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經驗 跑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無 經驗 跑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海明威,區國強寫的 世界少年文學必讀經典60:老人與海 和崔家蓉的 淡定自在:美國首任華裔部長的母親 趙朱木蘭博愛、堅毅、定慧的傳奇風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跑船「月薪上看30萬」去遍全世界過來人嘆:犧牲自己換全家安穩也說明:(跑船,遠洋,航海,船員,PTT,高薪,月薪,薪水) ... 級爽百倍》,該文不但在網路上掀起一陣熱烈討論,還意外釣出一名已經要當上二副的網友分享自身經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方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商船學系 郭俊良所指導 魏蕙瑛的 臺灣高職海勤類科畢業生上船工作意願之研究 (2017),提出無 經驗 跑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勤類科、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上船工作意願、乙級船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華文文學系 賴淑娟、楊翠所指導 陳孟潔的 那些甲板上的澳花人-澳花泰雅族陳家兄弟的海洋故事 (2017),提出因為有 泰雅族、澳花、口述歷史、生命史、報導文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 經驗 跑船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灣海員船員交流會| 東聯航運所屬台北快輪急徵機匠意者上班 ...則補充:助人行船-跑船新手交流區 ... 二,讀大學或五專是否對找跑船工作比較有利,(在糾結不知道那個選擇比較好),3. ... 工程科系或相關背景#無經驗可 #歡迎應屆畢業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 經驗 跑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少年文學必讀經典60:老人與海

為了解決無 經驗 跑船的問題,作者海明威,區國強 這樣論述:

挑戰生命意志的海上對決     身懷捕魚絕技的老人,從小就開始跑船,自認為是一個天生的漁夫。年輕時,他膂力過人,如今垂垂老矣,但仍是一個硬漢。     小男孩跟著老人的船捕魚,但老人彷彿被詛咒一般,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捕到魚,男孩只得奉父母之命,離開老人去跟別的船。     這一天,是老人一無所獲的第八十五天。清晨一大早,小男孩一如往常送老人出海。老人緩緩駛離海灣,進入較遠的外海,期待能夠大有斬獲。出海後,老人感覺到釣線下有大魚上鉤。潛在海面下的巨大馬林魚,拉著老人的船往大海的方向游去,老人跟大魚纏鬥了兩天兩夜,靠著豐富的經驗、過人的技術和頑強的意志,最後戰勝了自己的孤

單、疼痛和飢餓,解決了大魚。     然而,在老人駛返陸地的途中,大魚的血腥味不斷引來鯊魚前來掠食,老人只得繼續與鯊魚搏鬥。最後,老人平安返港,但大魚已被鯊魚分食得只剩一副巨大的骨骸。疲憊的老人返家入睡,夢見了非洲大草原的獅子……   系列緣起與特色     悅讀經典 為孩子成長種下希望的種子   世界少年文學必讀經典60     ★適讀年齡:國小中高年級       ★全套60冊/ 單冊15x21公分/ 注音版/ 精美插圖     ★內容特色   ‧作品最完備:精選世界各國著名的文學小說60冊,跨越地域與時間,與莎士比亞、狄更斯、馬克‧吐溫等文學大

師親近,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更擴展孩子的國際視野。     ‧意旨最貼近:依據孩子的閱讀喜好,精心策畫十大主題,特邀十位兒童文學工作者撰文導讀,帶領家長及老師,以不同面向引導孩子閱讀經典。     ‧文字最精練:由林文月、黃得時、文心等數十位名家重新改寫,保留原著精華,用字遣詞十分適合國小學童閱讀,以提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風格最多樣:現代、多樣風格的內頁插圖及封面設計,賦予經典文學新風貌。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曾有一本令自己印象深刻、啟迪至深的經典文學作品。在廣大讀者的企盼下,東方出版社正式展開「世界少年文學精選」系列改版計畫,希望賦予這套經典

