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ichardRhodes寫的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為人類文明史續命,抑或摧毀人類文明的一場賭注 和楊娟 等(主編)的 普通化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格致文化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辜志承、蕭鈞毓所指導 劉軍希的 基於人因工程之道路智慧照明研究 (2021),提出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因照明、LED智能路燈、影像式輝度計、瀝青鋪面、國際糙度指標、鋪面狀況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高苑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 張偉哲所指導 王詠世的 再生粒料應用於道路基底層添加水泥簡易標準程序初探 (2021),提出因為有 瀝青刨除料、焚化爐底渣、再生粒料、加州承載比試驗、水膠比的重點而找出了 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為人類文明史續命,抑或摧毀人類文明的一場賭注

為了解決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的問題,作者RichardRhodes 這樣論述:

普立茲獎得主最新力作! 美國Amazon暢銷書No. 1!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媒體一致讚揚   核災威脅與空汙危機,兩難卻得當機立斷!   能源的決策,台灣人民該如何抉擇?   在幾乎被遺忘的歷史知識當中,   你將可發掘出人類未來之路的線索……   ★對能源的追求,造就致命的隱形殺手   二十世紀以來,工業迅速發展,讓加州深受空汙問題困擾。嚴重的霧霾,使呼吸道疾病大爆發,一九五○年代,曾在兩天內奪去四百多條人命,一年超過七萬人逃離洛杉磯。為解決日益嚴重的霧霾問題,憂心忡忡的官員們找上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學家艾瑞•哈根史密特,請他展開研究。   哈根史密特原先的研

究主題是精油的萃取與合成,他清掉堆滿實驗室的鳳梨,打開窗戶,引進幾千立方呎的霧霾空氣,透過液態氮冷卻,凝聚出幾滴褐色、惡臭的黏膠。他發現黏膠的化學成分,來自汽車廢氣與附近煉油廠的排放物。這種新玩意受到陽光催化後,會使空氣變成黑褐色。   石油公司的化學家嘲笑哈根史密特的分析,並宣稱根本沒發現這種化學反應,這激起了固執的哈根史密特的憤怒。他於是利用分析鳳梨的設備,解析出危害空氣的種種成分,並用舊輪胎的脆化證明了霧霾中含有過量的臭氧。加州政府就此介入,這才展開了淨化洛杉磯的過程。   ★「能源轉型」遙遙無期,為什麼?   採用新的能源來源為何如此緩慢?長年任職於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

A)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切薩雷•馬凱提(Cesare Marchetti)提出他的見解:社會是個學習系統。它以文化擴散運作──觀念從一個人散播到其他人──很像傳染病。發明新科技只是開始。亨利•福特的T型車需要加油站。加油站需要汽油,汽油來自石油,石油必須去找,煉油廠必須處理,管線必須把油送到煉油廠,把汽油送到車輛集中的各大城市。人們必須放棄騎馬或搭馬車去買汽車,學習開車──以此類推。當拉鍊開始取代鈕扣,有些人抗拒改變,因為他們認為拉鍊是罪惡:它們讓脫衣服變容易。   煤炭對伊莉莎白時代的許多人而言,是魔鬼的排泄物,如同現在核能給許多反對者的印象。而化石燃料公司對於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一概不喜:這兩者

會競爭市場空間,傷害到他們的利益。如同美國人生活中的許多事,能源來源已經被政治化,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恐難以拯救地球。   ★核能,還是綠能?這是個問題   二十一世紀的大挑戰將是抑制全球暖化,並為數量增加的世界人口,提供足以共存共榮的能源。   人們對於核能的擔憂其來有自,這片陰影從二戰以後就開始蔓延。即便樂觀幽默如物理學家理查•費曼,都曾因核能可能帶來的危害而陷入憂鬱。而在歷經三哩島、車諾比、福島等三起核災之後,全球核能發展的腳步,已在二○一七年開始放緩。   另一方面,儘管再生能源在全球發電總量逐漸增加,但占比始終甚微。在大多數國家的電力組合中,太陽能仍相對微小,即使一向最熱心接納

