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好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減資好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國貞克則寫的 阿甘財報課:選股不難,我用一張圖表教你 挑出獲利又誠實的好公司! 和CarlRichards的 用心於不交易+養股+散戶的獲利準則(全三冊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長榮現金減資60%,對股價會有什麼影響?一文看懂 ... - 風傳媒也說明:我們想讓你知道:長榮海運(2603)宣布辦理現金減資60%,每股退還股東現金新台幣6元,股本也將縮小至211.64億元。本文原刊於2019年11月,我們希望透過回顧這篇文章,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樂文化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戚務君所指導 楊清鎮的 企業成功減資前後的績效分析─量化與質化分析的交互應用 (2018),提出減資好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現金減資、彌補虧損減資、庫藏股減資、深度訪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財務管理研究所 吳啟銘所指導 邱珮瑜的 台灣上市櫃公司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對公司長短期營運績效之影響 (2014),提出因為有 宣告效果、事件研究法、私募、減資、策略性投資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減資好壞的解答。

最後網站Ep.47 減資是壞消息還是好消息?認識減資的三種方式 - KKBOX ...則補充:在KKBOX 收聽Ep.47 減資是壞消息還是好消息?認識減資的三種方式!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減資好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阿甘財報課:選股不難,我用一張圖表教你 挑出獲利又誠實的好公司!

為了解決減資好壞的問題,作者國貞克則 這樣論述:

★日本亞馬遜財會類Top 3! ★作者系列著作突破60萬冊!   用17個的簡單案例, 讓存股及價值投資人避開風險, 還能爽收股息、股利賺10倍。     ‧為什麼財報數字看起來亮麗,股價卻表現平平?   ‧想要避開地雷股,該如何從財報中察覺問題端倪?   ‧業績成長但利潤率赤字的公司,可以投資嗎?     你也有以上的心聲或疑惑嗎?   只要上過阿甘財報課,你就不會被茫茫數字嚇得打退堂鼓,   因為財報可以傳遞你所不知的關鍵訊息!     ◎將財報化繁為簡,連阿甘也看得懂!   財會著作暢銷60萬冊的國貞克則,擅長將財報化繁為簡,從基本面深入淺出解說,讓人看一遍就能上手,甚至連稅務人員

都向他請教。     ◎只要一張圖表,學會看懂財報!   他在書中層層拆解蘋果、亞馬遜、索尼、夏普、三菱等30家跨國企業的財報,示範如何將複雜數字繪製成簡單圖表,並根據期間或產業進行比較,教你從中嗅出端倪,迅速掌握公司的經營風格與現金運用模式。     ◎不用學線圖、籌碼分析,也能挑出好公司!   一旦學會這套財報圖解分析法,你即便沒有會計基礎,也能用一張圖表輕鬆解讀財報,看穿經營真相。如此一來,就能輕鬆挑選出獲利又誠實的投資標的。     ◎阿甘財報課入門第一招:看出公司財務狀況   【程序1】將公司的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以相同比例尺畫在紙上。   【程序2】依序觀察5重點。   1. 有息

負債多寡,顯示借款多寡。   2. 保留盈餘愈大,顯示存錢桶愈飽滿。   3. 流動與固定資產(負債)之間的分隔線愈往上,經營安全性愈高。   4. 連接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之間的線愈陡峭,表示……   5. 損益表中表示利益的線愈往上,代表……   【程序3】進行圖解分析,讓公司財務狀況清楚浮現。     ◎阿甘財報課入門第二招:看出這家的投資價值   1.負債比高的公司,股價會貼壁紙還是……?   【案例】帝國飯店 V.S. 皇宮飯店   解析:帝國飯店有息負債為零,且有巨額保留盈餘,經營風格穩健。皇宮飯店有息負債大、本期淨利率高,以新設備獲取高報酬率。   2.為何亞馬遜每年賠錢,而股價卻

漲100倍?   【案例】亞馬遜的銷售額高達10兆日圓,卻僅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解析:網路零售業固定資產較少,還需維護訂單管理系統、承租巨型倉庫。   3.企業併購,對股價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案例】軟體銀行靠併購打敗龍頭NTT DOCOMO,稱霸日本通訊業界。   解析:以收購對象的資產和本身事業價值為擔保,活用金融槓桿調度資金。     ◎阿甘財報課入門第三招:看出這家公司的未來   ‧怎樣從現金流量表,解讀三菱汽車的經營方針?   ‧從現金流量表,就知道是處於上升期還是下降期     ◎阿甘財報課入門第四招:避開地雷股   ‧為什麼夏普會從超優質企業,淪落至破產邊緣?   ‧東

