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區成功東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沙鹿區成功東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守芸寫的 獵魚 和林茂賢陳彥斌陳俐文謝文賢林宗德吳長錕黃豐隆吳哲銘徐雨村的 眾神護臺中:臺中宮廟信仰傳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集合 和台中市新文化協會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 姜善鑫所指導 陳良源的 台北市家具產業分布變遷之研究 (2004),提出沙鹿區成功東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具產業、產業聚集、產品差異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沙鹿區成功東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獵魚

為了解決沙鹿區成功東路的問題,作者守芸 這樣論述:

  誰說軍中沒有女同性戀  讓妳為愛冒險,就在海軍拉子的尋寶大海上   【好好小說85《獵魚》 內容介紹】   一個天生愛女人的女同性戀穿上軍裝仍然是女同性戀   一望無際的大海對比人類的渺小   刺激的冒險對比了歷史的沉默   一個心事重重的海軍女同性戀遇到一個畫家精靈古怪的孫女   無法滿足於簡單當一個文青就好   偏偏要演很大,追很大,愛很大   為了登上禁忌的土地   為了挖掘出巨大的寶藏   我們在人生與現實不堪與未知的旅途上   攜手一起前往   那屬於我們心中的夢想,無限無垠,閃亮的黃金之海   我們獵到的將不是魚   而是屬於我們的未來 名人推薦  

 獨樹一格的真愛舞台    高永(知名漫畫家)   軍隊的同性戀議題    張蜀誠(兩岸和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說故事這件事情    妖八(任職於軍事學校)   跟著主角一起冒險    小賊(目前與女友及雙寶共組一個家的金門人)   徜徉於外海的心靈SPA     詹宗儀(諮商心理師)   到處都有女同性戀    卓嘉琳(女同志作家)   獻給忠實的集合之友  小也(女同志作家)  

台北市家具產業分布變遷之研究

為了解決沙鹿區成功東路的問題,作者陳良源 這樣論述:

摘 要早期台北市家具業深受台灣地區家具業產銷的優勢區位條件影響,曾有產業高度聚集現象。近十餘年來,業者面臨原料取得不易、勞工與土地的成本偏高及環保意識高漲等問題,加上國內投資以高科技產業為優先考量,台北市家具業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失去競爭優勢,且面臨資訊時代來臨,多樣式的消費習慣出現,北市家具業者不得不調整產銷策略。本文主要探討影響台北市家具業者選址因素與歷經時代改變帶來的變遷、家具產業目前面臨的環境競爭以及業者因應的經營銷售策略。文中以政府統計資料、家具同業工會出版品分析早期至今台北市家具業的變遷情況;同時設計問卷,訪問家具業者以深入瞭解在經歷不同時空背景下,家具產業生產銷售情況為何。最後分

析討論家具產業外移因素,配合環境競爭情況,對業者及政府做一建議。本論文研究結果發現:台北市家具製造業主要位於都市邊緣、低地租地區,符合邱念圈的概念,早期分佈以士林北投一帶居多,後則因士林北投地區成長快速而遷移至內湖、南港整治新生土地。另外,受國外家具業者投入國內市場,台北市早期曾群聚家具商店數漸萎縮,現存家具業者則在政府輔導下陸續將商店轉型,以增加競爭力。家具業者銷售策略中,以掌握產品訊息及消費者需求這兩者為最關鍵因素。對於未來,業者希望政府注重並輔佐傳統家具產業發展方向,使其有新發展契機。對於國內的家具業而言,在策略的建議,首要家具商店須建立科技資訊的搜集系統,其次須具備著家具物料、原料來源

多樣化及家具產品差異化。

眾神護臺中:臺中宮廟信仰傳奇

為了解決沙鹿區成功東路的問題,作者林茂賢陳彥斌陳俐文謝文賢林宗德吳長錕黃豐隆吳哲銘徐雨村 這樣論述:

臺中14座宮廟介紹,探訪民間信仰文化, 了解先民在臺中各區的發跡故事,傳承土地的善良與美麗!   ◎繼《臺中媽祖蔭臺灣》,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系列書籍,紀錄大臺中各區14座宮廟,包括神明的傳說、靈驗事蹟、宮廟信仰中心的發跡過程、廟宇的建築風貌,以及當地民眾與宮廟間的互動與祭祀儀典,更有附近相關文化、美食景點,內容豐富。   ◎由民俗大師林茂賢教授擔任本書總顧問,邀請宗教信仰研究的相關學者、在地文史工作者,以田野調查方式訪談、撰稿,採用報導文學方式書寫,兼具文化教育的功能,圖文並茂、裝幀精美,親切動人。   先民渡海來臺,隨身的原鄉神明香火袋和神尊,成為庇護心靈的平安符,生活逐漸安定之後,

族親紛紛合資創建廟宇,讓神明繼續庇佑子孫。經過數百年的融和,各地的古廟便流傳著許多老故事,包括神明的神蹟、廟宇古文物來源、在地家族與廟宇間的因緣、各種行業供奉的神明、廟宇的建築藝術等等。如今,藉由文字將廟宇與庶民的生活記憶、特殊的人神故事、宮廟創建的歷史記錄下來,就是宗教信仰文化的保存與發揚。   《眾神護臺中》介紹14間宮廟,主神包括玉皇上帝、玄天上帝、觀世音、媽祖、文昌帝君、保生大帝、巧聖先師、城隍爺、王爺,以及在地的樹王公和六人一犬的七將軍;地域包含山、海、屯、城區等區域,遍及整個大台中。由這些宮廟可發現,臺中信仰極為豐富、多元,不同族群的守護神多聚集在此,反映臺中包容的文化現象及淳厚

本質,並見證神靈在每一個時代皆能庇護黎民,帶給人民希望和信心,成為居民的心靈依靠,並引導善良的風俗與人情。   本書是認識鄉土信仰的好書,帶領讀者品味信仰中心與當地百姓生活、地方發展軌跡的密切關係與精彩傳奇,也欣賞在時間沉澱下的傳統建築風采與宮廟藝術美學。此外,本書也是旅遊參考書,帶著它,輕鬆出遊走讀臺中,認識臺中的地景風貌、區域文化、宗教信仰、美食小吃等,遊歷並認識臺中這個適合旅行的城市!《眾神護臺中》,有讀有保庇,你一定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總顧問/林茂賢   1960年生於宜蘭縣羅東鎮。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碩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民族學博士班研究。曾任職務:《民俗曲藝》雜誌編輯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執行祕書、「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戲劇組評議委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蘭陽戲劇團副團長、「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演藝術聯盟」常務理事。現任文化部中央審議委員,及各縣市文化局傳統民俗類之審議委員、宜蘭縣政府縣政顧問。   目前專任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所)兼任副教授、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主編/陳彥斌   南投中寮人,長居臺中逾三十年。曾任自立晚報記者暨特派員,望春風電臺臺長、臺灣日報採訪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執行長、行政院《文化視窗》月刊主編、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著有《填補地

球裂縫的人》,發行《臺中風華》,主編《講予全世界聽》、《臺中媽祖蔭臺灣》、《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黯到盡處,看見光》、《悲戀之歌》等,並錄製「彥斌講古史」系列網路節目。   現任: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2017)。 主編‧撰文者/陳俐文   臺中人,曾擔任旱溪樂成宮解說組志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媽祖文化節文化專車導覽老師、彰化縣全國古蹟日彩繪名師郭新林寺廟與古厝彩繪之旅導覽講師、彰化縣媽祖遶境祈福導覽講師、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監事、大墩及屯區社區大學講師。合著有《和美文史輕鬆讀》、《臺中媽祖蔭臺灣》、《屯區社區大學烏日區文史地圖》、《文化資產志工服務隊—臺中州廳及臺中市役所導覽教材》

