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裝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物聯網裝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BruceNikkel寫的 實戰Linux系統數位鑑識 和RowenaRae的 跟大師學創造力6:瑞秋.卡森與環境保育+21個生態實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AI助攻物聯網裝置更有效率與智慧化 - 科技產業資訊室也說明:在全球170億個網路裝置中,有70億屬於物聯網(IoT)類別。當初設計物聯網裝置的目的就是在自動連網,分析,控制並向網路中的其他硬體裝置提供資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碁峰 和字畝文化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王淑卿所指導 劉亦祥的 以軟體定義式網路提升網路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灣中部某科技大學校園網路為例 (2021),提出物聯網裝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軟體定義網路、校園網路、頻寬管理、即時性服務、網路拓撲、VirtualBOX虛擬化平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研究所 莊紹勳、郭治群所指導 林亮君的 利用鰭式電晶體之變異性實現物理不可複製函數 (2021),提出因為有 鰭式場效電晶體、電性變異、隨機缺陷擾動、虛擬傳輸模型、物理不可複製函數、物聯網的重點而找出了 物聯網裝置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保護物聯網裝置 - IT人則補充:物聯網裝置 可以連線到網路或網際網路,並與其他連網的物件或中心交換資料。這些裝置不僅限於智慧電視或智慧手錶,像印表機、洗衣機、空調、智慧感測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物聯網裝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戰Linux系統數位鑑識

為了解決物聯網裝置的問題,作者BruceNikkel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如何分析遭受破壞之Linux系統的書籍。你可以藉由本書瞭解如何鑑識Linux桌面、伺服器與物聯網裝置上的數位證據,並在犯罪或安全事件發生後重建事件的時間線。      在對Linux操作系統進行概述之後,你將學習如何分析儲存、火力系統和安裝的軟體,以及各種發行版的軟體套件系統。你將研究系統日誌、systemd日誌、核心和稽核日誌,以及守護程序和應用程序日誌。此外,你將檢查網路架構,包括接口、位址、網路管理員、DNS、無線裝置、VPN、防火牆和Proxy設定。      .如何鑑識時間、地點、語言與鍵盤的設定,以及時間軸與地理位置    .重構Linux的開機過程,從系統

啟動與核心初始化一直到登入畫面    .分析分割表、卷冊管理、檔案系統、目錄結構、已安裝軟體與與網路設定    .對電源、溫度和物理環境,以及關機、重新開機和當機進行歷史分析    - 調查用戶登錄會話,並識別連結周邊裝置痕跡,包括外接硬碟、印表機等      這本綜合指南是專為需要理解Linux的調查人員所編寫的。從這裡開始你的數位鑑證之旅。 

物聯網裝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月初有位荷蘭的網友在Reddit上發文表示,他在元旦當天打開家裡的智慧顯示器Google Nest Hub。沒想到他打開畫面的時候,看到的竟然是陌生人家裡的畫面。

雖然Google知道消息以後,就已經緊急暫停小米智慧家庭連結Google Nest Hub、Google Assistant的權限,並且展開調查。小米也發表聲明說,這次是因為快取測試出現了問題,屬於個案而且只有極少數受到影響。 Google也在跟小米測試之後,在1月6日恢復了小米米家智慧攝影機之外的小米產品連結。

這幾年「智慧家居」越來越流行,你可以直接遠端操控這些連結的裝置,像是電風扇、網路攝影機等等。讓我們的生活不只更方便,也希望夠更舒適、更節能、更安全。智慧家居一開始是透過物聯網發展起來,而這幾年開始跟AI人工智慧高度結合,整個體驗上又更進步,比如說現在的智慧燈泡不只能遠端調整亮度、色溫、聲控開關,還能告訴你天氣預報。

而且根據IDC2017年的物聯網研究報告,亞太地區有將近3億的家用物聯網裝置;創市際2018年公佈的「2018台灣微智慧生活」調查也顯示,台灣智慧家庭裝置使用率大概是三成,智慧家居在台灣有越來越普遍的趨勢!

不過大家也要注意隱私的問題,其實這次的小米攝影機事件之外,去年底,也就是沒多久之前,美國一家平價的智慧攝影機Wyze也才爆出有240萬筆用戶email資料外洩的問題。雖然Wyze這次是因為內部疏失,不是駭客,但駭客的例子也不少!去年12月初,美國就有傳出有8歲的小女童在家的時候,家裡的Ring智慧攝影機遭駭客破解帳密入侵,自稱是聖誕老人,要求小女孩破壞自己的房間,搞得小女孩現在都不敢回房間睡覺。

很多人可能會因為這樣就不敢使用智慧裝置,不過也不能因噎廢食,像是智慧攝影機不只可以讓你隨時查看狀況,還能提供異常訊息或闖入警告,甚至幫你報警,安全性和方便性都是必要的,目前許多品牌都努力在安全性上做到最完善,而且有很多危險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設定不當,比如說沒有變更裝置的預設密碼。

FBI就建議大家,不要把家裡面的連網攝影機、遊戲機及智慧喇叭等裝置,和筆電共用同一個Wi-Fi網路,避免電腦或手機裡的私密資料,被物聯網裝置和 Wi-Fi分享器裡的漏洞間接取得;或是在使用不同的智慧產品時設置不同的密碼,這都是自保的方式唷。

你有在用智慧產品嗎?你認為智慧家居是讓生活更方便還是讓隱私暴露在風險之中呢?快來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以軟體定義式網路提升網路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灣中部某科技大學校園網路為例

為了解決物聯網裝置的問題,作者劉亦祥 這樣論述:

在大學的校園環境中,教師與學生在授課、研究及學習的過程對網路的連線屬於高度之需求。由於智慧校園的概念使得校區內可以連接網路的設備越來越多元,各層次的使用者期望學校無論是在有線或無線網路皆能提供穩定、安全及高效能的網路服務。面對現有的網路環境因建構在各種路由器、交換器、用戶對用戶或用戶對伺服器之間的各種設備上,隨著大量可攜式行動裝置及各式物聯網裝置數量增加,校園網路環境的穩定及管理是網管人員持續面臨的挑戰。然而,傳統的網路管理方式已逐漸無法有效管理多元且需自動反應及快速修復的網路環境需求。在本研究中使用軟體定義網路概念,實作驗證台灣中部某科技大學校區大樓骨幹交換器結合SDN Controlle

r與OpenFlow Switch的架構以及SDN OpenFlow規則,融合於原本終端交換器的上層環境,將傳統網路架構升級成可集中式管理與自動回饋控制運行的軟體定義網路。亦即,本研究藉由軟體定義網路的特性及優點,結合管理者網頁介面與資料庫紀錄,可以便利網路管理人員對校園大樓內網路的IP、MAC與介面之追蹤與管理、簡化網路環境的復原與重建。

跟大師學創造力6:瑞秋.卡森與環境保育+21個生態實作

為了解決物聯網裝置的問題,作者RowenaRae 這樣論述:

「自然界的萬物都互有關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單獨生存,包括人類。」 ──瑞秋.卡森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對享受大自然提供的服務,認為理所當然而需索無度。瑞秋.卡森卻以《寂靜的春天》一書,敲響人們正在破壞自然的警鐘:自然界的萬物都互有關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單獨生存,包括人類。她激勵了那些尊重和熱愛自然環境的人們,啟發了一場延續至今的環境運動。   透過這本書,可以充分了解瑞秋.卡森的一生,包括她的寫作脈絡,以及她對科學與環保的貢獻。是她喚起全世界對化學合成劑傷害自然環境與人類健康的認知,啟蒙了當代環境保護運動。   ★國小高年級以上適讀──自然科補充教材首選。   ★收錄超過100

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21個實作活動,對照國中小自然、藝術與人文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包含:製作鳥食糕、繪製聲音地圖、認識食物鏈與食物網、發明生態系……等。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STA)推薦系列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讀寫科學史」最佳範本   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追根溯源,並設計隨手可作的簡單活動,體驗大師的發現與創造,幫助讀者「深度學習」,增進跨領域整合思考能力。本系列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更受到國內推廣科普的媒體及老師喜愛。   五年級以上

適讀。芝加哥評論出版社(Chicago Review Press)最受歡迎的跨領域人文x科學學習系列,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穿插有趣的實驗活動,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   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2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3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4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5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6瑞秋.卡森與環境保育+21個生態實作   7愛因斯坦與相對論+21個科學練習   8梵谷的藝術創造+21個藝術活動   9阿波羅登月任務+21個太空探索活動 系列得獎紀錄   【2017年OPENBOOK好書獎 最佳

青少年圖書大獎】   《跟大師學創造力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跟大師學創造力2: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好書大家讀第74梯次推薦好書】   《跟大師學創造力3: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第41次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   《跟大師學創造力3: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跟大師學創造力4: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跟大師學創造力5: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利用鰭式電晶體之變異性實現物理不可複製函數

為了解決物聯網裝置的問題,作者林亮君 這樣論述:

隨著半導體技術不斷演進,電晶體尺寸微縮大致上追隨著摩爾定律的預測,但也伴隨著許多電性變異(variation)問題。近年來,大部分的研究著重在如何有效地降低電性變異,然而在製作電晶體的過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擾動因素,使得製造者無法完全地消除電性變異。因此,本研究嘗試運用電晶體的電性變異來發展並設計硬體安全加密系統,也就是物理不可複製函數(PUF, 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在本文中,我們首先探討製程所致電性變異的來源,並利用實驗的方法來量化變異的程度。接著,使用虛擬傳輸模型(Virtual Source Model)來對鰭式場效電晶體的基本電流擾動特性建模。並

將此模型建構至積體電路模擬常用之軟體如Spice,此模型可用來模擬並預測鰭式場效電晶體之電流擾動行為。然而,製程所致電性變異之程度並不足以用來當作硬體安全系統中隨機機制的熵源(entropy source)。因此,為了得到更高的變異性,本研究對元件施加外加電壓,以加強隨機缺陷擾動致電性變異程度。其次,利用隨機缺陷剖面的量測技術得出長時間操作下隨機缺陷對於電性的影響,此技術可以用來了解微小尺度電晶體之閘極氧化層與介面間的缺陷分佈。接著,根據本實驗發展出的電流擾動模型,我們運用汲極電流的擾動來設計物理不可複製函數。由於缺陷擾動的效應,使得製程所致電性變異之程度大幅加劇,足夠作為隨機機制的熵源。本次

實驗所提出的物理不可複製函數設計,單元面積僅需0.1 m2,有效達到目前物聯網裝置的高安全以及小面積需求。最後,本實驗所發展的物理不可複製函數有著良好的可靠度(Intra-Hamming Distance~ 0.32%)、獨特性(Inter-Hamming Distance~ 50.2%)以及均勻性(Hamming Weight~ 49.17%)。在自我相關程度測試下,自我相關函數95%信賴區間為0.0112,顯示產生出的字元彼此間並沒有相關性。並在25oC和150oC下通過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所提供之13項字串隨機性測試。綜上所述,本實驗建構出鰭式場效電晶體之電流擾動模型,

並運用此模型來實現物理不可複製函數設計。本研究所提出的物理不可複製函數設計,有著低成本、設計簡單、小面積以及高安全度的特性。因此,有很大的潛力來滿足下一世代在物聯網領域中硬體安全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