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壓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液壓壓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耀保寫的 高端液壓元件理論與實踐 和[日]安達勝之 阪本欣也 煢野一仁 住野和男 野口和晴的 機械公式活用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上海科學技術 和科學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黃馨慧所指導 于宗玉的 機車防傾倒裝置之凸輪機構最佳化設計 (2017),提出液壓壓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凸輪機構、向量解析法、田口方法、壓力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機械工程學研究所 陳復國所指導 王承緯的 管件液壓成形模內彎管製程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後副車架、管件液壓成形、彎管成形、模內彎管成形、有限元素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液壓壓力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液壓壓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端液壓元件理論與實踐

為了解決液壓壓力的問題,作者耀保 這樣論述:

系統地論述高端液壓組件的理論與實踐,主要內容有:高端液壓組件的由來及其演變過程,新型工作介質,射流管伺服閥特性與沖蝕磨損數值模擬方法,射流管壓力伺服閥,偏轉板伺服閥模型與流場特性,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飛行器單級溢流閥與極端小尺寸雙級溢流閥,飛行器液壓減壓閥,非對稱液壓閥與對稱不均等正開口液壓滑閥,增壓油箱與液壓附件,新原理雙邊氣動伺服閥與四邊氣動伺服閥等。書后附有我國電液伺服閥代表單位的系列產品結構與參數。本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側重系統性、專業性、前沿性,前瞻性理論與實踐案例緊密結合,國家重大裝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事例豐富、翔實。誾耀保,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

生導師。多年來,參與多個國家重點國防型號研制工作,先后擔任某重點國防工程小組組長、高級工程師和兩種地空導彈液壓能源系統主管設計師。從事極端環境下流體傳動與控制的基礎理論研究,取得了導彈燃氣渦輪泵液壓能源與伺服控制多項關鍵技術突破,詳細研究了非對稱氣動伺服閥及高速氣動控制理論、先進流體測試技術(超聲波流量計與雷達液位計)和液壓與氣動基本理論等。日本國立埼玉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工學)學位,曾在日本東京計器株式會社任研究職。主要著作有《極端環境下的電液伺服控制理論及應用技術》《海洋波浪能綜合利用——發電原理與裝置》等。 第1章緒論1.1液壓組件的由來1.1.1流體靜力學1

.1.2柱塞機械與液壓泵液壓馬達1.1.3溢流閥1.1.4蓄能器1.1.5增壓油箱1.2電液伺服組件及其演變過程1.3高端液壓組件及其演變過程參考文獻第2章液壓與氣動系統的工作介質2.1液壓油2.2磷酸酯液壓油2.3噴氣燃料(燃油)2.4航天煤油2.5自然水(淡水與海水)2.6壓縮氣體(空氣、氮氣、惰性氣體)2.7燃氣發生劑參考文獻第3章射流管伺服閥3.1概述3.2射流管伺服閥前置級壓力特性3.2.1數學模型3.2.2壓力特性3.3射流管伺服閥前置級沖蝕磨損數值模擬3.3.1射流管伺服閥沖蝕機理3.3.2射流管伺服閥沖蝕磨損理論3.3.3射流管伺服閥沖蝕磨損仿真3.3.4案例分析參考文獻第4章

壓力伺服閥4.1概述4.1.1壓力伺服閥的由來4.1.2壓力伺服閥的工程應用案例4.2壓力伺服閥的基本原理與結構4.2.1彈簧式單級減壓閥4.2.2噴嘴擋板式壓力伺服閥4.2.3射流管壓力伺服閥4.3帶動壓反饋的射流管壓力伺服閥數學模型與特性4.3.1力矩馬達與反饋桿組件力矩方程4.3.2射流管閥前置級控制壓力方程4.3.3反饋閥芯組件力平衡方程4.3.4滑閥力平衡方程4.3.5壓力特性與頻率特性4.3.6射流管壓力伺服閥控單作用液壓缸4.3.7油溫對射流管伺服閥力矩馬達振動特性的影響參考文獻第5章偏轉板伺服閥5.1偏轉板伺服閥的由來與演變5.2偏轉板伺服閥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5.2.1結構分