芝怎麼藉由會計操作,灌水4千億的營收?   本書特色     ‧精選30家知名企業的財報資料,傳授你圖解分析技巧。   ‧獨家整理出19個財務分析指標,讓你選股買賣都安心。   名人推薦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 戴信維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系主任 林維珩   商周<不看盤投資術>專欄作家 股魚   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系系主任 蘇迺惠     *原書名為《基本面一哥教你財報分析課》

企業成功減資前後的績效分析─量化與質化分析的交互應用

為了解決減資好壞的問題,作者楊清鎮 這樣論述:

本文利用量化與質化方法分析企業成功減資的關鍵要素。透過量化資料,發現資本結構與績效較佳的公司會進行現金減資,減資後的資本結構、經營績效、市場績效、利息保障與信用評等均有提升;股本較大且經營績效與市場績效表現較差、債權人保障與公司治理較弱的公司會進行庫藏股減資,減資後在經營績效、市場績效與公司治理上有些微提升;資本結構、經營績效、市場績效均較差的企業會進行彌補虧損減資,減資後改善的程度仍然有限。現金減資與庫藏股減資企業相比,現金減資企業在減資前後的表現均優於庫藏股減資企業;若以僅彌補虧損減資與彌補虧損減資並增資的企業相比,僅彌補虧損減資企業在減資前的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稍好,對債權人的保障較高,

但是較不受到投資人的青睞。減資後,彌補虧損減資且現金增資企業的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平均表現稍高,市場績效、債權人保障與公司治理有較大幅度的領先。透過深度訪談發現,現金減資與庫藏股減資最大的動機均是去化過多的現金。考量稅務、資金較充裕且減資規模較大的企業會選擇現金減資,考量股價持續上漲性且資金較有限的企業會選擇庫藏股減資,而法人與外資持股較多的企業,股價的持續上漲性通常較佳,也是選擇庫藏股減資的原因。彌補虧損減資的目的則是避免股價打入全額交割造成流動性問題,並且有助於未來增資計畫。訪談對象均認為良好的溝通、取得共識、以及單純的股權結構是減資案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最後,減資並非未來績效的保證,在市場

條件較差的台灣,未來景氣的好壞,仍然是影響國內企業績效發展的關鍵。

用心於不交易+養股+散戶的獲利準則(全三冊套書)

為了解決減資好壞的問題,作者CarlRichards 這樣論述:

  《用心於不交易》   如果你問我,手中的股票哪一檔獲利最高?我會告訴你:被我忘掉了的那一檔。   股市獲利的祕訣在哪裡?老實說,祕訣就在「不交易」這三個字。——本書作者林茂昌   作者林茂昌,國內知名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   但更厲害的是,他執筆創作前原本是績效卓越的專業級投資者,   他的第一本書《我的職業是股東》,告訴你投資為什麼容易賠錢。   本書是他的第二本書,告訴你:投資想獲利,其實來自於不交易。   歡迎進入林茂昌的不交易的世界。   ◎首先,你要選擇正確的遊戲:   投資市場裡,充斥著各種影響漲跌的遊戲規則:   零和遊戲、大富翁遊戲、馬太效應、正和遊

戲,你要選擇正確的遊戲才能贏。   作者的用心於不交易,又是哪一種遊戲?   ◎不交易的重點不是漲跌,而是競爭優勢──看這家公司是否有壟斷力:   所謂的壟斷力量,就是找出手中持股的長期競爭優勢,怎麼找?   作者的標準有:5到10年的穩定獲利、最好每股盈餘(EPS)維持2元以上、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0%以上。   但要小心負債過高和ROE過高的公司。為什麼?   還有,企業的合作優勢和人脈網絡也是關鍵。這些資料要去哪裡找?   ◎然後,你複利了嗎,這是獲利關鍵但也是魔咒:   複利只有兩個重點:   1.投資一定要賺錢,至少不能賠錢,才談得上複利。   2.賺到的錢要再投入,

