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指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琵琶指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樂海寫的 我的琵琶很簡單 和呂錘寬的 泉州南音(絃管)集成 第二十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同心 和人民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民族音樂研究所 賴秀綢所指導 江宜柔的 王範地、王直《瀾滄春曉》之音樂分析與研究 (2021),提出琵琶指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琵琶、王範地、王直、瀾滄春曉、拉祜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林昱廷、鄭聞欣所指導 王楷涵的 作曲家運用琵琶演奏手法形塑京劇角色—以陸橒《臉譜集》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陸橒、臉譜集、琵琶演奏手法、京劇、形塑角色的重點而找出了 琵琶指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琵琶指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琵琶很簡單

為了解決琵琶指法的問題,作者樂海 這樣論述:

中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地域遼闊,民族樂器歷史悠久,一件樂器在傳承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具有各種不同風格的流派,而這些流派的形成與各地區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語言、戲曲等因素都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且這些流派大多以“代代傳人”的形式在演奏家之間傳承著。作為中國民族器樂中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的琵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問世。它不但歷史悠久,而且表現力豐富,既能夠充分地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還能很好地反映社會生活,為廣大百姓所喜聞樂見。   如今,在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下,祖國的傳統文化得到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喜愛,不同年齡的人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也與日俱增。不論在創

作和演奏技法方面,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琵琶也不再是藝人們賴以謀生的工具,而已成為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專業,向我們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可喜局面。藝術院校的大規模招生、不同的器樂考級、全國名校的特長生考試以及各種層次的器樂比賽,為不同層次的琵琶愛好者提供了各種學習條件和展示自己的廣闊舞臺。而有志于攀登藝術高峰的專業人員,則通過鍥而不捨的努力為琵琶藝術的推廣、創新和發揚進行著不懈的探索。   隨著我國琵琶教學的普及和推廣,琵琶這門樂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音樂愛好者、專業人士青睞。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適合各個年齡段的琵琶教程越來越多樣化,但教材中存在曲量過少的不足。因此,我們針

對這種情況,精心策劃了這本琵琶輔助教材曲集。在書中,我們精心挑選了近200首適合琵琶演奏的流行、經典歌曲,並在樂曲中配有微信二維碼示範音訊等內容。為了使讀者查閱歌曲更加方便,我們把曲目按照字部進行排序。另外,某些歌曲的前奏、間奏及尾奏有選擇地編入了琵琶指法,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演奏能力有針對性的彈奏即可。 由於曲目較多,書中難免有疏漏或效果不佳之處,望廣大的讀者予以批評指正以完善此書,讀者朋友可致電010-80127216聯繫我們。在此,衷心希望本書能讓廣大琵琶愛好者通過該作品的演奏培養興趣、提升技術、陶冶情操。  

琵琶指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林海 #琵琶語 #二胡
林海-琵琶語 二胡版 by 永安
Lin Hai - What the Pipa Says (Erhu Cover by YungAn)

林海從小就喜愛音樂,在他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6歲時候即開始創作自己的曲目,一年後登台演出,並受關注。9歲時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與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在1988年在中央音樂學院就讀,1989年參加美國范.克萊本(VAN CLIBURN)國際鋼琴大賽,並進入前十名。1992年獲得中央音樂學院本科學士學位,與台灣音樂人范宗沛成立MUSIC GATE音樂工作室,之後在台灣風潮音樂唱片公司發展。

林海先後出了十數張個人專輯,並給大量的電視劇、電影做原聲音樂,如《大明宮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獲得樂迷的喜愛以及專業人士的讚揚。樂評人說他是個右手東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樂家;有著蕭邦的氣質,以及德布西的慵懶與優雅;具有George Winston親和而強烈的旋律性,及Keith Jarrett豐富而充滿想像的思考性。他遊弋於古典、New Age、現代、爵士多風格之間,乾淨、空靈、溫暖、恬靜、自然。淡淡流露的文學況味,讓樂曲飄散著人文氣質,樸素、簡靜的創作風格,再現了他自己的心靈世界。

林海的音樂創作中,《琵琶語》可以說是紅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戶曉。在創作時,林海讓演奏者蔣彥彈奏了琵琶可能發出的各種音色,並由此得到許多啟發。林海運用了各種可能的方式來表現琵琶,他以世界音樂、古典音樂的作曲、編曲手法,將鋼琴,吉他,貝斯等西洋樂器,混合笛子、簫、二胡、三弦等中國傳統樂器,又加上了民族唱腔以及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數民族元素。從聽到《琵琶語》的那一刻起,一種淒清婉轉的情緒便讓人流連忘返。反復的前奏,將人帶入一種纏綿悱惻的境界,淡淡憂傷的琴鍵聲,加上琵琶獨有的『泣泣私語訴衷腸』之特點,感情就這樣一步一步被牽引,最終讓人沉醉在音樂意境裡而欲罷不能。下面就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音樂:
https://youtu.be/sFe31-Jmx-M

《琵琶語》是1=E,這首歌指法簡單、音域也在適當的高度。因為旋律反覆多次,我的二胡加入了二部重奏,添加一些變化。二胡演奏時,心中默唱加強推力,張力要夠。
輕撫運弓、氣息綿長而溫柔,希望能用二胡表達出琵琶的清澈感。我的二胡演奏上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請各位朋友繼續給予指點囉!

