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表面硬度試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洛氏表面硬度試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喬恩·L.多塞特(美)喬治·E.陶敦寫的 美國金屬學會熱處理手冊:鋼鐵材料的熱處理(D卷) 和劉子瑜,段莉萍(主編)的 鋼鐵及合金物理檢測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出版社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崑山科技大學 材料工程研究所 郭木城所指導 卓志陽的 特製PET 工程塑料分析檢測 (2021),提出洛氏表面硬度試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熱膨脹係數、熔融指數、耐磨耗、吸水率。

而第二篇論文明道大學 材料與能源工程學系碩士班 何偉友所指導 郭政軒的 氮化鉻與奈米碳多層膜之合成與特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陰極電弧沉積的重點而找出了 洛氏表面硬度試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洛氏表面硬度試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美國金屬學會熱處理手冊:鋼鐵材料的熱處理(D卷)

為了解決洛氏表面硬度試驗的問題,作者(美)喬恩·L.多塞特(美)喬治·E.陶敦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介紹了各類典型鋼鐵材料的熱處理工藝,深入探討了鋼鐵材料的熱處理與性能的關係,詳細介紹了整體淬火鋼和表面強化鋼的選材過程與步驟。   本書將熱處理工藝作為整個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加以綜合考慮,為熱處理工程技術人員和產品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的實用技術資料。   本書由世界上鋼鐵材料熱處理各研究領域的專家撰寫而成,反映了當代熱處理工藝技術水準,具有先進性、全面性和實用性。

特製PET 工程塑料分析檢測

為了解決洛氏表面硬度試驗的問題,作者卓志陽 這樣論述: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簡稱PET) 的非結晶特性為高透明度,但機械特性較低,例如抗拉強度,且滑動特性也較低。結晶型PET特性為高硬度、剛性、強度、良好滑動特性及低磨損率塑料過程中。本報告會進行結晶型PET的相關檢測及比對,內容包括:表面硬度、熱膨脹係數、熔融指數、吸水率及耐磨性..等,確保新開發的PET塑料能符合現狀標準。 PET塑料開始運用於半導體工業製造上,市場環境開始有許多的製造同業,本產品試片樣品由慶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提供,藉由生產開發PET工程塑料,且結合製造拘束環 (Retaining ring),進入新材料的半導體化學機械研磨(簡稱CMP),提高公司產品價值。 拘束環

使用於CMP中,主要目的是將晶圓片進行表面平坦化後,再經由製程堆疊出許多電路層。在CMP過程拘束環圈住晶圓片,不讓它在研磨過程中因為離心力而往外拋而脫落,拘束環的材質通常為聚苯硫醚 (簡稱PPS),已開始朝向PET材質變更。 針對樣品A~D進行表面硬度、熱膨脹係數、熔融指數、吸水率及耐磨性檢測分析,由結果顯示樣品D的表面硬度最大,熱膨脹係數較小、熔融指數較高、吸水率較低及耐磨特性最佳,所以樣品D能夠比較符合慶康科技研發的方向。

鋼鐵及合金物理檢測技術

為了解決洛氏表面硬度試驗的問題,作者劉子瑜,段莉萍(主編) 這樣論述:

主要包括鋼鐵及合金的機械性能檢測技術、金相檢測技術、電子光學檢測技術、物理性能檢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和失效分析綜合分析技術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各類技術的發展方向;重點介紹了檢測方法、所用儀器設備以及鋼鐵材料和相關產品的檢測特點。還將各種檢測技術所用的標准方法進行匯總。《鋼鐵及合金物理檢測技術》可作為鋼鐵及合金的物理檢測及失效分析從業人員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大中專學生的學習指導用書和本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術考試的輔導資料,同時還可以作為願意了解該行業人士的科普讀本。劉子瑜,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歷任理化中心副主任、總質量負責人、主任等職。2007年被聘為包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稀土標准化專家;201

0年被聘為包頭市教育學心理學會專家組成員、公共技術服務客座教授;2011年被聘為內蒙古自治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享網專家;2013年被聘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失效分析專家。2013年被包頭市公務員局選拔、評審並批准為「第一批5512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取得的職業資格:2007年取得國家勞動部化學分析職業資格證書Ⅲ級。2010年取得國家勞動部材料物理性能檢驗職業資格證書Ⅲ級。 第一章鋼鐵及合金基礎知識1第一節鋼鐵及合金的分類和編號1一、分類1二、編號2三、鋼鐵及合金牌號統一數字代號體系5第二節金屬學5一、金屬和金屬鍵5二、晶體結構5三、配位數和致密度7四、晶體缺陷7五、合金的相7