、《彰化縣媽祖遶境祈福宮廟導覽手冊》、《中華文化總會「走讀台灣—臺中市」》、《彰化縣藝陣田野調查計畫》、《土地神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等。 謝文賢   高雄人。樹王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樂成宮和元保宮古蹟解說員及讀書會指導老師、屯區社大講師。著有《樂成宮傳統建築之美》、《元保宮文化與建築藝術》、《台中風華》(合著)、《樂成宮誌》(合著)、《臺中媽祖蔭臺灣》(合著)等書。 林宗德   彰化和美人。現任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墩點文史工作室負責人,中臺科技大學及大墩社區大學講師,著有《走讀彰化》、《歷史建築一德洋樓調查研究暨再利用規劃》、《彰化縣媽祖宮廟導覽手冊》、《和

美文史小旅行》等書。 吳長錕   臺中清水人。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建興創藝有限公司執行長。多次參與「新社九庄媽遊庄繞境」、「旱溪媽祖遊十八庄」、「大肚西堡媽祖遊二十庄」等媽祖行腳活動,著有《戀戀白冷圳》、《臺中媽祖蔭臺灣》(合著)等書。 黃豐隆   出生於臺中市南屯區筏子溪畔劉厝庄。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博士、聯合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藝術中心主任,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主編《臺中鄉圖》出版16期,多次榮獲報導文學獎,合著有《蔗糖歲月》、《鄉土之歌》與《臺中媽祖蔭臺灣》等書。 吳哲銘   臺中東勢客家人。元智大學電機研究所碩士,沐光奇跡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貳樓音樂

工作室執行企劃、東勢創意執行協會常務理事,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第四屆委員。近年返鄉從事文創、文史調查、社造等工作。 徐雨村   生於彰化溪湖,後遷居南投國姓。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專案助理教授,主編《族群遷移與宗教轉化:福德正神與大伯公的跨國研究》、《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合著《相約五股:六房媽過爐》。   |推薦序|神明最願安座的城市  文/臺中市長 林佳龍 |推薦序|看見繽紛多元的庶民文化  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王志誠 |主編的話|民間信仰──讓內心堅強、態度柔軟  文/陳俐文 |總論|舉頭三

尺有神明──淺談臺中地區民間信仰概況  文/林茂賢 南區城隍廟  威靈公、燮理陰陽、算盡人間功過  文/陳俐文 北屯文昌廟  四張犁、拜文昌、開智慧補考運  文/謝文賢 北區元保宮  普施藥方、廣濟眾生、神醫大道公  文/謝文賢 西區均安宮  後壠仔王爺公,守護家鄉的神、樹、人  文/林宗德 梧棲真武宮  手持長劍、腳踏龜蛇、玄天上帝  文/陳俐文 清水紫雲巖  牛罵頭、觀音亭、海線宗教聖地  文/吳長錕 沙鹿玉皇殿  天公生、中元祭、五十三庄盛事  文/陳俐文 龍井福順宮  水裡社、水裡港、三府王爺的總廟  文/陳俐文 大肚永和宮  大肚宮、下街媽、航海人的媽祖  文/陳俐文 大里七將軍廟 

六人一犬、尋物之神、愛看戲的將軍爺  文/謝文賢 潭子潭水亭  潭仔墘、廟中廟、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文/黃豐隆 東勢巧聖仙師廟巧奪天工、方圓規矩、臺灣魯班開基祖廟  文/吳哲銘 台中市六房媽會  台中市六房媽、生意媽、守護雲林遊子  文/徐雨村‧陳俐文 烏日賢德宮  九張犁、賢德宮、六房媽  文/徐雨村   推薦序 神明最願安座的城市   臺中的民間信仰,豐富而多元,形成精采的宮廟文化,並形成「眾神護臺中」的平安景象。書中的14座大廟,對我來說尤其親切、熟悉,因為幾乎都是我常參訪、膜拜的廟宇。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繼承製《臺中媽祖蔭臺灣》,書寫12座百年風華媽祖廟,贏得好評後,又

為文化局承製這本《眾神護臺中》,走訪、探索14座宮廟,神明包括城隍爺、文昌帝君、大道公、王爺、觀音菩薩、玄天上帝、玉皇大帝、七將軍、魯班公,及大肚下街媽、烏日六房媽等,並兼顧了區域的平衡。   這14座宮廟都是重要信仰中心,也是我常祈求臺中合境平安的神明,南區城隍廟始於清朝興建臺中省城,是位階頗高的「威靈公」規格,我10幾年前定居臺中後,就常前往膜拜,就任市長後,每年農曆6月15日子時的城隍誕辰祭典,更是一定親自參加。東勢巧聖仙師廟是臺灣魯班公的祖廟,農曆5月7日的誕辰祭典,我不僅年年遵循古制領銜頂禮,且擴大為文化季,提升為行政院客委會指定的客庄12大節慶。又如沙鹿玉皇殿,農曆大年初九「天公