文學新風貌,並再次重申孩子閱讀經典小說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企畫出「世界少年文學必讀經典60」,設定10大主題:奇幻冒險、多元社會、情感關係、成長勵志、想像創造、歷史傳奇、勇氣正義、人性探討、自然關懷、生命啟示。     精選原系列最具代表性、歷年最暢銷、歷久彌新的60本作品,每個主題各6本。特別邀請10位重量級兒童文學工作者來領讀,除了闡述閱讀經典對孩子的影響,並針對所設定的主題進行閱讀重點探討,分享每一本經典文學的內容特色,進而引領孩子如何去閱讀和思考。     在二十一世紀,網路無遠弗屆、咫尺天涯的現代,閱讀經典文學是孩子走出象牙塔、拓展國際視野的最好方式,

既能增進閱讀與寫作能力、從中體驗不同的人生、探索自己的夢想,還能開闊心胸、增長智慧、陶冶品格,成為未來具有世界觀的人才。   得獎紀錄     ★諾貝爾文學獎   ★普立茲小說獎   ★文化部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台北市政府評選優良兒童讀物   ★希望閱讀選書   名人推薦     王文華(兒童文學作家)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余遠炫(作家)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林玫伶(國小校長‧兒童文學作家)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徐永康(台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長)  

 徐秋玲(北一女國文老師)   張子樟(兒童文學評論家)   陳安儀(親職作家)   蔡明灑(朗朗小書房創辦人)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無 經驗 跑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好久不見 ​​​​#保生路2號​ ​​​#以歌曲演繹引導聆聽者之自我經驗描述

歌引自的全文為:以歌曲演繹引導聆聽者之自我經驗描述
今天用的是大家所熟悉的eason陳奕迅-《好久不見》來換來賓的故事;

《好久不見》有沒有讓你想起某個人?
不論是好久不見的朋友開始向你推銷直銷,或是當年不辭而別的戀人拿著你給他買的手機跟你道歉···
「歌引自」都歡迎大家的故事投稿,歡迎上保生路跟大家分享。


拍攝地點:MoHot 辦公室
企劃:保生路2號 製片:葉廷宇
吉他編曲/錄音:葉廷宇
聲音後期: 徐珞桓
攝影:者太 剪接:者太
字幕/特效: 心亞
音效:緯業 封面設計:者太

本集合作:yui 嚴子琪
IG:yui91926 /nicoyen_233


歡迎廠商or創作者合作邀約 聯絡資訊⬇️
保生路 連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保生路官方 IG:baoshengrd
保生路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aoshengrd/​​​​

原創音樂:
我想要交很多女朋友之誠實大蘿蔔
https://youtu.be/r1WxEaD7rLM​​​​
想要跟你玩個遊戲
https://youtu.be/jroET-DqWis​​​​
專屬晴天
https://youtu.be/r3W-fDPbL98​​​​
地心引力
https://youtu.be/BLIJgBB4Quo

臺灣高職海勤類科畢業生上船工作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無 經驗 跑船的問題,作者魏蕙瑛 這樣論述:

台灣四面環海,航運一直都屬臺灣經濟命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國民生活水準提高以及家庭少子化等因素之影響,近年來,高薪待遇的船員工作,已漸漸對臺灣航輪科系畢業生失去誘因,也導致他們未來上船工作意願逐漸低落。依據交通部航港局船員統計公告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止,我國船員在國內外船舶服務人數僅6,270人,另也顯示,其中乙級船員為2,984人,僅佔整體船員47.59%,且平均年齡偏高;對航運公司而言,已產生人力斷層的危機,也因此不利於傳承海上工作經驗,形成技術斷層。因此,培育基層航海及輪機專業人才,並提升其上船工作意願已是海運事業發展最重要的課題之一。2013年4月17

日「船員訓練檢覈及申請核發證書辦法」修正後,使高職海勤類科畢業生具備三年的乙級船員資歷後,即可報考甲級船員,此因素大大提升高職海勤類科學生上船的動機。然而修法至今,根據國內兩所同時設有航海、輪機兩科之國立高級海事職業學校,即基隆海事及澎湖海事,該二校近四年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顯示,兩校航輪畢業生立即投入船員市場的人數,並未明顯增加,無法達到原先修法之美意。有鑑於此,本研究遂根據社會認知生涯理論建立假設模型,將臺灣海事職校海勤學生分群為航海科學生以及輪機科學生,分別針對其上船工作意願,以結構方程式之路徑分析法探究其影響機制,續以跨群組模式分析比較兩群體學生之上船工作意願影響因素差異。研究結果顯

