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牆掛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水泥牆掛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usannaVento寫的 打造北歐手感生活,OK!:自然、簡約、實用的設計巧思 和唐諾.E.威斯雷克的 紙謎線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電視架安裝費用香港颱風- 2023也說明:活動式掛牆安裝收費: 會視乎使用哪種類型的掛牆架及安裝尺寸而定,普遍掛架可 ... 元雙手臂75吋-75吋只安裝固定式上列費用為一般牆面(水泥,木板)。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朱雀 和天培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黃俊銘、堀込憲二所指導 胡力人的 日治時期臺灣煙草專賣制度下葉煙草產業設施發展歷程之研究 (2008),提出水泥牆掛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葉煙草、產業設施、建築、文化、煙草、專賣、臺灣、殖民地政府、日治時期。

最後網站19-044 50mm 水泥牆掛勾x10pcs - 廣華電子商城則補充:服務時間: 週一 ; 標示價格均為含稅價 ; 含稅$ 詢價 ; 商品規格. 50mm水泥牆掛勾 ; shop.cpu.com.tw. 一站式服務提供萬種商品,輕鬆在家購物免出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泥牆掛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打造北歐手感生活,OK!:自然、簡約、實用的設計巧思

為了解決水泥牆掛勾的問題,作者SusannaVento 這樣論述:

這是本無法一眼窺盡、很難界定分類的書, 但無論你是喜歡藝術,還是迷戀北歐風,又或是DIY手作愛好者, 都會被書中自然、簡單、俐落、實用且極具設計巧思的作品深深著迷   尤其當水泥砂漿不用作建材、金屬配管不當工程用、   枕套也能製作洋裝、軟陶成為配件首飾的材料......時,   來自芬蘭的生活藝術風DIY,讓每個人在生活中更多選擇。   書中的許多手作點子,都誕生於作者蘇珊娜・文朵(Susanna Vento),以及莉卡・康丁哥斯基(Riikka Kantinkoski)這兩位在芬蘭相當受到歡迎的部落客的生活需求中。她們認為,當商店中販售的商品已無法滿足自己,難以找到心頭好時,

何不開始自己動手做、DIY,讓自己的生活還有另一種選擇。她們從日常中尋找靈感和素材,將充滿想像力的手作案例和現代家居的佈置點子,結合在這一本書裡。書中的每一個作品,不論配色、使用材質、做法,甚至全書的拍攝,都秉持一貫北歐的風格:自然、簡單、俐落且極具巧思設計。而且最令人開心的是,全部都可以「拿來使用,而非只為了裝飾」,實用性非常高。   本書作品包含了「室內佈置」、「孩童」、「風格」和「收納」四大主題,運用到木工、繪圖、縫紉、剪貼、陶藝等技法,即使從來沒有嘗試過,但她們鼓起勇氣去使用木工機器,花時間在DIY商店的立架間研究找尋,試著拿起剪刀、紙、膠水,並用簡單易懂的圖樣和版型來縫製作品⋯⋯她

們誠懇地建議大家,千萬別小看自己的創作潛力和手藝技巧,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點子勇敢地創造、應用、嘗試,並且超越自己,不過最重要的是:好好享受手作本身的樂趣!

水泥牆掛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emonhead.hapi
blog: http://lemonlemonhead.blogspot.hk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lemonlemon_head
﹣﹣﹣﹣﹣﹣﹣﹣﹣﹣﹣拉下有更多資料﹣﹣﹣﹣﹣﹣﹣﹣﹣

遲來的新年快樂,拍攝當天不太舒服,相機setting 有點點問。
希望大家喜歡,新的一年,大家也要順順利利,身體健康啊。

在裝修或佈置上有任何問題可留言或到我IG PM我。
我會盡量抽時間回覆的。謝謝

▻KUSDOM 官網:
http://bit.ly/2NHQdM2

▻阿婆走得快作者
https://www.instagram.com/sowinghong/


▸ furniture list:

▻密碼鎖
samsung 大約$2200 連安裝

▻木掛勾
http://bit.ly/2EScLsi

▻換鞋凳
http://bit.ly/2TlZ9hx

▻水泥牆 (樂土)
https://www.instagram.com/moldflip/

▻電視鐵櫃 (Ikea)
http://bit.ly/2TD9xki

▻地毯
http://bit.ly/2Hjn6ik

▻小茶几
找不到連結?

