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古瓊忠寫的 實驗工程量測不確定度分析:基礎與實務指引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興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所 陳豪吉所指導 何珏廷的 國內輕質骨材混凝土應用於離岸風電浮式平台之可行性探討 (2021),提出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離岸風電、支撐結構、輕質骨材混凝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所 陳豪吉所指導 陳志榮的 還原碴運用於低強度混凝土之可行性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還原碴、安定化、細粒料、安定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驗工程量測不確定度分析:基礎與實務指引

為了解決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的問題,作者古瓊忠 這樣論述:

  本書內容涵蓋化學、微生物、機械、土木、電性領域實驗室內評估量測不確定度時非常實用的指引手冊,書中眾多案例均為實務上所常遇見者或是國際間各領域所頒布不確定度指引中所引例子者。 本書特色   1.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專業著作。   2.內容與實務涵蓋了化學、微生物、電性(EMC/EMI)、土木、機械等領域實際不確定度評估之步驟和方法。   3.介紹不確定度分析軟體建構之方法,利用Execl強大運算能力配合Kragten電子表格,來計算不確定度。便用實例驗證軟體之可靠性。   4.介紹量測不確定度在規格符合性判定和風險分析上的應用,引進保護段的概念。

國內輕質骨材混凝土應用於離岸風電浮式平台之可行性探討

為了解決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的問題,作者何珏廷 這樣論述:

固定式離岸風電業已發展出成熟的商業開發模式。然而,傳統固定式離岸風電因受制於基座結構的重量,欠缺經濟效益並導致開發多半僅能侷限於近岸海域。當今的離岸風電機支撐結構主要以鋼結構為主導,因為在過去十年中,鋼樁占絕大多數,近年來開發出新型多樁鋼結構。然而,隨著離岸風電機的擴大,以及海上風電場的潛在場地位於越來越深的水域和越來越遠的海岸,設計、運輸和安裝支撐結構的條件也在發生變化。許多風速較大且風流向較為穩定的區域恰好位於離岸較遠的海域,因此許多國家皆開始將浮式平台之技術導入離岸風電的開發,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海上風能資源,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目前世界各國正在開發更多新型式的支撐結構,且隨著離岸風場條件

的變化,尋求更多材料及結構型式的應用越來越重要。若能經由良好之配比設計,我國國內生產之輕質骨材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國外離岸風電使用標準60MPa以上,亦非難事。本文探討國內未來海上風電廠使用輕質骨材混凝土的可行性,以期未來提供更經濟更有效率的可行方案。

還原碴運用於低強度混凝土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混凝土試體抗壓強度的問題,作者陳志榮 這樣論述:

還原碴為煉鋼廠利用電弧爐煉鋼過程所產出之副產物,因近年環保意識高漲、且為符合綠色產業,本研究以電弧爐煉鋼所產出之還原碴,在經過完整之安定化程序後混入混凝土,用以取代部份細粒料作為混凝土的膠結料,在不同之水膠比(W/B)的設定下,檢視不同比例的還原碴摻加入混凝土,觀察其7天、28天強度等相關試驗結果,並探討還原碴用於低強度混凝土的可行性及其強度差異性。研究內容採用還原碴佔細粒料的之80%、70%、60%、50%及40%等5種不同比例來設計,即將原本全部由旋轉窯爐碴粒料所組成的細粒料,更改為由旋轉窯爐碴粒料與還原碴粒料等兩者互相搭配組成。新設定為旋轉窯爐碴粒料:還原碴細粒料比 = 2:8、3:

7、4:6、5:5及6:4共五組細粒料變數為主,另外再搭配5種不同水泥使用量為輔,在水泥試體養護7天及28天後,利用單軸抗壓試驗獲得試體的抗壓強度數據。試驗研究顯示,安定化後之還原碴摻加在較低強度之非結構混凝土中,其試體的抗壓強度尚略優於一般混凝土(其強度幾乎可達210 kgf/cm2以上)。只要還原碴經適當的安定處理程序後,將還原碴使用在低強度混凝土等營建用途上,當可有效展現還原碴的適用與價值性,不但對於循環經濟有所幫助、更可以減少天然資源的開發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