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謹以這首二胡版的《琵琶語》,向林海老師致敬。

========================

林海-琵琶語 二胡版

原奏:蔣彥
作曲:林海
原曲發行:2003年6月1日
二胡錄製:2018年12月31日
簡譜:永安
二胡:永安

1=E BPM=100
656 566765 323
2353 231 71756

35 656 566765 323
2353 231 71756

656 566765 323
35 656 567125 233
513 236 236 4561 763
3236 236 6712 756

一〕656 566765 323
二〕3 2 3
一〕2353 231 71756
二〕6 2 1 7 5 6

一〕35 656 566765 323
二〕356 7653
一〕2353 231 71756
二〕356 21 1756

一〕656 566765 323
二〕6 7653
一〕35 656 567125 233
二〕2356 75
一〕513 236 236 4561 763
二〕2 176 1 763
一〕3236 236 6712 756
二〕2 176 1 753 23

656 566765 323
2353 231 71756

一〕35 656 566765 323
二〕356 7653
一〕2353 231 71756
二〕356 21 1756

2353 231 71756

END

王範地、王直《瀾滄春曉》之音樂分析與研究

為了解決琵琶指法的問題,作者江宜柔 這樣論述:

中國傳統器樂作品,皆有以地方音樂或少數民族音樂作為音樂素材創作之樂曲,以展現其地方韻味與風格特色,而琵琶作為中國代表性樂器之一,有許多具有地方風情特色的作品,而以少數民族音樂為素材創作的樂曲亦有許多。本文以王範地、王直所創作之樂曲《瀾滄春曉》作為研究主題,探討拉祜族音樂概況及在樂曲中之運用。 本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作曲家及樂曲背景之探討,藉由文獻資料的收集與閱讀,透過王範地、王直兩位作曲家的生平與理論、樂曲創作背景及元素等追朔,進而釐清樂曲背後的創作由來及發展;第二部分為拉祜族音樂之探討,在內容方面,以拉祜族源流與發展做出發,介紹族群特有的文化及與音樂相關的生活方式,並

進而研究拉祜族音樂體裁、特色及常見樂器;第三部分為《瀾滄春曉》樂曲的分析與詮釋,由上述的章節之研究及王範地琵琶指法的探討,藉此對應筆者對《瀾滄春曉》的分析與詮釋;第四部份則是結論,總結了每一章節中的重點,並闡述筆者在本文中所獲得之意義及研究成果。

泉州南音(絃管)集成 第二十冊

為了解決琵琶指法的問題,作者呂錘寬 這樣論述:

《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第二十冊屬曲譜卷,收錄弦管散曲滾門體屬四孔管的門頭,包括:長滾、長滾大迓鼓、長滾潮迓鼓、長滾越護引、長滾鵲踏枝,見於弦管文化圈各館閣抄本而有琵琶指法譜者,共計一百一十余首。卷首冠以(散曲演唱技巧),論述弦管散曲的發音、唱念法、詮釋技巧等。從技巧層面言之,弦管散曲的演唱頗富技巧性,運腔與風格色彩則極具特色,約而言之,即:蒼勁古樸之頓挫色彩。 [長滾]系列曲目的篇幅都為中等,內容多為描述南戲傳奇故事,曲詞多以古典文學與閩南鄉談詞彙。音樂形態方面,以曲調的特徵,[長滾]系列的門頭又分為:長滾大迓鼓、長滾越護引、長滾潮迓鼓、長滾鵲踏枝,屬音調較高的門頭

,所有曲目的結束音都為「工」,多數曲子的拍法皆由三撩拍起始,將結束時轉為-撩拍,最後又返回三撩拍。根據琵琶指法譜的比較分析,[長滾潮迓鼓]實際為[長潮陽春]的移調樂曲,後者為倍士管,將「工」音起始的[長潮陽春]移高三個半音或小三度,而以四孔管演奏,郎成為[長滾潮迓鼓]。

作曲家運用琵琶演奏手法形塑京劇角色—以陸橒《臉譜集》為例

為了解決琵琶指法的問題,作者王楷涵 這樣論述:

《臉譜集》為作曲家陸橒為2005 年文建會民族器樂創作大賽協奏曲組所創之多樂章大型琵琶協奏曲,該作品榮獲當年最高獎項。此曲取材自中國京劇,分別以四個樂章對應四大行當「生、旦、淨、丑」之角色形象,並以創新的聲響描繪傳統的藝術題材,為近代琵琶作品代表之一。而自2003 年起以二胡協奏曲《西秦王爺》、嗩吶協奏曲《弄獅》與琵琶協奏曲《臉譜集》連續三年獲頒最高獎項的陸橒,更為近年臺灣作曲家代表之一,引發筆者欲深入研究之動機。陸橒對於形塑主題與氣氛營造具有相當明確的呈現,並著重在以樂器原有之演奏技法來寫作,從既有的演奏模式中試圖開展出新的樣貌與聲響。《臉譜集》中充斥著中國京劇的特點,運用京劇表演中「唱、

唸、作、打」的特性與文武場的音樂規範,每個樂章又以不同的琵琶演奏手法,以表現不同行當之角色性格,將角色的表演型態與程式具象到音樂中。本文對於《臉譜集》進行客觀的分析,透過文獻分析與訪談調查,了解作曲家生平及歸納其創作背景與理念;亦由基本的京劇知識,探討其角色、音樂、鑼鼓等重點與作品之連結,進而分析《臉譜集》。後談及琵琶演奏是如何利用豐富的技巧、音色變化、氣息運用,來模擬京劇中的人聲、器樂之音響效果;亦說明演奏提示及延伸討論京劇風格的掌握與形塑角色的關聯,使演奏者能融入樂曲的情感及內涵中,以對樂曲做具體深切的詮釋。根據作曲家提煉其內化的京劇賞析經驗而創作出《臉譜集》,以現代手法重組傳統藝術,演奏

者能以客觀角度切入,理解音樂中的主觀內容,創造新的審美體驗,望此論文提供往後的演奏者有更進一步的資料,作為研究與演奏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