示,臺灣高職航海科學生之上船工作意願模型中「社會系絡」對於「上船工作意願」達到顯著之影響;而輪機科學生的上船工作意願模型中「職業興趣」對於「上船工作意願」達到顯著之影響。基於研究發現,作者建議政府及立法部門對法規的修訂要更務實及重視時效,並偕同教育人員以及航運公司,更積極正面宣傳海事從業人員形象,藉以提升師長親友對海勤類科學生上船工作的支持度。另外,海事職校應禮聘具海勤資歷之專任教師或邀集現任乙級船員到校做經驗分享,內容應著重海勤工作內容及特性,使學生能充分瞭解船員職場文化,以引導學生建立自我的航海夢想,進而鼓勵學生們投身航海事業。

淡定自在:美國首任華裔部長的母親 趙朱木蘭博愛、堅毅、定慧的傳奇風華

為了解決無 經驗 跑船的問題,作者崔家蓉 這樣論述:

  戰亂、分離、遷徙,人生總有許多被迫脫離熟悉、面對不可控的時刻。   一個從未公開的故事,一段希望與愛的旅程,改寫了哈佛近四百年的校史。   首位以華裔身分被三位美國總統延攬加入政府、兩次擔任部長的趙小蘭,每當有人稱她是成功的女性,趙小蘭總是說,「真希望你有機會認識我母親。」   在趙小蘭眼中,母親趙朱木蘭才是成功女性的典範。   趙朱木蘭,不僅是首位華裔部長的推手,且因她的支持,得以成就丈夫趙錫成的華人船王事業。她的名字更出現在美國一流學府。二○一六年六月六日,哈佛商學院「趙朱木蘭中心」落成。這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以女性為名的建築物,甚且是以中文書寫的華裔姓名。   看似平

凡的家庭主婦,卻有不凡的境遇與成就。   她出生於日本入侵、中國內戰綿延的烽火中,跟著父母遷徙到台灣。   她與當年在船輪工作、長期在外的趙錫成結婚,鼓勵先生把握機會負笈美國,而自己獨撐家務,當時還有七個月身孕懷著老三。   即使三年後攜女赴美,語言文化不通,舉目無親,但她一步步以強大的內在力量,扶持先生建立華人首屈一指的航運版圖。在她的教導下,六個女兒中四人畢業自哈佛,長女榮膺華裔部長、三女曾任紐約州廳長,小女兒是成功的企業家。   她在逆境中淬鍊出的智慧與人生價值,至今仍是家人心中不變的指引與最溫暖的依靠。   謹記初衷的堅毅:赴美團聚初期儘管生活拮据,趙朱木蘭得知在餐館打工的先生被老

闆器重,有共同經營的機會時,不為眼前利益所動,勸說先生勿忘初衷以學業為重,成就後來的船王傳奇。   做正確事的定慧:當長女趙小蘭受美國總統賞識、媒體追捧時,她提點女兒要多做事、不求做官;要少提過往豐功偉業,多向前看。   顧念他人的慈悲:罹癌的她臨終前在病房畏冷顫抖,當小女兒為她蓋毛毯後,即使虛弱無法言語,她還擔心看護會冷,以眼神示意小女兒遞毯子給看護。不忘照顧旁人需求的細膩與博愛,一如她生前幫助數千名清寒學子的默默善行。   平凡的人生,也能有不凡的力量;   堅定內在價值,即使風雨飄搖也能不失盼望,過好一生! 各界推薦   「神話般的人物,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典範。」——劉墉

