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耗油怎麼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汽車耗油怎麼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建強寫的 養車用車名師高招百分百(第2版) 和比爾.麥奇本的 地球.地殏:如何在質變的地球上生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Zinger胎压侦测器2023也說明:中華三菱Zinger 是由日本三菱汽車與臺灣中華汽車工業合作開發的多功能休旅車,2005年上市, ... 我沒精算,但初估大約就是2.4/1.6=3/2的耗油倍數吧。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出版社 和高寶所出版 。

最後網站12年camry油电2023 - cnmbnm.online則補充: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新一代Camry 的車輛耗油測試中,2.5 升… Camry Hybrid油耗釋出,2012年1月能源局油耗數據出爐. 經濟部能源局1 月… 8891汽車Toyota Camry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汽車耗油怎麼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養車用車名師高招百分百(第2版)

為了解決汽車耗油怎麼辦的問題,作者郭建強 這樣論述:

對於車主來說,為了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就必須認真學習並掌握養車、用車的相關知識,注重汽車的日常維護、定期保養和正確的駕駛與使用。《養車用車名師高招百分百(第2版)》由郭建強等編著,主要針對「養」和「用」兩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汽車維護保養的一般知識,汽車使用、駕駛過程中的維護原則,發動機及各子系統的養用方法,制動系統養用注意事項,轉向系統養用注意事項,傳動系統養用注意事項,行駛系統養用注意事項,電器設備養用注意事項,安全、環保設備的使用和保養,車身漆面和內飾的保養與清潔以及養護節油的妙招等。 前言一、汽車維護保養的一般知識1 汽車維護和保養的目的2 使汽車技術性能變壞的原因有

哪些3 汽車保養主要做哪些工作4 汽車保養的分類5 日常保養包括哪些具體項目6 如何規范實施定程(定時)保養7 換季保養規定及實施的項目8 停駛汽車應實施哪些保養項目9 對初駛汽車進行初駛維護的目的10 初駛汽車使用有哪些規定11 初駛期特點及分期維護保養項目12 新車怎樣平安渡過初駛期13 初駛新車出現問題應怎樣處置14 轎車需要換環保養嗎15 怎樣正確理解「預防為主,強制維護」的保養原則二、汽車使用、駕駛過程中的維護原則1 「對號入座」學《手冊》2 起動、熄火要講方法3 增溫要唱二步曲4 順迎「直」性跑得歡5 減去多余,一路輕松6 牛性汽車愛「中」「勻」7 每遇彎道必先減速8 上下跳盪全車

遭殃9 過坎越溝量力行10 警惕汽車遭受大力沖撞11 緊急制動伴不測風雲12 是誰的擔子由誰來挑13 發現異常究其根源三、發動機及各子系統的養用方法1 怎樣保證發動機「身心健康」2 燃油小常識3 加注汽油注意事項4 電噴汽車有必要使用汽油清潔劑嗎5 當今燃油箱還需要清洗嗎6 多長時間清洗一次噴油器7 謹防不花錢的空氣不夠用8 曲軸箱愛吸新鮮空氣9 機油常識及選用10 檢查、添加、更換機油小技巧11 潤滑系統「門戶失守」的一個原因12 要慎重使用機油添加劑13 機油警告燈閃亮故障及排除14 平時不可怠慢冷卻系統15 如何選用冷卻液16 發動機高溫故障判斷與排除17 發動機忌飲自來水18 喜愛干凈

的火花塞19 怎樣調整火花塞間隙20 如何拆裝火花塞21 多長時間應該更換火花塞22 火花塞故障檢查與應急23 要倍加愛護排氣管四、制動系統養用注意事項1 如何保證制動系統的可靠性2 如何保證制動系統的有效性3 制動液種類及其特性4 檢查、添加、更換制動液注意事項5 制動系統有病,它會主動告訴你6 怎樣檢驗汽車制動的有效性7 如何檢驗駐車制動器狀況是否良好8 引起駐車制動器松曠、失效的一個原因9 對制動燈應做好哪些日常維護10 更換制動摩擦片注意事項11 摩擦片磨損不一制動系統可能存在的其他故障12 制動因高溫失效后應怎樣處理13 一個可以減少緊急制動的簡單方法14 怎樣檢驗制動助力器工作是否