就是把每年收到的股息再拿去買股票。   為什麼這麼簡單,多數人卻做不到?因為穿隧效應。   ◎我實際執行的「不交易」體驗:   作者曾長期持有國內外績優股,   他曾遇到哪些問題?如何因應?如何思考?   一般人看的是股票的價格,林茂昌看的是股票的價值,   這就是交易世界與不交易世界相交會之處。   唯有用心於不交易,你才能了解用錢賺錢的真義。   《養股,我提早20年財富自由》   「看完本書,最大感想是,與其養兒子,不如現在開始養股兒子。」—本書小編   作者黃嘉斌在股市打滾超過20年,曾創下傲視證券業的76.3%報酬率。   不到50歲就靠「被動收入」擺脫薪資束縛、財富自由,

  他的訣竅不是天天看盤、殺進殺出,而是:養股,閉著眼睛抱10年。   他說,沒錢買股王不要緊,但你能從小資股就開始養大它!   他用三張表、六個指標,養出賺錢標的。   ◎養股有三種,哪一種最適合我?   .買了不用管、自己會長大:成長股   投資報酬率是否持續成長三年,且漲幅在三成以上。   例如:大立光(3008)、中美晶(6414)、玉晶光(3406)。   .平常賺不多,但定時會送上孝親費──價值股:   要找股價淨值小於1的標的,但要注意公司負債、海外子公司和存貨。   台積電(2330)、新唐(4919)、長華(8070)、新揚科(3144)都是。   .大家不看好的

產業,卻偷偷漲10倍:轉機股   轉機股有四種類型,其中「有富爸爸加持」的標的,   最有可能成為超級大黑馬,像是:鴻準(2354)、大榮(2608)、建漢(3062)。   ◎善用六大指標,小資股也能「養」成翻倍賺   .營收不能只看公司有沒有賺錢,要看用1元能賺多少?   .想逮住股市的大黑馬,別錯過每股盈餘逐季倍數成長的個股   .想打敗定存,就用股息殖利率挑價值股。搭配抵扣率達15%的標的,讓你再賺一次股利(息)。   .投資最怕誤把本夢比當本益比,地雷公司都有九大凶兆,博達、樂陞都曾走過一樣的路,這樣教你除雷。   ◎我這樣養股,打敗加權指數   .投資別聽名嘴,要聽市場專家

:年底的外資分析、法人報告就是你的選股依據。   .賺波段,你得看利率循環法,有四個階段,進出也得守紀律。   .如何分析產業特性與評估重點?怎麼看出「飆的」與後續追蹤?   ◎存到第一桶金,我這樣管理風險   .投資的第一步,存小錢或存零股,獲利50萬之後,這樣操作資金可以賺倍數!   .期貨、選擇權和台股有什麼關係?怎麼布局?   .當行情急轉直下,哪種股票該養著,哪種股票得棄養?脫手三分之一最能保本。   本書特別加碼送45支養股精選,   讓你現在就開始養股兒子,最快達到財富自由。   《散戶的獲利準則》   連續五年盤據連鎖書店財經排行榜   亞馬遜讀者4.5顆星熱烈好評

  「這是近年來把投資觀念講得最透澈的一本書!」雪球股達人溫國信   投資股票和基金,怎麼做才會獲利?   ‧隨時觀察股市,才可能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   ‧蒐集飆股資料與消息,只要買到一、兩次,從此就能財務自由了。   ‧多看財經雜誌、收看財經節目。   ‧注意經濟學家、股市分析師的趨勢預測。   ‧多聽幾位理財顧問、銀行理專的建議,作好長遠的終身財務規畫。   ‧多吸收幾種金融商品知識、投資組合多樣化,避險又增加獲利機會。   …………告訴你,以上這些做法都錯了。   國際投資大師《投資金律》作者威廉.伯恩斯坦、雪球股達人溫國信、《商業周刊》財富網、專欄作家股海老牛大力推薦!  

