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醫院體檢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央警察大學 公共安全研究所 宋筱元所指導 張謝佛的 新冠疫情與新型態非傳統安全威脅-我國與新加坡應變機制之比較研究 (2021),提出澎湖醫院體檢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傳統安全、大規模傳染病、新冠病毒、人類安全、經濟安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健康事業管理研究所 陳依兌所指導 張恩誠的 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實施診斷關聯群對醫療資源利用的影響 (2017),提出因為有 Tw-DRGs、資料包絡分析法、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澎湖醫院體檢時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澎湖醫院體檢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冠疫情與新型態非傳統安全威脅-我國與新加坡應變機制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澎湖醫院體檢時間的問題,作者張謝佛 這樣論述:

2019年開始流行的新冠疫情對人類造成嚴重衝擊,各國政府均全力應對,本文從非傳統安全視角比較我國及新加坡疫情應變機制,目的在探討新加坡防疫成功的經驗及方法,作為我國之參考借鏡。新冠疫情最初出現於中國,鑑於兩岸民間往來頻繁,唯恐疫情流入蔓延,我國在初期採取嚴密邊境管制,雖頗具成效,後由於民航機組員染疫而出現防疫缺口,進一步造成我國本土社區感染擴散而進入三級警戒階段,後續在疫苗政策、採購及施打上又因劑量不足,施打覆蓋率也低於新加坡,導致疫情擴大。新加坡在Delta及Omicron病毒流行期間,雖然初期邊境管制不彰,後續進入社區感染又爆發移工問題,但星國政府鼓勵大眾接種疫苗且進行例行篩檢,並進行阻

斷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以及疫苗接種差異化措施,鼓勵施打追加劑以因應疫情變化,至2022年4月26日已全面開放施打三劑疫苗的國內外人口出入境,進而使經濟活動復甦,人民得以如常生活。有鑑於病毒仍在不斷變異中,未來我國政府仍應謹慎應對,並參考國外成功經驗,才能確保衛生安全同時兼顧經濟發展。

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實施診斷關聯群對醫療資源利用的影響

為了解決澎湖醫院體檢時間的問題,作者張恩誠 這樣論述:

目的:全民健康保險在財務赤字日益增加的情況下,自2010年1月起實施以前瞻性支付制度為基礎之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DRGs),本文分析政策介入前後各縣市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之差異。方法: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與麥氏生產力指數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PI)分析2003年至2015年間,以全國20個縣市的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是否有進步,並以醫師人數、護理師人數、總病床數為投入項,總醫療費用為產出項,比較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及生產力變動情形。結果:醫療資源利用較具有效率的縣市分別為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雲林縣

及澎湖縣,生產力指數分析可以發現各縣市於Tw-DRGs介入的初期的平均績效呈現退步趨勢,經過兩年後則逐漸呈現進步的趨勢。結論:針對Tw-DRGs支付制度的介入,各縣市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確實有明顯改變,由初始不熟悉新的制度造成績效的下降,經歷時間讓醫療院所經營者瞭解Tw-DRGs支付制度的流程,使得績效再度回升,因此建議政府提早通知並盡快增加Tw-DRGs的項目,適時提供配套措施及輔導,讓制度更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