正常15 怎樣識別制動力分配系統已經失靈16 下長坡時怎樣保證制動系統溫度正常17 不要習慣性地將腳踩在制動踏板上五、轉向系統養用注意事項1 要注意保護轉向系統最易受傷的部位2 前輪不正停車會對轉向系統造成傷害3 平時應盡量避免「打死輪」4 別將車輪轉至極限位置5 應不失時機地調整前束6 要經常關注轉向助力液7 怎樣從轉向輪磨損情況判斷前束失准8 轉向輪胎壓對轉向系統的重要意義9 哪些情況容易對轉向輪輪輞造成損傷10 超員、超載會對轉向系統造成哪些影響11 檢查前輪懸架系統狀況的一個簡單方法12 轉向系統防塵套破損不可等閑視之13 檢驗轉向系統工作正常與否的小竅門六、傳動系統養用注意事項1 怎

樣檢驗離合器是否打滑2 運行中注意傾聽變速器的聲音3 使用自動變速器油有哪些講究4 維護自動變速器有兩點必須經常關注5 有兩種情況最易使離合器受傷6 鋼質的變速桿「柔性」地用7 使用自動變速器應注意的幾個問題8 不要習慣性地將左腳放在離合器踏板上9 自動變速器車坡道停車注意事項10 兩只腳「擔負」着保護傳動系統的「特殊使命」11 不要習慣性地將右手托在變速桿球頭上12 踩下離合器掛不進檔不可小視13 自動變速器油超量了怎麼辦14 手動變速器怎樣正確使用1檔和倒檔15 自動變速器油濾清器多少里程更換一次16 牽引自動變速器轎車注意事項七、行駛系統養用注意事項1 行駛系統養用應重點注意哪些方面2

怎樣防止減振器失效3 怎樣防止減振器彈簧老化4 鋁制輪輞的三大優點和弱點5 檢查減振器損壞的兩種方法6 怎樣檢查和調整輪轂軸承的松緊度7 怎樣發現和檢查輪轂軸承已經損壞8 行駛中護胎的幾種有效方法9 如何保護輪胎的「軟肋」10 轎車超員會直接加劇輪胎磨損11 保持底盤技術狀況良好是防止輪胎早期損壞的前提12 更換輪胎及注意事項13 怎樣進行輪胎換位八、電器設備養用注意事項1 使用電器設備的一般原則2 電焊汽車機件注意事項3 不可用划火的方法檢測發電機是否發電4 避免長時間接通電源不起動5 如何檢測發電機傳動帶的張緊度6 如何檢查和保養交流發電機7 使用熔斷器注意事項8 保護蓄電池平時要把握三點

9 怎樣正確使用起動機10 起動機驅動輪卡死特征及消除辦法11 起動機「掃膛」是怎麼回事12 加注蓄電池電解液注意事項13 最好不要在車上給蓄電池充電14 怎樣跨接蓄電池起動車輛15 特別講究衛生的鹵光燈泡16 怎樣防止制動燈發熱17 怎樣發現個別轉向燈不亮18 怎樣正確使用刮水器19 了解使用空調的一般常識20 冬季怎樣開啟空調21 養成上坡關閉空調的好習慣22 空調制冷應遵循的兩個基本方法23 怎樣保持空調自潔24 讓空調系統途中休息的好辦法九、安全、環保設備的使用與保養1 了解汽車尾氣排放常識2 了解三元催化轉化器3 裝有催化轉化器的車輛應注意的兩件事4 三元催化轉化器跑多少里程就該更換