 《紫牛》賽斯.高汀、《創意黏力學》丹.希思、《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葛瑞琴.魯賓三大暢銷作家,一致奉行!   本書特別加贈「新手必讀、老手更適用的2018台股操作實戰手冊」   由台股三大投資高手陳喬泓、股魚和艾致富聯手撰寫,告訴你:   大盤還有可能再創新高嗎?今年什麼題材當道?哪些個股可以列入選股名單?   當年錯過台積電,今年該選原相、凡甲還是智原?   替第一次買股票、或已打滾股市多年的你,打造最強獲利組合。   《紐約時報》點閱率最高財經部落格作者卡爾.理查茲,   二、三十年來歷經了慘賠與大賺,他以資深散戶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   大多數股票投資人習慣的買賣股票方式,都錯了。

  投資股票致富的正確方式,很簡單,但是很無聊,所以大多數人不採用。   理查茲愛滑雪、爬山,很少看盤、幾乎不看財經雜誌,   他身為理財顧問,卻遠離世界的金融中心紐約,半隱居在西部的猶他州,   許多親友客戶跑來問他選股、買基金的致富祕訣,問題一再重複,   於是他乾脆寫了本書告訴大家,怎麼悠哉做股票、買基金,理財賺到錢:   1.緊盯股市動向,必賠。緊守理財目標來選股才對。   2.追求最高投資報酬率,最可能的結果是你滿手套牢股票(或基金)。   3.聽別人的意見選股,必賠。個人理財的意思是:你「個人」有了解。   4.當你還有卡債或感到房貸壓力時,不可以投資股票。   5.財經雜誌的

消息,不可能讓你掌握先機。你只能偶爾看看。   6.預想退休生活的理財規畫,根本毫無意義。理財規畫請專心於最近三年。   7.出場時機要靠「了解」,不要靠「感覺」。   8.理財顧問跟你說的大部分是廣告,你該聽到的,得靠自己問。   9.學會跟家人談「錢」。對錢的觀點不一樣,投資股票可能讓你家庭不幸福。   10.投資股票而致富的人,方法很無聊、過程超單調,唯有成效讓你興奮不已   如果你還沒開始學投資,本書是你買進第一張股票、第一檔基金之前,   建立正確理財觀念一定要看的書。   如果你已經是資深股民,但是投資績效一直不如你的期待,   本書會告訴你十個必須牢牢記住的獲利觀念。 各界推

薦   《養股,我提早20年財富自由》   《商業周刊》財富網專欄作家股魚   暢銷書《高手的養成》作家安納金   財經主播詹璇依   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陳鳳馨   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財經作家夏韻芬   《散戶的獲利準則》   雪球股達人/溫國信   《商業周刊》財富網、專欄作家/股海老牛   國際投資大師《投資金律》作者/伯恩斯坦  

台灣上市櫃公司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對公司長短期營運績效之影響

為了解決減資好壞的問題,作者邱珮瑜 這樣論述:

我國政府於2002年引進私募制度後,為台灣企業開拓了一個新融資管道。隨著國際間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對於私募需求日益漸增,至今私募的運用也越來越多元化。除了一般企業的融資需求外,私募更成為企業引進策略夥伴的一個重要方式。雖然私募給予我國企業許多好處,然而也產生了許多弊端,故2010年政府針對私募相關規範做大幅度修正,不僅對於資訊揭露進行了更加嚴格的把關,更對於私募的資格作更進一步規範。本研究希望能藉由觀察市場上對於減資之企業辦理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宣告效果及財務績效進一步探究減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私募宣告效果及長期營運績效與私募價差比率及策略性投資人持股比率是否具有相關性,最後並透過實證研究

說明在法規更改後資訊相對透明下,是否有助於投資人對於減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企業的評價更樂觀並改善公司營運績效。本研究以2008年至2013年於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之私募專區宣告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台灣上市櫃公司為研究樣本,首先探討私募總體市場的輪廓及法規發展,再進一步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產業特性,並利用模型建立來檢定公司減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樣本、在私募價差、法規修正及策略性投資人持股比率大小變數下對於企業私募宣告效果及長期營運績效的好壞是否具有影響力。 將較為重要之實證結果陳列如下:(一) 未減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企業在私募宣告日前三天具有顯著累積正異常報酬,而減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企業在

後三天具有顯著負累積異常報酬;而減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企業的ROA與ROE在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後都顯著往上提升。(二) 私募減資公司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持股比重對企業私募宣告效果及長期營運績效皆不具顯著效果,而減資對累積異常報酬及ROA具有正向效果但並不顯著。(三) 私募價差受減資事件負向顯著影響,表示減資公司具有顯著較低的私募參考價格;而私募價差比率受到過去一年的ROE極大影響,但未來經營績效的好壞和私募價差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四) 法規修正對於減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企業來說能增強投資人信心,卻不能顯著促進企業之長期經營績效。顯示出法規改變有助於增進資訊透明,進而達到增強投資人信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