▻梳化
http://bit.ly/2NLsNXN

▻梳化布
http://bit.ly/2NKB7Xz

▻ 小米吸塵機
http://bit.ly/2HiKwVh

▻ 按摩椅
http://bit.ly/2H1Sfrj

▻ 蝴蝶枱
http://bit.ly/2NPu6VC

▻ flip clock
http://twemco.com/

其他影片
room tour 一起來參觀我的ins風房間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9lVvs-iLc&t=619s

2017 home tour 來我家參觀吧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RC9O9wzLo&t=281s

#淘寶家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mera: Nikon D5500
Lens: Sigma 17-50mm F2.8 EX DC OS HSM
editing software: Final Cut Pro

日治時期臺灣煙草專賣制度下葉煙草產業設施發展歷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水泥牆掛勾的問題,作者胡力人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臺灣近代煙草產業史結合建築史導向性研究的一環。1905(明治38)年臺灣煙草專賣規則之實施,為日治時期殖民地政府獲取財政來源的獨特象徵,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日人資產與事業規模,重新調整業務向上發展,奠基戰後初期,穩定臺灣民生經濟之基礎。臺灣煙草產業設施已具百年發展規模,鑑於2002(民國91)年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改制為「臺灣菸酒公司」,隨著國家政策與提升世界經貿競爭力,國營事業單位逐漸民營化,相關資產面臨減資,包括:國有土地騰空繳回、產業設施閒置拆除、設備機具拍賣、檔案及文物銷毀等危機,遂使本土化煙草國營事業走入歷史。本研究特此重視原料葉煙草產業設施本質建構因果關係,釐清臺灣煙草產業設施構

成價值,爬梳探究日治時期殖民地政府,在臺灣所實施煙草專賣制度有關葉煙草產業設施發展,作一全面性論述研究。整體性歸納解析,殖民地政府如何藉由設施技術,扶植臺灣煙草栽培邁向近代化之變革。葉煙草泛指製煙前原物料,諸如:試驗研發、耕作指導、栽培生產與等級鑑定,所衍生出煙草耕作試驗研究栽培設施群、煙草耕作者栽培與乾燥設施群、葉煙草收納設施群等三大類及相關附屬設施,從中加以著墨分析葉煙草產業規劃原因、產業設施構築技術與產業功能等面向,藉此瞭解日治時期臺灣葉煙草產業設施所代表的時代意涵,以及當下在文化資產之價值。本研究各章節內容如下:第一章 緒論 研究動機、目的、研究對象、範圍、相關研究、參考文獻評述

、研究方法、研究流程第二章 臺灣煙草專賣產業設施形成的背景 主要論述煙草文化與煙草產業如何在臺灣扎根發展,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如何藉由殖產興業政策,邁向煙草專賣企業化過程之建構。第三章 臺灣煙草栽培暨研究事業的近代化 原料葉煙草在煙草專賣制度下,如何藉由殖民地煙草栽培技術與植煙政策,扶植臺灣三大煙草品係產業設施近代化,亦即支那種煙草產業設施的改良革新、葉卷種與番產煙草產業設施的扶植、黃色種煙草產業設施的興業等三面向整體論述。從中深入研究殖民地政府,在煙草耕作、試驗研究、地方栽培等相關設施之發展,以及產業建築特色分析。第四章 臺灣葉煙草收納暨產業設施的近代化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輔導煙