第三節熱處理8一、退火8二、正火9三、淬火10四、回火11第四節鐵碳相圖12一、相圖中的點、線、區的意義12二、包晶轉變(水平線HJB)13三、共晶反應(水平線ECF)13四、共析轉變(水平線PSK)14五、固態轉變線14第二章力學性能試驗15第一節拉伸試驗15一、概述15二、拉伸的基本原理15三、拉伸試驗方法16第二節硬度試驗18一、概述18二、布氏硬度試驗19三、洛氏硬度試驗23四、維氏硬度試驗25五、里氏硬度試驗29第三節沖擊試驗33一、概述33二、夏比擺錘沖擊試驗原理及定義33三、沖擊試驗設備34四、試樣要求35五、試驗程序35第四節壓縮試驗36一、概述36二、壓縮設備36三、壓縮試驗

方法36四、壓縮試樣36五、試驗原理37六、試驗程序38第五節彎曲試驗39一、基本原理39二、彎曲設備39三、彎曲試驗方法39第六節蠕變試驗40一、基本原理40二、定義和計算公式41三、蠕變試驗設備41四、蠕變試驗方法41五、試驗程序41第七節疲勞試驗42一、概述42二、疲勞試驗設備43三、疲勞試驗方法44四、試樣的制備44五、試驗步驟45六、試驗結果處理46第八節磨損試驗46一、概述46二、定義與計算公式46三、磨損試驗設備47四、磨損試驗方法48五、試驗程序48第九節扭轉試驗49一、概述49二、基本原理49三、試驗設備49四、試驗方法49五、試樣49六、試驗步驟50七、扭轉試驗機檢測能力的

拓展50第十節通用設備的工裝輔具51一、特殊樣品維氏硬度工裝51二、汽車零部件檢測工裝51三、螺栓抗拉強度檢測工裝51第三章金相檢驗技術53第一節金相檢驗基礎知識53一、金相檢驗設備53二、金相試樣制備55第二節鋼的宏觀檢驗技術57一、斷口檢驗57二、硫印試驗59三、酸蝕試驗60四、塔形試驗60第三節鋼的微觀檢驗方法63一、鋼中非金屬夾雜物評定方法63二、金屬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67三、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方法69四、鋼的滲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評定方法70五、鋼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勻度評定方法73六、鋼的顯微組織評定方法74七、鋼質模鍛件金相組織評定方法75第四節常用鋼鐵及合金及其檢驗76一、結構鋼的

檢驗77二、工具鋼的檢驗79三、鑄鐵的檢驗81四、特殊用途鋼的檢驗84五、高溫合金的檢驗86第四章X射線衍射技術87第一節概述87一、X射線的產生87二、X射線衍射88三、X射線散射89四、X射線強度89第二節常用X射線衍射技術89一、晶體點陣常數測定90二、物相分析91三、宏觀應力的測定92四、織構測定94五、熒光分析95第五章電子顯微分析技術98第一節電子顯微分析基礎知識98一、電子與固體物質的作用98二、顯微鏡的分辨率100三、電子顯微鏡成像原理100四、電子顯微鏡的特征101第二節掃描電鏡分析技術104一、掃描電鏡的結構原理104二、掃描電鏡的主要性能106三、樣品制備107四、斷口分

析108五、表面成分分析110六、電子背散射衍射分析111第三節透射電鏡分析技術112一、透射電鏡的結構原理113二、透射電鏡的主要性能115三、透射電鏡樣品制備技術116四、材料晶體缺陷分析118五、相分析119第四節電子探針分析技術121一、電子探針的結構原理122二、電子探針的主要性能122三、微區成分分析123第五節俄歇電子能譜分析技術124一、俄歇電子能譜儀的結構原理124二、俄歇電子能譜儀的主要性能125三、表面或界面成分分析126第六章常用物理性能檢驗127第一節熱性能127一、熱容127二、熱膨脹129三、熱傳導131第二節電和磁性能136一、電阻和電阻率136二、磁導率和磁滯

回線139第七章無損檢測技術144第一節超聲波檢測145一、概述145二、超聲波檢測物理基礎145三、超聲波檢測設備148四、縱波檢測法150五、橫波檢測法152六、超聲波檢測新技術153第二節射線檢測155一、概述155二、射線檢測物理基礎156三、射線檢測設備與器材158四、射線照相檢測方法160五、數字射線檢測技術162第三節磁粉檢測164一、概述164二、磁粉檢測物理基礎165三、磁粉檢測設備與器材168四、磁化方法171五、磁粉檢測的應用173第四節滲透檢測174一、概述174二、滲透檢測物理化學基礎174三、滲透檢測設備與器材177四、滲透檢測工藝操作180五、滲透檢測方法及應用1

