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氧樹脂乾燥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環氧樹脂乾燥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向德軒舒友寫的 塗料化學及工藝學實驗 和黃國興的 混凝土徐變與收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EP-104水性環氧樹脂 - 瑞鴻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也說明:環氧樹脂. 變性乳化樹脂. 混合比例(重量). 1. 1. 25℃ 使用時間. 90分鐘初期硬化4小時. 壓縮強度 ... ①可使用於高壓灌注於乾燥與潮濕的磚牆、窗框等漏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遼寧大學出版社 和中國電力出版社所出版 。

南臺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枓工程系 蘇順發所指導 陳綺雯的 以脲醛樹脂包覆改質聚丁二烯/環氧樹脂 之微顆粒作為耐磨劑 (2021),提出環氧樹脂乾燥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膠囊、脲醛樹脂、耐磨劑。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張雍所指導 唐碩禧的 研究穩定抗生物分子沾黏材料之分子結構設計、改質程序建構及生物醫學應用 (2021),提出因為有 穩定、抗沾黏、生醫材料、生物惰性、表面自由能、環氧基、壓克力材料、水解、電漿、超音波噴塗、紫外光固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環氧樹脂乾燥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永保新- 認識塗料- 塗裝百科 - 虹牌油漆則補充:環氧樹脂 (Epoxy)為聚合物的一種,是以雙酚A(Bisphenol A)和環氧氯 ... 兩者相互混合均勻,經施塗後,在常溫下經一定時間即自行起架橋反應而乾燥之二液型塗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環氧樹脂乾燥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塗料化學及工藝學實驗

為了解決環氧樹脂乾燥時間的問題,作者向德軒舒友 這樣論述:

根據教學改革需要,為適應現代塗料工業發展,培養應用性塗料工業人才而編寫。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塗料性能測試、塗料樹脂合成、塗料配方及製備。各部分精心篩選了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既有經典實驗,也有一些反應本學科前沿發展的新實驗。

以脲醛樹脂包覆改質聚丁二烯/環氧樹脂 之微顆粒作為耐磨劑

為了解決環氧樹脂乾燥時間的問題,作者陳綺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欲以脲醛樹脂微膠囊包覆環氧化聚丁二烯/環氧樹脂,作為耐磨劑與橡膠進行混練,其中環氧化聚丁二烯可作為橡膠與環氧樹脂之間的相容劑,因此本研究採用過氧甲酸法環氧化聚丁二烯(Ricon156),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環氧值的環氧化聚丁二烯(E-Ricon),並利用丙酮-鹽酸法測定其環氧值,觀察過氧化氫添加量、甲酸添加量以及反應時間對環氧化的影響,由丙酮-鹽酸法測定結果得知,在添加 15 mL 50%過氧化氫、5 mL 甲酸的條件下,反應 5 hr 時會有最高的環氧值(E=10.8)。由 FTIR 分析結果得知,Ricon156 在 966 cm-1、910 cm-1、724 cm-1處具有反式

1,4-結構雙鍵(trans-1,4)、1,2-結構雙鍵(1,2-vinyl)、順式 1,4-結構雙鍵(cis1,4)的特徵峰,比例分別為 27.6% trans-1,4、53.8% 1,2-vinyl、18.6% cis-1,4。而改質後的 E-Ricon 在 966 cm-1處的 trans-1,4 特徵峰消失,而 831 cm-1處出現環氧基的特徵峰,由此可證本研究成功將聚丁二烯改質為環氧化聚丁二烯。由固化測試結果得知,3.0 g Epoxy 與 2.0 g E-Ricon,在添加 0.8 g 的固化劑(QE-340M 或 PETMP)以及 0.5 g 的催化劑 DMP-30 時的常溫固