草耕作者公辦生產製煙原料,從煙草種植、收穫、初薰、醱酵、調理、分級、紮把、包裝等工序後,將俗稱「青煙」原料,依年度府令公告時間與地點辦理收購。本島原料葉煙草收納工作為進入製煙工業前的第一關卡,本章探討殖民地政府如何在臺灣實行葉煙草等級鑑定收納作業,從中分析葉煙草收納場的變遷與產業設施特色。第五章 結論 針對本研究論述,歸納總結與探討,包含:臺灣煙草產業邁入經濟實體化過程、臺灣煙草吸食文化的改變與消費文化差異、臺灣煙草專賣制度在殖產統治之影響、煙草品係與收納需求影響葉煙草產業設施構成、葉煙草技術的引進與變遷、原料葉煙草文化資產保存概念之建議等等,以及後續研究與相關討論。

紙謎線索

為了解決水泥牆掛勾的問題,作者唐諾.E.威斯雷克 這樣論述:

牆上的紙條是他對過去僅有的記憶,也是他找回自己的線索。   就如同戴眼鏡的人掉了眼鏡,他最需要的就是眼鏡,才能看清楚,然後去找眼鏡。現在的情況正是如此。保羅.柯爾喪失了部分的記憶,偏偏他需要的就是那部分,才能尋找他失去的記憶。   在巡迴演出途中,演員保羅.柯爾慘遭毆打因而暫時喪失記憶,憑著僅有的線索,準備啟程回紐約,卻因為車資不足而停留在小鎮傑佛茲。小鎮的生活平靜,但是,記憶力的問題卻困擾著保羅。一開始,他只是單純忘記時間與地點,不記得人名和長相,接著連家在哪裡都記不清楚,他覺得無助、悲哀,彷彿喪失至關重要的東西,卻又摸不著到底失去了什麼?   保羅深怕別人發現自己失憶,也害怕承認自己對過往

一無所知,於是寫下各種紙條來提醒自己。然而漸漸的,他卻忘了為什麼自己會停留在小鎮,也不記得自己從何而來,牆上貼滿提醒他的各種紙條,但他卻弄不明白背後所代表的含意。   保羅深陷記憶的迷障,虛空、無助讓他恐懼,出現在家中牆上的那張「──紐約──皮夾裡」的紙條到底是什麼意思?而那個皮夾現在究竟在哪?如果那張神祕無解的紙條是要將他帶往紐約,他能在紐約找到答案嗎?還是繼續日陷困境,與無形又殘酷的記憶力進行搏鬥? 作者簡介 唐諾.E.威斯雷克(Donald E. Westlake,1933-2008)   美國著名犯罪和科幻小說作家,榮獲多座愛倫坡獎。筆下有多部小說皆被改編成電影,如梅爾吉勃遜主演的《危

險人物》(Payback)、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成雙不成對》(Too Much)、約翰庫薩克主演的《致命賭局》(The Grifters)等。1993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評選他為「Grand Master」,票選百大作品中就有三部是他的作品。著作逾百本小說。 譯者簡介 丹鼎   自由譯者,譯有《藝術家創意密碼:化疾病為創造力的故事》、《長路漫漫:非洲童兵回憶錄》、《教出組織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成功技巧》、《告訴我哪裡痛:外科獸醫的一日生活紀實》等。 給臺灣讀者的話:   很榮幸有機會能夠介紹我的好友唐諾.E.威斯雷克的作品《紙謎線索》給臺灣的讀者。讀了以下我的短文就知道,這本書問世的過