這項科技的歐洲,太陽能平均只提供電力需求的百分之四。二○一六年時,總安裝的風電產能也遠低於世界總電力的百分之一。   「產能因素」(實際能發電的時間長短)是所有間歇性能源來源的共通問題。陽光未必隨時有,風未必不停吹,也不一定保證終年有水來推動水壩的渦輪機。   ★能源,決定未來世界霸權的關鍵   繁榮的西方國家如果下定決心,或許勉強負擔得起用可再生能源來生產所有動力;然而絕大多數國家沒有這種選項。但是,核能會是人類在全球暖化下的唯一對策嗎?不,它也不是,就像我們無法光靠可再生能源系統一樣。核能在歐洲和美國強大的政治抗拒下,其實腳步不穩。歐美地區大幅補貼可再生能源,也嚴格規範核能的使用。於此

同時,新興的核能電廠多設立在東亞與南亞,尤其是印度、中國、日本與南韓。   其實,每種能源系統都有它的優缺點,綜覽四百年來的能源發展史,你會驚覺:人類的倖存或死亡,強權的崛起與消殞,都與能源挑戰密不可分。普立茲獎得主理查•羅德斯,將在本書中透過難忘的角色卡司,說明人類是如何憑藉才智、毅力甚至道德勇氣,一次次走過看似難如登天的「能源轉型」,並以其獨樹一格的觀點,告訴我們:那些歷史上幾乎被遺忘的知識,或許,能為我們指出未來的道路! 本書特色   ★普立茲獎得主理查•羅德斯最新力作!出版以來長踞美國Amazon書店能源類暢銷榜前三名。   ★收錄十六世紀到二十二世紀,能源發展歷程與最新未來預測

,讓你看清未來能源的可能走向。   ★排除政治角力與商業利益的蒙蔽,帶領你回歸人文本質,重新思考攸關人類命運的能源議題。 名人推薦   周桂田/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房慧真/作家、記者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葉宗洸/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兼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   雷雅淇/PanSci泛科學 總編輯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蕭宇辰/「臺灣吧Taiwan Bar」共同創辦人、「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媒體讚譽   「在這部研究

嚴謹的作品裡,羅德斯呈獻四個世紀以來的能源發展與運用,並透過歷史中常被低估的工程師、科學家與發明家,將其魅力展露無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他為人類為求達成自身目的而扭曲自然世界的四百年來、無論好壞的探索歷程,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詮釋。……羅德斯先生再次推出了傑出之作。」──《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不論在人類或環境方面,羅德斯毫未遮掩進步所帶來的缺點。……是一部充滿才智與進步、寫作優美、富啟發性的史詩,是普遍讀者的理想選擇。」──《書單》(Booklist)   「羅德斯令人炫目的《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

,講述一段關於人類的需求與好奇、創新與傲慢的故事,極富可讀性……對每一個關注人類對未來世界之衝擊的人來說,是必讀的優秀作品。」——《書頁》(Bookpage)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是歷史作品,也是滿懷熱忱寫下的道德故事。……羅德斯批判性地回顧能源科技的過去,企求有助於其未來的發展,這樣的期盼令人振奮。」──《科學》(Science)   「普立茲獎得主、歷史學家暨作家理查•羅德斯,再次擔負起糾纏不清的科技運用議題,使複雜的問題變得平易近人。」──《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羅德斯出色地呈現出蒸汽機與原子爐的內部運作,而他生動的敘事,將讀者帶進驚心動魄

的旅程……他的迷人故事將令科技工作者欣喜,尤其吸引發明家與發現者。」──《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基於人因工程之道路智慧照明研究

為了解決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的問題,作者劉軍希 這樣論述:

本文研發一種結合人因照明與智慧控制的創新策略,運用可變光型之LED智能路燈設計,搭配影像式輝度計,基於IoT sensor-driven之理念,藉由輝度計偵測路面照明狀態,透過AI影像判斷車輛與輝度條件,可自動調適燈具輸出兩種不同型態的配光曲線,分別是平均照度與照度均勻度優先的照度光學設計,適合於未下雨的乾燥路面之視覺判別;及平均輝度與輝度均勻度優先的輝度光學設計,更適合於濕滑路面之行車狀況,有效提升駕駛人的視覺清晰度,可以解決雨後路面濕滑所造成的駕駛人無法正確辨識路面狀況及反射眩光之危害議題,優化全時段道路安全與用路人視覺清晰度,有助於改善長期以來,夜間下雨溼滑時所造成的交通意外。另外透過

燈具照射於改質瀝青、再生瀝青等新舊不同材質的瀝青道路鋪面之量測數據,評估路面的照明光學效果,可以估測鋪面輝度反射係數q,並與現場道路鋪面量測的國際糙度指標(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 IRI)、鋪面狀況指標(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PCI)兩項指標值進行比值分析,找出相關聯之曲線配對,可以長期蒐集與建立大數據,探討本系統之運算因子,發展出最佳道路照明建構模式,供道路鋪面材質重置刨舖生命週期之參考。研究期間,本論文所研發雙配光曲線設計之LED智慧路燈與控制系統,實際應用於桃園市智慧路燈工程的建設,實測驗證路面乾濕度不同條件下,路燈燈具

應有不同的配光特性,才能提升行車安全;並再經由智慧亮度控制,可以兼顧節能與行車安全,對於未來的道路照明工程規劃設計及維護,具有引導性的貢獻。

普通化學

為了解決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的問題,作者楊娟 等(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為應用型本科通用教材,旨在為化工、生物、食品、材料、環境、藥學、輕工、給排水、土木、機械電子工程、先進製造及工業機器人等工科專業提供大學基礎化學教材,在介紹化學反應原理、溶液的性質、化學平衡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化學反應速率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增加了常見物質的分析和化學在環境工程、給排水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等領域中的應用,與相關專業的結合更利於工科學生對化學的理解。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理工科各專業師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工作人員參考。 第1章熱化學與新能源/1 1.1熱力學系統和狀態函數1 1.1.1系統、環境、過程1 1.1.2狀態函數3 1.1.3熱和功

3 1.2能量守恆和化學反應熱5 1.2.1內能和熱力學第一定律5 1.2.2系統的焓和等壓反應熱7 1.2.3熱化學反應方程式8 1.2.4Hess定律和反應熱的計算9 閱讀資料能源的合理利用12 習題18 第2章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20 2.1化學反應的方向和推動力20 2.1.1自發過程及其特徵20 2.1.2自發的化學反應的推動力21 2.2熵與混亂度21 2.2.1熵與混亂度21 2.2.2熵增原理22 2.3系統的Gibbs自由能23 2.3.1用Gibbs自由能判斷化學反應方向23 2.3.2Gibbs自由能變的計算24 2.3.3非標準狀態下Gibbs自由能變的計算25 2.

4化學反應的限度和標準平衡常數26 2.4.1化學反應的限度與標準平衡常數概述26 2.4.2用標準平衡常數判斷自發反應的方向27 2.4.3多重平衡27 2.4.4化學平衡的移動27 閱讀資料環境化學和綠色化學29 習題31 第3章水溶液化學/33 3.1分散系33 3.2溶液的通性33 3.2.1溶液的依數性34 3.2.2電解質溶液的通性37 3.3膠體39 3.3.1膠體的表面吸附39 3.3.2膠團的性質39 3.3.3溶膠的結構40 3.3.4溶膠的聚沉41 3.4表面活性劑41 3.4.1表面活性劑的結構41 3.4.2表面活性劑的應用42 閱讀資料水泥緩凝劑、速凝劑簡介44

