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坤熙寫的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第三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 Wikiwand也說明:溪頭 自然教育園區是臺灣的旅遊景點,前身為溪頭森林遊樂區,位於南投縣鹿谷鄉西南境,居鹿谷市區之東。背倚鳳凰山之山脈。其名源自當地的地名「溪頭」(臺灣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 高瑞鍾所指導 陳信宏的 銀髮族旅遊動機對小琉球生態旅遊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小琉球、服務品質、體驗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 唐玄輝所指導 蘇堤瑜的 以服務設計觀點探討森林療癒體驗-以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森林療癒、服務設計、服務隨創的重點而找出了 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的解答。

最後網站【夏天旅遊】漫步山林享受芬多精~溪頭森林遊樂區/杉林溪 ...則補充:本行程為聯營團體:06:40台北車站集合→07:00團體出發/桃園.新竹旅客會合→10:30藏傘閣休閒文化園區→12:00享用鱒魚餐→13:15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妖怪村→17:30入住溪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第三版)

為了解決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問題,作者吳坤熙 這樣論述:

  台灣的觀光遊憩資源,有自然生態、人文、產業、遊樂業、服務等,極其豐沛。本書以主管機關做有系統的實質分類,舉凡內政部營建署所經管的國家公園;交通部觀光局所經管的國家風景區;農委會林務局等單位所經管的國家森林遊樂區、保護區、保留區;退輔會等單位所經管的休閒農場;公民營風景遊樂區、溫泉區、高爾夫球場、博物館、美術館、文物館、教育館、古蹟、形象商圈、觀光夜市、臺灣的高山百岳、各縣市小百岳郊山、生態旅遊、原住民文化及各縣市地區風景線等均羅列其中,編寫力求系統而完整,期能讓讀者對臺灣的觀光遊憩資源有整體而明確的瞭解。 作者簡介 吳坤熙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系63年畢業  考試院

舉辦省營事業荐任官考試及格   現任∕  高雄醫學大學健康休閒旅遊班講師  高雄市勞工大悠活人生旅遊班講師  樹德科技大學觀光導覽班講師  義守大學觀光導覽班講師  高雄市長青學苑臺灣生態人文班講師  臺南市觀光協會講師  行政院人事月刊旅遊專欄主筆  經常應邀在各地機關、團體演講  保持每週登山人文生態旅遊   經歷∕  台塑關係企業營建工程師  省營唐榮公司營建處主任  新竹商銀、建經公司科長  高承開發公司副總經理  月眉育樂世界襄理  東方技術學院觀光系講師  樹德科技大學休管系講師  台灣各地住透透、遊透透三十餘年  大東海補習班導遊、領隊班講師

銀髮族旅遊動機對小琉球生態旅遊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問題,作者陳信宏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問券調查方式調查65歲以上的民眾對於小琉球服務品質的看法以及在小琉球的體驗滿意度。之後檢定服務品質與體驗滿意度兩者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服務品質與滿意度呈現正向相關。最後對於服務品質方面提出兩點建議:1. 重視服務人員與銀髮族遊客間之互動。2. 加強小琉球醫療資源服務。而在體驗滿意度上提出三點建議:1. 加強服務人員的訓練。2. 加強餐飲品質。3. 提出有吸引力的觀光宣傳

以服務設計觀點探討森林療癒體驗-以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為例

為了解決溪頭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問題,作者蘇堤瑜 這樣論述:

森林療癒為透過森林體驗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台灣60%面積為森林覆蓋,豐富資源適合發展森林療癒。由於缺乏認識,台灣森林療癒服務發展不完善,無法提供持續性的健康效益。本研究以服務設計思維與方法,探討如何執行完善森林療癒服務體驗,以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為個案。研究目標為(1)透過服務設計了解溪頭所面臨的問題,結合服務隨創思維建構服務概念。(2)測試顧客對概念的花費意願及概念滿意度,評估管理者對概念的可行性,提出森林療癒服務建議。(3)比較成功模式,討論溪頭森林療癒介入服務設計帶來的改變、影響及價值。目前園區無森林療癒特色、缺乏健康服務。運用專家共創設計工作坊發展健康概念,轉化在地資源。透過362份

問卷調查潛在客群,高花費意願參與項目為體驗式健康的深呼吸療癒木屋、森林療癒專屬活動、季節性食療餐。約70%受測者喜歡自然類別體驗活動,如療癒步道、夜間感官、季節性活動。退休、商業、服務業客群較願意花費健康檢測規劃。綜合質量化結果,提出完善森林療癒服務建議:確定目標客群、擬定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項目、建立對外與對內利害關係人合作、增加數位服務渠道。並以服務隨創轉化在地資源,使森林療癒得已永續經營,提升大眾健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