化速率最快。本研究採用原位聚合法製備脲醛樹脂微膠囊,並利用 SEM 觀察攪拌速率、尿素/甲醛之莫耳比以及尿素/甲醛之添加量,對微膠囊形貌的影響,由分析結果得知,添加 7.5 g 尿素以及 21.5 g 甲醛(莫耳比 1:2),在攪拌速率為 1000 rpm 的條件下製備的微膠囊形貌最完整,且由 Epoxy/E-Ricon 包覆性測試結果得知,Epoxy 3g/E-Ricon 3.0g 的條件下製備的微膠囊包覆的效果最佳。最後將包覆 Epoxy/ERicon 之脲醛樹脂微膠囊與橡膠進行摻混,由磨耗試驗結果得知,當添加 2.0 g 微膠囊時,橡膠/脲醛樹脂微膠囊摻混物會有最佳的耐磨性。

混凝土徐變與收縮

為了解決環氧樹脂乾燥時間的問題,作者黃國興 這樣論述:

《混凝土徐變與收縮》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系統論述了混凝土的徐變問題,包括基本概念、影響因素、各種應力狀態下的徐變及徐變恢復、徐變機理與流變模型、試驗儀器設備、常荷載下徐變的計算方法、變荷載下徐變計算理論、各種混凝土的徐變,以及混凝土應力鬆弛係數計算方法等。   下篇系統論述了混凝土收縮問題,包括收縮變形種類、影響因素、收縮機理、試驗儀器設備及試驗方法、估算收縮的方法,以及各種混凝土的收縮與減小收縮的措施等。   《混凝土徐變與收縮》闡述了作者的多年研究成果,同時也介紹了國內外學者有關文獻資料。本書可供水利、水電、鐵道、交通、冶金等土建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本

書由黃國興、惠榮炎、王秀軍編著。

研究穩定抗生物分子沾黏材料之分子結構設計、改質程序建構及生物醫學應用

為了解決環氧樹脂乾燥時間的問題,作者唐碩禧 這樣論述:

  自二戰時期到現在,生物惰性材料已發展超過80個年頭,科學家們已了解到利用氫鍵受體或是雙離子結構,可產生厚實的水合層來屏蔽生物分子。然而,進行生物惰性的改質時,由於表面自由能與粗糙度的影響,會讓改質劑難以良好地附著在材料表面上,並在乾燥過程中產生皺縮甚至龜裂的現象。此外,目前的化學接枝方式不但程序繁瑣又耗時,使用藥劑又對環境不友善。而更令人煩惱的是,目前絕大多數的改質劑都是使用具有酯類或是醯胺類官能基的壓克力材料,對於長時間在生物環境中使用會有水解的疑慮,進而導致使用壽命減少的風險產生。  因此,本論文將分別著重在-改質物的附著性提升、快速化學接枝、抗水解之生物惰性結構設計等三部份進行探討

。以期望未來的生醫材料之設計與生產,能夠朝向穩定而快速的改質以及耐用來發展。  本論文第一部份使用常壓空氣電漿進行5分鐘的表面活化,使表面氧元素增加24倍,並大幅降低改質物PS-co-PEGMA的聚集現象。而超音波微粒噴塗技術不但可精確控制改質密度達0.01 mg/cm2,且當達到0.3 mg/cm2時,表面即被改質物完整覆蓋。以此技術進行生化檢測盤改質,可提升8倍的檢測靈敏度,使試劑即便稀釋128倍,仍具有高度辨識性。  本論文第二部份使用親水性雙離子環氧樹脂Poly(GMA-co-SBMA)搭配UV光固化技術,可使每平方公尺的PET不織布纖維薄膜僅需11.5 g的高分子,並照光不到30分鐘

,即可降低近8成的血液貼附及9成的細胞貼附。未來對於PU及PEEK的改質,或是應用在微流道及微型晶片實驗室之領域,這種一步驟快速化學接枝的清潔製程,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  本論文第三部份使用非壓克力型雙離子高分子zP(S-co-4VP),對材料進行快速的自組裝塗佈改質。不但可降低98%的細菌與血液貼附量,且經過高溫濕式滅菌後的細菌貼附量僅上升74%,而壓克力型雙離子高分子P(S-co-SBMA)卻增加192%。這對於未來在發酵產業、反覆滅菌、長時間使用等需求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