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散熱器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水冷散熱器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瑞塔‧卡特寫的 大腦百科:神經科學最高水平之作,以前所未見的精密圖解漫遊大腦 和(美)DS SOLIDWORKS公司的 SOLIDWORKS Simulation高級教程(2016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書坊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田華忠所指導 林子峻的 微型個人電腦主機散熱分析與改良研究 (2018),提出水冷散熱器推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型主機、FLOTHERM、數值模擬、實驗量測。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冷散熱器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腦百科:神經科學最高水平之作,以前所未見的精密圖解漫遊大腦

為了解決水冷散熱器推薦的問題,作者瑞塔‧卡特 這樣論述:

~神經科學最高水平之作,以前所未見的精密圖解漫遊大腦~     ★英國醫學會最佳圖書獎得主!   ★21世紀,神經科學權威嚮導!   ★亞馬遜讀者高分評點,近乎全民五星推薦!   ★全新改訂第三版,提供激勵人心的科學新發現!   ★全球知名DK出版社製作,直觀圖解大腦複雜運作!   ★臺灣大學解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張宏名 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任婷怡博士共同審定   大腦是人類所知最少的器官。   由於它的結構多數相當微小,很多運作機制無法直接經由肉眼觀察,   昔日對大腦的認識,往往得自「天災人禍」——   觀察在意外中頭部受傷患者產生的異常行為

,來證實大腦與心智的關聯。   二十世紀初以前,人們只知道「心智」隱藏在大腦的某個角落,卻很難再繼續深究。   直到二十一世紀,「電腦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這兩項科技的發展,   才讓神經科學家們對於大腦這一度全然神祕的領域有爆炸性的發現,   逐步建立了詳細的腦圖。   本書以前所未見的精密圖解,直觀地解答人們對大腦的諸多疑問:   ★大腦如何解析「情緒」?「意識」又該怎麼解釋?   ★我們睡著後、全身麻醉時,大腦在做什麼?   ★大腦如何產生創意?確立信仰?   ★男人和女人的大腦構造是否不同?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錯覺?   大腦掌管神經,傳達訊息、調控我們的情緒與感覺,   傳

達語言與溝通,協助我們思考與記憶,甚至修正我們原有的心智或意識狀態。   《大腦百科》也說明了50種以上困擾人類的大腦疾病:   阿茲海默氏症/退化性帕金森症/自閉症/成癮症/癲癇/腦膜炎   休克/癱瘓/腦性麻痺/中風/腫瘤/創傷後症候群/唐氏症   憂鬱症/妥瑞氏症/季節性情緒失調/強迫症/思覺失調症……等等。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權威參考書,提供最激動人心的科學研究成果。   不只是一本學生和醫療人員必備的工具書,   也是一本令人驚艷且容易理解,   適合全家大小一同閱讀的高科技讀物。 本書特色   ◎英國醫學會最佳圖書獎得主,暢銷全面改訂第三版!   揭示當今最尖端科技研究成

果,如:大腦植入物與電刺激、記憶的運作原理、詳述人類幼童的大腦中各種天翻地覆的變化!     ◎全球知名DK出版社製作,以大量CGI插圖&MRI掃描解構大腦!   用清晰、簡明、精確的圖解探索大腦運作機制,解析複雜的運作過程,以高精密3D圖像漫遊大腦內部結構。   ◎分析感覺、情緒、記憶、意識、老化,以及大腦最常見的疾病與症狀!   涵蓋50多種與腦相關的疾病和病症——從中風、癲癇、精神分裂症——學生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必不可少的手冊。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   ◎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兼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   ◎精神科

醫師、作家/吳佳璇   ◎國立臺灣大學傑出教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林則彬     ◎國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前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高閬仙   ◎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楊偉勛   ◎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楊斯棓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焦傳金   ◎認知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大腦的一千億個神經元,產生了超過一百兆個連結。光是要用電腦把這個連結儲存起來,就得用上十兆GB的記憶體。腦科學無疑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挑戰!這本極為精美的科普鉅作,讓你可以用大腦來認識大腦!——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腦部的複雜神祕世界,可以清楚解釋認識,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認識大腦!——小劉醫師Lisa Liu 劉宗瑀   ◎如果我在初接觸腦科學的時候,就有這本圖鑑該有多好呀!」這是我第一眼看到《大腦百科》這本圖像書的讚嘆,它用大量的照片、插畫、電腦繪圖取代了艱澀難懂的文字,而「大腦」無論從結構上或功能性來說,本就是一個富含3D立體概念的美妙器官,能夠被具象的透過視覺影像、插圖和圖解來呈現,實在是太棒了!我一直都堅信:「醫學,不是診間的特權;腦科學也不是只有學者能懂!」謝謝英國DK和楓書坊文化出版的這部大腦圖鑑,讓這個理念得以再一次被完美地實現!——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 鄭淳予

水冷散熱器推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教你如何安裝水冷散熱器,快來看看我們的簡單教學吧!
從今天開始馬上加入TechaLook: http://goo.gl/Aw1Cok
♥TechaLook 電腦教學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6IxJOSm7WhAttdby0UTzL5EFDV-ACqb
☀加入 TechaLook 官網☀ http://www.techalook.com.tw
★加入 Techalook FB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echalook.com.tw

因為現在冷卻產品越來越便宜,而且據說桌上型電腦市場因為Win 10即將復甦,所以TechaLook帶來這隻教學影片,讓大家可以輕鬆自己安裝水冷裝置!

