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擾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滋擾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保成編輯部寫的 警察情境實務:考前劃重點口袋書 2020警察特考(保成) 和秦德純的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志光教育保成數位出版 和新銳文創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犯罪學研究所 周愫嫻所指導 鄭俊廷的 社區集體效能與暴力犯罪之關係: 以一個殯葬社區為例 (2021),提出滋擾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殯葬業、犯罪、社區解組理論、集體效能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許福生所指導 杜昭毅的 特種勤務行使即時強制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特種勤務、即時強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滋擾罪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滋擾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警察情境實務:考前劃重點口袋書 2020警察特考(保成)

為了解決滋擾罪的問題,作者保成編輯部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1.警專生、現職人員欲報考警察特考及升等考之人   2.欲報考警察大學入學考試之人   適用時間       無限制   使用功效       本書是集合警察勤務及業務相關交通、刑事及行政的隨身寶典。針對警察同仁運用在執勤時或考試前的重點提示判斷。   改版差異       全新書 本書特色       警察情境實務考前劃重點口袋書是集合警察勤務及業務相關交通、刑事及行政的隨身寶典。針對警察同仁運用在執勤時或考試前的重點提示判斷。目前是警政單位力推社區警政的關鍵時刻,除為民服務、依法行政作為績效的前提外,警察情境實務尤是目前警政重視的重點

工作。在民意高漲的媒體、輿論現代文明下,更不容許有意或無意的侵權執法態樣,故要成為一個稱職優秀的警政人員,本口袋書是您最好的執法參考利器。  

滋擾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金句創作人給香港人的一首歌】全文:https://bit.ly/2nf2bVy

他是「#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的原創者,也是一位流亡海外抗爭者,他的名字叫李珏熙。

他在雨傘運動期間,曾拋擲膠水樽以阻止警察用警棍打落一名示威者頭部,當場被警察制服,並被以膝蓋壓胸多次,右邊肋骨斷裂。最後,他被控襲警罪成判監28天。

李珏熙的理想是成為一位創作歌手,被捕後,他失去發展音樂事業的機會,卻不曾後悔,「好過那人爆頭,之後可能有後遺症」。後來,他加入政黨成為勇武派,過去幾年在抗爭路上一往無前,卻長期面對被跟蹤、被滋擾等恐懼威脅。前年十一月,他考慮家人的人身安全,帶着太太和剛出生的女兒,流亡到海外。

目前身處異地的他,無法預料歸期,「返港心願好像等待海裏水瓶的出現」。他親自拍下自己創作的歌曲《捍衛》送給香港人,寄願香港一天能重獲免於恐懼的自由。

「把念掛和愛留下給香港人,盼大家勇往直前。」他說。

#李珏熙 #捍衛 #雨傘運動 #雨傘革命 #佔中 #抗爭者 #流亡 #反送中 #習近平 #我就是我
---
《明周文化》推介:
社工心聲︰動盪時代 我們當社工所為何事?
https://bit.ly/2F2fHWa
【8.31一年】後腦被打三棍頭縫十四針 當時17歲學生如何走過一年?
---
【《捍衛》- 李珏熙】

找不到理想
發現這片故土非我鄉
從前是自由任意奔向
如今卻扭曲各種真相

爭議在邊疆
炮火卻轟在人民身上
鈔票淹沒了道德修養
堅守的人要繼續頑強

縱有白色的打壓
或是赤色的逼迫
他殺與自殺
也不改風骨氣魄

今天 一切也顫抖
跨半世紀的海口
還能持續到多久

刀槍 脅持了真相
人民受創傷
血染這土壤

捍衛 僅有的高貴
站處暴烈中洗禮
難道引頸待摧毀

反抗顯出生命壯麗
捍衛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社區集體效能與暴力犯罪之關係: 以一個殯葬社區為例

為了解決滋擾罪的問題,作者鄭俊廷 這樣論述:

  一個殯葬業聚集社區,通常代表鄰避設施之聚集,該社區也會成為不為人喜愛居住之社區,其社區功能或集體效能是否會受到影響?若該種社區效能低落,又是否會導致犯罪升高?此為研究主要目的。犯罪學理論之社區集體效能論認為低落社區集體效能或社區解組可能導致高犯罪率,是理論基礎,本研究選擇一個殯葬A社區為例,深入訪談社區成員,包括久住居民、社區民意代表、殯葬業者、轄區治安人員與深耕社區之媒體等共10人,輔以人口、稅務、業者職業登記等官方資料查核、法規分析,試圖闡述數十年來殯葬社區之演變,以及社區環境與犯罪之關係。  本研究共有五項重要發現,(1)A社區具有高社區集體效能;(2)該社區非正式社會控制,對於減

少犯罪之效果有限;(3)該社區正式社會控制重要性高;(4)該社區業者間之非社會控制高;(5)國家法規與行業自治對增加社區控制的影響力。對照理論,發現雖然A社區具有高集體效能,然而無法單靠社區解決治安問題,國家殯葬相關法規與制度的改善,對其行業有明顯影響,且使得此殯葬社區尚不至於淪入高犯罪區域。此外,殯葬業者間公會規章、自律遵法亦具整治行業亂象之影響力,使得本社區並未發現高度犯罪情況。本研究初步認為社區集體效能理論雖能解釋一地治安問題,倘若聚焦於特定行業聚集之治安問題,則國家法規與行業自治或許更具重要性。  本研究建議,對於鄰避行業或設施聚集社區之管理,宜以該行業法規與制度建立優先於社區營造,一

旦行業品質提升,且具有自律性,當行業為了在社區長久存在或發展,自然會共同降低犯罪或暴力衝突,創造與社區的良好關係。而社區集體效能理論,可能僅適用於輕微犯罪或違規事件,無法偵測此類社區之重大或非街頭犯罪類型。臺灣之中央或地方政府比較容易介入社區事務管理並制訂法規,即便在鄰避行業聚集社區也可透過立法、遵法習慣,配合行業自律與社區效率等因素,達到降低社區犯罪、違規或社會失序行為。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

為了解決滋擾罪的問題,作者秦德純 這樣論述:

  秦德純,抗日儒將。一生軍職,不搶功、不搞派系,頗受蔣介石信賴。   親歷七七事變,是東京國際戰犯法庭的重要證人。   「我方先不射擊,待他們射擊而接近我最有效射擊距離內,我們以『快放』、『齊放』猛烈射擊,因此,日軍傷亡頗重……」   親身見證「七七事變」如何揭開中日全面戰爭的序幕!   秦德純時任北平市市長、二十九軍副軍長,親身經歷七七事變。抗戰勝利後,1946年,秦德純和王冷齋作為證人到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參加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在庭上證明「七七事變」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並且是土肥原賢二主持的軍事行動。   書中〈七七蘆溝橋事變經過〉、〈我與張自忠〉、〈張北事件及其他〉、〈冀察政委會

時期的回憶〉、〈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等文章,因是秦德純親歷親聞,故在細節上有多所描繪,是治史者難得的珍貴史料。〈海澨談往〉則記述秦德純的軍旅生活,以及從小到大最終隨國民政府遷臺之人生點滴記事。 本書特色       ※重現日本侵華,中國對日抗戰始末。   ※親身見證七七事變,參與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對於此些歷史事件皆有詳細描述,為研究中國抗日史之珍貴回憶錄。   ※重要史料重新排版、點校,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原著/秦德純(1893-1963)   秦德純,字紹文。山東省沂水縣後埠東村人。幼讀家塾,四書及《易經》、《左傳》等皆能成誦。光緒三十四年(1908)春,考

入濟南陸軍小學。宣統三年(1911)赴北京考入陸軍第一中學(民國後改稱陸軍第一預備學校)。1914年春,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畢業。1920年入北京陸軍大學。1922年以優異成績在陸大第六期畢業。   一生多任軍職,先投效於吳佩孚部屬靳雲鶚軍,駐防河南。後因靳雲鶚附馮玉祥,歸順國民革命軍。七七事變時任北平市市長,對於七七事變有深刻經歷。1945年抗戰勝利,冬,任軍令部次長。1946年任國防部次長。1949年12月隨政府撤退來臺,1950年3月,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3年以陸軍上將銜奉令退役。1963年9月7日於臺北病逝。   著有《秦德純回憶錄》。 編者簡介 蔡