程曠日費時而且十分曲折,一直等到我的好友過世之後,美國與世界各地的讀者才得以接觸到這本書。   臺灣讀者相當喜愛我自己的作品,能在臺灣找到敞開心胸接受馬修.史卡得、柏尼.羅登拔、以及我筆下其他角色的讀者群,令我覺得十分幸運。期待各位會同樣地歡迎唐諾.威斯雷克的書,《紙謎線索》是對他不熟悉的讀者們的最佳入門之作。─勞倫斯.卜洛克 追憶《紙謎線索》 勞倫斯.卜洛克   一九六三年春天的某日,郵差送來了一份三百多頁的手稿複寫本。送達的地址是紐約州托拿萬達市埃博靈道四十八號,當時我跟老婆、女兒在這裡剛住滿一年不久。那時老婆懷孕了─我們的次女後來在國殤日  1出生─我寫作產量很高,收入頗豐,除了幫幾家出

版社寫情色小說、為推理雜誌寫短篇,偶爾還用專寫醫學作品的筆名出版講述個別性生活史的小說。我住的房子不錯、環境優美,儘管那段婚姻也許已經註定要完蛋,但我還沒有意識到這點。唯一缺少的是其他作家朋友;住在紐約市時有作家朋友,如魚得水,回到水牛城便覺得有所失落。   出現在我信箱裡的手稿,是我的摯友唐諾.威斯雷克寄來的。搬到托拿萬達之前,我和老唐的住處隔了好長一段地鐵;他跟妻子和兩個兒子住在卡納西  2,距離十四街地鐵線的最後一站將近一公里,而我和妻女則住在中央公園西大道四四四號,當時該地址是棟豪華的大樓,不過所屬的地段連「邊緣社區」都稱不上  3。我們搬家的時候,威斯雷克一家也準備遷移到紐澤西英國城

的一棟透天房屋。雖然托拿萬達和英國城之間的書信往返相當頻繁,但感覺就是不一樣了。   我收到的那份稿子,是老唐剛剛完成的書稿;寄達的那天跟其他日子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是我胸口疼痛。我還不到二十五歲,不太可能發生心肌梗塞,可是偶爾胸腔左側會覺得悶悶的,這讓我很擔心,事實上我也打了電話給醫師,安排好隔天去看病。(我就別吊各位胃口了:我沒有毛病,幾十年過去了才終於恍然大悟,那些症狀、以及那陣子其他顯示我將死的種種跡象,幾乎可以肯定是由於家父意外猝逝的緣故。)   重點是:老唐的書稿寄達,我在吃完晚飯,把孩子哄睡了,開始閱讀書稿。然後老婆去睡了,我熬夜繼續閱讀,過了一陣子,我忘記自己「有心臟病」,一直

讀到大約黎明時,把整本書讀完了。就在這期間我意識到,我那寫了幾本推理小說、科幻作品、以及一些軟性情色作品的好友老唐,剛剛完成了一本了不起的小說。   然後,大家都知道的,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我不知道老唐有什麼樣的期望,我自己是料想會有人出版這本書,得到強力推薦的書評,一般大眾的反應也不錯。印象中我當時並不認為《紙謎線索》會讓老唐口袋飽飽,不過這是將近五十年前的事情,而我們這群人大概沒有一個把寫作當作致富之道。大約一年前(二○○七),我去老唐在卡納西的公寓樓上坐,他向我透露,覺得自己以寫作為業,算是熬出頭,前途也穩定了。「我想,」他小心翼翼地說,彷彿不願把這些話說出口:「假如我繼續像之前那樣

寫,一年賺個一萬應該不成問題。」   我沒有預見的是(我想老唐八成也沒有),他的經紀人竟然找不到人出版《紙謎線索》。   不過事情就是這樣,但回頭來看,並不難理解原因。當時代理老唐的亨利.莫理森年紀比他還輕,而且主要是經手通俗小說。更重要的是,亨利的上司是史考特.梅瑞狄斯,在有點水準的文藝圈中,名聲比池塘底的汙泥還要爛上好幾級。   亨利很努力,到處送出書稿,大部分讀過的編輯都覺得很棒,許多人的回應都表達出「要是我能出版就好了」的意思。然而他們對本書的熱誠就僅止於那樣的話語,每個人都把《紙謎線索》退回原處。   原因是,這本書說穿了不過是部頗長的小說,內容並沒有跟時事掛勾的議題可供行銷,作者的

