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泡式散熱系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防大學 化學工程碩士班 葛明德所指導 黃予均的 不同配方及操作參數之化學鎳鍍層於鎂合金微弧氧化層耐蝕特性之研究 (2021),提出浸泡式散熱系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鎂鋁合金。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張瑞永、王啟川所指導 吳昀儒的 不凝結氣體對浸泡冷卻系統之冷凝器設計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浸泡式冷卻、不凝結氣體、超疏水性、可視化、液滴冷凝的重點而找出了 浸泡式散熱系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浸泡式散熱系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同配方及操作參數之化學鎳鍍層於鎂合金微弧氧化層耐蝕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浸泡式散熱系統的問題,作者黃予均 這樣論述:

材料輕量化的需求越來越高,鎂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強度、散熱性佳及良好的機械加工性等優點,極具發展潛力材料。但鎂化學活性大,非常容易腐蝕,使其無法廣泛應用,現有許多表面處理相關研究在克服此問題。為了增加鎂合金的耐蝕性及應用性,工業界使用微弧氧化技術披覆有機塗料與噴漆等方法,此法對環境傷害大且不易回收,故希望以金屬鍍層做後處理替代,其具有導電性、可焊性、耐磨性及高硬度等。化學鍍鎳基主要使用碳酸鎳及硫酸鎳配方,由於碳酸鎳鍍液難以維護,且成本高昂,工業上大多使用硫酸鎳配方。 本研究使用微弧氧化技術製備一層氧化膜後披覆化學鍍鎳基,探討不同化學鍍配方及操作條件對整體鍍層的影響。實驗以SEM觀察是片

表面及橫截面微觀形貌,並使用EDS成分分析了解氟化鎂鈉及鎳於氧化層中的分佈,電化學實驗以線性極化曲線及鹽霧試驗測試鍍層耐蝕性,通過百格試驗了解鎳鍍層附著力。首先了解不同鎳鹽來源化學鍍配方鍍覆於鎂合金微弧氧化層的影響,後再使用工業用硫酸鎳配方進行優化並探討添加緩衝劑的影響。實驗結果得知,硫酸鎳配方對鎂合金微弧氧化層較具侵蝕性,其鍍層耐蝕性及附著力都較碳酸鎳配方差。為了廣泛應用選以硫酸鎳配方進行優化。實驗發現此配方鍍覆完成後鎳磷鍍層粗糙不均勻,且反應過程中析氫反應嚴重,推測為介面pH值變化大造成氧化層鍍液遭到鍍液破壞,故添加檸檬酸鈉緩衝劑進行實驗,添加後鍍層平整光亮,後續探討不同添加濃度以了解最適

化操作配方。 實驗結果得知添加0.08 M以上檸檬酸鈉化學鍍液製備之化學鍍層於鎂合金微弧氧化層上具有較佳耐蝕性。觀察化學鍍反應初始沉積現象發現未添加緩衝劑鍍液氧化層介面遭侵蝕破壞,並形成大的氟化鎂鈉顆粒填補住孔洞,鎳無法在氧化層中連續沉積,造成附著力不好;添加緩衝劑後上述情況改善,並發現添加0.08M時介面形成的氟化鎂鈉顆粒大小適中,既不阻礙鎳的沉積又起到保護氧化層的作用,使鎳磷鍍層完整且連續的批覆於鎂合金微弧氧化層上。關鍵字;鎂鋁合金、微弧氧化、化學鍍鎳磷、耐蝕性、附著力

不凝結氣體對浸泡冷卻系統之冷凝器設計研究

為了解決浸泡式散熱系統的問題,作者吳昀儒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研究不凝結氣體(NCG, Non-condensable Gas)在封閉系統中對於冷凝器產生之不良影響與改善,因氣體較輕之緣故會圍繞在系統上方,在鰭片區域形成一道氣體阻抗。透過設計一真空密封具可視化窗口腔體,於腔內頂部放置冷凝水槽、冷凝鰭片,並利用3M公司的HFE-7100介電液作為工作流體來達成循環散熱之效果,其中鰭片形式為高10 mm、直徑4 mm。本實驗在操作壓力為0.7和1 atm下研究不凝結氣體對系統循環效率之影響,因此需要經過數次複雜的除氣、排氣過程,以達真空狀態。而操作壓力之控制主要由系統底部加熱棒、加熱銅塊與上方冷凝水槽之水溫來調控。另外,為研究在封閉系統內改變參

數來減少NCG帶來之不良影響,實驗中在冷凝鰭片上塗抹超疏水性塗料來改變散熱器表面情況,使其保持表面乾燥容易滴落液滴以增強循環效率。透過溫度量測與Wilson Plot之預估,可以得知加入NCG後系統冷凝效能會因氣體阻抗環繞冷凝鰭片而大幅降低,一般(親水)表面降低約65.5~71.9 %,在塗有超疏水性塗料則降低約52.9~54.5 %;降低操作壓力雖然可使液滴循環效率更好,但因為所需過冷度較大,因此反而造成本研究中其冷凝熱傳係數降低約18.2~33.4 %;塗抹超疏水性塗料之情況特殊,雖然使得液滴滴落更加頻繁、劇烈,但因塗料需抹上兩層,其熱阻在不含有NCG之情況反而造成不良影響,使冷凝熱傳係數

下降約15.1~18.6 %,但在系統含有NCG之情況下,因熱阻主要來自氣體阻抗,因此塗抹塗料後阻抗升幅較低,因此與預期的一樣可提升冷凝熱傳係數,約15.6~31.8 %。另外可視化可以以視覺方式輔助了解液滴滴落狀態,本研究中液滴粒徑越小或液滴產生速度越快則循環效率最好。透過觀察可發現,無論是降低操作壓力、含有較少重量濃度的NCG或是塗抹超疏水性塗料,皆可以使液滴粒徑變小、液滴產生速度加快,增強液滴循環效率(非熱傳係數)。因此超疏水性塗料等主要建議用於減緩或改善NCG所帶來之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