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鍾榮富寫的 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信世昌所指導 陳秀慧的 臺灣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之選送模式研究 (2018),提出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南向政策、華語文教師、選送模式、行前培訓課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 蔡喬育所指導 謝岱君的 探討新手華語文教師在美國兒童沉浸式多元智能課程之教學歷程 (2018),提出因為有 新手華語文教師、兒童華語文教學、沉浸式教學、多元智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

為了解決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的問題,作者鍾榮富 這樣論述: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 /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 /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台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家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台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系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本書特色   對比分析理論從Lado

1957以來,歷經各種語言學、心理學、語言習得理論的洗禮與挑戰,始終在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領域內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因潮流或理論內在的更迭而遭受漠視。如今,華語教學已然邁進國際,引起舉世之注目,自然必須借鏡國際間第二語言習得的傳統,適時以華語教學的經驗來驗證相關之理論。本書共有六章,第一章引介與略述本書的內容與組織,第六章做為總結,其餘四章,分別剖析與對比分析有關的四個主要重點議題:對比分析的發展,偏誤分析的挑戰,中介語的介入,優選理論和習得度等等代表每個時期都引人關注的焦點,以時間的前後慣穿為經,以理論沿革與變遷為緯,期望能編織一張明確而簡單的素描構圖,導引初學者進入對比分析的理論與對外華語

教學的應用。 作者簡介 鍾榮富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語言學博士。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主任,臺灣語言暨教學研究所所長,客家文化研究所創所所長,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訪問教授 (Senior Visiting Fellow),現任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著有《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客家話》、《最新文鶴語言學概論篇》、The segmental  phonology of Southern Min in Taiwan、《當代語言學概論》等書及60幾篇學術論文。

臺灣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之選送模式研究

為了解決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的問題,作者陳秀慧 這樣論述:

謝辭 i中文摘要 iiiAbstract v目錄 vii表目錄 x圖目錄 xi附目錄 xii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 1第二節 研究動機 3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第四節 名詞釋義 6一、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 6二、華語文教師 6三、選送模式 6四、行前培訓課程 7五、全球華語文教育專案辦公室(Office of Global Mandarin Education) 7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歷史沿革 9第一節 華語文教師赴海外任教之歷史沿革 9一、臺灣選送華語文教師赴海外任教之背景 9二、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之歷史沿革 12第二節 華語文教師赴越

南任教之發展現況 20一、越南國家外語計畫 20二、臺越教育合作協定與臺越華語文教學合作 24三、華語文教師選送組織與華語文教師供需之配合 27四、全面徵詢越南師資需求與聯合辦理遴選作業 28五、選送華語文教師資格與教育部經費補助對象 29六、華語文教材輸出與臺越華語文教育合作成效 32第三節 華語文教師選送制度之相關面向 33一、制度面 33二、人事面 35三、實務面 36四、與華語文教師選送相關之華語文產業面 38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第一節 研究方法 39一、文件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 39二、訪問調查法 40三、問卷調查法 4

1第二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41第三節 研究對象 42第四節 研究流程 44第五節 問卷設計 45一、問卷設計架構 45二、問卷內容與發放情形 45第六節 訪談規劃 46第七節 文件分析 48第四章 研究結果 51第一節 問卷發放情形 51第二節 問卷結果與分析 51一、研究對象背景分析 52二、問卷結果綜合分析 54第三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模式制度因素的形成(訪談結果與評析) 71一、雙邊合作協議 71二、選送組織分工 71三、遴選資格條件 73四、遴選作業流程 75五、華語教師任務 76六、開發合作學校 77七、行政協調配合 78八、教學資源協助

