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選舉 投票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翁燕菁所指導 吳文煜的 總統當選人之衣尾效應再檢證:以2017年法國選舉為中心 (2017),提出法國總統選舉 投票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衣尾效應、法國總統選舉、法國國會選舉、投票行為、選舉策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國總統選舉 投票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國總統選舉 投票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法國地方選舉第一回合投票20日登場,投票率只有三成二,刷新了歷史最低紀錄。最大贏家是最大反對黨共和黨,總統馬克宏的共和前進,以及極右派的國民聯盟表現都不理想,沒有在任何大區拿到足夠執政的席位。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89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總統當選人之衣尾效應再檢證:以2017年法國選舉為中心

為了解決法國總統選舉 投票率的問題,作者吳文煜 這樣論述:

2017年的總統選舉,是法國第五共和以來首次傳統左右大黨皆未晉級決選的特殊選舉。而進入決選的Emmanuel Macron與Marine Le Pen,前者脫離左派新創中間新興政黨La République En Marche!(LREM),後者則是法國極右派Front national(FN)黨魁。在阻擋極右派當選總統的助力下,Macron最終以逾6成得票率當選總統。借助時勢當選且非代表左右大黨,Macron短期成軍並改組的新政黨,卻於約1個月後的國民議會大選中囊括過半數席次。法國第五共和新當選總統的衣尾效應,長期為諸多研究驗證。尤其2002年起施行之蜜月期選舉,皆成功創造府會一致之局,有

效阻止左右共治的發生。相對而言,國會議員亦以支持新當選總統的方式爭取選票,而選民亦呈現以支持新當選總統與否取決國會議員選票。反之,過去的衣尾效應僅發揮在傳統的左右派政黨之間,而來自新興政黨的中間派總統是否得以領導其政黨發揮衣尾效應?透過檢證2017年法國大選,證實衣尾效應在法國確實具有普遍性且不受傳統左右派意識形態侷限,即使新興政黨在舊國會當中沒有任何席次,透過蜜月期選舉時程也得以依靠總統當選人之衣尾效應成為國會最大黨。由此得知,總統大選的結果最為關鍵,傳統的左右派大黨在總統選舉中失利,進而喪失國會選舉的話語權來影響選民是否要支持新總統與否。「蜜月期選舉時程」下造就的低投票率與反共治政府是使L

REM成為國會最大黨的主因。此外,本次選舉超過200名現任國會議員放棄連任,使原本存有顧客型政治文化的國會選舉更進一步簡化為總統的「第三輪選舉」。為了檢證本文的假設:「蜜月期選舉時程下,法國總統當選人之衣尾效應具有普遍性」,筆者採用「內容分析法」與「個案研究法」進行驗證。將法國577個國會選區列為「分析單位」,並與選舉結果作驗證;另以「個案研究法」深入探討在何種情況下衣尾效應之效力會衰退。本文證實,法國在「蜜月期選舉時程」下,總統當選人之衣尾效應確實具有普遍性,不論當選人為誰,產生府會一致的政治局面之機率非常高,左右共治再次出現的機率則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