類及工作原理5.2.2主要特點與應用5.3偏轉板伺服閥壓力特性5.3.1接收器有效接收面積5.3.2壓力特性模型5.3.3壓力特性及其影響因素5.3.4工程應用案例5.4偏轉板伺服閥數學模型與頻率特性5.4.1力矩馬達與反饋桿組件5.4.2偏轉板射流前置級模型5.4.3圓柱滑閥功率級模型5.4.4偏轉板伺服閥頻率響應特性5.5偏轉板伺服閥前置級流場5.5.1偏轉板伺服閥前置級流場模型5.5.2流場分布規律5.5.3偏轉板伺服閥氣穴現象與改善措施5.5.4工程應用案例5.6偏轉板伺服閥旋渦現象5.6.1流體繞曲面流動的旋渦現象5.6.2偏轉板伺服閥的旋渦現象5.6.3偏轉板伺服閥的卡門渦街現象參

考文獻第6章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6.1概述6.1.1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的由來6.1.2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結構演變6.1.3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國外專利6.1.4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在航空飛行器上的應用6.2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的原理與特點6.2.1分類及工作原理6.2.2特點及關鍵技術6.3旋轉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6.3.1工作原理6.3.2數學模型6.3.3穩定性6.3.4基本特性6.3.5振動沖擊環境下旋轉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的特性6.4大流量電氣四余度液壓雙余度兩級直接驅動式電液伺服閥6.4.1工作原理6.4.2數學模型6.4.3基本特性6.4.4傳遞函數6.4.5結構參數對性能的影

響參考文獻第7章飛行器單級溢流閥7.1概述7.2帶平衡活塞固定節流器單級溢流閥結構與原理7.3工作點、基本方程與基本特性7.3.1工作點7.3.2基本方程7.3.3基本特性7.4數學模型、動態特性及其影響因素7.4.1數學模型7.4.2穩態工作點7.4.3動態特性影響因素7.5振動環境下的單級溢流閥7.5.1振動環境下閥芯開啟前閥的數學模型7.5.2振動環境下閥芯開啟后溢流閥的數學模型7.5.3振動環境下動態特性7.5.4耐振動環境的制振措施7.6單級溢流閥液壓系統的工程應用案例7.6.1導彈電液能源系統頻率特性理論分析7.6.2數值計算及其程序7.6.3工藝措施7.6.4案例分析參考文獻第8

章極端小尺寸的集成式雙級溢流閥8.1概述8.2雙級溢流閥先導閥與主閥的匹配關系8.2.1雙級溢流閥數學模型8.2.2主閥尺寸和先導閥尺寸對先導閥穩定性的影響8.2.3雙級溢流閥主閥與先導閥匹配關系8.2.4空間尺寸限制時雙級溢流閥存在的問題8.3主閥與先導閥之間串加阻尼的極端小尺寸集成式雙級溢流閥8.3.1先導閥前腔串加阻尼孔的雙級溢流閥8.3.2普通雙級溢流閥與新型雙級溢流閥動態特性8.3.3案例與設計方法8.4振動環境下集成式雙級溢流閥的數學模型與特性8.4.1振動環境下溢流閥的數學模型8.4.2案例與特性8.5集成式雙級溢流閥先導閥供油流道布局8.5.1雙級溢流閥主閥與先導閥內部流道8.

5.2先導閥供油流道的流場8.5.3工程應用案例參考文獻第9章飛行器液壓減壓閥9.1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9.2數學模型9.2.1閥芯移動前的動態特性9.2.2工作壓力下的動態方程9.2.3工作壓力下的穩態特性9.3基本特性及其影響因素9.3.1出口壓力特性和固定節流器的影響9.3.2固定節流口的影響9.3.3壓力感受腔的影響9.3.4出口壓力恆定參考文獻第10章非對稱液壓閥10.1零開口非對稱液壓閥控非對稱缸的動力機構10.1.1液壓缸換向前后的壓力突變10.1.2負載邊界10.2非對稱液壓閥控制系統速度增益特性10.2.1零開口閥控液壓缸動力機構速度增益特性10.2.2正開口閥控液壓缸動力機構