了5 配置三元催化轉化器的車輛使用機油有講究6 使用三元催化轉化器的車輛有一點必須經常注意7 怎樣在使用中保護三元催化轉化器8 防滑、驅動力控制系統指示燈點亮的判斷方法9 防抱死制動系統使用常識10 使用有ABS車輛注意事項11 雨雪冰濕路面關閉ABS的利與弊12 怎樣做好ABS系統的日常維護13 怎樣正確使用安全帶14 怎樣維護安全帶15 配置安全氣囊車輛使用中的一個誤區16 安裝防滑鏈注意事項17 滅火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18 擊打玻璃的尖錘應放在便捷的地方19 使用車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十、車身漆面和內飾的保養與清潔1 最好給愛車安頓個固定的住所2 怎樣洗車才不會影響漆面3 車輛哪些部位容

易受到腐蝕4 夏季為何不宜在熱車時和烈日下洗車5 怎樣清洗發動機艙蓋下面部位6 門窗玻璃封條老化后應及早更換7 行車中哪些情況容易損傷漆面8 點式掉漆與淺層划痕的處理方法9 修車時要選擇干凈、講究的站點10 如何保護轎車底殼11 機械洗車的不利因素12 漆面較軟的汽車最好上一層鏡面釉13 夏季不要輕易在樹下停車14 怎樣清洗鳥糞和昆蟲排泄物15 避免瀝青濺到車上及清理的方法16 怎樣清洗前后窗玻璃17 怎樣使用車蠟保護漆面18 維護室內裝飾的目的和意義19 室內裝飾防塵措施20 室內裝飾防潮措施21 室內裝飾防油措施22 室內裝飾防煙措施23 室內裝飾防菌措施24 室內裝飾防高溫措施25 檢驗

防爆太陽膜質量的簡便方法26 室內裝飾臟污后的清潔原則27 頂篷與門框的清洗方法28 皮革(含人造革)裝飾物的清洗方法29 儀表護板及操作鍵鈕的清潔方法30 內飾被特殊污染物污染后的清潔方法十一、汽車養護節油43招1 養車如同養孩子,孩子長大己成醫2 無用物品常清理,輕裝上路跑得歡3 冷車起動需升溫,緩行升溫最經濟4 車溫保持正常值,高低都會減動力5 空氣濾芯常清潔,氣道受阻用油多6 怠速調整要適當,轉速事關耗油量7 高溫之下車無力,降溫之后再行路8 節氣門處常清潔,開合自如可節油9 供油不暢車無力,勤換汽油濾清器10 用油講究辛烷值,與車相符需仔細11 選擇機油需講究,油膜充分動力足12 車

冒黑煙燃氣濃,油多氣少找原因13 車冒藍煙要警惕,缸筒密封有問題14 機體臨近換環時,適當使用添加劑15 空氣循環曲軸箱,廢氣利用可節油16 機油不要加多了,活塞下行阻力大17 四輪軸承常潤滑,軸承間隙調適當18 定程更換火花塞,勉強使用不划算19 定期保養制動系,不可發咬和拖滯20 保證氣門密封好,清除積炭要定程21 正時帶要更換時,一定找准正時點22 隨季調整火花塞,適應最佳燃燒點23 正時帶需常張緊,如若松弛點火晚24 底盤潤滑需講究,認真選擇齒輪油25 前束調整講分毫,不可過大或過小26 四輪定位常實施,松曠變形耗動力27 減振個別失效后,車身失衡側向跑28 后輪氣壓需稍高,前低后高車

平穩29 胎壓低了阻力大,費時費胎費燃料30 輪胎磨損不可過,花紋磨平不抓地31 離合打滑快檢修,避免動力半途耗32 車窗粘貼防爆膜,少用空調省動力33 三元催化損壞了,及時更換莫拖延34 常在城中低速行,遇好路時高速駛35 夏季空調常維護,制冷不足空耗油36 「開鍋」現象原因多,不可只拆節溫器37 停駛空調不關閉,重新起動耗動力38 輪胎選用子午線,寬度外徑莫改變39 定程清潔發動機,燃油添加去炭劑40 蓄電池需常維護,電量不足難起動41 用車避免超短途,以步代車反便捷42 過凸坎時需謹慎,小心碰扁排氣管43 車輛起動任自轉,不要心急猛轟油參考文獻

地球.地殏:如何在質變的地球上生存?