出版史也根本派不上用場。(藍燈書屋曾經為老唐出了好幾本精裝推理小說,藍燈是出版社業界的龍頭之一,但在純文學的世界裡,這並不等於「有口碑」,至少一九六三年時不算。)其中一本《The Mercenaries》(目前由大案公司  4以老唐原先定的書名《The Cutie》重新推出)曾入圍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最佳新人作品。聽起來很厲害吧?現在也許是這樣的,不過半世紀前,這個獎的聲譽並沒有那麼高。那年頭,愛倫坡獎這玩意除了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之外,才沒有人在意個屁;要不是還有一小群推理作家和人數稍多一點的推理讀者捧場,推理作品跟諧星羅德尼.丹傑非爾德  5一樣,都「沒人看得起」。   話說回來,當年出版

業還沒有那麼商業化,出版商可以冒險出書,甚至願意出版明知會賠錢的作品,只因為覺得應該讓社會大眾有這本書可讀。因此,到現在我還百思不解為何當時沒有人願意買下這部作品的版權。藍燈書屋為什麼不願意出版呢?光是為了讓作者開心、讓他在推理界之外添增一點純文學的光輝也好啊。   不管了。總之,那部書稿就像假錢或卡匹史川諾的春燕一樣,不斷回頭  6,而最後亨利再也無處可送稿子了。   許多年後─應該是一九七○年代後期了吧─亨利告訴老唐,也許能幫他找到人出版《紙謎線索》。這時他早已跟史考特.梅瑞狄斯分道揚鑣,老唐在推理界的地位已經大幅提高,而且推理作品在文學界的身分也沒有以前那麼像拖油瓶般爹不疼娘不愛  7了

。   老唐對我說了這件事,又說他重讀稿子後,認為這本書已經錯過問世的時機,有許多方面跟不上時代,不適合出版了。   我可不確定真的是這樣;在我看來,這本小說的價值足以雋永流傳。不過,我自一九六三年之後不曾再讀過這本書,有什麼資格說話呢?   (差不多寫到這裡,我想我應該附帶說明:亨利絲毫不記得這一切。他不記得這本小說,也不記得他曾經賣不出老唐的書,更別說是十五年後還想再試一次了。「這是我賣不出版權的書?」他說:「唉唷,我怎麼可能記得那種事情啊?」咳,這就是記憶啊!)   二○○八年的最後一天,老唐突然去世。才過了幾天,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就有人請我為會訊《三級謀殺》寫一篇追悼他的文章。我在文中提

到老唐是個縱橫各種文體的作家,也講到要不是有某些障礙,他的寫作之路說不定就會轉往不同的方向。我正是在此談到了《紙謎線索》,提到如果當時這本書的銷路沒那麼慘,老唐可能會寫出什麼樣的作品?   這篇文章我用電子郵件寄了一份給老唐的遺孀愛比,告訴她也許會有人讀完文章後想要找出《紙謎線索》,她要有所準備。結果並沒有人前來詢問,不過這是愛比首次得知這本書的存在;她在老唐浩瀚的檔案中翻到這份書稿的複寫本時,便認出來了,問我想不想讀讀看?   老實說,那複寫本真是殘破不堪。我想,我們這些還記得複寫紙的老一輩大概所剩無幾了,我得承認,我可一點都不會懷念它。我有好幾年都離不開它,只要打字打到頁尾,就得拿一張複寫

