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資源回收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花蓮縣環境保護局- 資源回收資訊網也說明:... 環境保護局- 資源回收資訊網. ... 環保署資源回收網 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 綠色採購網路申報系統 列管污染源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張添晉所指導 陳薏慈的 鎳資源物質流布分析與高值化循環利用之研究 (2021),提出環保署資源回收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鎳、物質流布分析、高值化、循環利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育明所指導 林奕辰的 寶特瓶回收為纖維(Bottle-to-fiber)之生命週期評估 (2021),提出因為有 寶特瓶、生命週期評估、再生纖維、回收再利用技術、再生寶特瓶的重點而找出了 環保署資源回收網的解答。

最後網站事業廢棄物申報及管理資訊系統則補充:... 資源項目 · 再生資源相關法規 · 自行清運裝潢修繕廢棄物申報專區. 公開查詢. 各類查詢 ... 2023/10/11 因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組改為「環境部」,112年10月12日網域變更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環保署資源回收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鎳資源物質流布分析與高值化循環利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環保署資源回收網的問題,作者陳薏慈 這樣論述:

鎳具抗腐蝕、抗氧化及催化性,廣泛應用於電鍍及合金,然由於全球為達成淨零排放及碳中和目標,各國開始致力於發展電動車,使電動車電池中鎳需求大增。我國缺乏天然鎳礦,故大多向國外進口,而為確保產業所需鎳關鍵物料得以穩定供應,本研究針對鎳資源進行物質流布分析,並探討其循環現況及進行產業鏈與循環高值化分析,以掌握我國鎳之實際流動情形,並作為我國鎳資源循環發展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特定物質流布分析法,並透過蒐集政府及產業資訊,針對本研究之含鎳產品包括鎳氫電池、鋰電池、印刷電路板及多層陶瓷電容器,調查我國2020年鎳物質之流向及流量。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界定之鎳物質於2020年總進

口量為18,485,272公斤;總出口量為90,734,597公斤;總製造量為46,265,836公斤;總銷售量為46,347,877公斤;總廢棄量為52,601,056公斤,而若可將全數含鎳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推估出高值化潛勢約為7億7千萬元,然於鎳需求大幅增加且供應不穩定之趨勢下,應加速鎳資源高值化循環利用發展,以確保鎳資源於未來供應無虞。

寶特瓶回收為纖維(Bottle-to-fiber)之生命週期評估

為了解決環保署資源回收網的問題,作者林奕辰 這樣論述:

自工業革命後,全球溫室氣體濃度上升,使得氣候變遷加劇,人類活動為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因人類活動使得溫室氣體排放過量,隨著時間推演,人們從過去至現在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如煤和石油,再加上大幅開墾樹林和工業發展,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致使溫室氣體濃度逐漸上升。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於塑膠產品使用度逐漸上升,而塑膠產品又是以化石燃料所提煉而成,在塑膠產品當中,寶特瓶使用量最大,因此為滿足需求大量製造,導致化石燃料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廢棄物激增。為因應此問題,相關單位開發回收再利用技術,主要為寶特瓶回收為纖維(Bottle-to-fiber)與寶特瓶回收為再生瓶(Bottle-to-bott

le)等技術,並以生命週期評估工具探討寶特瓶回收為纖維(Bottle-to-fiber)之環境衝擊,並收集相關數據,以建置衝擊評估模型,最後研究結果顯示,寶特瓶回收為纖維(Bottle-to-fiber)之環境衝擊,衝擊最大者為水資源消耗約2.07×10-1(m3 water eq),其次為人體毒性(癌症影響)約1.58×10-08(CTUh),而當中在於生產再生纖維階段時,產生較大之環境衝擊,主要因電力使用所造成之間接影響。而寶特瓶回收為再生瓶(Bottle-to-bottle)則以文獻回顧法,探討臺灣相關法規之限制,並尋找突破食安疑慮以及應用之空間,過去因技術尚未成熟,可能產生有毒性或污染

之物質,並對人體造成影響,但現今寶特瓶回收為再生瓶(Bottle-to-bottle)技術已可有效去除污染物,生產之再生酯粒品質與原生酯粒相同,目前國外以及相關食品企業早已開始應用,國內業者亦具備良好技術,早已準備隨時可供應國內市場,另外,需透過教育宣導增加民眾認知,提升環保意識,降低民眾對於食安之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