其實在購買CPU中央處理器的時候都會附上原廠風扇,但空冷的效果和散熱片大小有直接關係,有時候會因此受限。現在一體式水冷技術越來越純熟,也因為不用換水冷液十分方便,且價格親近不少,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一個按照我們的安裝教學裝上去喔!

對於影片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別忘了訂閱我們頻道,加入粉絲團,讓我們為你介紹最新3C資訊喔!

官方網站: http://www.techalook.com.tw/?p=5131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techalook.com.tw
G+: https://plus.google.com/+TechaLookTw/
Twitter: http://twitter.com/TechaLook
微博: http://weibo.com/u/3756536004
優酷: http://i.youku.com/TechaLook

微型個人電腦主機散熱分析與改良研究

為了解決水冷散熱器推薦的問題,作者林子峻 這樣論述:

現今電腦已成為大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為了方便使用又不會占用到太多的空間,電腦主機的尺寸越做越小,產品價格也日趨便宜,微型個人電腦遂因應而生。在空間有限但又須具有一定性能的情況下,微型個人電腦主機的散熱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本文採用FLOTHERM模擬軟體並配合實驗量測,來分析微型個人電腦主機的熱流場與晶片構裝體之溫度表現。將實驗測量的溫度場與模擬軟體所分析出來的溫度場進行比較,當兩者誤差值在可容許的範圍內(約10%),顯示數值模擬有一定的準確度;之後隨即針對機體內部進行散熱改良分析,探討在機體空間固定不變之情況下,如何降低重要電子元件(如CPU)之操作溫度;或是當重要元件功率增加,如何確保元件

之工作溫度在可允許之安全限度內。本文探討之主機並無風扇,自然對流及熱傳導為主要的散熱方式。本文分別對主機擺放方式、PCB板銅箔含量、散熱鰭片、熱管下方均熱板與機殼上方開孔率等變因進行改良分析,最後將綜合改良之模擬結果與原始模型進行比較,檢視是否達到預期之改良結果。以上變因中,改變主機擺放方式和改變機殼上方開孔率的影響比較明顯;綜合改良後CPU最終溫度比原始模型降低了11.2℃,有達到顯著改良的效果。建議未來改良方向可添加微型風扇及調整內部元件之擺放方式。

SOLIDWORKS Simulation高級教程(2016版)

為了解決水冷散熱器推薦的問題,作者(美)DS SOLIDWORKS公司 這樣論述:

根據DSSOLIDWORKS公司發布的《SOLIDWORKSSimulation2016:SOLIDWORKS Simulation Professional》編譯而成的,着重介紹了使用Simulation軟件對SOLIDWORKS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的進階方法和相關技術。本教程有配套練習文件,詳見「本書使用說明」。本套教程在保留了原版教程精華和風格的基礎上,按照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進行編譯,配套教學資料齊全,適於企業工程設計人員和大專院校、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師生使用。陳超祥先生現任DSSOLIDWORKS?公司亞太區技術總監陳超祥先生早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后獲英國華威克大學制造信息

工程碩士及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博士學位。多年來,陳超祥先生致力於機械設計和CAD技術應用的研究,曾發表技術文章二十余篇,擁有多個國際專業組織的專業資格,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委員。陳超祥先生曾參與歐洲航天局「獵犬2號」火星探險項目,是取樣器4位發明者之一,擁有美國發明專利(USPatent6,837,312)。胡其登先生,現任DSSOLIDWORKS,公司亞太區技術總監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后獲得「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專業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從事3DCAD/CAM/PDM/PLM技術的研究與實踐、軟件開發、企業技術培訓與支持、制造業企業信息化

的深化應用與推廣等工作,經驗豐富,先后發表技術文章20余篇。在引進並消化吸收新技術的同時,注重理論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在給數以百計的企業進行技術交流、方案推介和顧問咨詢等工作的過程中,對如何將3D技術成功應用到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問題上,形成了自己的獨到見解,總結出了推廣企業信息化與數字化的實踐方法,幫助眾多企業從2D平滑地過渡到了3D,並為企業推薦和引進了PDM/PLM管理平台。作為系統實施的專家與顧問,在幫助企業成功打造為3D數字化企較早實踐中,豐富了自身理論與實踐的知識體系。胡其登先生作為中國較早使用SOLIDWORKS軟件的工程師,酷愛3D技術,先后為SOLIDWORKS社群培訓培養了數以百