79九、經費預算運用 80十、執行績效評核 82第四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模式人事因素的形成(訪談結果與評析) 84一、教學專業培訓 84二、任教選擇機會 85三、簽證居留身分 86四、教師權利義務 88五、薪津待遇福利 89六、任期遷調年資 90七、國外生活適應 92八、任教學校關係 93九、教學任務執行 94十、教學成效評量 95十一、教師經驗感受 97第五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模式因素形成綜論 99一、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的制度因素方面 99二、在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的人事因素方面 101第五章 綜合討論 103第一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制

度影響因素 103一、臺越官方簽署教育合作協定作為選送依據 103二、成立華語文教師薦送輔導單位執行選送事宜及各造法律關係 104三、依循作業流程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 107四、依據遴選資格調整華語文教師生活補助費 109五、華語文教師選送與華語文教材輸出的配合 109六、華語文教育經費編列與選送華語文教師質量 110第二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人事影響因素 111一、華語文教師參與越南教學任務的動機與期望 111二、華語文教師對教學待遇和生活補助費的感受 112三、華語文教師對於遴選薦送作業流程的反應 112四、華語文教師赴越南入境居留與生活適應情形 11

3五、華語文教師對於教學成效與師生互動的感受 113六、華語文教師與教育部及越南學校之互動關係 114第三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之運作成效 114一、華語文教師參與臺越教育文化合作交流 115二、華語文教師為越南臺商企業培育華語人才 115三、華語文教師指導越南學生報考華語文能力測驗 116四、華語文教師參與國家新南向政策教育產業發展 116第四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運作特色與困難問題 116一、臺越兩國官方協議先行,華語文教師應聘赴任,獲得充分保障 116二、統一列缺、聯合招募、選填志願,憑遴選成績分發任教學校 117三、臺越雙方教育單位分工合作,提供

華語文教師周密的協助與服務 117四、遴選資格忽略師資培育課程,不利大學華語文師資培育長遠發展 117五、越南學校支付薪資過低,難以吸引優秀華語文教師參加遴選 117六、未能配合輸出臺灣特色華語文教材,教師教學特色難以發揮 118七、輸出各國教師人數缺乏整體規劃配置,每年選送人數變動不定 118八、赴越選送模式有時候無法一次招滿華語教師所需員額 118第五節 選送華語文教師赴國外學校任教理想模式之建構 120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3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3一、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之流程與現況 123二、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之制度與人事因素 124三、選送華語

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之運作成效 125四、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模式運作順暢特色與困難問題 125五、選送華語文教師赴越南任教理想運作模式之建構 126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9一、對教育部的建議 129二、對選送華語文教師出國任教單位的建議 130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30第三節 研究限制 131一、語文運用之限制 131二、公務文件之限制 131參考文獻 133中文部分 133英文部分 140附錄 141

探討新手華語文教師在美國兒童沉浸式多元智能課程之教學歷程

為了解決海外 華語教師 職缺的問題,作者謝岱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手華語文教師以沉浸式教學對美國兒童多元智能課程教學歷程之分析,並探究美國兒童華語文教師具備的教學知能與內涵,進而檢視兒童華語文教師在整合華語文沉浸式教學理論與實務教學中的自我成長,依此作為日後兒童華語文師資培育規劃之參考。研究者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敘事研究法,蒐集有關培育兒童華語文教師專業標準之準則,從中歸納整理美國兒童華語文教師具備的教學知能與內涵。研究者透過實際進入教學場域中以一連串脈絡連結表述事件,瞭解兒童華語文教師在教學上所面臨的難點,進行自我反思與檢視。根據資料分析結果,獲得研究結論如下:一、美國兒童華語文教師須具備結合跨領域知能與紮實的內涵二、華語文教師的省思能改善教

學成效(一)兒童華語文教師欠缺沉浸式教學知能(二)多元智能理論融入兒童華語文沉浸式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三)中高年級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與應用的學習成效明顯高於低年級學生(四)兒童華語文教師應具備突發狀況處理與應變之能力三、研究者的省思與自我專業成長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兒童華語文教師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作為日後兒童華語文師資培育規劃及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