習題48 第4章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49 4.1電解質溶液49 4.2酸堿理論50 4.2.1酸堿質子理論50 4.2.2酸堿的相對強弱51 4.3溶液酸度的計算55 4.3.1質子平衡式55 4.3.2一元弱酸(堿)溶液酸度的計算55 4.3.3多元弱酸(堿)溶液酸度的計算57 4.3.4酸堿平衡的移動57 4.4緩衝溶液58 4.4.1緩衝作用原理59 4.4.2緩衝溶液pH的計算59 4.4.3緩衝容量60 4.4.4重要緩衝溶液60 4.5溶液酸鹼性和應用61 4.5.1溶液酸度的測試61 4.5.2緩衝溶液的應用和選擇64 習題64 第5章沉澱溶解平衡/67 5.1溶度積67 5

.1.1溶度積常數67 5.1.2溶度積和溶解度的相互換算68 5.1.3溶度積原理68 5.2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69 5.2.1影響難溶電解質溶解度的因素69 5.2.2沉澱的溶解70 5.3多種沉澱之間的平衡72 5.3.1分步沉澱72 5.3.2沉澱的轉化74 閱讀資料水污染及其危害74 習題77 第6章配位化合物/79 6.1配位化合物的組成79 6.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80 6.3配位元化合物的結構81 6.3.1配合物的空間構型81 6.3.2配合物的異構現象82 6.4配位化合物的價鍵理論84 6.4.1配位元原子的孤對電子84 6.4.2中心離子的空軌道84 6.5配位化合物的

熱力學穩定性和配位平衡86 6.6配位化合物的應用88 習題90 第7章電化學與氧化還原平衡/91 7.1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91 7.1.1氧化值91 7.1.2氧化與還原92 7.2電極電勢92 7.2.1原電池92 7.2.2電極電勢簡介93 7.2.3標準電極電勢94 7.2.4能斯特方程式95 7.2.5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95 7.3電極電勢的應用96 7.3.1計算原電池的電動勢96 7.3.2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97 7.3.3確定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常數98 7.3.4計算Ksp或溶液的pH99 閱讀資料一電化學腐蝕在橋樑修建工程中的作用100 閱讀資料二電化學處理工業

廢水的技術101 習題101 第8章現代價鍵理論和分子間作用力/103 8.1現代價鍵理論104 8.1.1價鍵理論概述104 8.1.2雜化軌道理論108 8.1.3分子軌道理論112 8.2分子間作用力113 8.2.1分子的極性和分子的極化113 8.2.2分子間作用力114 8.2.3氫鍵115 習題117 第9章化學反應速率/118 9.1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118 9.1.1反應進度118 9.1.2化學反應速率概述119 9.1.3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120 9.1.4化學反應的暫態速率120 9.2反應機理和元反應121 9.2.1簡單反應與複合反應121 9.2.2元反應

和反應分子數121 9.2.3品質作用定律與速率方程式122 9.3具有簡單級數的反應及其特點123 9.3.1一級反應123 9.3.2二級反應124 9.3.3零級反應125 9.4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介125 9.4.1碰撞理論與活化能126 9.4.2過渡狀態理論簡介127 9.5溫度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係128 9.6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129 9.6.1催化劑及催化作用129 9.6.2生物催化劑——酶130 閱讀資料生活中的化學130 習題131 第10章誤差及資料處理/134 10.1誤差的基本概念134 10.1.1誤差134 10.1.2偏差136 10.1.3標準差1

36 10.1.4極差137 10.1.5公差137 10.1.6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係138 10.2誤差的傳遞139 10.2.1系統誤差的傳遞140 10.2.2隨機誤差的傳遞140 10.2.3極值誤差140 10.3有效數字的表示與運算規則141 10.3.1有效數字141 10.3.2數位的修約規則142 10.3.3有效數字運算規則142 10.3.4分析結果有效數字位數的確定143 10.4隨機誤差的正態分佈143 10.4.1頻數分佈143 10.4.2正態分佈144 10.4.3隨機誤差的區間概率145 10.5少量資料的統計處理147 10.5.1t分佈曲線147 10.5

.2平均值的置信區間148 10.6資料的評價——顯著性檢驗、異常值的取捨149 10.6.1顯著性檢驗149 10.6.2異常值的取捨152 10.7回歸分析154 10.7.1一元線性回歸方程154 10.7.2相關係數154 10.8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155 習題157 第11章現代分離和分析方法介紹/158 11.1膜分離技術158 11.1.1膜分離技術的分類與基本原理158 11.1.2膜分離材料的分類160 11.1.3膜分離技術的應用160 11.2超聲分離162 11.2.1超聲萃取的原理162 11.2.2超聲萃取的特點163 11.2.3影響因素163 11.2.