為了解決汽車耗油怎麼辦的問題,作者比爾.麥奇本 這樣論述:

我們認識的地球,也是唯一的地球,已經一去不復返。你可以一直忽視環境問題,不過當火燒屁股時,會燒的很快!   我們用化石燃料支撐現代文明,用人造氮肥製造糧食。不過,地球卻因此悄悄起了物理性質的變化,小麥減產、熱浪變成常態,糧食與水短缺成為雙重風暴。這個地球,雖然外表依稀是原本的樣貌,實際上早已徹底變質。我們姑且稱它「地殏」吧!(《爾雅.釋詁》解釋:殏,終也。即我們原來的舊地球已經被破壞,如今迎來的是一個新「地殏」。)   日本核災事件告訴我們,用核能降低碳排放的美夢已然破滅。身為350.org發起人,同是本書作者比爾.麥奇本主張:「只有縮小生活規模才有希望!」讓我們對未知的生活找到一絲希望。當前

我們唯有改變追求經濟成長的心態,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控制在350ppm以下。而這一切種種都有賴於建立謙卑、只取生存所需的社會與經濟秩序,重新建立起在地化的社區連結,讓大家能以平安度過這險峻的挑戰。 現在你也可以這麼做……  「食物」在地化:只吃在地食物、自產糧食,當兼職農夫。  「能源」在地化:屋頂安裝太陽能板、支持風力發電。  「經濟」在地化:到農夫市集購物,少去大型連鎖賣場。  發展社區網絡:重新建立認識鄰居,參與社區活動。 本書特色   ◎作者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被譽為全球前一百大思想家,曾以350.org之名發動181個國家,5,200個據點,舉行全球性的環保遊行

運動,被CNN喻為「地球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行動」。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並以專文推薦:「……與其讓一本書充滿黯淡的環境報告,麥奇本用他的智慧和樂觀主義掩埋絕望。」   ◎《出版人週刊》:「人類的文明讓當前的地球已經失去氣候控制能力,麥奇本要求大家別對生活掉以輕心,繼續保護地球。」   ◎英國《衛報》、美國《時代雜誌》、《紐約時報書評》、《紐約書評》、《出版人周刊》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比爾.麥奇本 Bill McKibben   知名作家,著作包括《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在機械化時代保持人性》(Enough: Staying Human in an

Engineered Age) ,以及《在地的幸福經濟》(Deep Economy)等多本暢銷書。曾經擔任《紐約客雜誌》(New Yorker)的駐社作家,目前不定期為《哈潑》(Harper’s)、《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等各大雜誌撰稿。   麥奇本創辦了Set It Up和350.org兩個環保組織,後者在2009年10月發起認識全球暖化運動,被CNN喻為「地球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行動」。   目前任教於密德柏里學院(Middlebury College),與同為作家的夫人蘇.哈本(Sue H

alpern)和女兒住在美國佛蒙特州。 譯者簡介 曾育慧   台灣雲林人,北一女中、台大政治學系畢業後,以倡議台灣健康人權、推動台灣國際衛生事務參與開始,踏入非政府組織領域,關懷的面向逐漸擴展,從國際醫療合作、公共衛生、人權、環境,到開發中國家的貧窮與社會不平等問題。目前於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攻讀博士,課餘從事翻譯,作品包括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自傳《窮人的銀行家》、揭露製藥產業不當經營的《藥廠黑幕》、英國BBC電視節目文字版《食物的真相》…等十餘本譯著。目前亦擔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人力、創意、靈感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前環評委員 文魯彬 推薦序 人是否可能回天?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徐光蓉 作者序 第一章 危機:地球變地殏 氣候變遷改變世界 我們的減碳「時間表」錯了 氣候暖化的連鎖效應 我們認識的地球已經一去不返 石油帶來的新危機 氣候變遷的大量證據 「世界之肺」變成「世界煙囪」 這是我們的「地殏」 第二章 迷思:我們還能再成長嗎? 人類的壞習慣 綠色成長 能源轉型 不堪負荷的基礎建設 我們已無退路 貧窮國家的災難 全球化就是最大的經濟泡沫 成長的極限 人類未來的命運? 第三章 退守:回歸在地化 大到不能倒? 小比

