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寫的 運輸部門能源與溫室氣體資料之構建與盤查機制之建立(3/3):建立運輸能源效率指標與運輸成長預測模式 [100灰] 和倪佩貞的 運輸部門能源與溫室氣體資料之構建與盤查機制之建立(2/3):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登錄、查驗標準與機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 - 崇越電通也說明:致力於本公司之溫室氣體盤查,以確實掌握本公司溫室氣體排放狀況。 二、 推廣節能環保理念,日常能源管控、節能照明燈具之採購,加強節能減碳教育.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所出版 。

中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趙煥平所指導 劉晴喜的 溫室氣體盤查與分析評估-以某玻璃製造廠為例 (2020),提出溫室氣體盤查清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溫室氣體減量、玻璃產業、節能減碳、盤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張章堂所指導 蕭志政的 溫室氣體盤查與減量措施之研究-以水泥廠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水泥、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實際排放強度、二氧化碳捕捉的重點而找出了 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的解答。

最後網站積極進行自願性溫室氣體排放盤查 - 華通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則補充:溫室氣體 排放. 華通自2009年開始建立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以此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基準年,並推動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同時依循ISO14064-1查證規範建立內部盤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溫室氣體盤查清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輸部門能源與溫室氣體資料之構建與盤查機制之建立(3/3):建立運輸能源效率指標與運輸成長預測模式 [100灰]

為了解決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的問題,作者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這樣論述:

  本計畫為賡續節能及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系列研究之子計畫之一,系列計畫分3年期辦理,分別為96年「探討運輸部門政策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影響」、97年「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登錄、查驗標準與機制」,以及本(98)年「建立運輸能源效率指標與運輸能源成長預測模式」等3項子計畫。本計畫為第3年期,研究重點包括下列7項: 1.持續蒐集更新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清冊資料庫; 2.建置運輸部門能源與溫室氣體查詢網頁; 3.規劃可行的運輸能源整合模型架構; 4.彙整並檢討運輸部門行動方案執行成果並研擬減量策略; 5.建立運輸能源成長預測模式; 6.建立運輸能源效率指標; 7.蒐集國內外運輸部

門節能及節能減碳推動現況資料。研究成果除建立更完備之運輸部門能耗與排放資料,並依「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進階之推估方法進行運具溫室氣體排放計算外,更依據更新後數據進行運輸部門排放基線預測、檢視運輸部門減量行動方案執行成效,並在考慮整體經建發展情況下,提出既定減量目標可能高估運輸部門減量潛力。本研究成果可提供運輸部門作為研訂節能及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策略之參考。

溫室氣體盤查與分析評估-以某玻璃製造廠為例

為了解決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的問題,作者劉晴喜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可能造成地球生態浩劫,因此各國不斷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政策,目前國際間已積極探討溫室氣體減量計畫推動與執行,以減緩全球暖化趨勢。本研究以一家玻璃製造產業為例(以下簡稱案例廠),蒐集和比較分析近二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並進一步參酌其它文獻資料以及依照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後,對溫室氣體排放源數據進行研究及鑑別分析,然後藉此研擬對未來溫室氣體減量與改善之對策。依照資料收集結果顯示案例廠在2019 年度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55,047.363 公噸CO2e ,2018年度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則為148,674.130 公噸 CO2e,較 2018 年度增加4.29%,主因於2018年第4季七窯進

行冷修作業而產線無從事投料生產,因而對比2019年之活動數據與排放量相對減少。分析各範疇排放源,範疇一中以製程及移動燃燒排放為主,範疇二則以電力使用為主要排放源,其中又以生產製造需使用之重油與電力為主要來源。而重油使用量占2019年度年平均用量約 48.69%,其次為電力使用量則占全廠約29.77%,因此重油與電力將是該案例廠進行溫室氣體推動減量之主要方向。可以確認的是案例廠之溫室氣體排放量與重油使用量則呈現正相關,因此汰換或調整提升設備的燃燒效率與減少相關燃料用量為當務之急。另外在研究中也發現政府在2015年制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中規劃期程長期目標(2050年)需降至基準年(2005年

)排放量的 50%以下,而中期目標(2030年)需降至基準年(2005年)排放量的20%以下,短期目標(2020 年)降至基準年(2005年)排放量的 2%。

運輸部門能源與溫室氣體資料之構建與盤查機制之建立(2/3):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登錄、查驗標準與機制

為了解決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的問題,作者倪佩貞 這樣論述:

  本系列研究為賡續「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所規劃運輸部門節能及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進一步落實相關運輸能源基本資料庫的建立與擴充,以補足以往未充分掌握之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參變數資料,俾求評估體系之完整性。本系列研究共分3年期辦理,本年度為第2年期之計畫,主要重點工作為建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清冊盤查方法及程序、進行車隊溫室氣體盤查示範、持續進行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清冊資料庫之更新建立、運輸部門行動方案執行成果檢討及因應策略研擬、檢討未來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推估方法及運輸部門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策略規劃。 本研究已完成公路客貨運業的盤查指引手冊編撰及溫室氣體排放推估工具軟體開發,並進一步針

對本年度盤查問題研提未來改進建議及未來運輸部門盤查機制之建置進行規劃(包括查驗、登錄及自願減量等)。另已完成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推估手冊編撰,並更新排放量基礎進行近2年運輸部門行動方案減量成效的更新推估及檢討,另以2008年新政府所提未來減量目標重新檢視運輸部門未來減量的潛力。最後,本研究針對運輸部門調適策略已分別針對短期及中長期策略規劃提出建議,供後續研究參考。

溫室氣體盤查與減量措施之研究-以水泥廠為例

為了解決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的問題,作者蕭志政 這樣論述:

水泥生產因為設備使用電力、石化燃料或原料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溫室氣體,而直接或間接排放溫室氣體於大氣環境中,這些溫室氣體會因為排放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及排放強度。本研究將藉由溫室氣體盤查,建立溫室氣體盤查清冊,明列出各項排放源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種類及數量,並檢討既有的減量措施成效,提出改善建議。目的有二項含1.分析水泥廠溫室氣體實際排放強度對照表,並分析既有減量技術對實際排放強度的影響。2.以實驗方式尋找生料粉釋放CO2的溫度區間,研究直接捕捉CO2的可能性。T水泥公司H廠2010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共計為4,359,601公噸CO2-e,主要排放源為製程排放佔61.2%,次要排放源為固定燃燒排

放源佔34.2%,第三順位排放源為外購電力4.5%。要讓既有水泥廠實際排放強度(Emission Intensity,EI)能符合環境保護署公告的實際排放強度標準0.855(噸CO2-e/噸熟料),必須藉由二氧化碳捕捉系統才能達成,減量額度將可達到每年10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