4應用164 11.3固相萃取164 11.3.1固相萃取的原理164 11.3.2固相萃取(SPE)裝置與操作步驟165 11.3.3固相萃取的應用166 11.4超臨界流體萃取167 11.4.1基本原理167 11.4.2超臨界流體的選擇168 11.4.3萃取過程與裝置169 11.4.4超臨界萃取技術的應用169 11.5加即溶劑萃取170 11.5.1加即溶劑萃取的原理170 11.5.2加即溶劑萃取的裝置與流程170 11.5.3萃取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與特點171 11.5.4應用171 11.6微波輔助萃取171 11.6.1微波輔助萃取的原理與特點172 11.6.2微波輔助

萃取的影響因素172 11.6.3微波輔助萃取設備概況簡介172 11.6.4微波輔助萃取的應用173 11.7紫外可見吸收光譜173 11.7.1方法概述173 11.7.2基本原理174 11.7.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179 11.7.4其他定量光度分析法187 11.7.5其他應用188 第12章複雜物質分析示例/192 12.1水泥熟料的分析192 12.1.1概述192 12.1.2不同水泥熟料成分的分析193 12.2農藥殘留的分析195 12.2.1樣品前處理技術195 12.2.2樣品檢測技術195 12.2.3試樣分析示例195 12.3廢水試樣的分析199 12.3.1金

屬離子的分析199 12.3.2非金屬機污染物的分析200 12.3.3有機污染物的分析200 12.3.4痕量有機污染物的測定201 12.4水的淨化與廢水處理201 第13章化學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206 13.1橋樑的腐蝕和防護206 13.1.1橋樑的電化學腐蝕的原理及條件206 13.1.2橋樑耐久性檢測的主要內容及研發的相應感測器207 13.1.3橋樑的腐蝕防護措施207 13.2市政工程中常用的保溫材料208 13.2.1保溫材料概述208 13.2.2保溫材料主要分類208 13.2.3材料類型210 13.3工程中常用的防水層材料211 13.3.1材料類型211 13.

3.2防水層材料的原理213 13.3.3三種防水層的比較區別214 13.4瀝青等材料配比及原理214 13.5其他跟化學相關的土木工程材料及應用217 13.5.1化學原理在岩土工程中的應用217 13.5.2工程砂組成成分檢測219 13.5.3水泥組分成分檢測219 第14章實驗/220 14.1化學實驗的目的和任務220 14.2大學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220 14.3學生實驗守則221 14.4實驗室安全規則222 14.5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222 14.6常見儀器使用方法223 14.6.1試管操作223 14.6.2滴定管及其使用224 14.6.3吸管及其使用227 14.6

.4容量瓶及其使用228 實驗一儀器的認領、洗滌和乾燥229 實驗二電子天平稱量練習230 實驗三酸堿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231 實驗四醋酸解離度和解離常數的測定233 實驗五沉澱溶解平衡235 實驗六熔點和沸點的測定237 實驗七簡單蒸餾和分餾240 實驗八重結晶及過濾243 實驗九氯化物的測定245 實驗十化學需氧量的測定247 實驗十一鐵的測定249 實驗十二氨氮的測定251 附錄/254 附錄1水的離子積常數254 附錄2弱電解質在水中的解離常數254 附錄3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25℃)256 附錄4金屬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57 附錄5298.15K的標準摩爾生成焓、標準摩爾生成自