大好 大美國計畫 大而無用的政府 縮小生活規模 在地化運動 在地生活範例 經濟在地化行動 打造自給自足的小鎮 第四章 行動:改變生活習慣 即將崩毀的食品供應鏈 佛蒙特的在地生產經濟網絡 大型農企的神話 多樣化農耕技術 有機農業 回歸鄉土 節約能源 在地化能源生產 社區網絡 350運動 致謝辭 推薦序1人力、創意、靈感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前環評委員 文魯彬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想法是:臺灣人看這本會不會覺得跟我們(臺灣)沒太多有關係吧?很多不錯環境、社會、經濟、代間正義相關議題的書籍和影片所反應出來的真相,往往都是顯現全球最嚴重違背正義原則的國家──美國──的

立場。本書也不例外。書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美國人熟悉而臺灣人不見得能了解其脈絡的例子。所以看完了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何時會有臺灣的版本?」。   既然如此,本書的中文版也應該會給臺灣關心氣候變遷帶來的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的人一些啟發。   本書描述的是我們所面對的氣候變遷問題,其導致的地球環境變動,以及之後我們該怎麼因應。前半部「天災人禍」的說明很有說服力。事情蠻嚴重,該趕快採取行動。而最優先採取的行動是針對產業政策,國際(包含中國)貿易政策來作全盤重新評估。本書的結論則是:未來我們的社會與經濟就是一個徹底「在地化」的社會經濟。這些「在地化」的建言臺灣社運團體早已向政府呼籲,或許從外國人的口中講

出來,政府比較聽得下去吧!   前面所講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活環境衝擊大家都知道──或許只有美國人與美國眾議員財不這麼想。近期美國的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美國人不認為氣候變遷是個事實,或是不相信氣候變遷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更誇張的是,在四月初,美國眾議院有60%的議員支持修法,限制美國環保署管制溫室氣體。立法理由是科學家對氣候變遷的原因「沒有共識」,這個法案就命名為「預防徵能源稅法」(Energy Tax Prevention Act)。   深受美國影響的臺灣「學者內閣」,以及深受財團影響的「金牛立委」會不會跟?   這本書後半段所提出「在地化」遠景則也深受美國鄉間簡樸生活的影響,令人懷疑是

否適用於臺灣。不過如果讀者可以把本書提供的改進「方案」擺在一旁,而是針對作者提出改進的「方向」發揮想像力,應該可以對於改變目前台灣的政策、經濟與社會有所幫助;當代問題不是創造改進方案的人和組織,而是處處往錯誤方向的人和組織。   作者比爾.麥奇本在四月的演講中提到:「我們永遠不會像石油公司有這麼多錢,因此我們要運用不同的『貨幣』,例如人力、創意、靈感....」   在臺灣,「石油公司」可以替換成馬英九、蔡英文、中油、台塑、能源局、環保署、台灣大學……等所有擁有資源與勢力的組織和個人;而「錢」也不只是代表錢,而是代表足以動員民眾的任何誘因或動機,例如「GDP」、「台灣的競爭力」、「環保救國」、「

消費至上」、「創造就業機會」等等口號和迷思。   要以人力、創意、靈感來應對眼前到處出沒的政客和企業很不容易。不過,我們有選擇嗎?   最近針對國、民兩黨曾經支持的國光石化工業區巨大投資案,因為台灣民眾的壓力,讓政府與大政黨不得不改變主意。這應該就是麥奇本所說,以「人力、創意、靈感」的社會運動,來對抗企業、政府、學界、政客背後的無窮資源。或許從國光案我們可以看到一點曙光,而那曙光或許就是要推倒國、民兩黨徹底學習麥奇本所描述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所學的真理:「在亞當斯密(Adam Smith)之後的兩百年間,人們不分黨派,都認為擁有愈多一定愈好,而且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就是不斷地擴張再擴張。」   