紙,夾在一張高級打字紙和一張便宜的馬尼拉紙中間─我們把那便宜貨叫做「第二張」,然後再把這份「紙三明治」塞進打字機。許多年之後,影印的價錢變便宜,我才能夠不用複寫紙,然後再過幾年,我連打字機都能丟掉了。如今,我們用網路傳輸文件,幾乎都可以不用紙了;電子書發明後,也不需要印刷;還有─停。   總之那複寫本殘破不堪,有幾頁撕破了,用透明膠帶黏起來;有些撕破了卻沒補。而且老唐跟大多數作家一樣,有時會把同一張複寫紙使用過度,因此有幾頁比其他更難以辨識。不過,上帝呀,確實就是那本書,完整無缺,字跡還夠清楚,可以讀得出它正是我四十五年前讀過的書稿,依然是我記憶中的小說巨作。然後呢?   我首先意識到的是,書

稿必須拿去掃描。以它目前的情況,閱讀起來非常不方便,更何況紙張太脆弱了,翻個幾次就會瓦解;影印的話,字跡反而更不清楚。掃描似乎是最好的答案,於是我試著做了,但要不是我的掃描器不行,就是我本人的技術不足,無法達成任務。   於是我想到了查爾斯.阿爾戴。我知道他是老唐的忠實讀者,知道他在大案出版社一定很樂於重新推出一些老唐早期的作品,心想他正是《紙謎線索》最理想的出版商。   而且由大案公司出版,在我看來並不算太撈過界。《紙謎線索》符合奧圖.潘茲勒  8對「推理作品」的這個定義:犯罪行為、或可能發生的犯罪行為是故事中的元素,不過這本書比較接近存在主義小說而非通俗小說。我得說一下,本書是講一個巡迴劇

團的演員,被戴綠帽的丈夫捉姦在床、打得半死,結果得了持續性的失憶症,人生毀於一旦。《紙謎線索》是男主角拚命掙扎著要找回從前生活,卻註定失敗的故事。   這算推理作品嗎?也許不算,但無論如何絕對是本黑色小說。更何況本書不只背景設在一九六○年代,也是當時寫的,如同大案出版社大力推出的許多作品一樣。因此,我在愛比.威斯雷克授權之下聯絡了查爾斯。我想我至少能夠拐得他把這本書掃描起來。   查爾斯非常喜歡,把出版這本書視為大事,並同意在他的出版清單上添增它的位置。《紙謎線索》的試讀風評絕佳;關於這本書我覺得只需這麼說就夠了,因為各位可以自己去讀,我也希望你們會這麼做。   不過,要知道,我還是不禁會臆測

幾件事。   首先,我不得不猜想老友會怎麼看待這一切。各位應該記得,他曾告訴經紀人不必找人出版《紙謎線索》,說它跟時代脫節得太厲害了,寧可就這樣不要出版。假如它超過二十年前就已經跟時代脫節,時至今日,就比較不脫節了嗎?   答案可以說是「對」。也許多歷經這段時間反而對本書有利:經過了二十年,它從「過氣小說」變成了「時代小說」。   話說回來,這畢竟是他的書,而他決定不出版了之後,並沒有機會推翻原先的決定。我想,他見到這本書終於獲得應有的認同、讓一般大眾得以閱讀,應該會很開心,但這終究只是我的猜想罷了。再說這個問題根本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不是嗎?假如人類真的死後有知,我實在無法想像靈魂會花一大堆力

氣去管塵世間的人在做什麼、著作是否有人在讀。   (更何況,出版《紙謎線索》絕對讓老唐的鬼魂不得安寧的程度,絕對比不上另一個出版他遺作的計畫。以前─很久很久以前─老唐跟我合作寫了三部軟性情色小說,輪流寫不同章節,好玩極了。地下出版社  9二○一○年年底將推出三部合訂本,書名是《野貓與蜜糖》(Hellcats and Honeygirls)。老唐知道這件事會高興嗎?拜託,連我都不知道自己高不高興了。)   我還臆測了什麼呢?這個嘛,我再次猜想,不知道《紙謎線索》如果在寫作完成時就出版,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我不想揣測出版後它的評價可能如何,也不想推斷它會不會入圍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或是我