登山/主編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   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蔡登山 │海澨談往│   鄉里

和家世   童年瑣憶   陸軍小學時期   陸軍中學時期   陸軍軍官學校時期   進陸大前的一段經過   陸軍大學時期   軍旅生活的開始   北伐與編遣   應付日本的侵略   冀察政務委員會時期   七七事變   抗戰時期的工作   抗戰勝利與中共倡亂   東京行   暫代國防部務時期   濟南失守與青島之行   到了臺灣 │七七蘆溝橋事變經過│   七七事變前日本侵略的陰謀   蔣委員長授命忍辱負重   七七前夕華北之軍政態勢   事變前之折衝及豐台中日衝突事件   七七事變的經過與我方的應付   移防保定展開全面作戰   日本豈能脫卸侵略罪責 │我與張自忠│ │張北事件及其他│

  張北事件與土肥原賢二   與松井石根談話   與松室孝良談話 │冀察政委會時期的回憶│   一二九學生大遊行   《獨立評論》停刊風波   宋哲元怎樣應付西安事變 │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   提出證言   法庭組織   出庭作證   戰犯生活   三度與麥帥晤談   旅行所見   在日本紀念七七   戰犯宣判 │青島于役前後│   臨危受命兼主山東省政   再奉兼青島市長前往坐鎮   青島撤退的前前後後   七千家鄉子弟求學就業各得其所   報告撤退情形深願早日反攻復國 │抗戰勝利與共匪倡亂│   世界形勢的轉變   敵人從瘋狂到毀滅   日海軍偷襲珍珠港   我國受降 │寫

在劉健群先生大作的後面│ │馮上將仰之逝世週年感言│ │悼念何公雪竹│ 導讀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 蔡登山   秦德純(一八九三~一九六三),字紹文。山東省沂水縣後埠東村人。幼讀家塾,四書及《易經》、《左傳》等皆能成誦。年十三,考入沂水高等小學,肄業三年,成績甚佳。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春,考入濟南陸軍小學。宣統三年(一九一一)赴北京考入陸軍第一中學,值辛亥鼎革,學校暫停。民元後改稱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繼續就學。一九一四年春,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一九一六年畢業。曾任北京政府陸軍第五師團副,皖系參戰軍第一師參謀。一九二○年入北京陸軍大學。一九二二年以優異成績在陸大第六期畢

業。旋投效吳佩孚部屬靳雲鶚軍,駐防河南,由中級軍官升至師長。旋受命佐王為蔚軍長於河南,王為蔚逝世,秦德純接任軍長。靳雲鶚附馮玉祥,秦德純被馮玉祥任為第二集團軍第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兼二十三軍軍長,不久又被調任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一九二八年國民黨北伐軍底定山東,孫良誠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秦德純為省政府委員。一九三○年秦德純任馮玉祥部宋哲元二十九軍總參議。一九三二年宋哲元出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秦德純任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一九三三年,日軍進犯長城各口,宋部被編為第三軍團,秦德純任副總指揮,參與作戰。與馮治安、張自忠策定「反守為攻」戰略,分由喜峰口左右,經萬山崎嶇中,夜昔日軍側背,出敵

不意,計殲滅日軍步兵兩聯隊、騎兵一大隊,破壞野戰砲十八門,造成喜峰口大捷。一九三五年六月五日,發生所謂「張北事件」,四名無護照日本軍人由多倫往張家口,途經張北縣被當地駐軍第二十九軍一三二師趙登禹部守衛官兵檢查,被送師部軍法處拘留。八小時後,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為避免引起事端,下令師長趙登禹予以釋放。但日方以受到「恐嚇」為藉口,要求中方「懲辦直接負責人」。十八日,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免去宋哲元察哈爾省主席之職,由秦德純代理。日本華北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借題發揮,態度蠻橫,要索無理,秦德純痛心嘔血,竟致暈厥。幾經折衝,六月二十七日,秦德純與日方代表土肥原賢二在北平簽訂了《秦土協定》。《秦土協定》的簽定