生」,我也一定隆重參與,感受這座昔日大肚中堡五十三庄共同信仰的虔誠。   我是西區均安宮廟前的「茄苳公」契子,每年中秋節也都和所有契子一樣,回到均安宮向三府王爺及千年茄苳膜拜、感謝。2013年我任立委時,因建商在附近的大樓建案嚴重威脅千年茄苳生存,我與多位護樹志工共同努力,搶救行動終獲成功。烏日六房媽是從雲林分靈而來,對我這雲林子弟則是備感親切,每次膜拜時,我都會祈請六房媽加持我,造福、建設臺中新故鄉。大里七將軍廟供奉六人一犬,每次進廟膜拜,我都會遙想漢人開墾和原住民的血淚衝突,值得歷史借鏡。   由觀音亭昇華為多神供奉的清水紫雲巖、潭子潭水亭,終年香火鼎盛,我每年春節發紅包,也一定會選擇

這兩座觀音亭,以及是臺灣巍峨大道公廟的北區元保宮,除了香客熱鬧滾滾外,我也趁著春節祈求臺中合境平安。北屯文昌廟是學子祈禱考運的聖地,梧棲真武宮是玄天上帝的重要母廟,兩座廟宇都歷史悠久,建築精美,被列市定古蹟。龍井福順宮是大臺中眾多王爺神明的母廟,位階崇隆。大肚永和宮是航海媽祖,見證了大肚的昔日繁華。   除了12座百年風華媽祖廟,以及本書編寫的14座盛名遠播宮廟,大臺中地區的廟宇及供奉的神明多到難以勝數,有的座落熱鬧街區,有的座落海邊、山頂,甚至建在偏僻小巷,但眾神都是市民的心靈依靠,也是市民祈求安定的力量,可惜受限篇幅,未能更廣泛的詳加介紹,是美中不足的遺憾!   臺中市已被全國民眾公認

是最宜居城市,展望民間信仰的各種神明廟宇,也是處處遍布、舉目可見,感謝眾神明的安座、加持、保佑,感謝「眾神護臺中」。 臺中市長  林佳龍 推薦序 看見繽紛多元的庶民文化   先民《渡臺悲歌》有云:「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可見,數百年前,黑水溝恆亙的臺灣,漢人唐山過臺灣的渡海墾荒,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個充滿兇險與九死一生的不可測命運。   渡海來臺之後,漢人在遍地榛莽的開墾過程中,除了原住民的威脅、衝突外,清康熙、乾隆之後,福建、廣東陸續湧入大量渡海移民,各族群更要適應臺灣濕熱、瘴癘氣候,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磨擦,泉州、漳州、客家人等族群間也為爭

奪地盤或水權,掀起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械鬥。這時,由家鄉渡海打拚的先民,除了拳頭武裝的防衛之外,一只隨身的原鄉神明香火袋,也就成為庇護心靈的一帖平安符。   到了清嘉慶、道光時,在經濟、生活逐漸安定之後,落腳在中部各地的漢先民,將當初隨身攜帶的香火或神尊,原本是在宗親公祠或家中祭祀,後來為感念家鄉神明的扶持,族親紛紛提議合資創建廟宇,也由家廟轉為地方公廟,這些廟宇神明目前繼續庇佑信眾至今。   臺中是個溫馨又包容的城市,經過數百年來的融和,各地的古廟流傳許多老故事,包括神明的神蹟、廟宇古文物來源、在地家族與廟宇間的因緣、各種行業的神明供奉、廟宇的建築藝術等等,藉由文字將廟宇與庶民的生活記憶,特

