抗和接線、系統頻率、系統電壓和系統相序25 1.11.3現有的保護和問題26 1.11.4操作程

式和實踐26 1.11.5保護系統設備的重要性26 1.11.6系統故障分析26 1.11.7最大負載和系統振盪極限26 1.11.8電流和電壓互感器的位置、接線和比例26 1.11.9未來的擴展27 1.12電力行業內的結構變化27 1.13可靠性和保護標準28 1.13.1監管機構29 參考文獻30 第2章基本單位:標麼值和百分值33 2.1引言33 2. 2標麼值和百分值的定義33 2.3標麼值和百分值的優勢34 2.4電路參數之間的基本關係34 2.5基準值36 2.6阻抗標麼值和百分值之間的關係36 2.7變壓器單元的阻抗標麼值和百分值38 2.8發電機的阻抗標麼值和百分值39 2

.9架空線的阻抗標麼值和百分值40 2.10標麼值(百分值)向不同基準值的轉換41 2.10.1示例:採用式(2.34)進行基準值轉換42 2.10. 2示例:採用式(2.33)進行基準值轉換42 參考文獻43 第3章相量和極性44 3.1引言44 3. 2相量44 3. 2.1相量表示44 3. 2. 2正弦量相量圖45 3. 2.3組合相量46 3. 2.4相量圖需附電路圖46 3. 2.5電流、電壓命名法46 3. 2.6相量圖48 3.3三相對稱電力系統的電路圖和相量圖48 3.4相量旋轉和相位旋轉50 3.5極性50 3.5.1變壓器極性50 3.5. 2繼電器極性52 3.6極性

應用於相故障方向判別54 3.7接地故障的方向判別:極化電壓56 3.8接地故障的方向判別:極化電流58 3.9其他類型的方向判別接線方式59 3.10方向繼電器的應用60 3.11本章小結61 第4章對稱分量法62 4.1引言62 4. 2正序分量63 4.3簡化標記法63 4.4負序分量63 4.5零序分量64 4.6通用公式64 4.7序阻抗65 4.8正序電源66 4.9序網路68 4.9.1正序網路68 4.9. 2負序網路70 4.9.3零序網路71 4.9.4序網路的簡化73 4.10橫向故障的序網連接74 4.10.1故障阻抗74 4.10. 2變電站和杆塔的接地電阻75 4

.10.3三相短路的序網連接75 4.10.4單相接地短路的序網連接75 4.10.5兩相短路的序網連接77 4.10.6兩相接地短路的序網連接77 4.10.7橫向故障中其他元件的序網連接78 4.11算例分析:圖4.16所示典型系統的故障計算79 4.11.1母線G處三相短路81 4.11. 2母線G處單相接地短路81 4.12算例分析:自耦變壓器的故障計算82 4.13算例分析:斷相故障86 4.14算例分析:單相斷相且一側接地88 4.15縱向故障同時有其他故障89 4.16本章綜述90 4.16.1橫向故障的電壓與電流相量90 4.16. 2故障時系統中的電壓分佈91 4.16.3環

網中單相接地時非故障相中的不平衡電流93 4.16.4不同故障條件下的電壓、電流相量95 4.17本章小結97 參考文獻98 附錄4.1短路容量與等效阻抗99 附錄4. 2變壓器(組)等效阻抗與序網連接101 附錄4.3Y△聯結變壓器序分量的相移107 附錄4.4架空線的阻抗110 附錄4.5變壓器的零序阻抗123 第5章繼電保護的輸入源126 5.1引言126 5. 2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的等效電路128 5.3CT在保護系統中的應用129 5.4CT在交流對稱分量上的性能130 5.4.1經典分析方法130 5.4. 2CT特性曲線分析方法131 5.4.3ANSI/IEEE標準準確

度等級131 5.4.4IEC的準確度等級標準134 5.5故障時的二次側負荷134 5.6CT的選取和相故障時性能評估136 5.6.1單相設備的CT電流比136 5.6. 2相過電流繼電器抽頭的選擇136 5.6.3確定二次側連接的總負荷136 5.6.4採用ANSI/IEEE標準確定CT的性能137 5.7接地繼電器的性能評估139 5.8未通電CT對性能的影響140 5.9通量和電流互感器141 5.10直流分量對CT性能的影響142 5.11總結:CT性能評估143 5.11.1由CT特性和二次側負荷引起的對稱交流電流輸入飽和143 5.11. 2由一次側交流電流引起的直流補償電流導

