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標籤產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減碳標籤產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廣宇寫的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發展轉型 和林憲德的 建築產業碳足跡:建築、景觀、室內裝修的碳管理策略(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對外翻譯 和詹氏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班 陳瀅世所指導 劉善德的 環境教育中的STEAM教案設計與評估之行動研究─以臺南市國小高年級為例 (2020),提出減碳標籤產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素養、STAEM教育、行動研究、氣後變遷、教學反思。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胡憲倫所指導 郭霆的 產品碳標籤之消費者認知及業者效益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產品碳標籤、消費者認知、業者效益的重點而找出了 減碳標籤產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減碳標籤產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發展轉型

為了解決減碳標籤產品的問題,作者王廣宇 這樣論述:

中國確立了“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發展目標,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作為發展中大國, 中國計畫僅用 30 年的時間減少排放,實現從達峰到中和任重道遠。在這一目標指引下,社會經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變革。消費、市場、監管、投資等領域該如何應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部門需要做出哪些改變?《零碳金融》一書嘗試回答這些新問題。 本書聚焦碳中和實現的金融驅動力和經濟分析,結合金融投資的一線實踐,提出金融支持綠色轉型主要有三個作用域:綠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轉型金融——尤其是後者,在雙碳目標落實中將發揮關鍵作用。本書還對碳金融、碳足跡、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監管等前

沿問題深入分析,提出要完善綠色金融及碳金融體制機制,著重發揮轉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術和驅動產業“轉綠”方面的作用。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靠政策、市場、技術三者合力完成。本書另外從數位化減排、有為政府以及新實體企業行動等角度,梳理綠色轉型的綜合路徑。現代企業實施“減碳為零”戰略,更多企業家抱著“重做一遍” 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更多長期金融資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實現規模化綠色產品和服務,才是全社會實現碳中和願景的通途。   王廣宇 華軟資本創始人、董事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董,吉林大學校董,長江商學院金融

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校友會會長。 王博士于 2008 年創立的華軟資本是國內領先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機構,主導項目曾多次獲評業界優秀案例。他在金融科技、上市與投資並購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曾多次榮膺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中國優秀股權和創業投資家突出成就獎、中國 TMT 產業十佳投資人物、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傑出青年投資家、中國傑出並購人物、金牛股權投資精英、卓越金融科技領袖等榮譽。 王博士著有《負利率:銷金時代與貨幣狂潮》《新實體經濟》《先鋒:股權投資在中國》《2049 智慧崛起》《知識管理:衝擊與改進戰略研究》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碳中和金融分析

一、雙碳目標與新發展框架 / 003 (一)低碳轉型是未來發展路徑 / 003 (二)減排要依靠市場機制 / 004 二、綠色溢價 / 009 (一)平價碳成本 / 010 (二)綠色溢價與碳價 / 011 三、碳產權與外部性 / 012 (一)氣候變化的外部性 / 012 (二)碳產權 / 012 (三)碳配額與碳信用 / 016 四、便利收益 / 017 (一)便利收益與風險溢價 / 017 (二)碳便利收益的期權特性 / 018 五、風險管理 / 018 (一)非市場風險 / 019 (二)市場基礎、運行和濫用風險 / 021 第二章 綠色消費與碳足跡 一、碳足跡與碳資訊披露 / 02

7 (一)碳標籤 / 027 (二)消費源頭減排 / 029 (三)碳資訊披露 / 030 二、綠色消費引導綠色供給 / 032 (一)綠色戰略頂層設計 / 033 (二)執行新型消費計畫 / 035 (三)增加創新綠色供給 / 036 三、綠色行為與個人激勵 / 037 (一)觀念機制更新 / 037 (二)環保行為干預 / 041 第三章 零碳金融 一、金融:零碳化調整 / 047 (一)實現碳中和的三大金融域 / 047 (二)發展零碳金融至關重要 / 054 二、氣候金融 / 056 (一)內涵與實踐 / 057 (二)氣候金融體系 / 059 三、權益與包容性金融 / 063 (一

)權益金融和投資基金 / 063 (二)普惠與包容性金融 / 066 四、可持續金融 / 067 五、零碳金融應重視發輾轉型 / 069 (一)完善綠色標準 / 069 (二)披露環境資訊 / 070 (三)激勵低碳投融資 / 070 第四章 碳金融 一、碳排放權交易 / 075 (一)交易標的 / 075 (二)商品與金融屬性 / 077 二、主要規則 / 078 (一)交易制度 / 078 (二)市場主體 / 081 三、碳產品 / 082 (一)碳現貨:新征程 / 082 (二)碳期貨:大未來 / 084 (三)碳金融衍生品 / 086 四、碳基金投資 / 090 第五章 綠色金融