我認為本書很有參考價值,原因是麥奇本進幾年所推動的350.org組織的經驗。觀察地球這4、50年來積極採取或推動所謂全球化的運動,主要的是為了跨國企業或國家執政者的利益或政績,而比較少看到社群團體有效地利用那些「國際接軌」的工具和做法來增加影響力。這本書給我們最有價值的啟發就是麥奇本描述的350.org組織運作過程中所看到的政治「在地化」:就是「分散式的政治力量」。 推薦序2人是否可能回天?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 徐光蓉   多數現代人的生活與自然隔絕,活在人創造的環境中:上網、開車、購物、看電視、聽音樂……。春夏秋冬差別只有是否需要開空調,只要能負擔水、電、糧食都不會

有問題……。似乎人可以一直這樣「為所欲為」地生活。近兩百年人類科技的進展讓我們誤以為只要努力,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當全球不及10億人時,或許可能;但在近70億人口的今天,地球的資源是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過如同美國人的生活。許多人開始懷疑現況能夠維持多久,本書作者麥奇本就是其中之一。   如同許多「悲觀」的環境保護人士,作者以相當多的篇幅敘述為何氣候開始改變, 哪些地方開始引發問題,這些問題擴大後可能帶來的全球災難……。因為無止境的浪費、破壞,我們生活的地球已經不再是我們認識的星球,朝向大規模毀滅邁進。人類破壞環境並非在工業革命後才開始,只是過去環境惡劣到人難以生存時,人可以向外求援或移居他地;其中也

曾發生幾起無處可去的慘烈結果:南太平洋的復活島、維京人移民格陵蘭等。問題是我們破壞地球環境,而我們無處可去。   當然,也有案例顯示,若及時改變破壞生存環境的惡劣行為,人還是得以延續。不過前提是同處於此環境的人應該有「改變」的共識。氣候變遷是全球性議題,唯有國際社會能達成共識,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目前多數國家的共識是希望能控制全球增溫不超過攝氏兩度,對應大氣中所有溫室效應氣體濃度相當於450ppm,2011年的今天,總溫室效應氣體濃度已然約440ppm,而且還在持續上升中。如果想要穩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450ppm,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必須在2015年以前達到最高點, 之後就必須迅速減少。然

而,美國韓森博士根據古氣候資料認為450ppm還是過高,應該回到350ppm;這說法四、五年前還被認為不切實際,現在卻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可,350.org就是基於此目標成立。   不僅改變已發生,更令人氣餒的是既有利益團體不斷阻撓,加上「不做不錯」的短視政治人物互相推諉攻擊,讓可以改變的關鍵時機迅速流逝:近幾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都在枝微末節打轉,實質減量談判毫無結果,數個高污染排放國蠻橫地無視極易受害國的減量要求,逕自研擬無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接不接受,隨你!   不是決策者的你我該怎麼辦?全球思考、在地行動是作者提出的可能解決方案; 如果政治人物不願處理,民眾必須群策群力尋求

與環境永續的可能。從草根開始凝聚力量、造成風潮,才可能改變。唯有當每一個社區、每個城鎮、每個國家改變,氣候變遷才可能減緩,人類的永續才有可能。 石油帶來的新危機如果說穩定的地球環境孕育人類文明,那麼應該還有其它因素促成現代化,創造出目前居住的世界。這個答案就是18世紀早期突然變成垂手可得的廉價化石燃料,這種說法並不誇張。一桶石油產生的能量等於2萬5000小時的勞動力,也就是每桶石油值10年人力。美國人平均每年耗用25桶油,每年等於得到300年的免費勞力。但這只是石油,人們還用了煤與天然氣,這就是讀者諸君現在不必付出太多勞力的原因。至於那些操作機械的人,產量比前人不曉得提高幾百、幾千倍

