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保投保薪資調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漁保投保薪資調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寫的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和吳家揚的 最強保險搭配法則:只要活用「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就能花小錢聰明打造CP值最高的 超級保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北市咖啡加工職業工會也說明:... 保2字第1070140553號令修正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配合基本工資調整,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自108年1月1日起第1級投保薪資修正為23,100元。職業工會、漁會被保險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泉 和財經傳訊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 黃忠發所指導 林可莉的 運用德菲法及模糊層級分析法探討營造業技術工短缺因應對策 (2020),提出漁保投保薪資調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營造業、缺工、德菲法、模糊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鄭雅文所指導 陳怡靜的 職業傷害的社會不平等分布:全民健保職災醫療給付與勞工保險職業傷害現金給付之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職業傷害、疾病負擔、社會不平等、健康不平等的重點而找出了 漁保投保薪資調整的解答。

最後網站職業工會漁會辦理勞工保險業務行政事務費補助要點- 漁保多久 ...則補充:他說光只要加入漁保,健保費就省下半以上. 而且家父台灣美食網,漁保年資查詢,漁會投保薪資調整時機,漁保退休金查詢,漁保繳費查詢,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漁保投保薪資調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為了解決漁保投保薪資調整的問題,作者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 這樣論述:

  以前加班是領加班費,修法後只能選補休?   延長工時的加班費,例假、休息日跟平日的算法都一樣?   謬論一   休息日加班現採「核實計算」,休息日只來工作一小時後請病假,只給一小時休息日延長工資即可?   A:錯,後續未工作的約定時數,則須依該假別及時數給薪!   謬論二 公司不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嗎?   A:錯,公司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只是資遣的原因及理由,不可以是因為該女性員工懷孕而資遣。   謬論三   勞工已於工會、漁會加保或已加保農保,就不用再加保勞保?         A:錯,只要是受僱勞工,縱使短暫工作,還是為其加保勞保。   謬論四  

論件計酬工,不適用一例一休制度?                        A:錯,論件計酬工一樣適用。   謬論五    勞資會議有開就好?         A:錯,勞資會議開會仍需遵守「勞資會議實施辦法」所定事項。   如果您有以上問題的疑惑,本書會成為您最好的諮詢對象。不論是休息日加班費的計算,還是在職災問題上勞工的權益及雇主的義務,都有詳細的計算與說明。熟讀本書,您也可以變成勞資專家。

運用德菲法及模糊層級分析法探討營造業技術工短缺因應對策

為了解決漁保投保薪資調整的問題,作者林可莉 這樣論述:

近年來營造業缺工嚴重,人員招募困難,常有工程流標及工期延長的狀況出現,本研究將針對目前營造業缺工問題,從各角度切入,參考其他行業面臨缺工之對策,蒐集各專家的意見,經過德菲法調查及統整取得收斂後專家意見,得出專家們對此主題的看法及解決對策,接著透過模糊層級分析法比較各對策間之重要性,建構整體權重及各對策優先順序。研究結果顯示:1.根據德菲法得出兩輪整體最高分皆為「提高勞工目前之工作日薪」,最低皆分為「持續推動考照,落實證照制度,保障有證照之勞工(例如規定工頭或領班須具備專業證照,如模板技術士)」。2.根據德菲法結果架構進行FAHP調查並計算權重,前50% 排名的構面分別為放寬移工申請條件(0.

115)、建立移工專業訓練所(0.096)、放寬移工轉換雇主條件(0.091)、改善勞工薪資待遇(0.084)、落實勞工退休保障(0.075)、提升工地安全(0.066)、改善及落實職訓制度(0.064)及提升分包商經營制度(0.060)。現今若要解決缺工問題,根據調查結果以雇用外籍移工可改善現階段缺工問題,先從降低申請門檻及條件做調整,但並非長久之計。發展現有勞動力以提高勞工待遇為最佳方法,落實投保制度,持續提升工地安全,增進學生實務經驗並且增加對營建業的認同感,以便提高入行意願及縮短入行適應時間。提高預鑄或替代工法的比例以減少人力是目前業界開始正視之對策,使用之廠商比例日漸提高,政府同時也

在推廣營建自動化,實際鼓勵廠商發展並由源頭設計開始要求採用自動化設計。

最強保險搭配法則:只要活用「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就能花小錢聰明打造CP值最高的 超級保單

為了解決漁保投保薪資調整的問題,作者吳家揚 這樣論述:

  .假設A小姐在離職後一個月發現懷孕3個月,她可以申請勞保給付嗎?   .假設B先生在9月11日上班,但因為提供資料不齊,9月12日上午資料補齊後公司才郵寄勞保局,卻不幸在9月12日下午3點發生意外導致失能,他是否可以申請勞保給付?   .你知道勞工保險和國民年金保險有哪些保險給付嗎?   .你知道非因公生病住院4天以上,有無勞保給付?   如果你對現行社會保險沒有清楚的概念,就會非常非常容易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而那筆錢你原來是可以用在投資上、或是提升生活品質。   人吃五穀雜糧,總是會有倒楣事發生,因此需要買保險,以轉嫁風險。風險的轉嫁不是無價,但是要如何把費用降到最低,免得因為

「保險」而產生財務「風險」?   一個最基礎的概念,就是商業保險要與社會保險妥善的搭配,用商業保險補社會保險的不足。很可惜,多數人上班多年,還是不太清楚自己的社會保險有哪些。反正出了事,去會問公司人事就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談什麼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搭配呢?   我國社會保險超強,提供以下左列的給付,不足之處則用相對應的商業保險(右列)來補足:   死亡給付              →人壽保險、投資型人壽保險   老年給付              →年金保險、投資型年金保險   失能給付、健保        →長期看護險、特定傷病險   生育和傷病給付 、健保 →醫療險,重大疾

病險、特定傷病險   重點是以社會保險為基礎,補不足之處。如果你擔心遇到重大的意外,「人沒有死」,但是失去工作能力,怕因此而拖累家人,所以你想買長期看護險、特定傷病險來消除風險,那你應知道在勞保的保險期間內,因故(不必是因公)「終身無工作能力」,你可以申請失能年金給付,日後死亡時,則得由其符合資格的遺屬選擇請領遺屬年金。   如果你確知你失能年金的給付金額是多少,不足之處,就用商業保險補足。這樣才可以把資金用在刀口上,更健全你的人生保障。如作者建議:「我認為的『最少』保障原則:癌症險住院日額1萬元,重大疾病100萬元,失能扶助險每月理賠4萬元。保障不夠的人,應逐漸將安全網買足。」   「

最基本的商業保險防護網為壽險主約附加意外險、意外醫療、實支實付、住院日額、癌症,有錢再逐漸加強到完整保障,才能享受高品質的醫療和退休後生活。如果體況或年紀已經無法買商業醫療險,只好多存一些錢來因應。」   把錢花在刀口上!投保商業保險為的是補足社會保險之不足,不要白白浪費一分錢。本書不但是收入有限的上班族必備,也是每位認真繳稅的國人保障自己權益必須知道的保險之道! 本書特色            ◆提供保險要訣,讓你少付多領   例如,如果你在職場生涯中,曾短期兼差,可能可以增加百萬以上的老年給付。以以下例子說明:   志明50年次,在甲公司專職工作40年,65歲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近10

年工資都是36,000元,勞保投保薪資為36,300元,健保投保金額36,300元。先不考慮勞(就)健保費用的調整。   A:志明每月甲公司勞保負擔=36300×11.5%×20%=835元;健保負擔=36300×5.17%×0.3=563元。勞健保40年總負擔=(835+563)×12×40=671040元。如果志明領年金而非一次金,勞保年資40年,65歲退休開始請領,到85歲身故。   勞保B式=36300×40×1.55%=22506元(擇優給付)。   假設志明也同時在乙公司部分工時兼職5年,工資4,000元。勞保投保薪資為11,100元,健保投保金額24,000元。志明每月乙公

司勞保負擔=11100×11.5%×20%=255元;不需重複繳交健保費。勞健保5年總負擔=(255+0)×12×5=15318元。乙公司的型態可能是大賣場、清潔工、速食店、便利商店、保全等等行業。     兼職後的勞保投保薪資為上限45,800元(36300+11100>45800)。   勞保B式=45800×40×1.55%=28396元(擇優給付)。   有兼差的新制勞保老年給付每月多5,890元(=28396-22506),20年多領1,413,600元(=5890×12×20)。5年只要多繳15,318元,就可以達到多領1,399,620(=1413600-13980)元的

