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公關題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新聞碩士班 樓榕嬌所指導 劉正輝的 國軍「非傳統安全」重大災害救援行動新聞發佈策略之研究-以「莫拉克颱風」及「梅姬颱風」為例 (2011),提出災難公關題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傳統安全、公民記者、內容分析法、公共關係框架理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災難公關題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軍「非傳統安全」重大災害救援行動新聞發佈策略之研究-以「莫拉克颱風」及「梅姬颱風」為例

為了解決災難公關題庫的問題,作者劉正輝 這樣論述: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傳出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及傷亡不計其數,使得各國開始正視「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重要課題。我國因地理位置特殊,除了地震頻繁外,颱風的肆虐讓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受到的傷害難以估計。 「莫拉克風災」及「梅姬風災」發生後,在社會大眾焦急盼望國軍救災行動的輿論壓力下,媒體的框架報導內容可能對國軍形象造成影響。因此,本研究重點之一即為分析比較國內新聞媒體對「莫拉克風災」及「梅姬風災」國軍救災行動報導的框架內容。而研究重點之二即探討國軍在面對「莫拉克風災」及隨後的「梅姬風災」新聞發佈機制的公關框架策略。研究重點之三,為因應「公民新聞」與新媒介的重要性,國軍新聞發佈單位如何運用新媒介

的力量作為新聞發佈機制之因應作為。 本研究採量化內容分析法,分析國內主流平面媒體在「莫拉克」與「梅姬」風災當時的新聞報導內容,輔以質化深度訪談國軍參與新聞發佈人員與國內相關平面主流媒體記者,探討國軍在災害救援行動新聞報導內容框架,及國軍公共關係框架策略。研究發現,「莫拉克風災」在災害發生初期建構出國軍負面新聞的報導內容較多。然而面對「梅姬風災」的報導主題內容及報導方向立場來說,明顯與「莫拉克風災」有不同之處。國軍新聞工作向來極重視與媒體間的溝通互動,期能藉由媒體的正面訊息報導,提升國軍形象與士氣。值得注意的是,「公民記者」迅速的竄起,對國內媒體產生極大的衝擊,而網路媒介在災難中扮演不可或缺的

新角色,最明顯為「資訊整合」的功能。因此,國軍新聞發佈單位應適當、有效率的運用新科技,使其成為有效的工具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