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稅分期紓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營業稅分期紓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妙香,李娟菁寫的 稅務會計(9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財政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相關紓困措施也說明:督導公股銀行積極配合政策推動各部會相關紓困措施,亦請各銀行持續提供 ... 減查定課徵營業人之營業稅額及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並受理申請延期或分期 ...

國立中山大學 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 郭照榮所指導 汪毓屏的 銀行逾放發生與經理人盈餘管理之關聯性實證研究 (2001),提出營業稅分期紓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逾期放款、盈餘管理、呆帳。

最後網站稅捐稽徵機關受理納稅義務人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則補充:(COVID-19)疫情影響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審核原則. 一、為協助納稅義務人因 ... (一)期間:稅捐繳納期間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 興特別條例(以下簡稱紓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營業稅分期紓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稅務會計(9版)

為了解決營業稅分期紓困的問題,作者陳妙香,李娟菁 這樣論述:

  本版書配合租稅法令與會計準則之更動,及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並令讀者得完整掌握企業帳務與稅務處理之要旨,修正重點如下:   一、109年1月15日台財稅字第10800614920號令   營利事業因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公報之會計準則版本其變更會計準則當年度追溯調整產生之期初保留盈餘淨增加數,或追溯調整產生之期初保留盈餘淨減少數,應併計變更會計準則當年度之未分配盈餘數額,計算應加徵之營利事業所得稅。   二、財政部109.05.04台財稅字第10904558730號令   營利事業因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等會計版本變動致追溯調整107年

度之期初保留盈餘於紓困條例施行期間(109年1月15日至110年6月30日)分配之金額,得列該年度盈餘減除項目。   三、財政部109.05.22發布台財稅字第10904546810號令   營利事業承租資產之會計事項自108年度起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6號「租賃」者,除下列事項外,應依該準則規定認列相關成本費用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   (一)使用權資產之成本中屬於拆卸、移除或復原之估計成本部分,不得提列折舊費用,應俟實際發生時以費用列支。   (二)使用權資產依該準則規定按耐用年數提列折舊者,其耐用年數不得短於所得稅法第51條規定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之最短年限。   (三)依國際

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損」及第40號「投資性不動產」評估之資產減損損失及評價損益,屬未實現損益,應於結算申報書調整減列。   本版書相關章節均提供釋例解析,並增補會計師、記帳士及國家考試試題,提高專技證照考試之應考能力。

銀行逾放發生與經理人盈餘管理之關聯性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營業稅分期紓困的問題,作者汪毓屏 這樣論述:

摘 要根據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出版之「中華民國台灣區金融統計月報」資料顯示,自民國80年起至90年12月止,本國銀行逾期放款比率由0.97%一路攀升至8.16﹪,再創歷史單季新高記錄。從財政部、央行等中央政府官員到各家公民營銀行經營高層無不關心重視及卯足心力,積極研究探討逾放發生原因與解決對策,從回顧諸多學者及專家研究報告中,絶大部分認為逾放發生主因有下列二點:一、政府推動金融自由化、國際化政策後,國內銀行業經營環境丕變。民國80年開放民營銀行大量設立,同業競爭激烈,紛紛蠶食傳統存放業務,新、舊銀行為達成營運目標,積極衝刺放款。二、民國81年以來建築業受大環境不景氣影響持續低迷,國人置產投

資意願低落,國內房地產價格受房市供需嚴重失衡影響大幅滑落,各銀行授信大都以房地產為擔保,據統計不動產擔保逾放約占總逾放六成,借款戶包括個人與企業,一旦面臨大環境不景氣如:失業浪潮衝擊、房市蕭條、及股市重挫,則一時經濟週轉困難,無力償還貸款,銀行應收利息實現率降低,存放利差縮小、催收款比率甚而與日俱增,若依法訴追拍賣,拍賣價格平均小於估價四成,使銀行再度面臨拍賣不足呆帳損失。本文研究目的為下列兩點:一 、針對相關文獻探討逾放發生的主要因素,進一步作實證研究。二、檢視逾放比率的降低,與銀行經理人的盈餘管理行為是否有關?依據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献報告中提及影響逾放比率的主要因子及經理人盈餘管理決策因子

,本文共建立2個內生變數Y,及11個外生變數X。以本國上市三十二家銀行為研究樣本,自民國80年3月至90年9月為觀察期間,來檢視銀行逾放發生與經理人盈餘管理行為的聯立關係,本文採用聯立方程式模型研究方法,就 (一) 逾期放款發生方程式 與 (二) 稅前盈餘管理決策方程式作實證分析,本文實証結果如下:(一)就逾期放款發生方程式迴歸分析得知1.核發建物使用執照面積2.股市交易值3.失業率4.ü85;保放款比率5.分行家數6.催收款比率,對逾放比率的變動均有顯著的影響。(二)就稅前盈餘管理決策方程式迴歸分析得知1.應收利息比率2.備抵呆帳比率3.存放款利差4.員工人數5.放款/存款比率6.逾放比率,

對稅前淨利率的變動均有顯著的影響。(三)就逾期放款發生方程式與稅前盈餘管理決策方程式聯立迴歸分析得知,逾放的發生,對銀行的盈餘會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因而激發銀行經理人為降低逾放,運用盈餘管理決策因子-增加應收利息比率、提高備抵呆帳比率、調降存放款利差,大量增加函、電、面、訴催人力費用、提高放款/存款比率等操控工具,意圖抑制逾放發生,卻因大環境不景氣及金融環境面臨結構性變革問題,所以無法產生顯著的抑制效果,此乃銀行逾放比率年年趨增的癥結所在。本文結論:本國銀行逾放比率變化受大環境因素影響甚大,雖然銀行管理當局以現有授信管理、逾放管理及盈餘管理等機制:如建立完善信用風險控管之授信制度,或積極實施企

業紓困、協議分期償還以及積極函、電、面催及訴催等逾放管理策略,或積極提列呆帳準備及轉銷逾放呆帳等盈餘管理策略,林林總總只是短期間以時間換取空間,暫時抑制銀行逾放比率竄升的速度,使逾放比率呈現較平緩速率上升而已。本文認為我國銀行逾放問題只是呈現目前金融環境正面臨結構性變革的挑戰,諸多學者専家此刻紛紛提出建立「資產管理與信託制度」及「金融資產証券化」等相關研究,不也就是金融市埸結構性變革的議題,如同金融自由化、國際化潮流的演進,時空變遷,人、事、物、制亦隨境變遷,唯一不變的是「Adam Smith,s invisible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