(作家)   「她賜給了世人兩大禮物:她天賦異稟的女兒們,以及她對高等教育的鼎力支持。」——勞倫斯.巴考(哈佛大學校長)   「終其一生無私地奉獻,以一人之力,影響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及這個世界的未來。」——德魯.福斯特(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校長)   「這是一個無止境與時俱進的生命故事。」——羅法.瑞夫(麻省理工學院校長)   「祈願與廣大讀者及學者共同分享木蘭一生平凡但又非凡的人生經驗及貢獻,共創及共享更燦爛美好的明天!」——趙錫成(旅美華人船王)   「母親心中那道愛的柔光,使她異常獨特。」——趙小蘭(美國運輸部部長)   「她的思想先進開明,認為女性有著與生俱來的智慧和能力。她一

直都相信女性可以是領導者,且是非常傑出的領導者。」——趙小美(哈佛大學管理學碩士、前紐約州消費者保護廳廳長)   「母親時常叮嚀我,讓這個世界愈來愈美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趙小甫(福茂集團總律師)   「媽媽是我們家的心與靈魂。」——趙小婷(哥倫比亞大學應用人類學博士)   「媽媽是那種安靜的堅強。她歷經戰爭中的流離混亂,歷練了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趙安吉(福茂集團董事長)   作者簡介     崔家蓉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演說及傳播系碩士後研究、美國柏克萊大學語音學研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肄業。曾任中國廣播公

司記者及英文編譯、中華日報副刊專欄作家、奧斯卡出版社總編輯、婦女雜誌主編、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及網路社會學程召集人。     著有《悄悄話》、《說新鮮的話》、《天空有雲》、《新台幣之父的當代啟示書:國家經理人嚴家淦總統的故事》;譯著《給女兒的》、《女兒的身體》、《美極了》;詩作《青絲如詩》共三冊。曾任華視《今天》、台視《圍爐夜話》與《飲冰室夜話》、中視《警民熱線》、真相電視台《封面故事》、公共電視《傳播科技新未來》等節目製作人與主持人。   推薦序 一位到美國追尋幸福的女子 勞倫斯.巴考 助年輕人實現夢想 德魯.福斯特 傳承新的生命力 羅法.瑞夫 如神話般

美好的真實 劉墉 人生歷經暴風,生命依舊美麗 趙小蘭 致謝 崔家蓉 堅毅定慧,豐盈家庭的溫柔力量 序 章 樹立自在優雅的女性典範 第一章 書香中啟蒙,禮教中開智 第二章 純真文青,潤物細無聲 第三章 海員之妻,無怨的守候 第四章 異鄉逐夢,無悔的追隨 第五章 以身作則,溫柔的慈慧 第六章 重返校園,終身的學習 第七章 助學興學,默默的善行 第八章 悠遊於藝,生活的美學 第九章 優雅回眸,生命的教育 第十章 慈善接力,奉獻不停歇 後記 紙短情長追憶愛妻 趙錫成 感恩迴響 最堅定的後盾 趙小蘭、密契.麥康諾 打造一個真正的家 趙小美、黃蔚祺 讓世界愈加美好 趙小甫、謝甫 永遠的人生導師 趙

小婷、胡群思 走在時代之前做對的事 趙安吉、吉慕.布瑞爾   推薦序一 人生歷經暴風,生命依舊美麗 趙小蘭   去年年底,有關家母一生行述的著作《淡定自在》一書,已在中國出版;繁體版將於今年年底在台灣發行。   《淡定自在》與《逆風無畏》這兩本傳記相輔相成,皆由交通大學崔家蓉教授撰寫。   這兩本書講述我父母親的生命故事。他們經歷了中國和世界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之後移民到美國,在紐約建立了新生活。   母親是我們家庭的支柱。趙家能夠在美國白手起家,事業有成,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母親的勤奮、犧牲、決心及慈愛。   母親出生於中國安徽省來安縣一個望族家庭。外祖父擔任法官,據我所知,她

