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漁港活動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銘傳大學 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永全所指導 羅婉菱的 探討海洋客家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新屋區永興社區為例 (2021),提出永安漁港活動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洋客家、環境教育、生態旅遊、永續性。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應用設計研究所 曾英敏所指導 蕭孟如的 環境教育課程之設計與研究 -以永安龍膽石斑魚食漁教案開發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環境教育、里山倡議、食農教育、食漁教育、食漁教案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永安漁港活動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永安漁港活動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海洋客家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新屋區永興社區為例

為了解決永安漁港活動2022的問題,作者羅婉菱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桃園新屋區永興社區為例為出發點,先從台灣第一個海洋客家發展現況進行探討,瞭解永興社區發展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的歷程,我們透過質性訪談的方式進一步探討永興社區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永興社區生態旅遊的優勢及機會,除了天然藻礁、紅樹林外,社區正積極推廣後湖溪水域的獨木舟及竹筏活動,以增加生態旅遊多變性,但在疫情時期需要加強其網路上的行銷,永興社區環境教育優勢及機會為此地珍貴的藻礁為主題,但有偏鄉交通不便及環境遭污染的問題,永續為自然資源能夠永遠為人類所利用,社區推動的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的行動也呼應了永續的發展,希望保持原始純淨的環境,留給下一代也讓他們願意返鄉,政府輔導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

就業計畫也讓社區有增加的人力可以推廣行銷以達永續。

環境教育課程之設計與研究 -以永安龍膽石斑魚食漁教案開發為例

為了解決永安漁港活動2022的問題,作者蕭孟如 這樣論述:

環境、人群、生活產生文化,「食」的文化及傳承尤其重要不容小覷。近年來因氣候變遷、海洋汙染、過漁和食安等問題頻傳,媒體爭相報導,民眾除了在選購時不知從何著手、如何吃得安心;食物從種植/生產上有嚴重的斷層,致使食農文化無法延續。為響應SDGs永續目標發展全球環境變遷需要有時間調適,地土及海洋生物有休養生息的復原時間,自然永續的生態環境是世界趨勢。運用環境教育、里山倡議以及食漁教育的基本理念,協助民眾了解漁業、環境、文化、傳承,以及生活的密切關係。透過食漁教案和漁產地體驗活動,認識無汙染的產地環境及養殖方式的重要性,增加對產地的認識和漁業的重要價值,進而產生認同感,主動參與環境維護及支持「食當季、

食當地」的低碳飲食觀念。於食漁教案試行後交棒與社區,使食漁教育與社區產業緊密結合,協助環境與食漁教育得以推廣,並促進地方產業經濟繁榮。本研究透過「訪談法」及「參與(體驗)觀察法」,輔以文獻蒐集了解食漁教育現況,著手設計親子組、國小學生組及一般組三組環境與食漁教案。於研究期間,研究者因急於將研究期間所獲得的資訊傾囊相授,造成超時及時間不夠用的問題;與社區溝通上,因工作細項分配問題,致使教案試行過程有些辛苦;在與參與者互動的過程中,研究者從中獲取許多寶貴的經驗,因此在社區研究中收穫滿滿。教案試行後,以參與者學習單及滿意度調查表獲得執行回饋。從中得知本研究所設計之環境與食漁教案,確實可讓學習者認識何

為食漁教育,達到推廣效果。盼將此研究結果回饋社會,對環境與食漁教育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