殊的人神故事,宮廟創建的歷史沿革,記錄下來,就是宗教信仰文化的保存與發揚。   在保存宮廟信仰與弘揚多元文化的氛圍中,今年我們出版了《眾神護臺中》,本書介紹14間宮廟,分別報導:南區城隍廟、北屯文昌廟、北區元保宮、西區均安宮、梧棲真武宮、清水紫雲巖、沙鹿玉皇殿、龍井福順宮、大肚永和宮、大里七將軍廟、潭子潭水亭、東勢巧聖仙師廟、台中市六房媽會、烏日賢德宮。這些宮廟各具特色,也都是重要信仰中心,14座宮廟選擇也兼具臺中山、海、屯、城區的地域平衡,值得細細品味。   本書由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團隊負責製作,特別邀請優秀文史專家群撰寫,民俗大師林茂賢教授擔任總顧問。全書以報導文學的方式陳述,兼具文化教

育的功能。筆觸流暢、用字淺顯、易讀易懂,並使用大量的照片與圖說,版面精美,適合老少閱讀,是一本闡述臺中民間信仰的「臺中學」熱門新寶典。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曾於2015年出版《臺中媽祖蔭臺灣》一書,獲得熱烈迴響。很多讀書會列為必選書目,也是各媽祖宮廟訓練志工的工具書。加上年年舉辦媽祖文化節的推波助瀾,讓臺中媽祖信仰文化成為顯學,蔚為全國學術研究的風潮。臺中宗教信仰多元,宮廟文化繽紛爛漫,如孔雀開屏,因此,繼《臺中媽祖蔭臺灣》之後,本書《眾神護臺中》接棒問世。   宗教信仰文化書籍,可以看見百花齊放之美,也是靈魂的安慰劑。《眾神護臺中》,有讀有保庇,你一定不能錯過! 臺中市文化局局長  王

志誠 作者序 民間信仰──讓內心堅強、態度柔軟   小時候住鄉下,印象中的阿嬤常常忙拜拜。那時小小身軀的我亦步亦趨,最喜歡拜拜了!因為拜拜一結束,我就有好吃的神明供品。   我阿嬤無所不拜,肩上挑著扁擔,兩頭掛著竹籃,一路搖搖晃晃到田裡,對天空、對土地拜,然後轉到媽祖廟、土地公廟拜。在家裡會對著廚房灶頭上的神明拜、有時對著臥室的床頭拜、中秋節對著月亮拜,還說「用手指月亮,耳朵會被割掉」。眾多神明節日中,我最喜歡七娘媽生,因為有麻油雞、油飯,小孩子的脖子上,還掛著紅線穿過的古錢幣。中元節、過新年等大節慶更是忙碌,供品多到要把門板拆下來當供桌用。長大了,認識臺灣宗教信仰後,了解這是尊重天、

地、大自然萬物的精神,以祭拜的方式,感謝上天賦予眾生的恩澤,並祈求未來生活能更順利。   而我的阿公生活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到火車站附近的臺中蓮社,跟隨雪廬老人李炳南居士修學佛法。民國54年進而與兄弟們商議,在后里故鄉捐出祖產的一塊土地,創立佛教蓮社。從此,我經常在佛教蓮社穿梭,聽阿公誦經,看阿嬤忙煮素齋。從小也常聽著阿公說:「要孝順、不能說謊,否則死後會下十八層地獄」等傳統箴言。兩位至親身教、言教,內外兼修的風範,深深的影響了我。   長大後求學或就業,寫基本資料時,宗教欄習慣都勾「佛教徒」。後來才知道佛教、道教、民間信仰,其實是有差異。但是精神與宗旨都相同,均要世人心存善念、身走善行,至

此,深深領會信仰對人格的成長有極大關係。   有幸成為本書的編撰團隊,除了介紹臺中各地重要廟宇,其神明信仰演變、歷史沿革、建築之美外,更定位本書要具「教育」功能,用淺顯文字,陳述艱深的民間信仰。讓讀者易讀易懂,很容易就融入廟宇的歷史時間與空間。而信仰也是心靈的導師,除了祈求「消災解厄」之外,希望大家走進廟宇,與神明對話後,能領悟因果、善惡,讓身心都能獲得平靜。   書中的14座宮廟,都有其特色,例如:南區城隍廟:城隍尊神功能演變與特殊的廟裡空間配置;北屯區文昌廟:認識文昌信仰與科舉的關係;北區元保宮:大道公醫神信仰與賴厝廍的移民故事;西區均安宮:體會王爺廟、茄苳樹、後壠仔人的在地情感;梧棲