一、綠色信貸 / 101 (一)界定與概述 / 101 (二)綠色信貸制度 / 105 (三)銀行綠色信貸管理 / 107 二、綠色證券 / 109 (一)界定與概述 / 110 (二)制度與指數 / 113 (三)ESG與資訊披露 / 116 三、綠色債券 / 120 (一)界定與概述 / 120 (二)標準與實踐 / 121 (三)發行條件與流程 / 127 四、綠色保險 / 131 (一)界定與概述 / 131 (二)制度與實踐 / 133 (三)發展與保障 / 136 五、完善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 / 140 (一)優化綠色金融標準 / 141 (二)強化能力完善認證 / 142 (三

)創新產品鼓勵披露 / 143 第六章 轉型投資 一、能源清潔和可再生 / 147 (一)清潔發電和可再生能源 / 149 (二)生物質開發利用(非電力) / 151 二、能源密集型製造業 / 152 (一)製造端是主要排放源 / 152 (二)製造業升級與減排 / 153 三、交通和居住產業 / 154 (一)新能源汽車 / 154 (二)節能建築 / 156 四、農業現代化與科技化 / 157 (一)動植物資源與現代育種科技 / 158 (二)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科技 / 161 (三)農業現代化設施與資訊化 / 161 (四)林業科技與森林碳匯 / 165 五、突破性前沿科技 / 165

(一)碳減排技術 / 165 (二)零碳與負碳技術 / 168 第七章 有為政府 一、碳政策組合 / 175 二、碳稅與碳邊境稅 / 178 (一)碳稅的討論 / 178 (二)碳邊境稅與碳洩漏 / 180 (三)碳關稅對中國的挑戰 / 182 三、碳監管 / 183 (一)國外碳市場的監管經驗 / 184 (二)構建公平有效監管體系 / 185 (三)強化市場監管手段 / 186 (四)全程監管:從排放行為到配額交易 / 187 四、完善法制體系 / 188 (一)提高層級配套細則 / 189 (二)完善法制內在邏輯 / 190 五、消除非市場壁壘 / 193 (一)規範各行業減排技術標準

/ 193 (二)構建碳排放核查體系 / 193 第八章 國際借鑒 一、美國:自主碳減排交易 / 197 二、歐盟:完備碳市場嘗試 / 199 三、日本:碳排放總量交易 / 202 四、印度:探索碳期貨和碳融資 / 205 第九章 數位化減排 一、數位化浪潮:推動減碳 / 211 二、數位化生活與居民減排 / 213 三、數位化轉型與企業減排 / 214 (一)數字產業發展優先減排 / 216 (二)數位化轉型加速製造業減排 / 219 四、能源互聯網驅動減排 / 220 (一)釋放數位化潛力提效 / 220 (二)能源與工業互聯網脫碳 / 221 五、數位化減排的新空間 / 224 (

一)發揮大型科技公司的優勢 / 224 (二)助力城市管理和運行減碳 / 227 第十章 新實體企業:重做一遍 一、實現碳中和,企業是主力軍 / 231 (一)明確雙碳戰略 / 231 (二)培育低碳新模式 / 232 (三)內部碳資產管理 / 233 二、零碳金融:支援新實體 / 235 (一)服務之上更應支援轉型 / 235 (二)傳統金融加速“點綠成金” / 237 三、企業家精神: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 238 四、應對氣候危機:中國企業在行動 / 241 參考文獻 / 247 後 記 / 255 附 錄 / 257  

環境教育中的STEAM教案設計與評估之行動研究─以臺南市國小高年級為例

為了解決減碳標籤產品的問題,作者劉善德 這樣論述:

環境教育於我國十二年國教中列屬重大議題之一,各項議題皆具有跨領域學科的特性,而STEAM教育(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正也是打破領域學習的教學概念,自STEAM教育發展相關議題教學中,便說明自然資源、環境議題、氣候變遷等內容合適運用於該教學方式,故本研究以發展主題式環境教育氣候變遷課程模組《綠色小尖兵的「碳」索篇「章」》,並融入運用STEAM教育內容進行教學。本研究共計進行四次教學施測,於臺南市四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以質性資料教學反思、觀議課反饋、學童作品成果、軼事紀錄、教學影像為主,討論課程對學童環境素養的學習成

效,量化自編成就測驗卷及新生態典範量表兒童版為輔,評斷學童對認知與情意的吸收成效。研究結果合適運用STEAM教育進行環境教育教學,且能提升學童對教學內容相關議題的學習興趣,並於教學反思中發現課程模組雖具有較難且深入的內容教學,教學者需運用較多口頭提點與說明,以提升學童對本議題內容認知及情意態度,但僅於研究一施測結果情意領域達顯著差異性,以「生態危機」為主要提升構面,其次為「人類免除主義」構面;最後以本研究課程模組質性與量化結果討論,分別對課程設計、教學者、未來研究三個面向,提供後續實施及研究建議。

