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輕軌沿線景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淡海輕軌藍海線11/15通車一日遊攻略懶人包跟著這樣玩就對啦!也說明:圖片來源:Steven Lin淡海輕軌藍海線幾米列車眾所期盼的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一期終於在11/15 ... 淡海輕軌綠山線沿線飽覽自然山水風光周邊祕境景點大蒐羅

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王志弘所指導 黃文誼的 基礎設施中介的人水關係:新店溪秀朗橋至碧潭橋段水岸研究 (2018),提出淡水輕軌沿線景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店溪、基礎設施、資源、風險、人水關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啟仁所指導 曹志賢的 橋樑再利用-以高雄市公園陸橋保存活化再利用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關鍵字:公園陸橋、天空雲台、橋樑、保存、活化、再利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淡水輕軌沿線景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淡海輕軌一日遊|絕對療癒的幾米列車.購票資訊.行程規畫則補充:超人氣➤淡水新玩法,跟著幾米公仔出遊趣➤淡海輕軌一日遊, ... 碼頭更棒的是,淡海輕軌每一站都有景點能玩淡海輕軌一日交通聯票亦可免費搭淡水客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淡水輕軌沿線景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礎設施中介的人水關係:新店溪秀朗橋至碧潭橋段水岸研究

為了解決淡水輕軌沿線景點的問題,作者黃文誼 這樣論述:

本研究嘗試結合政治生態學、基礎設施研究和空間調節機制等觀點的啟發,針對新店溪水(岸)基礎設施中介的人水關係,考察其部署、轉化,以及從擷取資源到風險掌控的過程。基礎設施是轉化新店溪水的性質與人的活動關係的中介物,也是驅動政治經濟力量的技術物。相對於清朝拓墾時期順應自然的利用方式,日治時期展現了現代技術主導的資源統籌及降險施為,然而,戰後發展期卻因劃界治理,與水爭地,讓新店溪成了都市邊緣的厭棄自然,直到晚近在全球都市競爭的驅力下,水岸高灘地華麗轉身為休閒遊憩、景觀化、觀光化的魅力形象塑造場域。本研究資料來源,取自官方規劃報告、統計資料、新聞報導、田野考察、參與式觀察、實地訪談,以及歷史文獻和地圖

分析。透過水(岸)基礎設施所中介的人水關係,分辨出為了實踐親水欲望卻導致「疏離的都市自然」、承擔洪患風險下「時而競爭時而共存」的河濱休閒活動,以及儘管隨著環境變遷卻也無法完全抹除「歷史的紋理」,依託於不同功能形式的基礎設施中介,因而展現都市自然的不同意義。在過往都市河川的治理思維和手段中,看似滿足了防洪需求,忽略了生態維護,兩個課題總是互為矛盾對立,甚至是單向侵害的關係。然而,在防災觀念的轉向並結合環境休閒意識後,這些難題是否突然得以迎刃而解?當政府及專家學者將水中、水岸部署的基礎設施逐漸整併在一起,其與都市水岸計畫的關係是否已被充分考量?無論是水利工程、水岸防災設施還是水岸遊憩建設,它們在不

同的情況下是否都能發揮個別的影響力及效用?本研究試圖辨明在資源化、去風險化的過程中,新店溪(自然)不只是一條河流(都市自然),在景觀水岸的發展下,還涉及更上一層次的空間調節機制,因河川線以外的水岸土地價值正在翻轉,其中更彰顯出政治、社會、經濟因素交錯的利益價值衝突。同時,不能忘了,在這片土地上(新店溪畔)生活的人,也會以「自身」的力量重新轉譯水基礎設施的物質性及中介性。換言之,因基礎設施的物質性部署,使新店溪成為一種可取用的自然資源,可阻擋的風險,並透過治理體制及論述形構中介了政治經濟過程與都市發展,也中介了遊憩消費社會,形塑出人與自然的多重關係。

橋樑再利用-以高雄市公園陸橋保存活化再利用為例

為了解決淡水輕軌沿線景點的問題,作者曹志賢 這樣論述:

全世界有各式各樣的橋樑,因著運輸與跨越的需求而被製作使用。但隨著時間的改變,原功能的消失或增加的需求,造成橋樑無法負擔,面臨閒置、被拆除或擴充改造的處置,而也有一些少數的橋樑因已經閒置許久或有著需被保存的理由,經由政府部門以「保存活化再利用」的方式來延續和呈現其另一種生命。高雄市政府於2012年有鑑於都市更新與文化資產保存,高雄港站旁「公園陸橋」其中紅拱橋部分有被保存的需要,故配合引道的拆除,一併進行紅拱橋保存活化再利用規劃與設計,於2013年8月成功爭取內政部營建署補助並配合市府不足款支應,於2014年1月27日動工,在2014年9月26日由陳菊市長舉行開幕典禮,市府稱呼改造後的公園陸橋為

「天空雲台」。本研究先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再以個案分析的方式,實施探索性研究。藉由公園陸橋的改造,並與其他個案比較分析,再詳實說明公園陸橋規劃與設計,嘗試尋找橋樑再利用的八個重要關鍵要素,分別為1.高度的發展潛能2.道地的再利用3.可逆性原則4.無障礙空間5.社區居民的支持6.豐富的創意7.優良的品質8.妥善的維護。此外,並建構橋樑活化再利用的規劃方向及建議國內橋樑活化再利用的方法與策略。本研究也詳實記載公園陸橋施工過程,探討公園陸橋改造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案,綜合提出二點建議,分別為:政府部門訂立契約需求應更加明確,以減少廠商辦理規劃設計產生的差異衝突;以及建議含公園陸橋之高雄港站整體區域應以

「文化景觀」地位保存。期許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能夠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未來橋樑改造再利用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