真武宮:玄武大帝北極星演變的由來、清道光年間的建築風格呈現。   清水紫雲巖:海線觀音亭的發展、高美觀音佛祖的故事;沙鹿玉皇殿:認識拜天公由來、中元普度文化;龍井福順宮:早期水裡港的興衰與三府王爺的祖廟香火;大肚永和宮:下街航海媽祖與古老信仰;大里七將軍:漢人開墾與原住民的衝突,六人一犬的殉身故事;潭子潭水亭:水流觀音的神蹟,特殊的廟中廟建築;東勢巧聖仙師廟:全臺魯班公信仰中心,客家山城的開發史;臺中六房媽:保佑雲林遊子的神明,移居臺中的人神情感。   閱讀後,建議把此書當作旅遊參考書,輕鬆出遊走讀臺中,認識臺中的地景風貌、區域文化、宗教信仰、美食小吃等,親子同遊更佳,臺中是適合旅行的城市

! 主編‧撰文者  陳俐文 西區均安宮  後壠仔王爺公, 守護家鄉的神、樹、人文/林宗德宮廟小檔案宮廟名:均安宮主祀神明:池府王爺,並加供奉朱府,李府王爺為「三府王爺」建廟年代:池府王爺原供奉於後仔賴家「永盛堂」,清光緒8年(1882)在現址興建均安宮特殊文物:千年茄苳、神社大鼓、大神轎慶典時間:農曆6月18日池府王爺誕辰;農曆8月15日朱府王爺千秋,千年茄苳「契子」回娘家;農曆4月26日李府王爺千秋廟址:臺中市西區後龍里梅川東路一段81號電話:04-22010563由家族守護神到臺中市區信仰中心均安宮位於舊稱後壠仔的後龍里,是臺中市區重要信仰中心,廟中主祀池府王爺。廟前有棵千年茄苳,枝葉

茂盛,被信徒當成「茄苳公」膜拜,還收有「契子」近萬人,形成很奇特的民間信仰。均安宮雖是廣大民眾信仰的王爺廟,但主祀神明池府王爺,最早是後壠仔賴家祠堂「永盛堂」的家神,後來因為相當靈驗,街庄內的鄰居爭相祭拜,香火越來越鼎盛。光緒8年(1882),由鄉紳賴萬川等地方頭人發起,擇於現在的位置起建均安宮(也稱王公廳或王爺公廳),除迎來永盛堂的「池府王爺」外,並雕刻了「朱府王爺」與「李府王爺」,由池、朱、李三府王爺共同鎮殿。與其他王爺廟不同的是,王爺擺設位置以池府王爺為中心。均安宮正殿除了開基池、朱、李三尊王爺雕像之外,現今神龕內較大尊的鎮殿王爺聖像,是民國45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後,聘請嘉義啟明軒佛像

店的匠師劉必恭,以樟木雕刻出來的。相傳雕刻神像的樟木來源,就是池王爺指示乩身從他處的地底挖出來,搬回宮裡雕刻的。此外,王爺對於乩身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耆老回憶道,過去曾有一個尚在修練,還在「實習」的乩身,在規定還不能進行任務的時候,到其他宮廟接受信眾問事。回到宮裡被塞進空間極為狹小的神桌之下,地方人士認為是他還未完成修練就「接外快」,觸怒了王爺遭到懲罰,因此廟方主事者趕緊焚香祈求王爺原諒後,才得以脫困。除了嚴格的一面,王爺公也扮演救苦救難的角色。曾有信徒多年前胸部長了一顆瘤,他在憂心之餘,多次向王爺宮祈求平安健康。過了不久,胸部莫名出現一條猶如手術縫合的疤痕,而硬瘤也莫名地消失,他相信,這是王爺

公冥冥中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