計的工程師。目前負責SOLIDWORKS解決方案在大中國地區全渠道的技術培訓、支持、實施、服務及推廣等全面技術工作。 前言 本書使用說明 緒論1 0.1SOLIDWORKS Simulation概述1 0.2SOLIDWORKS Simulation Professional的使用 條件1 第1章零件的頻率分析2 1.1模式分析基礎2 1.1.1材料屬性3 1.1.2頻率與模式形態3 1.1.3基本頻率3 1.2實例分析:音叉4 1.3關鍵步驟4 1.4帶支撐的頻率分析4 1.4.1綜合結果5 1.4.2頻率分析的位移結果7 1.5不帶支撐的頻率分析8 1.5.1剛體模式9

1.5.2基礎頻率9 1.5.3載荷的影響9 1.6帶有載荷的頻率分析9 1.7總結10 練習1?1汽車懸架防水壁的頻率分析11 練習1?2吹風機風扇的頻率分析12 練習1?3渦輪的頻率分析15 第2章裝配體的頻率分析18 2.1實例分析:發動機支架18 2.2關鍵步驟18 2.3全部接合接觸條件18 2.3.1遠程質量19 2.3.2連接裝配體各零件19 2.4接合與允許穿透接觸條件21 2.5總結23 練習顆粒分離器的頻率分析23 第3章屈曲分析25 3.1屈曲分析基礎25 3.1.1線性和非線性屈曲分析25 3.1.2屈曲安全系數(BFS)26 3.1.3屈曲分析需要注意的事項26 3

.2實例分析:粒子分離器26 3.3關鍵步驟26 3.3.1結論28 3.3.2計算屈曲載荷28 3.3.3結果討論28 3.3.4先屈曲還是先屈服29 3.4總結29 練習3?1凳子的屈曲分析29 練習3?2櫃子的屈曲分析33 第4章工況37 4.1工況概述37 4.2實例分析:腳手架37 4.2.1項目描述37 4.2.2環境載荷37 4.2.3恆定載荷37 4.2.4可變載荷38 4.2.5載荷組合38 4.2.6關鍵步驟38 4.2.7初始工況43 4.3總結46 第5章子模型47 5.1子模型概述47 5.2實例分析:腳手架模型 5.2.1項目描述47 5.2.2關鍵步驟48 5.3

子實例分析49 5.3.1選擇子模型組件50 5.3.2子模型約束51 5.4結果驗證52 5.5總結53 第6章熱力分析54 6.1熱力分析基礎54 6.1.1熱傳遞的機理54 6.1.2熱力分析的材料屬性56 6.2實例分析:芯片組57 6.3關鍵步驟57 6.4穩態熱力分析57 6.4.1接觸熱阻58 6.4.2絕熱60 6.4.3初始溫度60 6.4.4熱力分析結果60 6.4.5熱流量61 6.4.6熱流量結果62 6.5瞬態熱力分析63 6.5.1輸入對流效應64 6.5.2瞬態數據傳感器65 6.5.3結果對比66 6.6載荷隨時間變化的瞬態熱力分析66 6.6.1時間曲線67

6.6.2溫度曲線67 6.7使用恆溫器的瞬態熱力分析68 6.8總結69 練習杯罩的熱力分析70 第7章帶輻射的熱力分析72 7.1實例分析:聚光燈裝配體72 7.2關鍵步驟72 7.3穩態分析73 7.3.1分析參數回顧77 7.3.2熱流量奇異性78 7.4總結79 第8章高級熱應力2D簡化80 8.1熱應力分析概述80 8.2實例分析: 膨脹節裝配體80 8.3關鍵步驟81 8.4熱力分析81 8.4.12D簡化81 8.4.2指定溫度條件85 8.4.3熱力分析中網格划分的注意事項85 8.5熱應力分析87 8.5.1從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中輸入 溫度

及壓力88 8.5.2零應變時的參考溫度88 8.63D模型92 8.7總結93 練習8?1芯片測試裝置94 練習8?2儲氣罐的熱應力分析99 練習8?3熱電冷卻器的熱應力分析102 第9章疲勞分析105 9.1疲勞的概念105 9.1.1疲勞導致的破壞階段105 9.1.2高、 低疲勞周期105 9.2基於應力?壽命(S?N)的疲勞106 9.3實例分析:壓力容器107 9.4關鍵步驟107 9.5熱力算例108 9.6熱應力算例108 9.7靜態壓力(Static Pressure)算例109 9.8疲勞術語111 9.9疲勞算例112 9.9.1從材料彈性模量派生114 9.9.2恆定振