們必須接受它的銷售量可能很小但還算過得去,書評不錯卻不怎麼驚天動地。怎麼說呢,可能會叫好不叫座吧。   這樣對老唐的寫作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很想說,不會有什麼作用,因為像老唐這樣寫作態度嚴謹的人,並不會因為是否賣座而勉強寫他不喜歡的題材,也不會因此而放棄他喜歡的題材,而會寫出他天生命定該寫的作品。我們作家大多是這樣沒錯,至少在意識中是這麼想。   可是真正耕耘寫作時,有太大的部分是在深層潛意識中進行。成功會招致更多成功,而成功的動力會產生新的點子。我相信,假如《紙謎線索》當初真的出版了,接著會出現更多黑暗的存在主義傑作。我知道這一點,不單是因為作家差不多都是這樣的,也由於老唐其他作品的

演進過程中可看得到這樣的模式。   不用說,他一直都是以趣味推理作品聞名。我們很容易忽略掉,唐諾.E.威斯雷克最初的幾本小說都是扎扎實實的硬派推理作品,而且他在推出第一本趣味推理小說《沒命逃亡的傻瓜》(The Fugitive Pigeon)前,已經出版了五本硬派小說(外加以李察.史達克為筆名出版的五本帕克系列小說)。   《沒命逃亡的傻瓜》比之前那些作品都賣座,也有較多書評注意到它。然後下一本書《忙碌的屍體》(The Busy Body)又是一本趣味推理小說,不但很賣座,更改編成電影。於是,老唐就這樣成了趣味推理小說作家。他依舊會寫硬派小說,以及其他不易歸類的作品,但《沒命逃亡的傻瓜》卻引導

了他的寫作生涯,固定了他的寫作方向。   他是否無論如何都還是會寫出趣味作品?這個嘛,大概吧。如同大多數的人,他有光明歡笑的一面,也有黑暗陰鬱的一面,而在作品中抒發這兩面則是他成就自我的最佳方式。不過,早期的趣味作品很成功,鼓勵他的內在產生更多好笑的點子,一路走來從未間斷。   這是其中一個例子。還有一個相反的例子:六○年代中期,老唐寫了三、四個現代短篇小說。小說中並沒有犯罪或推理元素,而是探討現代的男女關係。(我上次讀這些是好久以前的事了,而且我懷疑這些小說已經從世上消失,所以大部分的內容我已經忘記,只記得是描寫在感情路上跌跌撞撞的情侶,角色生動鮮明、認同感強,故事也很有趣。)   他會寫這

些作品,並不是因為他覺得寫短篇小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那個時候就跟今日一樣,寫短篇小說都沒什麼用。他會寫,是因為靈感來了,吸引住他的注意力,況且短篇小說只需花幾天而非幾個月的時間,幹麼不寫寫看呢?   於是他便寫了,結果卻是一場空。有幾個雜誌的編輯雖然喜歡,可是沒有喜歡到願意花錢買版權的程度。於是事情就到此為止。   「那些故事寫起來很有趣,」當時老唐是這麼告訴我的:「假如我有其他點子,一定會繼續寫,可是我已經寫出來的沒人要,所以我心中產生靈感的那部分就說:老子不幹了。」   說真的,在這邊猜想如果情況不同,老唐可能會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其實沒什麼意義。就我而言,光是他實際上寫出來的作品,就已經讓

我很高興了─更高興的是《紙謎線索》總算將重見天日。─原載《Mystery Scene》雜誌 柯爾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屈著身子擠在座椅的一角,雖然隔壁的位子是空的。他伸展手腳,感覺四肢僵硬的程度,接著意識到他為什麼醒來了:車子是靜止的。他們進入市區了嗎?他坐直身體,瞇眼望著窗外,但起初只看得見一片漆黑。接著他見到在接近車頭的地方有一排收費亭,下一秒車子又再度開動,繼續前進了。車子經過時,他看到窄小的收費亭裡有個穿著灰色制服、一臉疲憊的男人,一會兒他回頭,見到那排收費亭的上方橫列著綠色霓虹燈標示的紐澤西收費高速公路(NEW JERSEY TURNPIKE)。原來他們正駛離公路;對了,紐澤西

