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保勞保雙重加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漁保和勞保可同時加保嗎 - inpala也說明:應備表格及注意事項; 收到雙重加保通知應如何處理; 職業工會、漁會會員另由。 法律规定,目前我国的社保全国联网,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参加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林良榮所指導 胡欣野的 我國職業災害保險單獨立法之研究 (2017),提出漁保勞保雙重加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業災害、職災保險。

最後網站訊息-漁保和勞保一樣嗎? - 新北市才藝教學服務人員職業工會則補充:漁保 、漁民保險,一般民間說法漁保即為『勞工保險』,是在漁會加保的勞保,即為通稱之漁保,但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勞保,只是加保單位在漁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漁保勞保雙重加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職業災害保險單獨立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漁保勞保雙重加保的問題,作者胡欣野 這樣論述:

我國職業災害保護法制體系包含由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及民法構成的職災救濟法規範暨由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為主的職災保護法規範,職災勞工於現行職災保護體系中經常遭遇勞基法職災補償與勞保職災保險給付之差額請求不易問題,使我國勞工遭受職災時,縱有雙重職災救濟保障仍面臨請求權實現之困境。職災法規之職災認定在勞基法中欠缺定義,司法實務有時援引勞保職災保險法規定義、有時又否認本項定義,致使受災勞工時生無法以同一事故請求足額職災補償。職災勞工保護法之社會救助性質,使立法者傾向運用該法無償擴張補助對象,避免藉由職災保險擴充保險對象,在政治壓力下,易運用 職災勞工保護法無因性之補助特質,取代職災保險之社會互助功

能,有侵害職 災保險之虞。再者,職災重建體系未與職災補償體系整合,未設常設性機構, 也無橫向聯繫,職災通報未整合,致使職災勞工無法獲得完善重建服務進而復工。職災保險係多數國家用以辦理職業災害社會安全制度之措施,鑑於我國職 災保護法制體系問題係源起職災保護法制之交錯問題,宜將職災保險自現行綜 合性勞工保險中抽離,單獨立法辦理,方得解決前開職災補償請求權無法即時 實現及職災重建服務未為整合之問題。本研究就職災保險實施原則、我國勞保 職災保險爭議進行探討,並藉以檢視我國 2014 年首部職災單獨立法之「勞工職 業災害保險法草案」,暨 2016 年 10 月勞動部提出之「職災保險單獨立法規劃重 點」。

本研究之研究成果簡敘如下:一、職災保險實施原則:職災保險係將勞動生產過程之危險「外化」由社會保險機制解決,故辦理時應參採社會保險原則及職災救濟法制特點,在職災 保險實施時應著重之原則包含:強制保險原則(含加保對象及保險效力)、 基本生活保障原則(給付水準及項目)、保險方式辦理原則(含雇主負擔保 險、保險費率、政府補助保費)、社會適當性原則(弱勢照顧及重分配效 果)、無過失責任原則(不論雇主有無過失均以補償,但需注意減少保險與 勞基法上職災補償差額問題)、預防、補償與重建結合等。二、我國勞保職災保險爭議:包含具勞動關係者未全面納入加保對象;保險關 係生效繫諸雇主申報,其所生不利益又須循私法向雇主

求償,等同由勞工 承受該等保險給付不得請求之不利益;保險費率偏低及費率差距過小,使 給付不足暨缺乏促使雇主改善職場安全衛生效果;保險給付及項目不足; 欠缺職災預防與重建制度。三、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法草案評析及建議: (一)強制保險原則:草案將僱用 1 人以上員工納入加保對象有助保障範圍完整性,另應提升自然人雇主之投保率措施,暨將農民及未經許可在臺工作 外籍勞工納入加保對象;保險效力不再繫諸投保單位申報,改採法定事實發生保險關係。 (二)基本生活保障原則:改善被保險人由雇主處取得醫療給付所需醫療書單實務困難,減少現行由全民健保吸收職災保險之扭曲現象;職災保險給付 水準不足,仍低於勞基法上職災補償,

職災保險給付項目需再仿先進國家 增加,以符職災傷病歷程所需。(三)保險原則:保險費率宜反應給付額度,避免現行低保險費率狀況;有關 政府補保險費部分原則肯認符合社會促進目的,惟部分對象補助額度過 高,易生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混淆。(四)社會適當性原則:新增失能年金及遺屬年金得選擇以「按被保險人之平 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五十」發給,符合國際公約規範。(五)無過失責任原則:經檢視草案職災保險免再依過失責任給付,係符合本 項原則。(六)預防、補償與重建給合:建議就預防、補償與重建結合部分,加強預防 法學思維將「預防義務」及「重建先於補償」的積極性意義擴大,於職災 保險法中強化專責財團法人積極性職災預防職掌

及任務,建立通報義務使 通報制度單一化,並強化職災重建服務及明定雇主復工責任暨相關復工輔 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