幅事件交互114 9.9.3交替應力的計算115 9.9.4平均應力糾正115 9.9.5疲勞強度縮減因子116 9.9.6損壞因子圖解116 9.9.7損壞結果討論117 9.10靜載疲勞算例(選做)118 9.10.1疲勞分析中的靜載118 9.10.2查找周期峰值119 9.11總結120 練習9?1籃圈的疲勞分析121 練習9?2拖車掛鉤的疲勞分析124 第10章變幅疲勞分析126 10.1實例分析:汽車懸架126 10.2關鍵步驟127 10.3疲勞算例128 10.3.1變幅疲勞事件129 10.3.2雨流周期記數方法129 10.3.3變載荷曲線130 10.3.4雨流記數箱13

2 10.3.5隨機載荷歷史的噪聲132 10.3.6疲勞強度縮減因子132 10.3.7雨流矩陣圖135 10.3.8結果135 10.4總結136 第11章跌落測試分析137 11.1跌落測試分析簡介137 11.2實例分析:照相機137 11.3關鍵步驟137 11.4硬地板跌落測試138 11.4.1跌落測試參數138 11.4.2動態分析140 11.4.3設置沖擊后的求解時間141 11.4.4測試結果141 11.4.5線性求解與非線性求解142 11.5彈性地板跌落測試144 11.6彈塑性材料模型146 11.6.1彈塑性材料模型參數146 11.6.2彈塑性材料模型對比結果

147 11.6.3討論147 11.7接觸條件下的跌落測試(選做)148 11.8總結149 練習夾子的跌落測試149 第12章優化分析152 12.1優化分析的概念152 12.2實例分析:壓榨機殼體152 12.3關鍵步驟153 12.4靜應力分析和頻率分析153 12.5優化分析方法154 12.6設計算例154 12.6.1優化目標155 12.6.2設計變量156 12.6.3定義約束 157 12.6.4約束的公差158 12.6.5約束定義的過程 158 12.6.6后處理優化結果159 12.6.7局部趨向圖表162 12.7總結162 練習12?1懸臂支架的優化分析162

練習12?2散熱器的優化分析164 第13章壓力容器分析166 13.1實例分析:壓力容器166 13.2關鍵步驟166 13.2.1應力強度167 13.2.2膜片應力和彎曲應力(應力線性 分布)167 13.2.3基本應力強度限制167 13.3壓力容器分析方法168 13.3.1載荷工況的組合168 13.3.2總體膜片主應力強度169 13.4進孔接頭法蘭和端蓋170 13.5總結173 尊敬的中國地區SOLIDWORKS用戶: DS SOLIDWORKS公司很高興為您提供這套最新的DS SOLIDWORKS?公司中文原版系列培訓教程。我們對中國市場有着長期的承諾,

自從1996年以來,我們就一直保持與北美地區同步發布SOLIDWORKS 3D設計軟件的每一個中文版本。 我們感覺到 DS SOLIDWORKS公司與中國地區用戶之間有着一種特殊的關系,因此也有着一份特殊的責任。這種關系是基於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創造性、創新性、卓越 的技術,以及世界級的競爭能力。這些價值觀一部分是由公司的共同創始人之一李向榮(Tommy Li)所建立的。李向榮是一位華裔工程師,他在定義並實施我們公司的關鍵性突破技術以及在指導我們的組織開發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為一家軟件公司,DS SOLIDWORKS致力於帶給用戶世界一流水平的3D解決方案(包括設計、分析、產品數據管理、

文檔出版與發布),以幫助設計師和工程師開發出更好的 產品。我們很榮幸地看到中國用戶的數量在不斷增長,大量傑出的工程師每天使用我們的軟件來開發高質量、有競爭力的產品。 目前,中國正在經歷一個迅猛發展的時期,從制造服務型經濟轉向創新驅動型經濟。為了繼續取得成功,中國需要最佳的軟件工具。 SOLIDWORKS 2016是我們最新版本的軟件,它在產品設計過程自動化及改進產品質量方面又提高了一步。該版本提供了許多新的功能和更多提高生產率的工具,可幫助機械設計師和工程師開發出更好的產品。 現在,我們提供了這套中文原版培訓教程,體現出我們對中國用戶長期持續的承諾。這些教程可以有效地幫助您把SOLIDWORK

S 2016軟件在驅動設計創新和工程技術應用方面的強大威力全部釋放出來。 我們為SOLIDWORKS能夠幫助提升中國的產品設計和開發水平而感到自豪。現在您擁有了最好的軟件工具以及配套教程,我們期待看到您用這些工具開發出創新的產品。 此致敬禮!Gian Paolo BassiDS SOLIDWORKS?公司首席執行官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