,使中國喪失了在察哈爾省的大部分主權。這一協定與《何梅協定》一起為日本吞併中國華北,開了方便之門。   同年初秋,秦德純奉召廬山面見蔣介石,蔣介石當場指示:「日本是實行侵略的國家,其侵略目標,現在華北,但我國統一未久,國防準備尚未完成,未便即時與日本全面作戰,因此擬將維持華北責任,交由宋明軒(哲元)軍長負責。務須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以便中央迅速完成國防。將來宋將軍在北方維持的時間越長,即對國家之貢獻愈大。只要在不妨礙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大原則下,妥密應付,中央定予支持。此事僅可告宋軍長,勿向任何人道及為要。」故此後兩年間,秦德純與宋哲元在北平叢譏蒙謗,忍氣吞聲,與日人周旋,處境之苦,世人不知也。

  同年十一月,秦德純調任北平市長,兼職仍舊。十二月九日,在北平,北大、清華、燕京、輔仁等各大學的同學發起「一二九」大遊行,以白布大書「擁護二十九軍領導抗日」、「打到日本帝國主義」等標語,高呼反日口號,場面浩大,情勢嚴重,日方擬派憲兵鎮壓,伺機尋釁。秦德純通知遊行隊伍,下午六時在景山前集合,當與全體學生講話。屆時秦德純單人前往,事先預備麵包、飲水等,以慰勞遊行學生之飢渴;繼乃從容致詞。晚間,日武官告宋哲元:「今天幾千學生的遊行請願,被秦市長在景山一段話說服了!」除此而外,秦德純還是一位對言論自由持寬容態度的政治人物。一九三六年夏季,胡適主辦的《獨立評論》因一篇批評冀、察當局的文章被宋哲元叫

停,秦德純當即表示反對,他對宋哲元說:這篇文章是春秋責備賢者的意思,並沒有謾罵與污蔑,不應叫他們停刊,這種處置實在重了一點……後經秦德純等人不斷緩頰,《獨立評論》終以復刊。   到了一九三七年五、六月間,情勢變得不容樂觀,日本使用武力侵略之企圖已成彎弓待發之勢。雙方軍隊時有衝突,以秦德純回憶:事變前之某日,我軍因出發演習,適日軍演習完畢回營,兩軍在路上相遇,彼此不肯讓路,致起衝突,相持竟日,雙方均有傷亡。自宋哲元離開北平後,秦德純堅守大原則與日方盡力周旋,「使日方無藉口餘地」。日本人則採用離間之手段,有意將二十九軍分化為抗日的中央派與和日的地方派,並認為秦德純是「抗日中央派的中堅分子」,「千

方百計地攻訐詆毀、恐嚇威脅必欲去之而後快」,秦德純惟有「戒慎沉著,以靜製動,深恐一言不慎,一事失當,俾日人有所藉口,致陷交涉之困難」。秦德純採取克制態度,日本人仍得寸進尺,滋擾不休。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秦德純突然接到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主委魏宗翰及負責對日交涉的林耕宇電話,謂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稱:日軍一中隊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在整隊時,遭二十九軍部隊射擊,因而走失一名士兵,並見該士兵被迫走入宛平縣城,日軍要求率隊進城檢查。秦德純當場指示:盧溝橋是中國的領土,日軍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約,妨礙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負責,日方更不得進城檢查。……可等天亮後,代為尋覓,如查