速度增益特性10.2.3負載力邊界10.2.4案例分析10.3液壓缸和氣缸的固有頻率10.3.1液壓缸和氣缸的分類10.3.2活塞初始位置對氣缸固有頻率的影響10.3.3活塞初始位置對液壓缸固有頻率的影響10.3.4液壓缸系統和氣動氣缸系統比較參考文獻第11章對稱不均等正開口液壓滑閥11.1對稱不均等液壓滑閥及其壓力特性11.2零位壓力值與零位泄漏量11.2.1零位壓力值11.2.2零位泄漏量11.3工程應用案例參考文獻第12章增壓油箱與液壓附件12.1增壓油箱結構及原理12.1.1飛行器液壓系統增壓油箱結構與分類12.1.2氣體增壓油箱12.1.3自增壓油箱12.1.4具有增壓油箱的飛行器液

壓能源系統12.1.5增壓油箱關鍵技術12.1.6增壓油箱應用案例12.2液壓過濾器12.3液壓壓力開關12.3.1活塞式壓力開關12.3.2彈簧管壓力開關12.3.3壓力計隔離閥參考文獻第13章雙邊氣動伺服閥13.1對稱雙邊氣動伺服閥13.1.1具有不均等正開口量的對稱雙邊氣動伺服閥結構13.1.2滑閥式對稱雙邊氣動伺服閥數學模型13.1.3滑閥式對稱雙邊氣動伺服閥基本特性13.2非對稱雙邊氣動伺服閥13.2.1非對稱雙邊氣動伺服閥結構13.2.2數學模型13.2.3壓力特性與泄漏量特性13.2.4試驗裝置及實踐案例13.3非對稱雙邊氣動伺服閥控氣動壓力控制系統13.3.1非對稱氣動伺服閥控

缸壓力控制系統13.3.2非對稱氣動伺服閥基本特性13.3.3數學模型13.3.4氣動壓力控制系統基本特性參考文獻第14章四邊氣動伺服閥14.1對稱均等負重合型四邊氣動伺服閥14.1.1數學模型14.1.2控制口壓力特性與節流口流動狀態14.1.3零位特性14.2對稱負重合型四邊氣動伺服閥零位流動狀態14.2.1負重合量不均等系數與供、排氣壓力比14.2.2數學模型14.2.3各閥口可能的流動狀態14.2.4計算案例14.2.5案例及其分析14.3對稱不均等負重合型四邊氣動伺服閥14.3.1數學模型14.3.2壓力特性與泄漏量特性14.3.3工程應用案例參考文獻附錄附錄1電液伺服閥術語與定義附

錄2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電液伺服閥2.1小流量電液伺服閥2.2工業用電液伺服閥2.3動壓反饋式電液流量伺服閥2.4冗余電液流量伺服閥2.5直驅式電液流量伺服閥2.6射流管伺服閥2.7壓力電液伺服閥附錄3上海衡拓液壓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射流管伺服閥3.1CSDY型射流管電液伺服閥3.2DSDY1三線圈電余度射流管電液伺服閥3.3CSDK系列抗污染電液伺服閥3.4CSDY2—70G型高溫電液伺服閥3.5YF—60型電液伺服閥3.6YF415B型高壓電液伺服閥3.7YF425B型高壓大流量電液伺服閥3.8WS113系列燃油電液伺服閥3.9YS—187型壓力伺服閥附錄4上海諾瑪液壓系統有限公司電液伺服閥

4.1雙噴嘴擋板兩級電液伺服閥4.2射流管伺服閥附錄5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電液伺服閥5.1產品代號示例5.2主要產品及性能附錄6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電液伺服閥6.1噴嘴擋板式雙級電液伺服閥6.2噴嘴擋板主備式自檢測雙級電液伺服閥6.3噴嘴擋板式高壓雙單級電液伺服閥6.4偏轉板射流電液伺服閥6.5射流管電液伺服閥附錄7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特殊電液伺服閥7.1燃油介質電液伺服閥7.2磷酸酯介質電液伺服閥7.3高抗污能力電液伺服閥7.4防爆電液伺服閥7.5水下用電液伺服閥7.6高響應電液伺服閥7.7壓力—流量電液伺服閥7.8壓力電液伺服閥7.9特殊單級伺服閥7.10余度電

