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成為國內最主要取得減量額度的 - Facebook也說明:執行抵換專案,取得減量額度! #淨零碳排#碳中和當企業忙著節能減碳愛地球的同時你知道減少的碳可以換成#減量額度嗎❓ 其實在民國104「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施行 ...

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李育明所指導 蕭可晉的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流程考量氣候變遷議題相關承諾之研究 (2021),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願承諾、溫室氣體減量、環境影響評估、綠色電力、綠色能源。

最後網站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總說明則補充:其排放量超過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配量部分,應取得足供抵換之. 排放量。(草案第十五條). 九、 為鼓勵事業主動執行溫室氣體減量,規定得於核配排放量前主動提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流程考量氣候變遷議題相關承諾之研究

為了解決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的問題,作者蕭可晉 這樣論述:

溫室氣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並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已成全球積極處理的環境議題。台灣最近一些重大的開發案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加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之衝擊。而在台灣這些重大開發案,需要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才可以進行開發,其中否決權為台灣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中相當獨特的機制,促使開發單位自願承諾讓開發案件通過。而環保署於2020年3月27日公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量評估處理原則」,據以推動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事宜,藉以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目標。開發行為經環評審查通過後,需向環保署提出溫室氣體抵換量取得計畫。增量抵換來源可來自溫室氣體

減量及管理法抵換專案等申請取得的減量額度;亦可經由執行非屬送審開發行為的溫室氣體減量措施取得。政府單位透過環境影響評估中獨特的否決權審查機制,促使開發單位在考量企業社會責任與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的觀點下,自願承諾進行溫室氣體減量或是使用綠色電力,進而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緩解全球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