。正因為如此,我們繁盛興旺,經濟成長,當然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會有全球暖化和酸海的現象。簡單地說,我們用200年的時間開鑿遠古時代累積下來的碳,混合氧氣,點燃活塞,開車出門買速食,沿途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將碳排放到大氣中。大氣裡累積的碳就是地底下油田與礦脈的再現,每1加侖的石油代表100噸的遠古植物。我們每天從下床後打開咖啡機,到熄燈上床,不停歇地燒著煤、瓦斯和石油。(即使睡覺時,壁爐是不是還在燒?冷氣機是不是還在運轉?)如果那天某個外星人降落在美國,大概會回報總部說,我們是靠燃燒化石燃料來啟動兩足裝置。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讓孕育文明的氣候喪失原有穩定性之際,支撐現代化的化石燃料也很不湊巧地即將用磬。

這兩個(彼此糾結的)現象,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撼動著我們。跟上個世代針對地球升溫提出警告的科學家一樣,地質學家也從很早開始擔憂日漸減少的石油供給。1956年,也就是夏威夷毛納羅峰(Mauna Loa)設置第一座二氧化碳觀測站的前兩年,石油地質學家艾姆.金.哈伯特(M. King Hubbert)便預測美國石油產量會在1965到1970年間達到高點。他說得一點也沒錯,但因為中東地區的大油田還源源不絕地冒出石油,所以沒有人覺得這值得擔心。一直到近幾年,終於出現一些令人困惑的跡象:石油產量開始減少,而且也沒找到能夠補足缺口的新油田。「產油高峰」(Peak oil)跟氣候變遷的境遇相似,剛開始都被視為極端

而偏激的想法,但愈來愈多證據告訴我們,從地球手上奪取來的石油數量終將減少,而非增加。2008年11月12日,這場辯論宣告結束。如果你沒注意到,只能怪歐巴馬風潮過後的種種事端,或是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騷動。11月12日,小布希政府決定放棄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只打算提供銀行再融資。同一天,歐巴馬任命交接小組。其實,當天真正值得關注的新聞是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IEA)發布足以改寫歷史、眾所期盼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報告。IEA是1970年代已開發國家在歷經數次石油危機後,為了確保能源穩定供應而設立的機構,因

此立場偏向保守。內部經濟學家堅稱石油供給在未來數十年一定會持續成長。沒問題,沒問題,沒問題,石油多得很!但這一次IEA的論調明顯不同。首先,IEA表示目前每年石油會減產7%,未來幾十年每年會持續減產9%。換句話說,這些大型油田的產量已經下降到人們再也無法取得跟以前一樣多的石油。先不談亞洲地區的耗油成長,若要維持今日能源的使用型態,我們就得在2030年以前變出4個沙烏地阿拉伯來供油才夠。但是亞洲用油需求持續增加(注意美國成人有92%有車,中國人只有6%),如果要跟美國人一樣,那每年要找出6個沙烏地阿拉伯或一個新的科威特。若換算成金錢,IEA估計,在維持現今石油經濟規模的條件下,2030年以前,每

年需要三千五百億美元探勘和投資,這與2000年到2007年經濟繁榮時期的3900億美元投資差不多。不過IEA的驚人數據可能都還過於樂觀。美林集團(Merrill Lynch)能源分析師用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的新油田數據算出,在2030年之前,我們需要十個新的沙烏地阿拉伯。曾經擔任美國中情局局長與國防部長的傑姆斯.史勒辛格(James Schlesinger)曾說:「論戰已經結束,產油高峰派贏了。」在舊地球上,我們有北極冰帽,颶風不會侵襲西班牙和巴西,水母不會分泌大片黏液占據海洋,我們有一個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座落在廣闊富足的油田上。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現在他們坐在空空如也的油穴上,花再多的錢也

買不到石油。那麼,現代化是否隨著石油的減產而消逝?這是值得追問的問題,因為全世界前12大企業中,有6家化石燃料供應商、4家汽車與卡車製造商,還有一家奇異電子,很明顯都與能源緊扣在一起。光是化石燃料的採買金額,幾乎占全球GDP的十分之一,而其它的十分之九則是靠燃燒這些燃料建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