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乾燥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熱泵乾燥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國寶寫的 中國食藥用菌工程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所 盧昭暉所指導 何若綺的 熱泵乾燥系統的程序分析 (2021),提出熱泵乾燥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熱泵乾燥、污泥、熱管、節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王啟川所指導 韓康里的 外加吸附除濕系統對熱泵乾燥機性能影響實驗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乾燥機、熱泵、吸附式、實驗方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熱泵乾燥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熱泵乾燥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食藥用菌工程學

為了解決熱泵乾燥機的問題,作者盧國寶 這樣論述:

蔡津生、盧國寶編寫的《中國食藥用菌工程學》從工程角度進行編撰,符合當前食藥用菌產業優化升級的需要。   《中國食藥用菌工程學》以較大篇幅介紹了食藥用菌工廠化生產技術裝備和高新技術在食藥用菌中的運用,尤其是在精、深加工方面的應用,對提高我國食藥用茵生產和加工技術裝備的水準、啟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思維,提高高精、深加工產品的附加值和食藥用菌生產的綜合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熱泵乾燥系統的程序分析

為了解決熱泵乾燥機的問題,作者何若綺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空氣源熱泵乾燥系統的特性及乾燥過程,分析其用於污泥乾燥之效果,以不同系統設計與操作條件對污泥乾燥程序加以計算分析。本文主要目標為將含水量80%之濕污泥經乾燥機處理後含水率降至30%。探討的參數為乾燥機入口與出口的空氣溫度與濕度,由計算結果分析得知,熱泵乾燥系統的COP、系統製熱量與壓縮機消耗功率都隨著乾燥室進出口空氣溫差減少而增加,除溼能力反而隨空氣溫差減少而有明顯下降。為了提高系統性能,降低能耗,另外設計了五種不同型式的乾燥系統進行分析比較,分別為加裝熱管、加裝熱交換器、加裝儲熱桶、採用旁通閥及外加其他熱源的系統。由計算結果可知除了旁通閥以外,這些系統皆可有效降低能耗,加裝熱管與加

裝熱交換器可有效轉移熱量,能耗分別降低14%與31%,這是因為濕空氣在經蒸發器之前可以先被熱管冷卻,這些熱量再傳到蒸發器出口,用來加熱乾空氣,降低了蒸發器及冷凝器的負載。但是熱管的熱傳量會受到熱傳方向限制,而熱交換器沒有這個限制,可以傳遞更多熱傳量,因此加裝熱交換器的效果更好。此外,由研究結果得知,加裝儲熱桶可以提升21.4%的系統性能。

外加吸附除濕系統對熱泵乾燥機性能影響實驗分析

為了解決熱泵乾燥機的問題,作者韓康里 這樣論述:

摘要無效的保存方法及低效率的保存需求使得食物原物料的保存不易。此研究主要為發展一在暫態情況下之熱泵乾燥機系統。在此實驗中,聚丙烯酸鈉被用來當作乾燥之材料,冷媒R-134a用來當作冷媒,另外外接一除溼機。利用鼓風機讓空氣得以在系統內循環。此實驗調整聚丙烯酸鈉重量,並給予一固定空氣流量(100 m3/h)。利用實驗數據並計算熱泵性能係數、系統性能係數、乾燥率、冷凝器熱傳、系統除溼率和單位能耗除溼率。平均熱泵性能係數為3.9,平均質量流率為0.3 kg/s,平均熱傳率為0.56 kW,平均除溼率0.495 kg/h,平均單位能耗除溼率為1.614 kg/kWh。此研究顯示入口乾燥空氣溫度對系統效能

及能耗有很大的影響。在外接除溼機時,材料重量較小有最大的性能係數。由於在材料重量較小時,乾燥空氣較容易進入測試材料,除溼率在小重量下優於高重量,儘管在高重量下,測試段出口有著最大的相對濕度。外接除溼機可提高系統係能係數及除溼率,但對單位耗能除溼率並無太大提升,因為外接除溼機需要更大的耗能。外接除濕機能有效降低熱泵乾燥機入口相對濕度,從平均26-29%降低至1-2%。水分移除率主要決定於濕氣滲透率,並隨著入口空氣溫度及速度提升而提高。關鍵字:乾燥機,熱泵,吸附式,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