液伺服閥7.11廉價電液伺服閥7.12耐高壓電液伺服閥7.13其他特殊電液伺服閥7.14零偏手動可調電液伺服閥7.15大流量電液伺服閥7.16偏導射流電液伺服閥

液壓壓力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老鵝特搜#382 振興三倍券/蘋果日報免費制/索馬利蘭

▶️ 振興三倍券來了!首日上路逾179萬人預購
- 衝一波全台最大的購物嘉年華
- 撐不住台灣人的領錢壓力測試
- 發券之前鍋子先給唐鳳
- 三倍券怎麼領 我們手牽手一起複習

▶️ 台灣蘋果日報網站解禁免費瀏覽
- 訂閱兜了一個圈最後還是回到免費
- 跳出來做台灣媒體訂閱制的先行者
- 港版國安法上路 蘋果走回原路
- 先行者差點變成送行者

▶️ 吳釗燮宣布和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
- 負責斷交的外交部終於有新突破
- 事實上獨立的國家 沒有一個國家承認
- 同為國際邊緣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 通常過個幾年就會有突發狀況發生的

▶️ 鋼鐵鵝粉現正募集中!👉https://reurl.cc/oLMee5

「老鵝特搜」每週一到五出刊 趕快訂閱YT頻道
廣告合作請洽:姵姵 [email protected]

#振興三倍券 #蘋果日報免費制 #索馬利蘭
#這個空版面等乾爹用你的形狀來填

★幾天幾摳贊助老鵝【http://bit.ly/31xsPcF

▶老天鵝娛樂FB【 http://bit.ly/2zL5tWv
▶液壓機專屬頻道【 http://bit.ly/2NpuqZQ
▶加LINE 抽禮物【http://bit.ly/2zVuuyD
▶追蹤老天鵝IG【http://bit.ly/2No6dTE
▶老天鵝社團秘密抽【 http://bit.ly/2NkLkbO

機車防傾倒裝置之凸輪機構最佳化設計

為了解決液壓壓力的問題,作者于宗玉 這樣論述:

凸輪機構本身具有簡單、緊湊、可靠度高及高精確度輸出等優點,因此本研究以機車防傾倒機構之凸輪機構的性能提升主要為目的。本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份,一、本研究根據設計條件,進行凸輪機構的文獻收集及現有機構的問題整理,接著建立數學模型並帶入向量解析法進行凸輪與從動件的特性分析及凸輪輪廓繪製。二、利用ADAMS/VIEW動態模擬軟體,進行凸輪機構模型建立,並模擬此機構的運動情況下凸輪正向接觸力及需求扭矩分析,最後將理論模型和模擬結果進行比對,兩個模擬結果必須達到吻合,確保數學模型的正確性。三、利用田口方法,進行凸輪機構最佳化分析,接著規劃實驗流程並訂出影響凸輪機構性能最直接的因子,再藉由直交表進行實驗,

整理出S/N回應圖探討本研究訂定的因子對於影響機構性能的趨勢,最後分析出來的最佳參數組合,訂為凸輪機構之設計參數。經過田口方法最佳化之設計零件進行實驗,使原本偏心凸輪旋轉度數由130°提升為144°,液壓總泵最大壓力值從33kgf/cm2提升為37.1kgf/cm2左右,液壓壓力及凸輪旋轉角的提升,都有效助於提高安全性。

機械公式活用手冊

為了解決液壓壓力的問題,作者[日]安達勝之 阪本欣也 煢野一仁 住野和男 野口和晴 這樣論述:

本書覆蓋機械設計所需要的各種公式,內容分成10個方面、118個問題,從理論力學、振動力學和材料力學等機械設計的基本公式,到螺紋、齒輪、軸承、彈簧,以及鉚焊接頭等零件設計公式,機械加工和測量公式,最後是流體力學和流體機械,熱力學和熱力機械。本書重點是靈活使用公式,所以沒有列出公式的變形、變換式以及說明等,選用的公式具有代表性,每個公式均用例題講解其典型應用。 本書應用性強,實用價值高,是從事機械工程領域的各類人員及學生必備的手冊。 第1章 理論力學 1.1 力的合成 1.2 力矩 1.3 力的平衡 1.4 幾何中心與重心 1.5 桁架問題 1

