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鄉龍德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水上鄉龍德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伊能嘉矩寫的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系 張震東所指導 邱定彬的 慈濟社區志工的發展及其意涵--以嘉義慈濟組織為例 (1999),提出水上鄉龍德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慈濟、社區志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上鄉龍德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

為了解決水上鄉龍德村的問題,作者伊能嘉矩 這樣論述:

首部以「地名」為主題的「辭典式」臺灣史書 也是一部「空間」向度的臺灣開發史     回到日本遠野的伊能嘉矩,於1908年5月獲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坪井正五郎教授推薦,負責撰寫吉田東伍博士主持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篇。他以其歷年蒐集的龐大史料及累積的豐富知識為基礎,於1909年2月編寫完成此部以地名為主題的臺灣史書。本書為首度中譯出版,書名為求簡潔,即直接定名為《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   本書蒐羅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在每一地名辭條條目下,匯集該地相關的史料,重建該地的歷史沿革,每一辭條即為臺灣各地的發展簡史;若將全書合而觀之,也就是一部臺灣史,特別是一部以「空間」為向度

的臺灣開發史。     伊能嘉矩在寫作本書時,不僅大量引用清代臺灣地方志與清帝國治臺官員的文集、筆記,以及日本治臺初期總督府與專家的調查書,更高度重視田野調查中所獲得的資訊。相較於漢字書寫的建制性之地名,經常因字義之牽引而發生意義上的「質變」;以音聲存在的生活者之地名,雖也有可能變化,但仍可能保留著原有的痕跡。因而,伊能在本書採集保存的地名「音聲」,正是我們重新考察臺灣地名的重要線索。     這部「辭典式」的臺灣史書分為「汎論」與「各論」兩大部分。汎論綜述「臺灣地理總說」、「臺灣地名考」、「臺灣政治沿革總說」、「臺灣住民總說」、「土地慣行一斑」。各論則分述「臺北」、「宜蘭」、「桃園」……,以

及「恆春」、「澎湖群島」各地之地理與風土。書末並附有「地名索引」,便利查考。     本書並收錄譯者與審訂者撰寫之兩篇導讀,幫助讀者理解本書之學術價值以及在今日的意義。 名人推薦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黃清琦╱青刊社地圖工作室負責人、歷史地圖研究者

慈濟社區志工的發展及其意涵--以嘉義慈濟組織為例

為了解決水上鄉龍德村的問題,作者邱定彬 這樣論述:

佛教慈濟功德會自從民國85年年底以來,在證嚴法師的倡導之下,開始了一連串組織的重整與變革。變革的過程,主要是將各地的委員組織,重新依照社區編組。再以各個社區的委員組,負責每個社區的慈濟會務工作。而整個組織變革的過程,慈濟稱為「社區志工」的推廣。 本研究的主軸,就是在探討「社區志工」對慈濟帶來的衝擊、影響與長遠效應。研究主要採取參與觀察的質性研究取向,以嘉義地區慈濟組織作為長期參與觀察的對象。 本研究發現,慈濟的組織運作因為三十年來的歷史發展,呈現龐大而複雜的體系。從最早宗教社群特質的「委員-會員體系」、再到因為跨足醫療、教育等現代社會服務事業所形成的「

現代事業組織」、為了統整全國的會務而設立的「志業中心」、為了運作各地會務的「功能組織」以及吸納各種族群的「次文化族群志工團體」。每一個部門團體在慈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以及形成其特有的組織運作模式。 慈濟地方組織主要是由慈濟委員所組成,包括維繫會員的「委員組」以及運作各種會務的「功能組」。而各地慈濟會務的運作,受到各地委員的特質、地方區位條件等因素影響,形成不同的組織生態。然而,慈濟發展的擴散學習效應,使各地慈濟組織的組成與功能有非常高的一致性。 本研究發現,慈濟「社區志工」的推展,是要求慈濟各地的委員組依照地緣社區重組,並且在社區委員組當中形成功能分工,

負責社區內的慈濟會務,以及進一步的推展社區內的志工服務。 「社區志工」的推展對慈濟是一種重大的變革。慈濟委員必須適應新的組織成員人際關係,過往大多主要只在募款的慈濟委員,現今必須開始投入各種服務與活動的舉辦。另外,組織資源的分佈存在城鄉差距,「社區志工」的推動使得各地人力調度上困難。這些現象導致部分慈濟成員對於「社區志工」的意義存疑,甚至一度出現傳統會員流失的情形。 本研究也發現,慈濟的組織文化本身,具有某些轉化問題的機制。慈濟本身豐富的社會成本,也幫助面對「社區志工」帶來的衝擊。 在一定程度的克服衝擊與困境以後,隨著「社區志工」的推

展,各地形成了具有地緣社區認同的慈濟組織。慈濟的發展也因此更多元豐富,更多非傳統慈濟會員的社區民眾加入慈濟。而組織的各種運作,也因此更加的靈活。參與慈濟不必再以長期捐款為基礎,可以在居住的社區裡,自由的依照個人的興趣與認同程度,參與慈濟的「社區志工」。 本研究發現,「社區志工」的發展,內涵著許多重要的意義。慈濟的發展因為「社區志工」,走向更多元、更深入台灣社會的方向。慈濟本身各地組織的運作,也因此更能靈活的由各地慈濟組織代理人形成決策。而各地的慈濟組織,因為地緣關係的認同,可已有比以往更有效率的動員,更緊密的內聚網絡。另外,「社區志工」的推展,同時也使慈濟成員參與慈濟的行為

,面臨更直接、更生活實踐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