的家族富甲一方,土地所有,需要騎馬繞行三天才能走完。   母親在五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她從小就成熟懂事,深受長輩信賴。中國當時身陷日本入侵、二次大戰以及內戰的綿延烽火。朱家當時住在南京,但生活支出有賴於安徽老家的財源支助――那些存放在安徽老家的金條。母親的姐姐因已成年,走在路上容易引人注目。所以母親在九歲時,與一名男僕,巧妙地通過敵人檢查哨,回到安徽,與她年老行動不便、留在老家的祖母,一起將藏匿的金條挖掘出來。母親將金塊縫製在衣服夾層裏,巧妙地通過敵人的檢查哨,帶回了讓她家人得以過日子的金條。我曾經問母親:「妳不害怕嗎?」她回答:「一點也不!我很自豪能夠幫助我的家人!」一個九歲女孩出言如此,實

屬不凡!   朱家在那個時代十分開明,深信家中女子當受良好教育。所以我的母親和她的姐姐一起到南京求學;我母親進入教會主辦的明德女子高中就讀。無奈當時中國正處於巨大的變動。為了確保安全,母親的家人遷移至上海。為了與她在明德女子高中同學張正一起上學,母親後來進入上海近郊的嘉定中學就讀。   兩位如此美麗而傑出的年輕女子,從當時的首都南京入讀嘉定一中,全校風靡一時。在那裡,我的母親在班刊上發表了一篇以「雨」命名的散文。幾十年後,當時班刊的編輯,將刊載了我母親那首詩的刊物贈與我們。觸摸那紙張,閱讀那文詞,一個年輕女孩在及笄之年,身處中國內戰的高峰,卻能如此平靜,真令人感動。這是她終其一生的特質――

淡定自在。   一九四九年,家父從上海交通大學返家,順道訪問他的高中母校嘉定一中。那時,張正的男友是我父親的朋友。大家都認為我父母親很登對;但不幸的是,我父親來自一個僅有十個家庭的農村,在那個時代,一般認為門不當戶不對,配不上富貴家族出身的女子。   我的父母當時都是和他們的朋友一起出遊。我們保存了珍貴的照片,記錄著父母親和他們的同學歡聚的景況。一九四九年上半年,儘管中國內戰日益吃緊,他們仍然相偕出遊,諸如郊外攬勝,或在嘉定的匯龍潭中划船,樂在其中。   一九四九年五月,隨著中國內戰加劇,我的母親和她的家人遷居到台灣。當時環境條件非常艱難,沒有足夠的居住空間、食物及工作機會。母親全家都住

在她父親任职的地方法官辦公室裡。   父親也在一九四九年五月,當內戰最激烈的時候離開了中國大陸。他以實習生名義上船工作,期以獲得交通大學畢業所要求的航海經驗。當父親服務的那艘船在海上航行時,中國的政權更換了,所有港口都被封鎖,他的船只能開往台灣。   父親認為,像我母親那樣的家庭背景,勢必會離開中國大陸去台灣。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找到母親。她顯然被父親感動了;但身為大家閨秀,母親並未顯形於色。然而,我的父親注意到她泛紅的臉頰,這意謂著她很高興見到了父親。   在父親的船停靠基隆港進行四個月維修期間,他每天從基隆到台北(一小時的路程)與母親約會。母親二十一歲時,他們結婚了。她深愛父親,並相信

他。他是一個勤奮、有能力、並深具潛力的年輕人。   在他們結婚生活的前十年,當父親在海上工作時,我的母親忠實地照顧家庭及孩子。在他們結婚的前七年裡,父親的職業生涯穩定地發展,並在二十九歲時成為最年輕的船長。他的工作使他經常好幾個月無法回家,見不到母親。譬如,當母親快要生我的時候,父親把她送到醫院後,便匆忙登船展開另一次航行,一個月後才得以返家。父親在我出生一個月後,才見到了我。   我的父親參加了全國甲種船長考試,不僅獲得了第一名,打破了歷史紀錄(編按:趙錫成當年每科考試分數都特優,打破歷年所有考生的紀錄,有記者送他「狀元船長」的封號),有了機會到國外進修,那時,母親懷了七個月的身孕。

