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強度磅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潘誠平所指導 許加得的 高性能混凝土推進管管厚分析 (2019),提出混凝土強度磅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性能混凝土、管壁厚度、Solid65元素、Menetrey-Willam破壞準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與防災研究所 陳彥璋所指導 吳忠樺的 運用透地雷達量測河川通水斷面 (2009),提出因為有 透地雷達、電磁波振幅、HHT、河川通水斷面的重點而找出了 混凝土強度磅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混凝土強度磅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性能混凝土推進管管厚分析

為了解決混凝土強度磅數的問題,作者許加得 這樣論述:

汙水下水道系統常以20年做設計目標,但現代社會人口遷移快速、都市化越來越集中,使得過去設計的管線配置及汙水排放量常常不敷使用,由下水道系統的設計流程可知,汙水排放量除了與管線配置有關外,管材的水頭差及下水道管徑也有密切關係,水頭差的設計與施工難易度有關,管徑大小則與下水道管的材質和壁厚相關,因此針對鋼筋混凝土管,本研究參考陳俊村[5]、鄭銘富[6]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進行管壁厚度設計,希望藉由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降低管材厚度、提升管徑容量,降低施工難易度。由分析結果發現,管徑1000mm的高性能鋼筋混凝土管壁厚度若小於100mm,在推進施工階段會有直接壓碎的可能。此外CNS建議1000mm管

徑的厚管在特殊案例中也有壓碎的可能性,而CNS建議的特厚管則可以滿足普遍的施工需求,經分析後管厚不建議縮小,但強烈建議提升混凝土磅數,減少施工及營運階段的損壞風險。另外,在進行鋼筋混凝土的有限元素法分析時發現,ANSYS內建的Solid 65元素比起過去模擬脆性材料的Menetrey-Willam破壞準則有更好的模擬能力,並能追蹤碎裂後的力學行為。

運用透地雷達量測河川通水斷面

為了解決混凝土強度磅數的問題,作者吳忠樺 這樣論述:

水理、水文分析中河川通水斷面為一非常重要之參數。以往大多數採用鉛錘法量測河川通水斷面,以鉛錘法量測需耗費大量時間、經費與人力,所得資料之時效性有限且施測之危險性極高,其量測之斷面為非連續性斷面,無法顯示真實之河川斷面狀態。『透地雷達』(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簡稱GPR)大量運用於大地工程與地質探測上,於地下水位深度、斷層位置探勘、堤防掏空等檢測項目中之成果相當豐碩。USGS於1996年首度運用透地雷達進行河川斷面量測,研究指出對透地雷達不需接觸水體進而能夠提高安全性與準確性且所得為連續資料之特性,抱持高度肯定。但河川通水斷面之分析是以人為判釋之方式進行,人為判釋受

個人主觀意識與判釋之經驗影響,於判釋上並無準則。本研究選定北勢溪流域為實驗區域,建立透地雷達現地量測與資料分析之流程,運用透地雷達影像、透地雷達電磁波振幅與運用HHT(希伯特-黃轉換)分析電磁波振幅以三種分析方法建立透地雷達資料判釋之機制,改進以往人為判釋之缺點。分析後可得連續之河川通水斷面,並與傳統鉛錘法所得之結果進行差異性比較,比較之結果顯示兩種方法之差異約於15%以內,證明透地雷達可運用於實際之河川通水斷面量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