有日本士兵,即行送還。日軍對這一答覆不滿,仍要求進城檢查,否則將包圍該城。秦德純立即電告部隊「要嚴密戒備,準備應戰」。次日拂曉,日軍包圍了宛平城,先要求外交人員進城,繼而派武官進城,均遭至拒絕。日軍即向城內炮轟,並掩護其步兵前進。於此戰鬥打響,「我方先不射擊,待他們射擊而接近我最有效射擊距離內,我們以『快放』、『齊放』猛烈射擊,因此,日軍傷亡頗重……」這就是歷史上的「七七事變」,亦即中日全面戰爭之序幕。   從表面上看,此一持續了八年的戰爭,源於一偶發事件,但實際上,以秦德純在回憶錄中的分析,日本自明治維新後,革新內政,發展工業,軍事裝備趨於現代化,嗣經日俄、中日兩次戰爭勝利,日本武人,驕橫

跋扈,不可一世,遂積極向外擴張。其侵略目標,一為北進佔據滿蒙,以阻遏蘇俄之東進與南下;一為南進征服中國以驅除歐美勢力於中國及亞洲之外,完成亞洲人之亞洲,實際上即為日本人之亞洲……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九一八,是日本侵略我國的行動開始……。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宋哲元抵抗日軍失敗,北平、天津淪陷。宋哲元和秦德純通過與蔣介石的斡旋,宋哲元被任命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秦德純被任為第一集團軍總參議。一九三九年任軍事委員會戰區軍風紀第五巡察團主任委員,巡察陜、甘、晉等戰區。一九四○年春,改任軍法執行總監部副監。一九四四年任兵役部政務次長。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冬,任軍令部次長。一九四六年任國防部

次長。曾向當局建議:一為慎選接收人員,勿失光復區人心;一為收編游雜部隊,勿為共黨所利用,言皆切要。同年五月,他和王冷齋作為證人到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參加了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臨去日本前,蔣介石要求他,一定要證明,「七七事變」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一定要證明土肥原賢二侵略的主持,他和王冷齋不辱使命,為絞死土肥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一九四八秋冬之際,剿共戰爭失敗,濟南淪陷,山東省主席王耀武被俘,奉派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旋兼青島市長。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政府撤退來臺,次年三月,任總統府戰略顧問。一九五三年以陸軍上將銜奉令退役。一九六三年九月七日於臺北病逝。   綜觀秦德純一生,多任高級副主管的幕僚職務,養成他謙

和恭謹的儒將風範。他曾經說:「一生做二官,吃二席。」道出了他非嫡系出身,靠才幹不搞派系,無人事背景,任官任事的甘苦。   秦德純的回憶錄《海澨談往》係他於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為紀念其七十壽辰而自印出版的。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至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復在臺北市《自立晚報》發表,連載共四十二日。《海澨談往》曾較詳細地談到學生運動史上著名的「一二九運動」因為其時秦德純已接任北平市長,對於此事身負其責的,對其情況也瞭若指掌的。當北平警察局長陳繼庵向秦德純報告時,遊行隊伍已準備到東交民巷(一說去政整會大樓,一說去日本使館)。一九三五年東交民巷使館正值日本國為值更年,日本得知學生遊行消息即派機槍封鎖住東交民

巷路口,遊行隊伍到達東交民巷北口時,日本軍人已經在高處架起了機關鎗,只等遊行隊伍進入使館區即開槍掃射。秦德純回憶錄中講到,當時他得到消息,估計學生遊行隊伍一到東交民巷,日本軍人必然開槍,必然發生流血事件,學生血肉之軀必遭無謂犧牲。當時天寒地凍,為學生免遭殺害,秦決定派二十九軍官兵用水龍在北口阻止學生遊行。據說執行軍官曾下跪,跪請學生隊伍勿進東交民巷,並傳達秦德純的要求,要求學生到景山南門集中,秦市長接見學生。當時,學生代表陸璀等要求代表遊行隊伍進入東交民巷,並表示學生遊行示威就是要求政府抗戰,抗戰就要有犧牲,犧牲就從我開始吧!秦德純還布置軍警,警衛日僑商店,以免學生衝擊擾亂引起外交糾紛和日方尋