  雖然母親有孕在身,她也不知道一家人會分開多久,但她毫不猶豫地鼓勵父親赴美,為我們的家庭開啟新的生活。   我們一家人分居兩地約三年。期間,父親存下足夠的錢,也拿到了必要的文件,將全家人都帶到了美國。   我們到美國後的頭幾年,生活非常困難。我們不懂英語,不習慣美國食物,不了解美國文化或傳統,舉目無親無友。即便面臨種種挑戰,我的父母卻總是樂觀面對,對美好的未來滿懷憧憬,辛勤工作,從未懷疑我們的未來將是一片光明。   在母親的一生中,儘管困難重重,但坦白說,我從沒聽她抱怨過。父親在家時,會在飯後和女兒們談及他在中國的生活,以及中國的哲學思想。母親總是在一旁靜靜地聆聽。她寡言,但總為家人著

想;有母親在場相伴,總讓我們感覺安適。   五十一歲時,她回到大學完成了三十二年前、因內戰被迫中斷的教育,並獲得了亞洲文學及歷史碩士學位。   在二○○一年一月十一日總統宣布,提名我擔任勞工部部長的同一天,母親收到淋巴瘤的診斷報告。大家興高采烈,她什麼也沒說,不想破壞全家人開心的時刻。母親一生無私,開始化療一週後,她在三月六日那天,出席我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宣誓就職儀式,沒有人發覺她的病苦。   家母教導我們這群女兒,汲取人生中最寶貴的經驗教訓,因而造就了今天的我:   一、她相信女性的價值與成就,跟男性是一樣的   二、她謙遜、謙卑,總把他人放在自己之先。   三、她待人有禮

周到。   四、她一生向來以身作則,教導女兒們秉承尊嚴,開展滿有美德與榮譽的人生。   五、當我們成長期間,她年年慶祝中國節日,使我們記得並了解祖先的文化遺產。   六、她在五十一歲回到大學,使我們更加重視教育的重要性,期以與時俱進。   七、她教導我們以勇氣面對生命。生命是美麗的,充滿了驚喜及意想不到的曲折,但是有主引領,就能在人生恆常的風暴中淡定自在。      父親在芬克里夫墓園,採用親自帶小妹安吉専程到義大利卡拉拉揀選的白色大理石,為母親建造了一座優雅莊麗的私人陵墓。在其中一面大理石上,刻著父親獻給母親一首動人的情詩。他每週六都會固定探視母親,風雨無阻,十餘年如一日。每當我探望

父親時,也都會跟他一起去她的私人陵墓。   每一天,我們全家人,都懷念母親輕柔的聲音,睿智的建言,她撫慰人心而安詳的身影、她的沉著、她的冷靜。淡定自在地面對人生的風暴。   (趙小蘭,福茂集團創辦人趙錫成博士的長女,現任美國運輸部部長,曾任勞工部部長。二○一九年四月十三日,國際領袖基金會邀請趙小蘭與父親一同以「爐邊談話」的形式與數百位嘉賓分享人生歷程。本文為談話中譯稿。) 推薦序二 如神話般美好的真實 劉墉 作家   讀這本書,好像看個神話故事,因為一切都太完美,讓人懷疑它是虛構的。問題是,書裡每個字都很真切,每件事都實實在在地發生。   一位出身書香門第、富裕家庭,就讀貴族學校

的大小姐,高中時見到一個出身農村的男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多年後再相逢,突破法官父親的反對,結婚、生孩子,每天守著家,等外出跑船的丈夫偶爾歸國。丈夫後來考取公費留學,三年後大小姐才帶著三個稚齡的孩子赴美團聚。丈夫為了生活打三份工,一家五口擠在只有兩個房間的小公寓裡。即使生活清苦,她仍然有財務規劃,按月作定額的儲蓄。   丈夫在餐館打工,被老闆器重,要他一起經營。大小姐勸說:「你既然出來深造,就先把書念完吧!」然後在丈夫拿到學位之後一起創業,用她正向的思考鼓勵丈夫,用她實際的行動幫助先生,一步步把事業經營起來,多年後成為美國的華人航業鉅子。 富家大小姐的姿態極低,她的丈夫已經為人低調,大小姐還被