致的飽和144 5.12CT的剩磁和暫態過程145 5.13CT二次回路中的輔助電流互感器146 5.14保護應用中的電壓互感器147 5.15光學感測器148 參考文獻149 第6章保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設計原則150 6.1引言150 6. 2差動原理150 6.3過電流、距離保護和保護的基本問題152 6.3.1時間方案153 6.3. 2通信方案154 6.4後備保護:遠後備保護和近後備保護154 6.5基本設計原則155 6.5.1限時過電流保護155 6.5. 2電流電壓速斷繼電器157 6.5.3方向傳感功率繼電器158 6.5.4極性元件158 6.5.5相間距離繼電器159

6.5.6RX圖160 6.5.7姆歐特徵160 6.5.8單相姆歐元件163 6.5.9多相姆歐元件164 6.5.10其他姆歐元件165 6.5.11電抗元件167 6.6接地距離繼電器167 6.7固態微處理器繼電器168 6.8本章小結170 參考文獻170 第7章系統接地原理171 7.1引言171 7.不接地系統171 7.3暫態過電壓174 7.4不接地系統的單相接地故障檢測方法175 7.4.1三相電壓互感器175 7.4. 2單相電壓互感器177 7.5高阻抗接地系統178 7.5.1諧振接地(經消弧線圈接地)178 7.5. 2高阻接地179 7.5.3典型中性點高阻

抗接地方式算例181 7.5.4通過三個配電變壓器的典型高阻抗接地算例184 7.6煤礦或者其他危險類型應用的系統接地方式186 7.7低阻抗接地方式187 7.7.1典型小電阻接地系統的中性點電抗算例189 7.7. 2典型小電阻接地系統的中性點電阻算例189 7.8直接(有效)接地方式190 7.8.1直接接地算例191 7.8. 2直接接地系統中的接地故障檢測192 7.9三相系統的鐵磁諧振192 7.9.1配電系統鐵磁諧振的小結195 7.9. 2高壓系統的鐵磁諧振195 7.10接地安全196 7.11總結和建議198 參考文獻199 第8章發電機保護/分散式發電的聯絡線保護200

8.1引言200 8.1.1發電機保護的歷史200 8.1. 2大型發電機組201 8.1.3分散式發電機202 8.1.4潛在問題203 8. 2發電機的連接方式和典型保護概述204 8.3發電機定子相間故障保護205 8.3.1小型發電機的差動保護(87) 206 8.3. 2發電機的多CT差動保護(87)206 8.3.3發電機的高阻抗電壓型差動保護208 8.3.4直連發電機差動保護示例209 8.3.5小型發電機的相間保護(未配置差動保護)210 8.3.6單元發電機的相間電流差動保護(87)210 8.4發電機變壓器組相間差動保護(87TG)212 8.5相間後備保護(51V)或

(21) 213 8.5.1電壓控制型或電壓制動型複壓過電流後備保護(51V)213 8.5. 2相間距離後備保護(21)214 8.6負序電流後備保護214 8.7定子接地故障保護215 8.7.1接地故障保護(中性點低阻抗接地的中小型單台發電機)215 8.7. 2多台中小型Y/△聯結發電機的接地故障保護216 8.7.3不接地發電機的接地故障保護217 8.7.4直接接地極小型發電機的接地故障保護217 8.7.5中性點高阻接地的單元接線發電機的接地故障保護(類型1b)218 繼電保護原理與應用(原書第4版)目錄ⅩⅦⅩⅧ8.7.6高阻抗接地發電機的100%定子接地保護219 8.7.7高

壓側接地故障通過耦合在中性點高阻抗接地系統中產生零序電壓V0220 8.7.8多台直連高阻抗接地發電機的接地故障保護221 8.8擴大單元接線發電機變壓器組的接地和保護222 8.9勵磁繞組接地保護(64)223 8.10發電機停機保護223 8.11低勵磁或失磁保護(40)224 8.11.1距離繼電器(21)型失磁保護224 8.11. 2無功功率型失磁保護227 8.12系統擾動和危險狀態下的發電機保護227 8.12.1失去原動機:發電機的電動機運行(32)227 8.12. 2過勵磁:伏特/赫茲保護(24)228 8.12.3誤上電:非同步連接(67)228 8. 12.4斷路器閃

絡(61三相不一致保護)229 8. 12.5熱超載保護(49)229 8. 12.6頻率異常保護229 8. 12.7過電壓保護230 8. 12.8失去同步:失步保護231 8. 12.9次同步振盪231 8.13電壓互感器斷線故障232 8.14發電機的斷路器失靈保護233 8.15勵磁系統保護和限制器233 8.15.1勵磁系統接地233 8.15. 2過勵磁234 8.15.3欠勵磁234 8.15.4應用注意事項235 8.16同步調相機保護235 8.17發電機跳閘系統235 8.18廠站輔助系統236 8.19分散式電源的聯絡線保護236 8.19.1電能品質保護238 8.1