由能和標準摩爾熵的資料258 附錄6一些有機化合物的標準摩爾燃燒熱260 附錄7常見電極的標準電極電勢(298.15K)261 附錄8常用緩衝溶液的pH範圍261 附錄9常用指示劑262 參考文獻/265 《關於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試點高校要制定符合應用技術人才成長特點的培養方案,全面推進學分制和模組化教學,為不同來源的學生制定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對於轉型期的工程技術型大學,各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加快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進程,推動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轉變教育發展理念,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普通化學作為大學

基礎課程之一,自1952年開設該課程以來經歷了多次變革,目前普通化學作為各院校非化學類專業開展的基礎化學類課程,適用於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自動化等工科專業。國家普通化學大綱規範的制訂對普通化學理論有了一個良好的指導,但是對於不同專業的特殊要求很難兼顧,同時缺乏實驗部分大綱的統一和完善,普通化學課時短、實驗課時不足的矛盾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目前工程技術研究和工作離不開各種基礎的化學知識,隨著環保材料在土木建築、城市給水排水及環境治理等城市建設中的大量應用,生物製藥及各種生物發酵製品的普及和應用,化學課程對工科專業來說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解決本科

生在經過第一年的基礎課學習後,對所學專業依然概念模糊,沒有方向感的問題,編者對本書內容進行適合工程類專業的普通化學教材的改革,增加了各工科專業對化學知識的應用實例,對培養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品質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和引導作用。 本書由武昌首義學院和湖北醫藥學院聯合編寫,其中第1章、第2章、第8章、第9章和部分附錄由湖北醫藥學院曾小華老師及所在院校老師馬俊凱、王紅梅編寫;第3章、第4章、第5章、第11章部分章節、第12章部分章節由武昌首義學院李橫江老師、黃培老師及部分編委編寫;第6章、第7章、第10章、第11章部分章節、第12章部分章節、第14章和部分附錄

由武昌首義學院楊娟老師、黃培老師及部分編委編寫,第11章部分章節、第12章部分章節、第13章由武昌首義學院楊曉曦老師、郭怡楠老師及部分編委編寫。最終稿件由武昌首義學院楊娟老師進行整理編合,在此,編者特對全體編委表示由衷的感謝! 本教材為教研課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普通化學》為例)”、“做實“3+1”培養模式,促進校企深度融合——以生物工程專業為例”、“環境工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提供了支撐;同時科研課題“廢舊動力電池正極活性成分濕法浸出與高溫固相法再生技術研究”、“秸稈和玉米芯低分子量降解產物製備水泥緩凝劑研究”也為本教材提供了支援。 由於時間和水準有限,疏漏

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多提寶貴意見。 編者 2017年7月

再生粒料應用於道路基底層添加水泥簡易標準程序初探

為了解決瀝青 壓 實 度 規範的問題,作者王詠世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瀝青刨除料、焚化爐底渣、天然粒料混合的底層粒料,分為60%瀝青刨除料、40%天然粒料及60%瀝青刨除料、20%焚化爐底渣、20%天然粒料混合的底層粒料,在最佳含水量O.M.C.(optimum moisture content以下簡稱O.M.C.)下,額外添加0%、1%、2%、3%水泥且固定水膠比0.9,求得底層粒料配比額外添加水泥應用於道路底層之最佳水泥添加量,得出以下幾點:一、 再生粒料配比額外添加水泥應用於道路底層之最佳水泥添加量(一) 瀝青刨除料與天然粒料為底層粒料,水膠比固定0.9時,最小水泥用量為1.05%(二) 瀝青刨除料、天然粒料、焚化爐底渣置換部分天然粒料為底

層粒料膠比固定0.9時,最小水泥用量為0.73%(三) 添加焚化爐底渣最小水泥量減少0.32%,以工程面看待此差異量幾乎可視為無差異。二、 建議再生粒料配比應用於道路底層最小水泥添加量為1%。三、 每組CBR(加州承載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以下簡稱CBR)試體達到O.M.C.之後再添加水泥設定0.9水膠比所需水量,CBR強度表現皆高於規範。四、 可依本文制定簡易標準流程圖進行再生粒料配比應用於道路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