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氮msd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成功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張允崇所指導 林俊宇的 奈米裂縫微影製程之開發與應用 (2009),提出液態氮msd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奈米裂縫微影。

而第二篇論文龍華科技大學 工程技術研究所 周源卿所指導 詹昕哲的 射頻水氣電漿添加氬氣處理聚乙烯及其回收產物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水氣電漿、塑膠處理、電漿分解聚乙烯的重點而找出了 液態氮msds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液態氮msd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奈米裂縫微影製程之開發與應用

為了解決液態氮msds的問題,作者林俊宇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中將介紹以低成本且簡單快速的方式製作奈米的結構。利用黃光微影方式製程定義出光阻圖案,並藉由熱應力效應,在基板加熱降溫過程中,使光阻產生局部性的龜裂現象,此龜裂產生的裂縫可達奈米尺度。利用奈米裂縫微影製程,我們成功做出奈米線、奈米虛線以及奈米溝槽等奈米結構。實驗中發現到氧電漿處理參數是主要影響奈米結構尺度的重要關鍵,而以本製程的奈米金屬線平均線寬可達100nm,目前最小可達50nm,長度約為15μm。在實驗結果發現,對於光阻的幾何圖形與厚度以及熱應力的變化均會影響製程上的良率。此外,以20nm厚度的奈米銀線經過600°C熱退火處理30分鐘後,可使奈米線結構形成奈米虛線的結構,其顆粒徑長約

100~150nm,顆粒間間隔達100~200nm。另外我們利用濕蝕刻方式在SiO2/Si基板上蝕刻出了約700nm寬的奈米溝槽結構,而寬度主要受氧電漿蝕刻與濕蝕刻所引起的側蝕所影響。我們成功的以奈米裂縫微影的方式製作出奈米線、奈米虛線、奈米溝槽等結構,而對於奈米的結構與元件的結合將來可應用在奈米光學與生醫光電上並做進一步的研究。

射頻水氣電漿添加氬氣處理聚乙烯及其回收產物研究

為了解決液態氮msds的問題,作者詹昕哲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係使用射頻電漿系統,通入水氣及氬氣放電,進行聚乙烯(PE)分解及再合成處理,並於反應器末端以液態氮冷凝方式回收反應產物;本研究分作兩部分,其一為改變氬氣通量(0~15 sccm)於壓力5 Torr、電極距離2 cm下進行聚乙烯分解,而後係以氬氣通量3 sccm改變參數為壓力(0.3~20 Torr)及電極距離(20~30 mm)分解實驗;實驗中運用多頻光譜儀(PMA)進行電漿特性分析,比較各參數下特性點(液化、氣化及反應結束時間)變化;實驗末運用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D)進行液相回收物定性及定量分析。實驗結果發現:整體處理時間隨氬氣通量增加、電極距離增加、壓力上升而增加;反應壓力

0.3 Torr下,聚乙烯樣品將過度滾沸,此將致樣品無法於60分鐘內達完全分解;於其餘參數下,樣品皆可完全分解致無灰渣殘留程度;GC/MSD檢測結果發現:丙酮及乙醇為各參數下皆產生之物種,並以丙酮為各參數下之主產物;產物多樣性於壓力3~5 Torr下為最高;改變氬氣流量實驗下(壓力5 Torr、電極距離2 cm),氬氣通量3 sccm之參數可獲得最高之丙酮含量;改變反應壓力及電極距離實驗下(氬氣通量3 sccm),以反應壓力3 Torr、電極距離2 cm參數下反應可獲得最高之丙酮含量;而最高乙醇含量回收物係於無氬氣通量、反應壓力0.3 Torr、電極距離2 cm反應下測得。塑膠製品令人類生活帶

來許多便利性,但相對亦造成種種廢棄物及有害物之環境汙染問題;本研究實驗方式為改善塑膠汙染提供一方向,運用射頻電漿技術進行廢棄聚乙烯分解重組,製備具經濟價值再生物(如丙酮及乙醇),達到資源循環利用之效,並且可完整改善塑膠所造成之環境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