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氏 硬度 數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南臺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吳忠春所指導 黃松柏的 使用二次回火對AISI 420麻田散體型不銹鋼顯微結構與機械性質影響之研究 (2021),提出洛 氏 硬度 數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麻田散體型不銹鋼、二次回火、一次回火、金相顯微結構、機械性質、拉伸試驗。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材料工程系碩士班 張奇龍、張麗君所指導 劉庭瑋的 電漿氮化對高功率脈衝磁控濺鍍沉積氮化鋁鉻薄膜的介面與機械性質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高功率脈衝磁控濺鍍、電漿氮化、氮化鋁鉻薄膜、機械性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洛 氏 硬度 數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洛 氏 硬度 數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使用二次回火對AISI 420麻田散體型不銹鋼顯微結構與機械性質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洛 氏 硬度 數值的問題,作者黃松柏 這樣論述:

本論文使用光學顯微鏡 (OM) 、洛氏硬度試驗機(Rockwell,HR)、磨耗試驗機、衝擊試驗機、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EM) 、萬能試驗機、輝光放電分光儀 (GDS) 來探討二次回火對AISI 420麻田散體型不銹鋼顯微結構與其機械性質影響探討之研究,針對AISI 420做二次回火和一次回火的差異性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總結本論文實驗結果顯示,(1) 一次、二次回火處理對AISI 420不銹鋼能夠有效降低鋼材內殘留沃斯田體含量。 (2) AISI 420麻田散體型不銹鋼做回火熱處理能使材料內的殘留沃斯田體轉換為麻田散體組織,在水冷後高溫回火下硬度機械性質有先下降再上升趨勢,不同回火參數跟持溫

時間,其機械性質會稍有不同,一次回火520℃+一次回火480℃優於兩次回火520℃,在顯微結構下前者的含Cr量比後者多,多為小顆粒狀的M7C3碳化物,少部分有大顆M23C6型碳化物及Fe3C型碳化物其含Cr元素較低,其材料晶體結構、微觀組織、硬度及磨耗試驗會有所改變,並影響其拉伸性質、抗衝擊性質及耐磨耗性質,能夠有效提高AISI 420麻田散體型不銹鋼材料的耐磨性及硬度。(3)適當的低溫回火溫度也能使材料的硬化能提升,但能觀察到不論是相同回火時間或是不同回火時間,硬度值、衝擊值、拉伸數值都是差不多的,此結果是因為麻田散體不銹鋼在回火過程中其內部組織已趨於穩定,故再施以不同二次回火處理溫度後,對

其機械性質提升效果並不明顯。(4) 固溶處理後水冷,一次、二次回火都480°C時硬度為最高,其衝擊值落在8.74J/cm2因二次硬化所引起回火脆性而衝擊韌性最低,二次回火520°C時衝擊值最高也因碳化物聚集變大而增加其韌性,在磨耗損失量方面,二次回火480°C較二次回火520°C少了8mg,發現相同回火溫度耐磨性會較高。(5)經由電子顯微鏡及EDS成份分析結果顯示,低溫回火過程中所析出的碳化物以M23C6型及M3C型碳化物為主,且碳化物的鉻元素含量明顯比高溫形成的碳化物低很多,此現象可作為碳化物二次析出的依據。

電漿氮化對高功率脈衝磁控濺鍍沉積氮化鋁鉻薄膜的介面與機械性質研究

為了解決洛 氏 硬度 數值的問題,作者劉庭瑋 這樣論述:

本次實驗是探討碳化鎢(WC)基材在沉積 AlCrN 之前進行電漿氮化(Plasma Nitriding, PN)處理後對薄膜的機械性質影響進行探討。第一階段是在低溫(~300 °C)的條件下進行不同的氮化時間(30分鐘、60分鐘和90分鐘),目的是提高碳化鎢基材的硬度以及和薄膜之間的附著性,同時也測試是否可以實行商業化的大規模生產。電漿氮化處理後,使用高功率脈衝磁控濺鍍(HiPIMS)在加熱(200 °C)或不加熱的條件下沉積AlCrN薄膜,從結果可以得知,氮化1.5小時候進行加熱製程有最高的硬度2799 Hv及最好的附著性150 N。第二階段主要是研究不同電漿氮化的壓力對鍍上AlCrN薄膜

的機械性質影響,而為了商業化需求,將厚度提升至3 μm,探討其機械性質變化,結果表明,8 mtorr有最高的硬度2496 Hv及較好的附著性34 N。而第三階段是探討不同的氮化偏壓模式對碳化鎢及AlCrN薄膜的機械性質影響,結果表明使用pulse DC模式氮化可以有效提升碳化鎢的硬度,也會提升AlCrN薄膜的硬度最高2776 Hv,但是AlCrN薄膜的附著性因為殘留應力上升而下降至最低17 N。三個階段比較下來,使用DC模式在壓力8 mtorr下氮化1.5小時並在製程時持續加熱有最好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