81第五節渦流檢測182一、概述182二、渦流檢測物理基礎183三、渦流檢測設備與器材188四、渦流檢測的基本技術189第六節工業CT檢測190一、概述190二、工業CT檢測物理基礎192三、工業CT設備194四、工業CT缺陷檢測196五、工業CT結構檢測及尺寸測量199六、工業CT逆向設計200七、工業CT密度測量201第七節非常規無損檢測201一、聲發射檢測技術201二、泄漏檢測技術202三、激光全息照相檢測技術202四、目視檢測技術203第八章失效分析204第一節概述204一、失效分析的幾個定義204二、失效分析的一般程序205三、失效模式分析206四、失效原因分析206五、失效分析所涉

及的檢測技術207六、失效分析需要具備的條件209七、失效分析的作用210第二節斷裂失效分析212一、概述212二、裂紋失效分析216三、斷裂失效分析217四、案例222第三節腐蝕失效分析224一、概述224二、幾種常見的腐蝕失效分析225三、案例227第四節磨損失效分析229一、概述229二、幾種常見的磨損失效分析229三、案例230參考文獻231 目前我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是實現這一轉變的必然選擇。質量分析、試驗、檢測服務作為高技術產業類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被重點提出。鋼鐵及合金材料是國民經濟建設

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加強鋼鐵材料及其產品的質量控制勢在必行。質量控制是為使檢測結果具有一定水平的代表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所采取的科學管理方法,鋼鐵及合金材料的物理檢測技術是質量控制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書針對鋼鐵及合金材料及其產品的物理檢測技術,打破常規的物理檢測范疇,內容涵蓋了金相檢測、電子光學檢測、物理性能檢測、力學性能檢測、無損檢測,還包括了綜合運用上述檢測方法的失效分析技術。本書結合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檢測方法、檢測儀器設備,分析了鋼鐵材料和相關產品的檢測特點。書中不乏作者的工作體會和檢測分析技巧,不少內容是首次公開,例如通用設備的工裝輔具、部分工業CT應用實例、部分金

相組織和微觀組織照片等。本書着重於鋼鐵及合金物理檢測技術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意在使准備步入和已在該行業工作的檢測人員對鋼鐵及合金物理檢測技術有一個更宏觀、更直接的認識和了解,以便更好地進行工作和研究。本書可作為從事鋼鐵及合金物理檢測技術等技術人員的用書,還可作為鋼鐵及合金物理檢測技術領域的大中專學生的學習用書,也可作為本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術考試培訓用書。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不斷完善。編者

氮化鉻與奈米碳多層膜之合成與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洛氏表面硬度試驗的問題,作者郭政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陰極電弧沉積(Cathodic Arc Deposition,CAD)技術,探討氮化鉻(CrN)和無氫類鑽碳(ta-C)兩種薄膜結合性,以鎢鋼、不銹鋼作為基材合成CrN與CrN/ta-C雙層膜。在壓力相同、溫度固定、總製程時長相同下,且在改變C靶製程時間下各以10、20、30分鐘鍍上CrN/ta-C為上層薄膜,探討薄膜之機械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影響。利用SEM、EDS、XRD、拉曼光譜儀等分析薄膜的結構與成分,使用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球磨測試、磨耗試驗、表面粗度儀等分析其機械性質,使用電化學腐蝕測量薄膜耐腐蝕性。 研究結果得知以陰極電弧蒸發石墨靶材和鉻金屬靶材沉積CrN 和CrN/t

a-C多層薄膜三組試片後,後者塗層的表面粗糙度增加。陰極電弧蒸發石墨靶材的速率高於鉻金屬靶材。以CrN薄膜為中介層,藉以提高CrN/ ta-C多層膜塗層在基板上的附著力的可行性。X光繞射分析的結果發現所有塗層以CrN相為主要組成,無存在ta-C薄膜相關的相,晶體結構為NaCl面心立方體(fcc)結構。拉曼光譜解析後發現不同的塗層結構造成D和G的峰值位置均不同。比較S1 -S3 CrN/ta-C 多層塗層的ID / IG比值,S2 塗層的比值最小,暗示其sp3含量的占比較高,硬度值提高至HV3900。CrN較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氧化物,當S2、S3試片的碳元素增加時,氧化物不易產生,水接觸角因

此減少。球對盤的磨損實驗時, CrN/ta-C塗層顯示出0.2 -0.3的摩擦係數,增加其磨潤性。電化學極化腐蝕發現S1的腐蝕電位和腐蝕電流明顯優於S0,代表極佳的抗腐蝕性能。CrN/ta-C塗層逐步增加厚度,粗糙度亦增加,表示間隙率增加,此不利於抗腐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