9. 2電力系統故障保護241 8.19.3分散式發電設備故障的系統保護243 8.19.4其他聯絡線保護注意事項243 8.19.5感應發電機/靜態逆變器/風力發電場243 8.19.6分散式發電的實際問題246 8. 20保護總結248 參考文獻249 第9章變壓器、電抗器和並聯電容器保護251 9.1變壓器保護251 9. 2影響差動保護的因素253 9.3虛假差動電流253 9.3.1勵磁湧流253 9.3. 2過勵磁255 9.3.3電流互感器飽和256 9.4變壓器差動保護特性256 9.5變壓器差動繼電器的應用和接線257 9.6示例:Y△聯結的雙繞組變壓器組的差動保護接線2

58 9.6.122步:相位修正258 9.6. 2第二步:CT電流比和抽頭選擇260 9.7有載分接變壓器261 9.8示例:多繞組變壓器組的差動接線262 9.9應用輔助繞組實現電流平衡265 9.10差動回路中的並聯CT265 9.11變壓器差動保護的特殊連接266 9.12三相變壓器組中單相變壓器的差動保護268 9.13變壓器接地(零序)差動保護269 9.14遠方跳閘系統的設備270 9.14.1故障開關270 9.14. 2通信通道270 9.14.3有限故障隔離裝置271 9.15變壓器非電量保護271 9.15.1氣體檢測271 9.15. 2壓力突變271 9.16接地變壓

器保護272 9.17帶方向繼電器的變壓器接地差動保護273 9.18調壓變壓器保護279 9.19變壓器過電流保護279 9. 20變壓器超載穿越故障耐受標準279 9. 21示例:變壓器過電流保護281 9. 21.1工廠或類似的用戶由一台2500kVA,12kV∶480V電壓比,阻抗為5.75% 的變壓器供電282 9. 21. 2設有7500kVA容量,115∶12kV電壓比,7.8%阻抗變壓器的配電網285 9. 21.3設有12 本書第4版加入了一些最近在電力系統保護中日漸重要的新主題。在保護系統的設計、應用、整定和監控中,規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第

4版增加了電力系統保護相關規程及其對保護人員執行工作影響的討論。繼電保護在系統擾動工況下的性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對擾動的分析被認為是輔助保護系統設計、校正誤差、識別故障設備和位置以及推廣應用實踐的有效手段。在本書的第4版中,加入了關於這個主題以及相應分析工具的討論。 近年來,以光伏及風力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分散式發電正不斷地滲透到電力系統中。而面向可再生能源分散式發電與面向傳統同步發電機的並網設備在原理上顯著不同,需要為其設計新的保護系統。對上述新式並網設備的保護系統要求的討論分析同樣加入了本書第4版中。 此外,數位化設備計算能力的提高以及電網通信系統功能的完善,為發展更智慧、更靈

活的繼電保護系統創造了大量機會。相關討論已納入本書。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為讀者提供從入門到精通的電力系統保護領域的基礎知識。近年來,儘管電力系統在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其分析的基本原理仍未改變。這些基礎知識在本書第4版中得以保留,並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更多實例。應當指出,現階段電力系統中同時包含老舊的和現代化的設備。因此,我們需要跨越設備年份的專業知識才能支援目前運行的典型電力系統的保護要求。本書第4版在保留老舊的設備類型資訊的同時,還添加了一些最近開發的新類型裝置及其應用的資訊。 對於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領域工作的工程師以及有興趣進入電力系統行業的學生,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

近年來,科技進步無疑極大地推動了這一領域的活躍性。總會有新東西要學習,有新事物要調查研究,有新挑戰要面對。我相信這種趨勢會持續到未來。

多物理量智慧家庭環境感測器之開發

為了解決氣體檢測 公司的問題,作者林亨峯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際中空污議題漸漸的被人們所重視,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對人的心血管以及呼吸道有嚴重且長久的影響,包括肺部生長和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哮喘加重、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這些都是空氣污染導致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民眾多數都是靠氣象播報來得知空污警報,但並無即時且有效的空氣品質以及有害氣體檢測之手段,因此能擁有立即獲取空污以及有害氣體資訊的裝置會更加有保障。 此研究開發一套多物理量智慧家庭環境感測器。系統使用Altium PCB Designer軟體去設計單晶片感測模組。其中以ATMage 328單晶片為核心架構,主要感測PM2.5、二氧化碳、有機有害氣體及溫溼度等各項空氣指數,並實時

顯示於TFT LCD面板,讓用戶即時確認目前空氣品質以及室內有害氣體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