建築產業碳足跡:建築、景觀、室內裝修的碳管理策略(三版)

為了解決減碳標籤產品的問題,作者林憲德 這樣論述:

  如今,全球一片碳揭露、碳盤查、碳經濟之聲,全球500大企業已組成「供應鏈領導聯盟」要求旗下供應商公布碳足跡資料,許多廠商擔心產品無碳標籤賣不出去。   這隻「碳足跡怪獸」已逃出「潘朵拉的盒子」,建築產業陷入一片「碳恐慌」中,假如我們不勇敢抵禦這「碳足跡怪獸」,也會被這怪獸吞食而亡。本書建築、景觀、室內裝修三產業的碳足跡評估法,是預防「碳足跡怪獸」來襲的防波堤,盼能將衝擊誘導至優質永續產業之方向,希望能以「最誠實的碳足跡認證」之「法器」將這些鬼魅怪獸降服為「坐騎」,讓此「坐騎」做出真正拯救地址的事務。  

產品碳標籤之消費者認知及業者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減碳標籤產品的問題,作者郭霆 這樣論述:

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全球暖化已成為國際之間最嚴峻的環境議題,節能減碳為臺灣重要的政策,各國實施環境相關政策與措施以求永續發展,除了持續加強監測溫室氣體含量外,近年來更致力於推動碳標籤(Carbon label)。碳標籤又稱為產品碳足跡標籤,是一種消費者與廠商之間的溝通橋梁,不僅可幫助消費者瞭解商品的碳排放量,同時也可協助消費者找到重視碳排放議題的廠商,產品碳足跡已成為國際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之一,我國於2010年推動「產品碳足跡標示制度」,而碳標籤上所標示的「數值」係教育消費大眾,以達到碳排放資訊揭露。先前大多數的研究是針對消費者,故本研究分為兩部份,透過消費者認知問卷與業者效益問卷,瞭解

消費者對於碳標籤議題的認知程度、廠商取得碳標籤後的效益變化,以問卷調查進行分析統計。本研究針對全臺灣消費者,利用網路問卷的方式,回收100份消費者問卷。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碳標籤與減碳標籤多可清楚分辨,多數消費者認為碳標籤產品對環境是比較友善的,但表示不知道要去哪裡購買碳標籤產品、碳標籤產品不夠多不好找、價格比較高。由此可見碳標籤產品曝光率能見度在市場上比較低,市場上若不易找到碳標籤產品,就無法提升消費者的認知與接受度,碳標籤產品更無法在市場銷售上產生共鳴,若要廠商申請碳標籤或展延,就更加困難。另外本研究針對全臺灣已取得碳標籤、減碳標籤的業者,進行效益調查之問卷,共計調查 100 家廠商,回收2

3家,結果顯示,大多數廠商申請碳標籤的動機,為產業大環境趨勢改變,為了要符合公司環保趨勢、提升公司綠色品牌形象及公司知名度,增加產品市場銷售競爭力,驅使廠商投入碳標籤標章申請。碳標籤對於市場規模及發展的影響,可滿足消費者環保意識之提升、健全國內環保標章市場發展,促使產業技術及品質升級。針對廠商取得碳標籤標章後之市場效益變化進行調查,有18間廠商於取得碳標籤後其產品市占率、獲利率、總產值均無顯著成長(1%以下),有2間業者呈現普通成長(5%-10%),另外有3間業者呈現稍微成長(1%-5%)。在申請碳標籤過程中,從源頭檢討產品綠色設計、檢討改善生產製程、裝設節能燈具及減少資源使用、汰換老舊設備、

提高本土化原物料使用比例,可證明企業揭露產品碳足跡,除了可推廣企業對環保之訴求、善盡社會責任,亦可透過產品碳足跡計算的結果,針對溫室氣體排放量高、製程效率低的環節研擬減量方案。大部份廠商申請碳標籤是由政府補助的,而在申請碳標籤中所遭遇的最大困難,為申請程序繁瑣,取得碳標籤後有政府列管追蹤查核督導機制,需要人力配合;碳標籤三年有效到期,若要申請標籤展延,需要再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查證,需有專業人力及經費,程序繁瑣,且消費者對碳標籤認同低,市場效益不明顯,使得三年碳標籤已到期的廠商因而放棄申請展延或不繼續申請。另外大多數廠商認為提升產品碳標籤之市場價值、增加碳標籤標章期限,有助於政府提升企業申請碳標

籤之意願,更認為政府可透過簡化續約程序策略來推動碳標籤。廠商認為應加強宣導民眾認知及教育推廣,並整合相關標章法規,以建立綠色環保標章之健全完善,提高相關產業投入意願(如:政府採購法、環保標章等)能促進碳標籤制度產業之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