.6 力和運動 1.7 動量守恆定律和踫撞 1.8 動量與沖量 1.9 功、功率與能量 1.10 滑動摩擦 1.11 圓周運動 1.12 向心力與離心力 1.13 轉動慣量 1.14 轉矩與轉動 1.15 回轉運動的功、功率和能量 1.16 滾動摩擦 1.17 曲柄連桿機構 1.18 輪軸與滑輪 第2章 振動力學 2.1 簡諧振動 2.2 單擺 2.3 彈簧振子 2.4 扭擺 2.5 振動的衰減和共振 第3章 材料力學 3.1 正應力與剪應力 3.2 應變和泊松比 3.3 彈性模量和彈性能 3.4 應力集中

3.5 熱應力 3.6 許用應力和安全系數 3.7 受內部壓力的薄壁圓筒 3.8 沖擊載荷 3.9 梁的支點反力 3.10 梁的剪切力和彎曲力矩 3.11 受集中載荷作用的懸臂梁 3.12 受均布載荷作用的懸臂梁 3.13 受集中載荷作用的兩端支撐梁 3.14 受均布載荷作用的兩端支撐梁 3.15 受多個載荷作用的梁 3.16 截面慣性矩和截面系數 3.17 彎曲應力 3.18 梁的撓度 3.19 等強度梁 3.20 壓曲 3.21 扭轉 3.22 組合(復合)應力(1) 3.23 組合(復合)應力(2) 3.24

組合(復合)應力(3) 第4章 零件設計 4.1 鉚接 4.2 鉚接效率 4.3 焊接接頭 4.4 螺紋的旋合長度及其接觸面應力 4.5 螺栓的直徑 4.6 螺旋彈簧 4.7 平板彈簧 4.8 疊板彈簧 4.9 壓力容器 4.10 受彎矩作用軸的直徑 4.11 受扭矩作用軸的直徑 4.12 受扭轉和彎曲同時作用的軸徑 4.13 傳動軸的直徑 4.14 軸端為徑向軸承的軸頸設計 4.15 中間受徑向力時軸頸的設計 4.16 摩擦生熱時軸承的尺寸 4.17 止推軸頸的設計 4.18 滾動軸承的壽命 4.19 摩擦離合器

4.20 棘輪 4.21 單塊式制動器 4.22 帶式制動器 4.23 帶傳動的速比、長度及包角 4.24 皮帶的張緊力 4.25 滾子鏈的鏈節數與傳遞動力 4.26 齒輪的模數與徑節 4.27 標準直齒輪的尺寸 4.28 劉易斯公式 4.29 齒面接觸強度與圓周力 4.30 斜齒輪的當量齒數與強度 4.31 圓錐齒輪的尺寸與當量齒數 4.32 齒輪系的速比 4.33 行星齒輪裝置 4.34 差動齒輪裝置 第5章 機械加工法 5.1 根切現象的極限齒數 5.2 切削速度與轉速 5.3 型砂的透氣性 5.4 金屬液對鑄型的

壓力 5.5 坯料尺寸 5.6 拉伸加工 5.7 沖裁 第6章 測量技術 6.1 螺紋公稱直徑的三針測量法 6.2 公法線長度的測量 6.3 液壓壓力計 6.4 流量測量(孔板、文丘里管、皮托管) 第7章 流體力學 7.1 水壓機原理 7.2 容器壁的壓力 7.3 連續方程與雷諾數 7.4 伯努利定理與托里拆利定理 7.5 管內流動損失 7.6 射流對物體的作用力 第8章 流體機械 8.1 水輪機的特性 8.2 佩爾頓沖動水輪機 8.3 法蘭西斯式水輪機 8.4 泵的功率和效率 8.5 離心泵 8.6 液壓缸 第9章

