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湳經貿 討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水湳經貿 討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節氣建築工作小組寫的 節氣、意境、整全性:五度空間的建築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國醫藥大學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碩士班 張大元所指導 王必如的 臺中水湳經貿園區周遭居民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暴露及健康風險評估 (2021),提出水湳經貿 討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致癌風險、慢性健康危害、健康風險評估、水湳經貿園區、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江謝令涵所指導 楊于賢的 由再生水系統操作成本及產水水質探討再生水水質標準之最適化 (2021),提出因為有 再生水、再生水水質標準、再生水推動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湳經貿 討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湳經貿 討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節氣、意境、整全性:五度空間的建築

為了解決水湳經貿 討論的問題,作者節氣建築工作小組 這樣論述:

台灣第一本「節氣建築」專論   從農事的「節氣」之中,如何啟發對當代建築設計的革新? 在常民生活、自然,以及無形的時間之中, 如何長出在空間上舒適宜居、在精神上亦使人舒展自在的建築?     「建築的本質核心不是那個殼,   不侷限於建築的實體,   還包括裡面的生活、外面的自然,是那一整個蘊含的『空』。」     回歸天地之間的自然節韻脈動,   從先民順應自然、與環境共生的節氣常性中,   構建出建築設計與天、與地、與人的共生共存之道     「五度空間的建築」,訴說的是一種自土地生發的建築觀,也是對長久以來過度重視形式思維的再反省後所發展的嶄新觀點。它試圖將東方傳統的自然時間觀──節

氣,與東方哲學中的精神內涵──意境,一起拉入三度空間之中,創造出超越三維、有機的空間觀;並且更進一步將這種空間觀轉化成一套設計思維。     這套嶄新的思考,是由半畝塘環境整合的建築師江文淵、何傳新,逢甲大學建築系主任黎淑婷作為核心,開始以台中為根據地組成「節氣建築工作小組」,集結來自實務界與學術圈的建築人們,展開一連串的講座與研討。他們以一套整全性的觀點,試圖將建築從物質形式束縛的框架中脫開、開展,帶入精神性與實際感官經驗,讓建築空間真正而全面地涵容人們身、心、靈的可能。     「節氣」的概念,是過去農業社會中,人透過了解環境、順應自然以能使生活順行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概念。從觀察星辰、四季、

氣候更迭所帶來環境的變化,人們也依據變化的律動構建了順應節氣的生活。因此,「節氣」這個字眼除了現在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外,其所意味著的更是一套生活方式:一種順天、應時、隨季,與天、地、自然共生,追求天人和諧平衡共存的生活文化;而它所含蘊的,是一套來自東方,全觀而整體性的思維。     本書啟發自節氣概念背後一整套對整全性的追求,並將這種整全性的思維試圖放入建築設計對話,思考建築與人、自然的關係性,以沿從此一思維的空間美學,進而發展一套準確的設計思考。在這種建築設計的思考中,雖以節氣為起點,但並非拘泥於節氣概念自身,而是將之推展成一套對時空、對人內在意識以及對外部環境的整全性的思維,並透過建築實踐的

方式來構築最宜人居的生活空間。因此,節氣建築所追求的,並非只是單純空間的構建,更是從空間、時間、人所演繹對話出來的內在風景,讓人們從中經驗建築的空間質地;若建築是內(人)與外(自然)的中介關係,要透過這個建構場所能讓人感知到什麼樣的時間流動、日夜變化、四季更迭,就必須思考地域環境的特質、回到大地本然的屬性,並建築整合出「生活」的整體性。     「五度空間的建築」,意味著的便是追求人、建築及環境和諧相容共生的──不只是物理性的居所,同時也是身心安棲的真正所在。     本書由建築實作前線的建築師、建築學者、文史工作者、園藝景觀學者所構成的「節氣建築工作小組」擔任內容撰稿構成,成員們分別來自不同

領域、但都與建築緊密聯繫;透過將學術界與實務界的共同作業,本書所涵蓋的並非只是論述的推演,更透過實際的案例來談這種設計思維如何落實。     而作為「節氣建築工作小組」的初步成果,這本書同時也是起點;而在追求與環境永續共生的當今,這本書更是一個邀請:透過整全而充滿有機律動的五度空間思維,邀請大家一起思考生活、環境與空間,追求更美好的住居可能。

臺中水湳經貿園區周遭居民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暴露及健康風險評估

為了解決水湳經貿 討論的問題,作者王必如 這樣論述:

背景:臺中水湳經貿園區原為臺中水湳機場的舊址,總面積254公頃,自2007年起被規劃成五大專區,並投入相關重大公共工程建設。與此同時,在水湳經貿園區附近民眾可能因車流量及周邊區域整合,導致環境揮發性有機物(VOCs)暴露隨之增加。目的:本研究主要針對居住在臺中水湳經貿園區周邊的居民進行一年的環境VOCs暴露評估及估計潛在的健康風險。方法:此研究以水湳經貿園區的重大公共設施、航空工業公司及汽車維修廠作為7個固定源,以鄰近主要道路作為8個移動源之採樣點,在2021-2022年進行環境採樣。我們使用6L SUMMA不鏽鋼採樣筒,針對戶外15個環境採樣點進行24小時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採樣,並且以氣相

層析火焰離子化偵測器分析等7種VOCs(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己烷及二氯甲烷)濃度。本研究依據美國加州環境保護局(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 Cal-EPA)進行致癌與非致癌之風險評估。最後以Oracle Crystal Ball軟體中的蒙地卡羅模擬(Monte Carol Simulation)計算風險的不確定性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二氯甲烷及正己烷等7種物質之的平均濃度分別為7.18±2.25 μg/m3、3.69±2.28 μg/m3、5.75±1.36 μg/m3、5.77±1.7

9 μg/m3、5.53±1.39 μg/m3、36.18±46.23 μg/m3以及2.18±3.78 μg/m3。在終身致癌風險中,男性二氯甲烷的中位數致癌風險為1.76×10-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3.50×10-6-2.07×10-4),女性二氯甲烷的中位數致癌風險為1.50×10-5(95% CI:2.98×10-6-1.76×10-4);男性苯的中位數致癌風險為1.93×10-4(95% CI:1.00×10-4-4.22×10-4),而女性的中位數致癌風險為1.65×10-4(95% CI:8.55×10-5-3.60×10-4);男性苯

乙烯的中位數致癌風險為3.99×10-5(95% CI:1.22×10-5-5.61×10-5),而女性的中位數致癌風險為3.41×10-5(95% CI:1.04×10-5-4.79×10-5)。除苯的非致癌性風險之HIC平均值為2.297(全距:1.227-5.175)之外,其餘6種VOCs非致癌性風險之HIC平均值均小於1。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苯的男性與女性中位數致癌風險皆大於1.0×10-4,為可能的風險,且苯具有不可接受的慢性非致癌風險。因此我們建議持續監測水湳經貿園區附近的VOCs濃度,以確認附近居民可能的暴露狀況。

由再生水系統操作成本及產水水質探討再生水水質標準之最適化

為了解決水湳經貿 討論的問題,作者楊于賢 這樣論述:

因國內長期處於自來水水價不合理情況,且再生水水質未有如自來水水質標準般之統一性標準,廠商信任度降低,導致再生水推動困難,且目前再生水推動案,皆由政府媒合廠商,進行水質、水量討論,配合用水端需求設計水質,進而開發再生水廠,其過程繁瑣,因此再生水水質統一,不僅對再生水在市場上競爭力提高,也簡化政府與廠商間媒合過程,降低再生水水價落差,提高廠商使用意願。目前國內規劃之再生水廠,再生水廠處理方式可概略分為三種情況,RO薄膜處理、MBR處理、砂濾處理,因此本研究將設定三種情境,情境A處理流程為「砂濾+UF+RO+消毒」,水質已達純水等級,符合經濟部建議冷卻用水標準,且皆能符合多數廠商之製程用水要求,情

境B處理流程為「曝氣沉沙+A/O+MBR系統+加氯消毒」,情境C處理流程為「砂濾+UV消毒」,情境B、C水質符合經濟部建議冷卻用水標準,但不符合多數廠商之製程用水要求,需廠商額外增設處理設備。本研究透過分析廠商使用三種情境下再生水之社會總花費,以分析國內工業用水量前十名之行業別,加入再生水費用、建設成本、廠商額外處理費用,情境A社會單位成本31.27元/噸,情境B社會單位成本41.93元/噸,情境C社會單位成本29.15元/噸,情境B相比下較不符合經濟效益,情境A與情境C兩者效益接近,可由情境A、C,分別由以下兩種不同角度進行再生水水質標準訂定。參考情境C再生水水質,進行再生水水質標準訂定,最

具有經濟效益,且建設費用最低,可轉而進行其他再生水補貼等政策,唯因水質不符合大多數廠商製程用水要求,廠商須另增設處理設備,在推動再生水初期,可能導致推動緩慢,但缺水風險日益提升,廠商使用意願應會逐漸提升,長期較符合經濟效益。參考情境A再生水水質,進行再生水水質標準訂定,雖效益不及情境C再生水,但其水質能滿足多數廠商,廠商接受度高,在推動再生水初期應較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