認為低調十倍。她總能顧全大局,當丈夫為了場面安排,把原本屬於妻子的座位,在宴會中讓給另一位客人,大小姐就躲到廚房用餐。當她作女主人,為賓客準備食物時被熱水嚴重燙傷,她忍著痛,堅持到宴會結束才去就醫。   雖然孩子多,她依然維持很高的文化品味和宗教信仰,她賞花蒔草、學畫練字,甚至年過半百,還跑去美國大學念研究所,以全勤全優拿到東亞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她更把孩子栽培得好極了,四個女兒哈佛研究所畢業,其中一位是哥大的博士,老大趙小蘭甚至被兩任總統器重,成為華人在美國政府最高的行政長官:勞工部長和運輸部部長。   她對夫家、娘家都極為關懷,把親人接到美國就近照顧,也教導女兒持家之道。當經濟改善,搬到

七個房間兩英畝地的大房子,她仍然帶著孩子一起油漆房間、清理泳池,甚至鋪設門口三百多呎長的車道。她從未忘本,帶著孩子上中文學校,參與社區活動,進一步跟著丈夫回到上海的母校和她的故鄉,設立公益基金會、蓋教學大樓、捐獎助學金、設幼兒園……。   她家(連她在內)有七仙女,六個女兒,個個比男孩強,她教女兒男女平等的觀念,也教孩子謙遜的美德。雖然家裡有管家,但是孩子都得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有客人來,孩子都得出來招呼,甚至守在餐桌旁邊添茶上菜。她說得很明白:「沒錯!我是教她們作女侍,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   雖然家裡富裕,孩子多半就讀公立高中,甚至念大學時向政府貸款,她說這是訓練孩子獨立。當女兒

跟同學有摩擦,她說「先要作好朋友,才能交到好朋友。」當孩子跟家裡的工人衝突,她先去向工人道歉。說「不論外在發生甚麼,重要的是自己內在發生了甚麼。」當大女兒事業有成,競爭對手要來拜會的時候,她對女兒說「你何不先主動去看她?」   除了老么小時候不乖,她曾經打兩下屁股,後來還向女兒流淚道歉,她幾乎不曾對孩子有過大聲責備。她用正面思考、愛與關懷,化解每個爭執;她靜靜聆聽,細細分析,化解每個矛盾。   她的愛心延伸,孫子女誕生,她會飛到地球另一邊幫女兒坐月子。即使她七十歲不幸得到淋巴癌,仍然堅持撐著病體,參加大女兒的就職典禮,且捧上宣誓用的聖經。她的信仰虔誠,因為這信心,幫她突破許多難關,也帶她走

過與癌症搏鬥的七年。即使她在病危時,仍然示意家人,為旁邊的看護遞上毛毯。   她的女兒雖然個個有成就,但是對家的向心力都很強,總回家聆聽父母的教誨,小女兒更接棒父親的事業。當時擔任美國勞工部部長的大女兒,在母親生病期間,每週都由華府回到紐約,陪在父母身邊。   他們一家的成就,也是在美華人的典範,他們把自己的榮耀與華人社會分享,除了回饋故鄉,也積極參與僑社、鄉親和校友會。這位出生書香門第的大小姐和成為華人船王的丈夫,始終不忘自己的根。   她和丈夫鶼鰈情深,在丈夫最需要她的時候,她總伴在身邊,即使得了病,仍然做丈夫的支柱。她辭世之後,趙錫成博士每週都到墓園,追憶他們五十多年的甜蜜歲月,而

且把她的愛擴大,在哈佛大學建立以她命名的教學大樓,並幫助更多華人學子赴哈佛就讀。   這位神話般的人物,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典範,是趙朱木蘭女士。我近四十年前就與他們一家相識,有緣跟木蘭在研究所同窗,更有榮幸在今天寫這篇序。我衷心希望國內讀者和海外華人,在這本書裡除了見到神仙眷屬的一家人,更能找到許多值得學習和省思的地方。   序章 樹立自在優雅的女性典範 二○一七年五月二十八日,風和日麗、清新可喜的晚春天。紐約華埠僑界以最高規格,盛大歡迎趙小蘭部長回紐約。四個月前,她新任美國第十八任聯邦運輸部部長。 華埠街道上空,多處高掛「慶賀趙小蘭榮任運輸部長」的大紅色橫幅,隨著春風微微擺動著