不是離紐約很近嗎?他把臉頰貼著冰冷的窗玻璃向前窺望,看看能不能瞄一眼紐約市。他心想,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一眼認出紐約市、是否還能認得紐約的任何一處?不知道抵達紐約之後,會不會一下車的瞬間就豁然開朗,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哪裡、為什麼要跑這一趟?他希望事情會這樣發展,但又覺得恐怕不會如願。這時再度出現一排收費亭,是林肯隧道的 1。想必已經離紐約很近了,非常近。他口乾舌燥,全身顫抖,心中卻有一股不聽話的意念小聲說:「要是現在還在家,該有多好。」但這句話是錯的。「家」並不是被他拋在身後的小鎮,而是眼前未知的城市。愛娜說他曾提到自己是從紐約來的,到現在他直覺上還是認為這應該沒錯。他確實覺得自己一定是來自紐

約,儘管如今紐約對他而言就跟火星的衛星一樣陌生。他緊張得點了根菸,甚至不在意香菸的味道,不然通常他剛睡醒時受不了菸味。他的身體睡得僵硬,眼皮髒髒的,雙掌也汗溼出油,可是因為心煩意亂,這些他全都沒注意到。車子轟然駛過燈光明亮的隧道,爬上弧形的水泥斜坡,由側面進入一棟占地廣闊的建築物,停在兩輛客運車中間一個斜斜的停車格裡。柯爾和其他乘客下了車等行李,之後一群人三三兩兩地走向下去車站大廳的電扶梯。坐電扶梯時,他由上往下俯瞰車站大廳,確實隱約感到勾起了一絲視覺記憶,他稍微開始相信自己曾進過這棟建築。至於何時來的、為何而來、來時的情況如何,他就不清楚了。但他似乎能夠認得眼前所見的一切,好像重看十五年前曾

看過的低級電影一般。他認得這棟建築,但辨認的方式很奇怪,是一邊走才一邊認出來,無法預見下一步會碰到什麼。下了電扶梯後他繼續走,一路上猜不出前方有什麼,但見到下一個物體的那一瞬間,他就知道東西對了,正確無誤,位置也對了:書報攤在正中央,服務臺在右邊,「沃閣鄰」藥妝店在左邊。盲目地按著那張字條的指示來到這裡,果然是正確的選擇。各種記憶和動機已經漸漸回來;而且不管他身上出問題的是什麼地方,也很快會復原。然而,他無法預料接下來眼睛會看到什麼,無法在見到前就先想起來,這確實很奇怪。彷彿周遭世界要他看見了才會存在,而沒見到之前是不存在的。那麼,在他身後,是否一切將會漸漸隱沒、消失呢?一陣恐懼突然襲來,他倏

地轉身,但黃色的長形車站大廳沒有變,依然擠滿穿著大衣的旅客,依然感覺熟悉。下星期四就是聖誕節,旅客流量已經有所增加;現在是星期六晚上十一點四十分,車站卻幾乎要跟尖峰時段一樣擁擠了。他看著這一切,對自己的恐慌感到丟臉,接著回頭繼續走,由第八大道的出口出去,一時間不知所措,就這麼站在人行道上。現在該怎麼辦?隱約覺得印象是不夠的。他相信了那個早期的自我,以為當時的動機合理、計畫可行,於是他遵循著其實完全不懂的指令,純粹為了滿足情緒而行動,盲目地長途跋涉到這裡。假如當初他有意識地做出合乎邏輯的決定,現在大概還在小鎮上吧。可是「留下」的想法實在太令他不安了;他沒有別的選擇,唯有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