熱力學 9.1 熱量、功與內能 9.2 P-V曲線與焓 9.3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9.4 理想氣體狀態變化 9.5 多方變化 第10章 熱力機 10.1 熱力學第二定律 10.2 蒸汽循環 10.3 蒸汽流的基本方程 10.4 傳熱與熱交換器 10.5 燃燒 10.6 鍋爐性能 10.7 汽輪機性能 10.8 內燃機壓縮比與循環 10.9 內燃機的輸出功率與效率 附錄 附錄1 單位表 附錄2 直齒輪齒形系數y的值 附錄3 齒輪材料抗拉強度 附錄4 未經表面硬化處理的齒輪的許用彎曲應力及作用接觸應力 附錄5 材料彈性系數

ZE 附錄6 使用系數KA 附錄7 齒面接觸應力系數 附錄8 切削加工條件(車床) 附錄9 少切削加工的切削速度與進給量 附錄10 高速鋼鑽頭標準切削條件 附錄11 各種金屬密度熔點 附錄12 慕德線圖 附錄13 管路形狀與損失系數 附錄14 飽和表(溫度基準) 附錄15 飽和表(壓力基準) 附錄16 壓力水和加熱蒸汽表 附錄17 水蒸氣h-s線圖 機械設計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泛,設計新產品時需要進行各種計算,包括運動分析、受力分析、零件形狀和尺寸的確定等等。如何靈活運用各種公式是設計人員需要解決的難題。 本書

幾乎覆蓋了機械設計所需要的各種公式,從理論力學、振動力學和材料力學等機械設計的基本公式,到螺紋、齒輪、軸承、彈簧,以及鉚焊接頭等零件設計公式,機械加工和測量公式,最後是流體力學和流體機械,熱力學和熱力機械,涉及到十個方面。書中的理論敘述很少,列出的公式均有實用價值,主要是通過例題來學習公式的運用。所以本手冊不僅對從事機械工程領域的各類人員有實際作用,對工科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學習機械知識也有所幫助。 本書第1、2、3、5、6章由徐方超翻譯,7、8、9、10章由白彥華翻譯,第4章由劉旭翻譯,全書由楊曉輝修訂。由于譯者水平有限,譯文中難免存在不足和紕漏,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管件液壓成形模內彎管製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液壓壓力的問題,作者王承緯 這樣論述:

汽車產業近年發展趨勢為輕量化以及高強度,汽車業界已廣泛使用管件液壓成形技術取代傳統沖壓技術,通常管件液壓成形道次包含彎管、預成形、液壓成形。本論文針對後副車架橫樑進行管件液壓成形製程之研究,使用模內彎管技術取代彎管機彎管。模內彎管為一種使用模具直接將管材彎曲之技術,相較於彎管機彎管有減薄率較低、製程速度較快、心線限制較小…等優勢,然此製程卻有易產生凹陷、截面變成橢圓狀以及截面周長減少之缺陷。本論文透過蒐集常見液壓產品芯線種類,了解模內彎管缺陷之改善方向。首先,本論文利用有限元素法軟體建立一基礎載具以討論缺陷之發生機制,並透過探討幾何參數,如管材厚度、管徑以及彎管半徑等參數進行探討,得知當厚度

增加時,管材的抗凹陷能力較好、彎管後成品截面橢圓度較低、截面周長減少量較低;當管徑增加時,管材的抗凹能力較差、彎管後成品截面橢圓度較高、截面周長減少量也較高,而當彎管半徑增加時,管材抗凹能力較好、彎管後成品截面橢圓度較低、截面周長減少量也較少。此外,本論文亦針對模具參數方面,如管材與模具間隙、下托塊(Holder)圓角進行優化設計,得知當管材與模具間隙越大,則凹陷越不容易產生,但是會造成截面橢圓度越高。於下模Holder設計方面,本論文透過改變Holder圓角得知,當圓角超過10mm時不會造成凹痕產生。本論文利用此些優化設計之結果建立模內彎管模具開發流程。最後,本論文針對後副車架橫樑之成形道次

進行模內彎管所產生之凹陷對於液壓的影響,經由觀察凹陷長度對應將凹陷脹出之液壓壓力,整理出可用液壓壓力脹出之凹陷長度。藉由上述研究成果,本論文建立了模內彎管製程之模具設計方法以及提供模內彎管缺陷改善之方式,可作為業界於模內彎管設計時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