;舞龍舞獅的隊伍拉得長長的,見首不見尾,歡聲喧天。 十多位神情愉悅的華埠僑領一字排開,列隊迎接笑容甜美的趙小蘭部長。前紐約中華公所主席蕭貴源喜氣地朗誦著吉言:「趙小蘭創下華裔擔任兩任部長的歷史紀錄;這不僅是華人之光,更是美國之光。」 二○○一年至二○○九年間,趙小蘭曾任小布希政府的勞工部部長;如今,刷新華裔女性二度擔任部長的紀錄,趙小蘭嫣然將成就歸於雙親:「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親,是他們成就了我。」 有人讚美趙小蘭是「成功女性」的典範,她當即向她已逝的慈母致敬:「我的成功,要歸功於母親的教導。如果沒有母親的教誨,我不會有今天;我的母親朱木蘭女士,才是那位最成功的女性。」 每當人們稱讚她成就不凡時,

趙小蘭總想到她的母親:「母親心中那道愛的柔光,使她異常獨特。」在趙小蘭眼中,母親用一生實踐愛,點燃生命的火花,不僅照耀她身旁的人,也默默幫助了數千名她並不認得的人,為他們照亮了灰暗視野中的前路。 每當榮耀的時刻,趙小蘭更是深深思念母親。十多年來,這是紐約僑界第三度大張旗鼓,為趙小蘭在華埠集會遊行,祝賀她為華人爭光。猶記第一次是一九八九年,她就任運輸部副部長的盛夏。第二次是二○○一年,她擔任勞工部部長後的初冬。趙小蘭的家人每次都伴隨她,在人頭鑽動的華埠徐徐走街。 沿途看見華人同胞對待小蘭的熱情與喜愛,朱木蘭心中觸動很深,說是有一種回到家鄉的感覺。聽熟了母親在安徽老家過年時舞龍舞獅的故事,趙小蘭懂

得母親內心深處的懷舊與鄉愁。如今,母親不在了;但是,在喧天的鑼鼓聲中,隱隱約約地,她彷彿聽得見母親清脆悅耳的歡笑聲。在寂靜的心底,趙小蘭此刻深刻感受著母親的同在。

那些甲板上的澳花人-澳花泰雅族陳家兄弟的海洋故事

為了解決無 經驗 跑船的問題,作者陳孟潔 這樣論述:

1960-1980年代,是臺灣原住民男性開始大批地去參與近海與遠洋漁業作業的時期,他們大多進行長時間的跑船工作並擔任最底層的船員或是見習員工。在文學與研究上,常以阿美族作為此種勞動型態的原住民族群象徵,而這也突顯出一民族於地緣關係與文化層面等因素,在全球化脈絡下的人群流動中,進而促使他們往海洋領域移動。  本文旨在筆者以身為都市原住民二代的身分,以實地深度訪談並記錄、追尋位於深山的泰雅族原鄉――Rgayung。挖掘出在1960-1980年代,首批引領村內的泰雅族男性,前往離家遙遠的海洋都市發展的陳家家族生命故事。將此歷史記憶,以人文的角度用生命史與報導文學紀錄的方式,反映那個年代村中的社會結

構與村民們在經濟社會下的人口流動。進而提出的議題有三:(一)有別於阿美族的,那些屬於泰雅族的海洋經驗;(二)相對於大眾的既定印象,將擔任幹部階層的泰雅族船員歷程做完整鋪敘;(三)討論海洋經驗裡極少被論及的家庭與家庭裡的女性。  最後,希冀本文能帶動自生長起就為都市原住民的原住民年輕族人,勇於在現今功利主義的主流社會中,興起自我身分認同並正視自身傳統文化與歷史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