效果。   ◆圖文對照,快速掌握重點   許多抽象的事物,用敍述的方式讀者不易理解,本書用大量的圖例,讓你輕易了解複雜的觀念,內心不再糾結。   ◆大量案例,化抽象為具體   抽象的文字說明,有時讓人難以理解,但是一個實際的案例,就說明了一切。本書用大量的案例說明,讓你由新手變專家。如:   志明45年次,在53歲就離開職場,當年國保開辦不久,自然就被納入國保。57歲國保期間因意外死亡,國保年資有4年,同時還有勞保年資20年,退保前最後10年的月投保薪資都為43,900元,遺有1子滿26歲。57歲的志明申請勞保老年減給年金,才領幾個月就身故。志明身故後,兒子可以申請什麼給付?   勞保

退保當下,53歲的志明還不具請領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資格。57歲時,志明可以領取勞保老年年金減給給付=43900×20×1.55%×(1-3×4%)=11976元(以公式B擇優領取)到身故。   志明屬於勞保斷保族,除非後來再重新加入勞保,否則勞保權益就會中斷。若請領勞保年金其間死亡,遺屬只能依規定請領遺屬年金,不得改請領差額。因遺屬不符資格,所以也無法請領遺屬年金。   ◆參考資料、主管機關詳列   法規不時變動,你要如何跟上?本書詳列各內容主管機關的相關網址,讓你必要時可以查到最新的規範及案例。 重磅推薦   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 莊豐嘉   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部經理 沈聰榮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秦夢群   中鋼公司智財與檢測技術處專家室工程師 黃延真   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劉江彬

職業傷害的社會不平等分布:全民健保職災醫療給付與勞工保險職業傷害現金給付之分析

為了解決漁保投保薪資調整的問題,作者陳怡靜 這樣論述:

背景:工作者的社經地位是重要的社會決定因素,且可能影響職業傷害的發生風險。在臺灣,針對職業傷害風險已有不少研究,對工作者人口學進行廣泛分析,發現藍領階級者有較高的職業傷害風險。然而少有研究分析工作者的社經地位與職業傷害風險及疾病負擔程度之相關。目的:本研究旨在檢視職業傷害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及歷年趨勢。方法:本研究利用2016年至2018年的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現金給付資料以及2000年至2016年的全民健康保險職災醫療給付資料,比較不同性別、年齡、投保薪資、投保單位類別、產業以及各行政區域之職業傷害發生狀況及疾病負擔程度。勞保資料方面,分析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致死性與非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

及趨勢;全民健保方面,分析2016年不同社經地位工作者之職業傷害醫療給付發生率、死亡率、就醫後30天內致死率、住院率、住院後30天內致死率、平均每人醫療花費、失能調整人年,和2000年至2016年各變項之趨勢,並利用邏輯斯迴歸分析不同社經地位工作者的職業傷害風險。結果:(1)於勞保資料中,2016年至2018年間之總投保人年為30,809,863人年,三年間共發生1,617件致死性及150,026件非致死性職業傷害案件。三年之致死性及非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分別為5.25/105人年及486.94/105人年。趨勢方面,非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呈現下降趨勢,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則無顯著趨勢。(2)

於健保資料中,2016年之投保人年為12,109,590人年,發生共154,561件職業傷害醫療給付案件、114件職業傷害就醫後30天內死亡案件、11,813件住院案件、49件住院後30天內死亡案件。職業傷害發生率為1,276.35/105人年、職業傷害死亡率為0.94/105人年、職業傷害就醫後30天內致死率為0.70/103、住院率為97.55/105人年、職業傷害住院後30天內致死率為4.15/103、平均每人醫療花費點數為126.74點、DALYs為34.04/105。趨勢方面,職業傷害醫療給付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職業傷害就醫後30天內致死率、住院率則呈現下降趨勢,職業傷害死亡率、住院

後30天內致死率及平均每人醫療花費則無顯著趨勢。整體而言,男性的職業傷害疾病負擔及發生風險皆較女性高;年輕工作者職業傷害發生風險較高、年長工作者職業傷害死亡風險較高;投保薪資高者職業傷害疾病負擔及發生風險皆較低,但投保薪資與職業傷害風險之相關未呈現階層化分布;投保身分則以受僱者及職業工會投保者的職業傷害疾病負擔及發生風險較高;營造業的職業傷害風險顯著高於其他行業。結論:本研究透過勞保資料及健保資料檢視職業傷害的社會不平等分布,但並未發現一致性的社會階層化現象,可能與社會階層指標的選取與測量方式較為粗略有關。有關投保薪資與社會經濟地位之關聯則需進一步探究。然而本研究仍指出,職業傷害仍對勞動人口造

成相當高的疾病負擔。勞動主管機關應檢視現有的職業安全保護措施,並針對高風險族群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