找借口。大部分學生後來都集中到景山南門聽秦市長講話。據秦德純回憶,學生秩序良好,官方用麵包、饅頭、茶水等接待遊行學生。秦市長首先表示自己也是愛國的,並且隨時在準備抗擊外辱,要求學生勁氣內練,儲為大用。講話得到學生鼓掌歡迎。   諸如「一二九運動」事件,其他還有〈七七蘆溝橋事變經過〉、〈我與張自忠〉、〈張北事件及其他〉、〈冀察政委會時期的回憶〉、〈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等文章,都是秦德純親歷親聞的,因之在細節上多所描繪,也是治史者難得的珍貴史料,至於其文筆平實且簡要明快,又是餘事了。 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 抗戰勝利以後,我是在三十五年三月由重慶還都南京的,到南京月餘,至五月初旬,即接到盟國

在東京組織的審判戰犯的軍事法庭通知,邀約我前往出庭作證。我當即請示蔣委員長,奉委員長指示。大意是:「日本軍閥自九一八以來,以武力侵佔我領土,破壞我主權。我國以國防準備尚未完成,不得不忍辱負重,與之週旋。迨七七蘆溝橋戰事發生,日方更派遣陸海空軍大部兵力向我全國侵略。我們為維護國家民族的生存,全國軍民,浴血苦戰,八年以來,我軍民傷亡慘重,物力疲敝,民生凋殘,推原禍始,皆由日本侵略我國所致。你此次前往作證,務要達到以下兩種任務:一、要證明日本是侵略我國的國家。二、要證明土肥原是執行侵略政策最重要的主持人。」 我奉到委員長的指示之後,深感榮幸愉快,這兩點指示和我自己的思想完全契合。我當即手搜集資料,準

備證言,以便向遠東軍事法庭提出。 五月十日左右,我由上海乘我國軍用飛機前往日本。與我同時被邀作證的尚有王冷齋先生(係蘆溝橋事變時該區行政督察專員),我們到達橫濱羽田機場時,我國駐日本軍事代表團朱世明團長、軍事組李立柏組長,均在機場晤面。 到東京後,我住帝國飯店,王冷齋另住他處。這一切居處飲食,交通工具等項,均由美方安排照料。 橫濱碼頭及市區,經盟軍飛機轟炸,破壞頗為鉅烈。但對碼頭的轟炸,卻保留一部備美軍登陸使用,證明美軍轟炸計畫的精密與技術的優良。由橫濱至東京一段公路,彈痕纍纍,均經臨時填平,通車無阻。公路兩側建築,在戰前鱗次櫛比,毫無空地存在,戰後所有房舍,均已蕩然無存。偶有一二煙囪亦孤零零

的矗立路側,失去當年繁榮景象。其原來的高樓大廈,均已炸成破瓦頹垣或僅殘留一面或半面牆壁,戰禍的悽慘,令人觸目驚心。

特種勤務行使即時強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滋擾罪的問題,作者杜昭毅 這樣論述:

筆者服務於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六總隊第一警官大隊,擔服特種勤務之工作,由於近年來特種勤務值勤衝突屢見不鮮,如何於行政危害發生之第一時間依法處理係筆者本篇研究欲探討之核心,期許能合法行使職權又能保障人民之權益。 本研究第一章「緒論」設定全文寫作之方向,介紹本文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範圍和限制、研究方法和架構;第二章「特種勤務及其規範」闡述特種勤務條例立法歷程及修法過程,並概略提及目前特種勤務執勤時之指揮體系、任務編組及各種行政措施之性質,探討特種勤務條例準用警察職權法之相關爭議及法理原則,以求能了解目前特種勤務運作之現況;第三章「即時強制」論述即時強制基本概念及定義,闡述各學說對於性質有何

不同見解,及憲法上人身自由之權衡及法律原則之限制;第四章「特種勤務即時強制之實施及案例」探討特種勤務常見之即時強制作為,依據實務及學理上對於即時強制有不同見解而有不同的救濟研析,並結合實務案例研討,整理過去幾年實務上所發生之特種勤務案例及相關處置情形,了解現行執勤之困境及法院判決;最後第五章「結論與建議」提出歸納統整以及相關建議,期對於未來特種勤務中即時強制相關作為有所幫助。關鍵字:特種勤務,即時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